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服务业专项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190678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服务业专项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辽宁省服务业专项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辽宁省服务业专项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辽宁省服务业专项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辽宁省服务业专项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服务业专项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辽宁省服务业专项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服务业专项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服务业专项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占全省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37.6%,分别比1995年和2000年提高了7.6和2.7个百分点。

全年服务业安置城镇就业人员70余万人,占全部安置就业人员总数的70%以上。

目前,一、二、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为34.7:

28.2:

37.6,服务业已经成为安置就业的主要领域。

5.税收贡献持续增加

2003年,全省服务业税收合计完成337.1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占全省总税收的37.5%。

其中:

全省服务业国税收入为153.2亿元,占全省国税税收总额的25.9%;

服务业地税收入为183.9亿元,比上年增长9.1%,占全省地税税收总额的59.9%。

6.民营经济不断壮大

2003年,全省服务业民营企业已发展到75万个,占全省民营企业总数的69%。

全省服务业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从业人员达到239万人,占全省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从业人员总数的80%。

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非国有经济的销售额比重已经达到82%,比“九五”初期提高了20个百分点。

7.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

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兴流通业态发展较快,2003年全省连锁经营店铺数量达到5000个,实现销售额330亿元,同比增长43.4%,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0.2%,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

2003年城乡固定电话普及率分别为38.5部/百人和22部/百人。

互联网用户达到382.6万户,比上年增长8.4%。

旅游业发展较快,2003年全省接待外国旅游人数66.8万人,旅游创汇4.5亿美元。

会展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2003年全省会展业实现交易额1135亿元,超计划13.5%。

8.改革开放步伐加快

服务业领域的产业化、社会化、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科研院所率先实行转制,电信服务业打破行业垄断格局,市场化进程加快;

各类企事业单位主辅分离,后勤服务社会化实现突破性进展。

服务业对外开放取得显著成效,2003年全省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7.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1.7%,占全省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比重达到30%。

2003年全省海关进出口总额实现256.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2%。

9.区域发展特色各异

沈阳市围绕铁西区老工业基地改造、浑南新区开发建设,积极拓展中心城市服务功能,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

大连围绕“大大连”目标,全力打造金融、商贸和旅游中心;

鞍山市将大力发展旅游业、改造提升商贸流通业、建设辽南中部地区流通中心作为重点;

锦州市大力发展为辽西经济带服务的服务业;

阜新市围绕经济转型和辽西北发展目标,大力发展为向第一产业转型服务的现代农业服务、社区服务、特色旅游、现代物流等服务业。

尽管全省服务业有了较大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服务业的内部结构有待优化、对外开放水平尚需进一步提高、农村服务业发展基础仍很薄弱、就业潜力尚未充分发挥和发展的总体环境亟需改善等。

二、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战略定位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发[2003]11号文件以及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牢牢抓住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历史机遇,全力打造全国服务业强省;

以优化结构和促进就业为中心,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巩固提升传统服务业,积极拓展为一、二产业发展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扶植壮大服务业非公有制经济;

以改革开放和体制创新为动力,以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为契机,大力推进服务业的社会化、市场化和产业化,不断扩大服务贸易,加快实现服务业与国际全面接轨;

以沈阳、大连两个中心城市经济区为重点,辐射带动全省服务业全面发展,不断增强服务业对全省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加快振兴老工业基地的进程。

(二)主要目标

到2005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预期实现3000亿元,年均增长10%,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41%。

全省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省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预期达到40%以上。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将提高到30%。

全省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1800亿元,年均增长15.5%,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7%。

到2010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实现485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占GDP的比重达到41%。

全省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950万人,年均增长3%,占全省从业人员总数的45%以上。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将提高到35%。

全省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力争达到2940亿元,年均增长16.3%,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0%。

(三)战略定位

到2010年,逐步形成科技含量高、就业容量大、服务范围广、经济效益好、社会功能强、与老工业基地振兴相配套的现代化服务体系。

力争实现以下十大战略构想:

积极构建以沈阳、大连、锦州为核心、立足东北、服务全国、辐射东北亚及全球各地的东北现代物流中心。

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沟通各领域、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现代化信息服务网络体系。

