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考前练习.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192136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97.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语文考前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初二语文考前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初二语文考前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初二语文考前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初二语文考前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二语文考前练习.docx

《初二语文考前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语文考前练习.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二语文考前练习.docx

初二语文考前练习

4.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3分)

行走在初中语文学习的路上,我们一路欣赏了无数美景。

(A)我们曾拜访冬天的百草园,感受人迹罕至的荒园中雪地捕鸟的乐趣;曾走进落英缤纷的桃花林,领略世外桃源的如梦似幻;曾      ,     。

一路上,我们还品尝了端午的鸭蛋、香醇的春酒,聆听了云南的歌会、北京的吆喝……(B)语文,有着无穷的魔力,既然丰富了我们的知识,也陶冶了我们的情操。

①仿照(A)处画曲线的句子,为横线处补写句子。

(2分)

②文段中(B)处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用所给的修改符号(不必全部使用)进行修改。

(1分)

换用号增补号

删除号调位号

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5分)

A的眼睛流出眼泪来,说:

“请老太爷帮帮忙,我成家了,现下她们就在磨房里呢!

她们没有地方住。

”我听到了这里,就赶快抢住了,向B说:

“那磨房里冷呵!

炕沿上的瓦盆都冻裂了”“那炕上还睡着一个小孩呢!

”B答应了让他搬到磨房南头那个装草的房子里去暂住。

A一听,连忙就站起来了,说:

“道谢,道谢。

”一边说着,一边戴起狗皮帽子来,眼泪汪汪的就走了。

A刚一走出屋去,B回头就跟我说:

“你这孩子当人面不好多说话的。

”我那时也不过六七岁,不懂这是什么意思,我问着B:

“为什么不准说,为什么不准说?

B说:

“你没看A的眼泪都要掉下来了吗?

A难为情了。

①选段中的人物“A”指的是:

 。

(1分)

②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此故事情节:

(2分)

③在“我”的成长历程中,“B”是我的第一位人生导师,结合文段内容,谈谈我从“B”身上受到了哪些人生的教育?

(2分)

(三)赵襄主学御①于王于期②,俄而与于期逐③,三易马而三后。

襄主曰:

“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

“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④,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⑤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逮⑥臣,先则恐逮于臣。

夫诱道⑦争远,非先则后也。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⑧何以调于马?

此君之所以后也。

”(选自《韩非子•喻老》)

【注释】①御:

驾车。

②王于期:

即下文的“于期”,是个善于驾车的人。

③逐:

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

④所贵:

最要紧的。

⑤调:

谐调。

⑥逮:

赶上。

⑦诱道:

诱导,把马引到正路上去。

⑧上:

通“尚”,还

12.用“/”标出下面句中的一处停顿。

(2分)

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13.结合赵襄主驾车比赛落后的原因,联系实际,谈谈这个故事对你的启发。

(2分)

三、现代文阅读(32分)

阅读下面的两篇文章,分别回答文后的问题。

(一)桥名谈往

茅以升

①万物皆有名。

既然是名,就要起得好。

我国近代桥梁题名时,受西方影响,是从地理观点出发的,只要能指出它的所在地就可以了。

然而我国古时桥名,不是这样。

它总要有些文学气息,或是纪事抒情,引起深思遐想;或有诗情画意,为之心旷神怡。

这样,通过慎重题名,一座桥的历史、作用或关系,就立刻表现出来,因而容易流传。

现在来介绍一些桥名,借以窥知我国桥梁文化的丰富。

②先来谈谈单字命名的桥。

较著名的有:

苏州的“枫桥”,唐张继有《枫桥夜泊》诗;西湖的“断桥”,明朝莫仲玙有《断桥残雪》词。

但单名之桥往往系泛指,而又可能是专名。

有的指明桥的所在,如“山桥”,梁简文帝诗:

“卧石藤为缆,山桥树作梁”。

有的指明桥的形状,如“方桥”,唐韩愈诗:

