水稻生产技术操作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205883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稻生产技术操作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水稻生产技术操作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水稻生产技术操作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水稻生产技术操作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水稻生产技术操作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稻生产技术操作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

《水稻生产技术操作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稻生产技术操作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稻生产技术操作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

提倡宽行窄株或宽窄行种植。

移栽规格,早、晚稻为25.0×

13.3~16.7厘米或(33.3+16.7厘米)×

13.3~16.7厘米,即行距25.0厘米,株距13.3~16.7厘米或宽行33.3厘米、窄行16.7厘米、株距13.3~16.7厘米;

单季稻为25~30厘米×

16.7厘米或(33.3+16.7厘米)×

16.7厘米。

超级稻优质稻,起畦超稀植栽培,移栽规格33.3×

20.0厘米~25.0厘米,每亩0.8~1.0万穴,每穴2本。

  (三)平衡施肥

  1、有机、无机结合,氮、磷、钾配合施用。

提倡测土配方施肥,一般有机肥占总施肥量的30%以上,氮∶磷∶钾(N∶P2O5∶K2O)一般为1∶0.5∶1。

  2、严格控制施氮和施肥总量。

每亩大田施肥总量为早、晚稻控制在纯氮(N)8~12公斤,磷(P2O5)4~5公斤,钾(K2O)8~12公斤;

单季稻控制在纯氮(N)12~15公斤、磷(P2O5)6~7公斤、钾(K2O)12~15公斤,施硫酸锌1~2公斤。

  3、施肥方法。

施足基面肥,适施分蘖肥和穗肥。

一般氮肥用50%~70%作基面肥,20%~30%作分蘖肥,10%~20%作穗肥;

磷肥全部作基肥施用;

钾肥,基、蘖肥各占50%。

也可采用一次性全层施肥,将专用复配肥料在平田时一次性施入耕作层土壤,但在砂壤田不宜采用。

  (四)合理灌溉

  1、灌溉水质要求。

应符合《无公害食品水稻产地环境条件》的规定。

  2、灌溉方法。

返青期保持浅水层,分蘖期湿润灌溉,苗数达到穗数的80%~90%时开始露田和晒田,采取多次轻晒,以控制无效分蘖,促进根系下扎生长和壮秆健株。

穗分化后灌水并保持浅水层至抽穗扬花期。

灌浆成熟期间歇灌溉、干湿交替。

收获前7天左右断水。

  三、有害生物控治技术

  

(一)农业防治

  1、选用抗性强的品种。

品种定期轮换,保持品种抗性,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2、采用合理耕作制度、轮作换茬、种养(稻鸭、稻鱼、稻蟹等)结合、健身栽培等农艺措施,减少有害生物的发生。

  

(二)生物防治

  通过选择对天敌杀伤力小的中、低毒性化学农药,避开自然天敌对农药的敏感时期,创造适宜自然天敌繁殖的环境等措施,保持天敌的数量;

利用及释放天敌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

  (三)物理防治

  采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色光板等物理装置诱杀鳞翅目、同翅目害虫。

  (四)药剂防治

  1、主要病害的防治。

  

(1)稻瘟病。

当稻瘟病的中心病团出现时,每亩用三环唑20~25克或稻瘟灵28~40克喷雾防治。

  

(2)稻纹枯病。

在水稻分蘖至孕穗期、抽穗期,当分蘖期丛发病率在15%~20%、孕穗期30%以上时,每亩用井岗霉素10~12.5克加水50公斤喷雾1~2次,低于此指标可以不施农药。

  (3)白叶枯病。

在白叶枯病常发区,于发病初期每亩用叶枯唑30~40克加水50公斤喷雾防治;

尤其在大风、暴雨、洪涝等灾害之后,水稻叶片受到损伤,应及时喷施上述药剂,防止病情暴发。

  (4)恶苗病。

采用抗二硫氰基甲烷或咪鲜胺溶液浸种。

  (5)稻曲病。

在孕穗中、后期每亩用井岗霉素10~12.5克加水50公斤对穗部进行喷雾。

  2、主要虫害的防治。

  

(1)二化螟。

在稻苗枯鞘高峰期,每亩用杀虫双36~45克或杀虫单45~55克或三唑磷20克加水50公斤喷雾,但蚕桑养殖地区不宜使用杀虫双、杀虫单(防治指标见附录D)。

  

(2)三化螟。

根据虫情预报,掌握在螟卵孵化初盛期,每亩卵块发生量在50块以上的田块进行药剂防治,药剂种类同二化螟。

  (3)稻飞虱。

当百丛虫量达1500~2000头,每亩用噻嗪酮7~10克或吡虫啉1.5~2克加水50公斤,针对稻株中下部喷雾。

  (4)稻纵卷叶螟。

掌握在主害代1、2龄幼虫盛发期(稻叶初卷期)。

当分蘖期百丛幼虫65~85头、孕穗期40~60头以上时,进行药剂防治,药剂杀虫双、杀虫单;

此外,也可用毒死蜱32~40克加水50公斤喷雾稻株中、上部。

  (5)稻蓟马。

在苗期出现叶尖卷曲率在10%以上、百株虫量300~500头以上时,用杀虫双27~36克或丁硫克百威或吡虫啉1.5~2克加水50公斤喷雾。

  3、杂草防治。

  