全力打造旅游知名品牌多、文化底蕴深、设施标准高、服务水平好以及会展活动丰富多彩、辐射功能较强的旅游强省。

加速建造商业网点布局合理、业态结构优化、企业竞争力较强、流通秩序规范的流通业强省。

初步建成汇集航空、铁路、公路、水运和管道多种交通运输方式于一体、贯通四面八方、辐射全国乃至东北亚经济圈的立体化、现代化、综合性交通运输枢纽。

加快创建容纳银行、证券、保险、产权交易和风险投资等多种金融服务功能于一体、企业融资规范、开放水平较高的金融安全区和东北区域金融中心。

精心架构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为主体、以科技研发、科技创新、科技咨询为重点的科技服务体系和以人才开发、人才培养、人才交流和人才应用为目的的人才高地。

大力营造就业机制完善、就业渠道宽泛、就业容量较大、就业作用突出、便民利民功能完备的社区服务产业。

着力培育规范市场行为、维护市场信誉、保障市场公平、促进市场发育、调节市场供求的中介服务体系。

努力建成体制创新、结构优化、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以及社会化、市场化和产业化程度较高的体育、教育和文化强省。

三、全省服务业发展的重点

服务业是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二产业发展的服务与支撑体系,为了进一步给老工业基地改造、调整和振兴创造宽松环境,提供服务保障,全省要以传统服务业改造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为中心,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着力抓好九个重点领域的发展。

(一)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整合现有物流资源,积极建设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信息、物流政策三大体系。

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重点推进哈大高速铁路、烟大轮渡、沈大公路、大窑湾集装箱码头、营口港三期工程、东边道等工程建设。

构筑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建成全省口岸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推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和物流电子政务建设。

构建物流配送网络体系,打造以沈阳、大连、锦州三个城市为中心,依托沈大、沈山、沈丹、沈哈四条交通干线,连接大连、丹东、营口、锦州等环渤海、黄海二条沿海经济带的“三四二商业物流网络体系”;

建设以沈阳、大连为核心,贯通辽东、辽南、辽西和辽北沿线的生活消费品物流配送体系和原油、钢材、木材等重点生产资料物流中心。

推进区域性物流中心建设,重点构建沈阳苏家屯物流园区、大连大孤山半岛国际物流园区、锦州辽西区域(渤海)物流园区、丹东鸭绿江国际物流园区、营口口岸物流园区。

完善物流法规政策,制定发展规划、政策措施和标准法规。

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引导形成一批主导物流市场的综合性核心企业。

重点发展10个商业物流配送基地、40家现代化大型连锁企业、40家第三方物流配送企业。

到2010年,全省物流业增加值达到2200亿元,第三方物流量占物流总量的35%。

(二)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

积极推动老工业基地信息化进程,促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成立辽宁企业信息化中心,组织实施“百户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

加强社会公共网络建设,着力拓展通讯服务、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和社会信用等网络增值服务。

加快搭建全省数字城市基础平台框架,重点推进网上税务、网上工商等若干重大业务信息系统、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城市公众信息系统、社保网络系统、东软软件出口基地、数字沈阳公共交互平台、中日信息化合作农业信息系统推广工程(二期)等项目的建设。

全面推进政务信息化,完善党政机关内网建设,1000个局域网实现互连互通,逐步实现办公网络化。

继续实施“百万农民上网工程”,引导、鼓励农民通过上网学习知识和获得市场信息。

加快推进全省口岸物流信息网建设,不断加大软件产业的投入,广泛开展合资合作和软件出口,推广应用政务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等方面的软件产品。

到2010年,全省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1610万户,互联网接入用户990万户,软件销售收入达到600亿元。

(三)着力培育社区服务业

推进社区服务的产业化经营,加快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和后勤服务社会化步伐。

拓宽社区服务领域,鼓励兴办多种所有制的社区服务业,并向深度和广度延伸,将发展社区服务业与解决企业下岗职工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扩大就业容量。