“君欲问方桥,方桥如此作”。

有的与桥畔景物有关,如“花桥”,福建宁德县、湖北长阳县及广西桂林都有。

③再来说说双字命名的桥。

根据反映内容,一部《桥名录》可分为五类。

第一类是“表扬”。

首先是表扬桥的功用。

如“赵州桥”,在河北赵县南洨河上,制造奇特,“隋匠李春之迹也”。

第二类是“纪事”,记载关于桥的故事。

如“万里桥”,在四川成都南门外,“昔孔明于此饯费祎聘吴,曰万里之行,始于此矣”。

第三类是“抒情”,通过桥名,来表达思想感情。

如“销魂桥”,即“灞桥”,在陕西西安,“东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因“取江淹别赋句,又呼为销魂桥”。

第四类是“写景”,美化桥身及四周景物。

如“垂虹桥”,在江苏吴江,桥身环如半月,长若垂虹,宋王安石《垂虹桥》诗云:

“颇夸九州物,壮丽无此敌。

”第五类是“纪念”,多指名人故事,如“留衣桥”,在江西南城,清咸丰间有知府治郡有功,卸职时郡人饯行,留衣于此,遂改名留衣桥。

④以上是单字和双字的桥名录。

三字、四字或更多字的桥名,当然也有,但为数极少。

因此,在《桥名录》中把这两种搜集齐全,所余就无几了。

⑤  。

比如唐代杜牧诗中的“二十四桥”就是一例。

这到底是一座桥还是说有二十四座桥呢?

千年来不少人为这问题作了考证。

⑥杜牧的原诗是《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用很少的字,表达出对扬州的繁华消逝、人去楼空之感。

这首诗中,只有二十四桥这几个字指出往事的遗迹,因而这几个字就要能充分反映出昔日的繁华。

如果这只是一座名叫二十四桥的桥,它如何能体现全扬州的繁华呢?

扬州的桥很多,而且从隋朝起,就分布在全城。

因此,杜牧诗中的二十四桥定然不只是一座桥。

正因为这个缘故,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才为这二十四桥,考订出它们的名字,并且指出,在那时(约1064年),二十四桥中存在的仅有六座了。

⑦二十四桥逐渐减少,就出现一种传说,认为这仅仅是一座桥的专名。

比较有力的说法,是引南宋姜夔的《扬州慢》词: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所谓“仍在”“桥边”,似乎应当是指一座桥,否则如是很多桥,难道每座桥边都有红药吗?

尽管沈括所见的是六座桥,经过金人南下,到姜夔时,也许只剩下一座了。

14.本文阐述了古代桥梁命名的依据,请你列举出其中的六种。

(3分)

15.阅读第③段中的画线句,分析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简要说明其中一种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

(4分)

如“垂虹桥”,在江苏吴江,桥身环如半月,长若垂虹,宋王安石《垂虹桥》诗云:

“颇夸九州物,壮丽无此敌。

16.阅读文章第⑥段,说一说加点词语“仅”的表达作用。

(3分)

在那时(约1064年),二十四桥中存在的仅有六座了。

17.联系上下文,在文中第⑤段的横线处填写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2分)

18.下面四个选项中,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第③段“灞桥折柳”的故事中,“柳”与“留”谐音,古人常借“柳”表达与亲朋好友离别时的留恋之情。

B.中国古代桥梁的题名,总要借名记事或抒情,而不是简单的用个地名就够了。

C.第③段中的“枫桥”“断桥”的命名即是古时桥名“总要有些文学气息”的证明。

D.二十四桥是专指一桥还是二十四座桥的全称都是没有确切的证据的。

(二)远去的歌声

①记忆是一个奇妙的仓库,那些美好的库藏,可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一张温和的笑脸,一幅优美的画,一个刻骨铭心的美妙瞬间,也可能是一种曾经拨动你心弦的声音。

 

②是的,我想起了一些奇妙的声音。

那些声音早已离我远去,但我却无法忘记它们,有时,它们还会飘漾在我的梦中,使我恍惚又回到了童年时代。

 

③常常是在一些晴朗的下午,阳光透过窗玻璃的反照,在天花板上浮动。

这时,窗外传来一阵悠扬的女声:

“修牙刷坏格牙刷修喂……”这样枯燥乏味的几句话,竟然被唱出了婉转迷离的旋律,这旋律,悠扬、高亢,跌宕起伏,带着一种幽远的亲切和温润,也蕴涵着些许忧伤和凄美,在曲折的弄堂里飘旋回荡,一声声扣动着我的心。

这时,我正被大人强迫躺在床上睡午觉,窗外传来的这声音,仿佛是映照在天花板上的阳光的一部分,或者说是阳光演奏出的声音和旋律,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午后的阳光,就有着这样的旋律。

我的想像力很自然地被这美妙的声音煽动起来,我追随着这声音,走出弄堂,走出城市,走向田野,走到海边,走进树林,走到山上,走入云端……奇怪的是,在我的联想中,就是没有和修牙刷的行当连在一起的东西,只是一阵从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地方传来的美妙音乐。

(A)我唯恐这音乐很快消失,便用心捕捉它们,捕捉它们的每一个音符,每一次回旋,每一声拖腔。

当这声音如游丝一般在天边消失,我也不知不觉被它带入了云光斑斓的梦境。

 

④(B)这声音和浮动的阳光一起,留在了我的心里,就像一枝饱蘸着淡彩的毛笔,轻轻地抹过一张雪白的宣纸,在这白纸上,便出现了永远不会消除的彩晕。

因为这些歌声,修牙刷这样乏味的活计,在我的想像中竟也有了抑扬顿挫的诗意。

我常常想,能唱出如此奇妙动听的歌声的人,必定是一些很美丽的女人。

我不止一次想像她们的形象:

柳树一样的身姿,桃花一样的面容,清泉一样的目光,她们彩云一样播撒着仙乐飘飘而来,又彩云一样飘然而去……我从来没有把这声音想成吆喝或者叫卖,它们确实是歌,或者说是如歌的呼唤。

然而见到她们后,我吃了一惊,她们和我想像中的仙女完全是两回事。

 

⑤我不止一次观察过她们修理牙刷的过程,那是一种细巧的工作,用锥子在牙刷柄上刺出小洞,然后再穿入牙刷毛。

她们的手很粗糙,然而非常灵活…… 

⑥有意思的是,这些长得不好看的村姑,并没有破坏我对她们的歌声的美好印象。

记忆的宣纸上,依然是那团诗意盎然的彩晕。

当我在午后的阳光中听到她们的呼喊时,依然会遐想联翩,走进我憧憬的乐园。

 

⑦那声音,早已远去,现在再也不会有人要修牙刷。

我很奇怪,为什么我会一直清晰地

记得它们。

当我用文字来描绘这些声音时,它们仿佛正萦绕在我的耳畔。

有时候,躺在床上,

在将醒未醒之际,这样的声音仿佛会从遥远的地方飘来,使时光倒流数十年,把我一下子拽

回到遥远的童年时代。

⑧在童年的记忆中,这样的优美歌声并不单一。

那时,在街头巷尾到处有动听的呼喊,除了修牙刷的,还有箍桶的,配钥匙的,所有的手艺人,都会用如歌的旋律发出他们独特的呼喊。

还有那些飘漾在暮色中的叫卖声,卖芝麻糊的,卖小馄饨的,卖炒白果和五香豆的,一个个唱得委婉百啭,带着一种甜美的辛酸,轻轻叩动着人心…… 

19.通读全文后,说说文章以“远去的歌声”为题目有何妙处?

 (4分)     

20.本文语言隽永优美。

请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6分)

A.第③段(A)句的加点词语“捕捉”如果替换为“聆听”好不好?

请说明理由。

(3分)

我唯恐这音乐很快消失,便用心捕捉它们,捕捉它们的每一个音符,每一次回旋,每一声拖腔。

B.从写作手法和表达效果等角度赏析第④段(B)处画线语句。

(3分)

这声音和浮动的阳光一起,留在了我的心里,就像一枝饱蘸着淡彩的毛笔,轻轻地抹过一张雪白的宣纸,在这白纸上,便出现了永远不会消除的彩晕。

21.第⑧段划线句中,为什么这些委婉百啭的声音会带着一种“甜美的辛酸”?