(1)秧田杂草防治。

于播种后10天内,每亩用杀草丹乳油100~125克、禾草敌乳油96~140克或丁草胺30克或苄嘧磺隆1.5~2克加水30公斤喷雾。

  

(2)移栽前杂草防治。

可在移栽前2~10天,每亩用百草枯20~40克加水50公斤细喷雾,杀灭田间杂草。

  (3)本田杂草防治。

于移栽后5~10天,每亩用禾草丹乳油100~125克或吡嘧磺隆6.25克或田草光(苄嘧磺隆与丁草胺复配剂)25~30克拌化肥或细泥土30公斤撒施。

  四、收获、运输、贮藏及副产品处理要求

  1、实行无公害稻谷与普通稻谷分收、分晒。

禁止在公路、沥青路面及粉尘污染严重的地方脱粒、晒谷。

  2、运输。

运输工具应清洁、干燥、有防雨设施。

严禁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有异味的物品混运。

  3、贮藏。

在避光、常温、干燥和有防潮设施的地方贮藏。

贮藏设施应清洁、干燥、通风、无虫害和鼠害。

严禁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易发霉、发潮、有异味的物品混存。

若进行仓库消毒、熏蒸处理,所用药剂应符合国家有关食品卫生安全的规定。

  4、副产品处理。

无公害水稻生产的副产品包括秸秆、垄糠、米皮糠等应综合开发、合理利用;

提倡秸秆还田、稻糠稻作;

严禁焚烧、胡乱堆放、丢弃和污染环境。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肥料中主要重金属含量的限量指标

  项目

指标(毫克/千克)

  砷(以As计) 

 

20

  镉(以Cd计) 

200

  铅(以Pb计) 

100

附录B

无公害水稻生产禁止使用的农药种类

农药种类

名称

禁用原因

无机砷

砷酸钙、砷酸铅

高毒

有机砷

甲基胂酸锌(稻脚青)、甲基胂酸铁铵(田安)、福美甲胂、福美胂

高残留

有机锡

三苯基氯化锡、毒菌锡、氯化锡

有机汞

氯化乙基汞(西力生)、醋酸苯汞(赛力散)

剧毒、高残留

有机杂环类

敌枯双

致畸

氟制剂

氟化钙、氟化钠、氟乙酸钠、氟乙酰胺、氟铝酸钠

剧毒、高毒、易药害

有机氯

DDT、六六六、林丹、艾氏剂、狄氏剂、五氯酚钠、氯丹

卤代烷类

二溴乙烷、二溴氯丙烷

致癌、致畸

有机磷

甲拌磷、乙拌磷、治螟磷、蝇毒磷、磷胺、内吸磷

氨基甲酸酯

涕灭威

二甲基甲脒类

杀虫脒

致癌

拟除虫菊酯类

所有拟除虫菊酯(醚菊酯除外)

对鱼毒性大

取代苯类

五氯硝基苯、五氯苯甲醇(稻瘟醇)、苯菌灵(苯莱特)

有致癌报道或二次毒性

二苯醚类

除草醚、草枯醚

慢性毒性

磺酰脲类

甲磺隆、绿磺隆

对后作有影响

附录C

无公害水稻生产常用的农药品种

农药名称

最多使用次数

安全间隔期/天

备注

敌百虫

3

7

噻嗪酮

2

14

杀虫双

15

杀虫单

三唑磷

30

吡虫啉

毒死蜱

仲丁威

4

21

苏云金杆菌

多菌灵

三环唑

35

稻瘟灵

早稻3、晚稻2

早稻14、晚稻28

恶霉灵

秧田播种前至苗期浇施

甲基硫菌灵

井岗霉素

三唑酮

1

叶枯唑

噻菌酮

抗菌402

种子处理

咪鲜胺

禾草丹

秧田一次,移栽后7~14天施一次

丁草胺

移栽前2~3天或移栽后4~6天施

禾草特

秧田和移栽后7~14天各施一次,施后保水7天

丁·

移栽后5~7天次,施后保水7天

恶草酮

移栽前或后移栽2~3天施

灭草松

移栽后杂草2~5叶期加水50升田间排水后喷施

哌草丹

播种后4~10天或拌细沙10公斤撒施

丙草胺

水直播或秧田播后1~4天喷雾

二氯喹啉酸

移栽后5~20天喷施

苄嘧磺隆

播种后至二叶期,移栽后7~9天

吡嘧磺隆

百草枯

早稻收获后免耕晚稻移栽前2~3天

草甘磷

移栽前2~10天喷雾

附录 

D

二化螟防治标准

稻区

类型

稻作

代别

侵入生育期

经济允许卵块密度块/亩

防治适期(孵化高峰后天数)/天

防治标准

为害团

个/亩

丛害率

%

株害率

早稻

分蘖期

150

50

1.5~2.5

0.5

2~3

80

2~3.5

1.0

5~7

3.5~5.0

2.0

抽穗扬花期

300

1.0~1.5

0.1

晚稻

二、三

2.0~5.0

3.0~6.0

1.5

7~10

2.5

三、四

孕穗抽穗期

0.2

中稻

3~4

5~6

8~10

3.0

30~40

50~60

  备注:

本技术规程摘编于NY/T 

5117-2002《无公害食品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