加强便民利民社区服务设施和网点建设,并纳入城市规划。

拓宽社区服务领域,发展保健养老、公用服务、保洁保安等社区服务,搞好社区服务连锁等重点示范项目建设,应用信息技术建设“数字社区”。

推广沈阳沈河、大连西岗、鞍山铁东等社区建设先进经验,完善社区工作机制,积极动员和组织驻社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

逐步建成设施配套、功能完善、服务优良、管理规范的社区服务体系。

到2010年,建成1000个标准化社区商业服务示范小区和15万个社区服务网点。

(四)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做强沈阳—大连、沈阳—丹东“金三角”和葫芦岛—锦州—沈阳“迎客出关”三条旅游热线,培育辽西旅游经济带。

发展冰雪旅游、工业旅游、生态农业旅游等特色旅游,规划建设一批基础功能比较全、规模比较大、服务设施比较完善的大型冬季冰雪旅游项目,搞好沈阳航空博览园、沈阳蒸汽机陈列馆和丹东凤城大梨树等一批工业、农业旅游产品的开发。

打造沈阳、抚顺、辽阳清文化,大连金石滩主题公园、滨海旅游度假区,鞍山千山、本溪水洞等精品旅游区品牌,推进大连圣亚海洋世界二期、丹东凤凰山景区工程等项目建设。

争取在合资合作建设国际流行的现代化大型人造主题旅游公园方面有所突破。

推进旅游企业的重组,加速与国内外大型旅游企业的合资合作与战略联盟,实现跨地区、跨行业的连锁化、网络化经营。

到2010年,全省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180亿元,创汇24亿美元。

(五)加速发展商贸流通业

制定《辽宁现代商业发展规划》等10个重点专项规划。

优化业态结构,大力发展连锁经营、代理、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重点推进鞍山正龙沃尔玛配送中心、丹东韩、朝物流中心、大连海昌名城、大连大窑湾国际物流仓储设施工程、沈阳万达商业广场、锦州华联商厦集团北方物流配送中心、阜新商贸城等项目建设。

深化商业改革,做大做强大商集团、沈阳商业城集团、辽宁兴隆百货集团等大型商业企业。

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吸引国际跨国公司进驻辽宁,支持并鼓励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提高综合竞争实力。

构筑大流通体系,重点建设沈阳张士物流园区、大商集团物流配送中心等10个商业物流配送基地,发展40家实行物流配送管理的现代化大型连锁企业,40家专业从事第三方物流配送企业;

加快建立和完善高档次、强辐射、规范化、专业化、有特色的大宗农产品流通体系,进一步完善《辽宁省农副产品流通设施建设规划》,按照布局要求,重点发展蔬菜、水果、水产品、粮食等批发市场;

加强商品市场建设,提高沈阳五爱市场、海城西柳市场、大连国际车城等市场品牌化经营能力,培育20个辐射全国的大型区域性批发市场;

建设100条具有鲜明经营特色和较大社会影响的标准化、多功能商业街。

努力拓展沈阳、大连的会展服务功能,发展成国际会展中心。

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不断拓展劳务输出、技术咨询、医疗保健、工程承包、信息传输等服务贸易。

到2010年,连锁超市达到12000家,年销售额达到1940亿元,万米以上的大型连锁超市或超大型购物中心达到130个,连锁经营年销售额达到1600亿元,各类会展五年成交额达到10000亿元;