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4分)

22.发现平凡生活中的诗意美,需要有一颗善感的心。

在你的记忆库里,有哪一种声音也曾让你产生过美好的联想想像,称得上是“优美歌声”?

请将你倾听该种声音的感受,用优美的语言写下来。

(要求:

①至少运用一种修辞;②不能抄袭文章原句;③60字左右)(4分)

60

4.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作答。

(共4分,每小题2分)

①!

②有人在自我生命中,加入了“正向”“积极”“坚持”“永不放弃”的因数,每天努力朝向自己的目标前进,那么他们的成绩就愈来愈亮丽,业绩愈来愈加倍!

③可是,有些人偷懒、萎靡、没有目标、不愿积极行动,那么他们的命运可能就是极普通,甚至是倒退的景象。

④“不跪地,怎能闻花香?

”一名摄影师说,“要拍出花的气味,就要蹲下,跪下,以谦卑的态度贴近花朵!

”如果想要有精彩的人生,才必须以积极的实际行动来交换!

⑴请在第①段画线处拟写一个句子来统领整个语段。

(15个字以内,不要超出空格)(2分)

⑵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选用恰当的修改符号修改。

(2分)

换用号增补号删除号调位号

5.名著阅读。

(共5分)

走在前边的老厨子,眼珠通红,嘴唇发光,走在后边的A,面红耳热,一直红到他脖子下边的那条大筋。

进到祖父屋来,一个说:

“酒菜真不错……”一个说:

“……鸡蛋汤打得也热乎。

关于埋葬团圆媳妇的经过,却先一字未提。

好像他们两个是过年回来的,充满了欢天喜地的气象。

我问A,那小团圆媳妇怎么死的,埋葬的情形如何。

A说:

“你问这个干什么,人死还不如一只鸡……一伸腿就算完事……”

⑴上面文段节选自作家的《呼兰河传》,人物A是。

(2分)

⑵结合选段内容,简要分析A是一个怎样的人?

(3分)

 

二、古诗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

(一)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6.“黯乡魂,追旅思”一句中,“追”字用得巧妙,其本义是追随,在句中引申为的意思,生动表现了的感情。

(2分)

7.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这一画面。

(50字左右)(3分)

50字

(二)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安陵君其许寡人

B.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②水落而石出

C.①河曲智叟亡以应     ②不以千里称也

D.①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②怅恨久之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10.本文采用了的写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三)

昔有一人,先瓮①中盛谷。

骆驼头入瓮中食谷,首不得出。

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

有一老人来语之曰:

“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

”即用②其语,以刀斩头。

既杀驼,而复破瓮。

如此痴人,为世人所笑。

(选自《百喻经》)

【注】① 瓮:

一种口小腹大的陶器。

 ②用:

采纳。

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2分)

⑴有一老人来语之语:

⑵既杀驼,而复破瓮既:

1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分)

三、现代文阅读(34分)

阅读下面的两篇文章,分别回答文后的问题。

(一)超低温的奇迹

奚同庚

①在向绝对零度(指热力学上的最低温度)进军的同时,科学家又在艰辛地探索着低温世界的许多奥秘。

②在低温世界里,物质会发生人们意想不到的许多奇妙的变化,出现很多非常有趣的物理现象。

③在超低温条件下,许多金属的性质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韧性本来很好的钢,变得像陶瓷那样脆,敲一下它就会粉身碎骨;至于锡,用不着碰它,已经变成一堆粉末了;本来能流动的水银,变得像铁一般坚硬。

当然,也有例外。

像铜、铝和镍在很低的温度下,仍然能保持良好的韧性和机械强度。

④在超低温条件下,除了金属以外,其它物质也会发生面目全非的变化。

柔软而娇嫩的鲜花在液态空气中浸过以后,会变得像玻璃那样既脆又硬,摇一摇,还会叮当叮当直响;在非常接近绝对零度的时候,氧气像白色的砂粒,氢气像石头一样硬,各种气体几乎全部成了固体。

惟一的例外,最能抗冻的是氦气,它还是液体。

不过当氦气冷到-270.96℃的时候,它竟会变成一种能“爬”善“攀”的液体。

⑤如果把一个小杯子放在大杯子里面,小杯子里面盛放着液体的氦,当温度冷到-270.96℃的时候,小杯子里面的液氦就会自动地沿着杯子的壁向外“爬”出去,流进大杯子里,一直到大、小杯子的液面相平为止。

⑥这时候的液体氦,已经是一种没有一点粘滞度的理想流体了。

我们把液氦在极低温下这种自动“爬”出容器的现象,称为“超流现象”。

⑦“超流现象”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什么用处,目前还不清楚。

但是,科学家对这种奇异的物理现象极为重视。

有人认为,具有超流现象的理想流体是一种新的物质形态,它可能也存在于某些崩溃的星核之中。

弄清这种新的物质形态的本质以后,对于分析宇宙中像脉冲星一类奇异星体的本质,很可能具有特殊的意义。

⑧此外,超低温技术对于原子核物理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比如,物理学中著名的“宇称守恒定律”被否定,以-270℃下的实验结果为依据的。

同样,依靠超低温下的实验结果,又证实了著名的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不守恒理论。

⑨低温世界里的奇妙现象,还有好多,下面我们再着重介绍一个最有趣的物理现象——超导。

⑩1911年,荷兰著名的低温物理学家卡默林·奥尼斯和他的学生,把水银冷却到了-269℃以下,再在已经凝成固体的水银导线上通上几毫安的电流,然后测量它两端的电压。

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

水银导线的电阻竟然完全消失了。

⑪这一惊人的发现使师生两人愣住了。

⑫乍看起来,这个现象简直是太荒唐了,真叫人不敢相信。

为了进一步证实这个奇怪的现象,他们又设计了一个更精密的实验。

把水银冷到接近绝对零度,用它做成一个环路,放在一个磁场中。

然后把磁场突然撤掉,由于电磁感应作用,在水银环路中便产生了一个感应电流。

如界水银内确实没有电阻,感应电流应当毫无损耗地长期流下去。

⑬经过几年的耐心观察,得到了肯定的结果:

水银环路里的电流确实没有一丝一毫的衰减。

这就是说,环路里的电子,好像坐上了没有任何阻力和摩擦的转椅那样,一旦转动起来,就永远也不肯再停下来。

⑭。

13.阅读全文,说说在超低温下物质出现了哪些奇迹。

(3分)

 

14.阅读第⑤段,说一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3分)

当温度冷到-270.96℃的时候,小杯子里面的液氦就会自动地沿着杯子的壁向外“爬”出去,流进大杯子里

 

15.文章第④段中画线句运用了列数字、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请选择其中一种,简要说明表达作用。

(4分)

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第⑨-⑬段中荷兰物理学家发现超导现象的故事让本文变得生动有趣,可读性很强。

B.第⑧段横线处可以填入的关联词语依次是“之所以……就是……”。

C.文章第③和第④段的说明顺序是由一般到特殊的逻辑顺序。

D.超流和超导现象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都已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7.请在文章第⑭段画线处补写一个句子,作为文章的结尾。

(3分)

(二)槐花深一寸

丁立梅

①槐花开的时候,我抽了空去看。

人生的旅途说长也长,说短也短,我们能相遇到的花期也有限,我不想错过每一场花开。

②槐花也属乡野之花。

它比桃花、梨花更与人亲,那是因为它心怀甜蜜。

记忆中,花开时节,空气中密布它的香甜,让你不容忽视。

于是乡下孩子的乐事里,就有这么一件,爬上树去摘槐花。

那也是极盛大的场景,树上开着槐花,地上掉着槐花,小孩的脖子上、肩上落着槐花,口袋里还塞着一串串白。

随便摘取一朵,放嘴里品咂,甜啊,糖一样的甜。

巧妇会做槐花饼、槐花糖,吃得人打嘴不丢。

家里养的羊,那些日子也有了口福,把槐花当正餐吃。

③我来赏的这树槐花,在小城的河边。

小城新辟了沿河观光带,这棵槐被当做一景从他处移植过来。

其他树种众多,独独它,只一棵。

《周礼·秋官》中记载:

周代宫廷外种有三棵槐树,三公朝见天子时,分别站在那三棵槐树下。

周代的槐,有崇敬的意思在里面。

槐又通“怀”,是怀想与守望。

我瞎想,我们小城移来这棵槐,是把它当做镇城之树的吧?