外贸出口实现253亿美元。

(六)稳步拓展金融保险业

建设东北区域金融中心,吸引国际、国内金融机构来我省中心城市设立分支机构或组建合资金融机构。

采取经济、法律、行政等多种措施,大力压缩银行不良贷款,全力化解地方金融机构债务风险,夯实金融良性发展的基础。

规范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做强全省地方性金融机构。

发展证券、货币、保险、产权交易市场。

增加保险服务项目,开辟城乡保险市场。

加快企业改制上市步伐,用好现有上市公司资源,增强再融资能力。

支持上市公司进行跨行业、跨地区和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

有步骤地设立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及高科技开发基金。

开展金融服务创新活动,完善金卡工程,发展电子货币、银行卡、网上银行、消费信贷等新型金融服务业务。

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企业、个人信用担保体系。

加快创建容纳银行、证券、保险、产权交易、期货交易和风险投资等多种金融服务功能于一体、企业融资规范、开放水平较高的金融安全区和金融中心。

到2010年,争取10—12家企业上市,全省直接融资总量达到80亿元。

(七)壮大搞活房地产市场

健设效率高、信用好、服务规范的房地产市场交易服务体系,建立覆盖全省的房地产信息网络系统,构筑网上房地产交易平台。

完善全省房地产市场预警制度。

开展为房屋开发交易服务的评估、公证、经纪、保险、贷款等“一条龙”服务,提高房地产交易质量和水平。

激活房地产二、三级市场,简化手续,降低费用,发展各种形式的住房消费信贷。

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健全房地产市场制度、法规体系。

加强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开发,结合采煤沉陷区治理,建立新的住房供应体系。

提高房地产开发和物业服务管理水平。

加快实施沈阳、大连、鞍山等市中心城区的土地置换、“退二进三”,实现土地的保值增值。

到2010年,全省房地产市场交易额达到7200亿元。

(八)加快发展中介服务业

完善中介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努力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

加快引进会计(审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国际知名中介机构,积极发展与国外中介服务机构的合资合作。

加快培育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服务的市场调查、经营策划、管理咨询、国际标准认定、资信评估等方面的中介服务组织。

广泛扶植为“三农”服务的中介组织,重点围绕农产品生产技术的研发、示范、培训和推广,加快发展一批科技服务中介组织。

培养壮大经纪人队伍,鼓励发展为入世服务的涉外中介组织和经纪人。

重点发展会计、律师、审计咨询、工程咨询、科技咨询、管理咨询、法律咨询、市场调查、资产评估、社会公证、经纪与代理以及行业协会等各类社会中介服务机构。

不断完善资金、产权、土地、劳动力和技术等要素市场体系。

(九)加快发展文化教育体育等新兴文化产业

调整文化产业结构,支持和鼓励以文化娱乐、影视出版、网络音像、教育培训、竞技体育等为主体的文化产业进入市场,形成以印刷、发行、演出、媒体广告等行业为重点的新兴文化产业群。

发挥市场对文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发展艺术设计等市场和文化仲裁、文化经纪、文化代理等文化中介组织。

扩大对外文化交流,举办国际性文化、旅游、会展等大型活动,推进文化产品出口。

推进非义务教育产业进程。

鼓励社会各界,依托社区建设,兴办不同档次、不同特色的幼儿学校。

实行股份制等多种方式的办学模式,发展职业教育。

推进高校后勤服务产业化步伐。

发展体育产业,壮大以竞技体育、体育教育培训、体育场馆经营、体育彩票及体育劳务服务为主体的体育产业体系。

到2010年,城乡居民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例达到14%以上。

(十)积极发展交通运输业

按照辽宁省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枢纽场站建设,调整和优化运输网络结构和布局。

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各种装备的现代化,明显改善交通运输业的技术装备水平。

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和鼓励传统的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

到2010年,全省货运总量达到11亿吨,全省客运总量达到9亿人次。

四、加快发展服务业的主要举措

(一)深化改革,推进服务业的产业化、社会化、市场化进程

加快服务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进一步深化国有服务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兼并、重组、联合、上市、跨行业及跨地区经营等方式,组建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服务企业集团。

按照政事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的原则,除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外,其他领域都要尽快实行产业化经营,特别是文化、教育、体育、社区服务等领域。

学校、医院和事业单位及有条件的行政机关后勤服务设施要面向社会开放;

鼓励企业的采购、销售、信息服务、物流服务、后勤服务、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培训服务等非核心业务实行服务外包。

增强市场对服务业领域中各类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放宽准入领域,降低准入门槛,逐步减少政府服务定价范围,提高服务价格的市场化水平。

(二)扩大开放,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和要求,对现代物流、商业、金融等具备竞争条件的领域适度提前开放。

进一步扩大公路、铁路、机场和市政建设等基础设施项目的对外合资合作;

加快引进国外先进服务技术和管理方法,鼓励外商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积极吸引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来我省投资合作发展服务业。

完善外商投资服务体系,健全涉外服务贸易法规,推进“一站式”服务。

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发展对外劳务合作、设计咨询、医疗保健、工程承包等国际服务贸易,并在外汇管理、出入境管理、金融、保险等方面提供便利。

(三)优化结构,营造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先发展信息、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中介等现代服务业,尽快形成多主体、多层次、多元化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积极发展教育培训、房地产、医疗保健、文化体育、休闲娱乐等发展前景较好的服务行业,推动其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

改造提升商贸、旅游、社区服务、餐饮等就业潜力大的服务行业,推进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物流配送、代理制、电子商务等现代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的发展,实现标准化、品牌化、网络化、规模化经营。

重点发展餐饮、养老、公用服务、文化体育娱乐、保洁等社区服务行业。

优化布局结构,结合老工业基地改造总体布局,将主要城市中心区的“退二进三”构想纳入到城市总体规划中,有步骤地对中心区域中污染严重、行为扰民、效益低下的工业企业进行异地搬迁,向城区周边地区转移,腾出的土地用于发展服务业和不影响城市环境、功能的都市型工业,进行产业置换,实现土地保值增值。

多渠道地争取资金投入中心城区“退二进三”,重点加大对沈阳等市的“退二进三”项目的扶持力度。

(四)促进服务业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放开投资领域和经营范围,放宽民营经济的市场准入领域,在民营企业融资、用地、外贸、邮电、通讯、房地产开发、文化、教育等方面,给予其与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同等待遇,除国家明确限制的投资领域外,所有竞争性领域和对外开放领域,都要对民营经济开放,逐步形成准入宽松、公开透明、管理规范的服务业民营经济市场准入制度。

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以独资、参股、控股、合作、联营和特许等方式,参与服务领域的投资与经营。

培育和发展一批牵动力强、知名度高、实力雄厚、经营规范的大型服务业民营企业。

创建鼓励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放宽注册资本限制条件,降低商业批发型公司和其它服务型公司的注册资本标准。

减少审批环节,给予民营企业在进出口、用地、人才引进、办理证照、税费、科研申报、项目审批、政府专项扶持资金使用等方面享受与其它所有制企业同等待遇。

(五)加大投入,抓好重点项目建设

加强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加大政府资金的投入力度,用于国家服务业引导资金支持项目的地方配套、国家鼓励的服务业建设项目、公益性项目和示范项目建设的贴息或补助。

各市县区政府也要设立相应的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

通过政府引导资金的导向,更多地吸引社会民间资本投入。

开辟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鼓励有条件的服务企业通过发行股票、企业债券、进行项目融资、进入投资基金市场、金融期货市场、企业产权交易市场等方式筹措资金。

扩大服务业企业利用外资规模,积极引导外资企业向国家鼓励的服务领域投资。

建立和完善金融信贷服务体系,推行服务信用认证和信用档案公示制,实行联保、互保、设立担保基金和建立信贷保险制度。

银行要适当增加对服务业的信贷支持。

加快全省信用体系建设,逐步建立以政府、企业和个人为主体的社会信用联合征信服务体系和以信用中介机构为主体的社会商务服务信用体系。

着力抓好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

全面加强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规划工作,更好地引导各类建设资金投入,积极推进信息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社区服务业、旅游业、教育文化产业、交通运输业和商贸流通业等领域项目建设。

(六)提高服务业组织与管理水平

进一步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服务业摆到与农业、工业同等重要的位置。

建立省政府领导牵头、各有关部门参加的服务业联席会议制度,对服务业发展及重大事项实行宏观调控和协商管理。

鼓励支持服务业各行业协会发展,发挥其自身组织作用,推进行业协会、同业工会、商会等中介组织的市场化进程,通过建立担保互助基金组织、联购分销制、资源共享等方式,延伸行业协会服务职能。

加快推进挂靠在政府部门的中介组织脱钩改制工作。

建立和完善服务业有关行业的规划、法规、标准和政策,加强中介组织的行业自律作用。

通过增强对企业、政府和个人之间的沟通、协调、监督和管理,提高服务业发展的制度化、规范化、市场化程度。

加强服务业法制化建设,建立面向全社会的政务公开制度和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意见征询制度,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政府要做好服务业发展规划、行业标准、行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