④傍晚时分,光的影渐渐散去,黑暗渐渐加深,及至一树的白也没在黑里头,天便完全黑下来了。

这时候。

⑤仰头望向那树白,心莫名被一种情绪填得满满的。

说不清那情绪到底是什么。

那一刻,时间停顿,风不吹,云不走,仿佛什么都想了,又什么都没有想。

这是人生的态度,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本能,是由不得你的。

⑥微笑。

想起那首出名的山西民歌《我望槐花几时开》。

歌里唱:

“高高山上一树槐/手把栏杆望郎来/娘问女儿你望啥子/我望槐花几时开……”盼郎来的女儿家,心焦焦却偏不承认,偏把相思推给无辜的槐花:

“哎呀呀,槐花槐花,你咋还没有开?

”这里的槐花,浸染上人间情思,惹人爱怜。

⑦一对老夫妻,晚饭后出来散步。

他们唠嗑的声音隐约传来,如虫子在鸣唱。

他们走过我身边,奇怪地看看我,并没有停下他们的脚步。

却在离我有一段距离后,一个问:

“人家在看什么呢?

”一个答:

“看槐花呗。

”一个说:

“哦,槐花开了呀。

”一个笑答:

“是啊,开了。

”他们的声音,渐渐融入夜色里,融入槐花的甜里去,直至无痕。

⑧我喜欢这样的一问一答,不落空,相依为命。

我愿意,老了时,也有这样一个人陪在我身边,听我说一些可有可无的话,然后一一应答。

这是最凡俗的,而又是最接近幸福的。

⑨风吹,有花落下来。

我捡一串攥手心里,清凉的感觉在掌中弥漫。

白居易写槐花:

“薄暮宅门前,槐花深一寸。

”我以为这是花落景象。

古人尚不知花可吃,或者,知可吃而不吃,是为惜花。

他们任由槐花自开自落,一径落下去,在地上铺了足有一寸深的白。

真是奢侈了那一方土地,埋了那么多香甜的魂。

(选自《瓶子里的春天》,文章有删改)

18.通读全文,填空。

(4分)

(A)记忆里,在“我”心目中槐花是;

(B)而今,赏那一树白,体会到人生的沉静、闲适和美好;

(C)遇到一对老夫妻,“我”悟到。

19.品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分)

他们的声音,渐渐融入夜色里,融入槐花的甜里去,直至无痕。

 

20.联系上下文,在第④段,补写一段描绘景色的句子。

(不少于30字)(4分)

30字

21.阅读下面的《秋凉闲卧》,说一说白居易和丁立梅的“槐花深一寸”用意有何异同。

(4分)

秋凉闲卧

白居易

残暑昼犹长,早凉秋尚嫩。

露荷散清香,风竹含疏韵。

幽闲竟日卧,衰病无人问。

薄暮宅门前,槐花深一寸。

相同点:

不同点:

2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第①段中“人生的旅途说长也长,说短也短,我们能相遇到的花期也有限,我不想错过每一场花开”一句的理解。

(4分)

4、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4分)

A。

站起来,是一种超然的境界,凛然的气概,昂然的精神,嫣然的美丽。

小草,从乱石堆的缝隙里,站成蓬勃的绿洲;礁石,在海浪的咬噬里,站成庄严的冷峻。

一个有志气从困境里站起来的人,是不可等闲的;一个有决心从废墟上站起来的城市,是不可低估的;一个有勇气从灾难中站起来的民族,是不可小觑的。

让我们站出自己不羁的性格!

站出自己磊落的襟怀!

(1)从概括主旨(中心)的角度,在A处填写一句总起句。

(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