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8185468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8.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Word格式.docx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Word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Word格式.docx

1、会认“魄、抑”等11个生字,会写“辞、抑”等12个生字。

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朗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深沉的母爱,唤起热爱母亲的情感。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深沉的母爱,唤起热爱母亲的情感。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搜集关于母爱的资料

单元主题

1.自由读单元导语,明确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

1、揭示课题,聚焦“情深”

1.板书:

慈母情深 

2.请同学们满怀深情地齐读课题。

  

师:

看题目,大家不约而同地强调了“深”这个字。

慈母的情深在何处?

让我们有怎样的感受?

3.作者简介,介绍背景。

2、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1.自读课文,解决课后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阅读课文,用简单的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生总结,汇报。

三、精读课文,体会铺垫的作用

1.同学们,我们知道事情的起因是买一本书。

你们觉得买一本书容易吗?

请大家读1-4自然段。

2.在读的过程中思考:

①“书价一元多”从这句话中,我们了解到什么信息?

②“母亲还从来没有……要过这么多钱。

”从这句话中,我们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③读第4自然段,你从中获得了什么信息?

④思考:

作者为什么反复交代家里很“穷”呢?

用意是什么?

做铺垫,衬托母爱的伟大(朗读1-4自然段)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会写的生字。

2.为了突出母爱,作者进行了怎样的铺垫?

二、深入品读

1.请同学们自由读5-29自然段,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母亲?

 瘦弱 疲惫 贫穷 辛苦 善良…… 

2.小组合作学习:

在这部分中,关于母亲的哪些镜头让你印象最深?

3.展示汇报,对比感悟:

⑴“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 

1你的脑海中有这样一幅画吗?

带着你的感受再读读。

②外表极其瘦弱的母亲内心也瘦弱吗?

她是怎样做的?

从哪儿可以感受到母亲内心的坚强呢?

 引出对比: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伏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③哪个词让你的这种感受最深?

④母亲为什么要“立刻”?

“立刻”带给作者的又是什么?

⑤对比对这两句话,小结:

瘦弱但坚强。

⑵“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如果你是梁晓声,面对这样一位眼神疲惫的母亲,你读懂些什么?

②小知识:

反复和排比的区别

3“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 

4.再读这些句子,母亲的伟大形象是通过什么表现的?

(1)自由读。

(2)交流:

动作、神态、语言…… (3)再读,再感受。

5.分角色朗读10-31自然段。

3、触景写情

1.拿出笔,写下作者的感动:

我拿着母亲给我的钱,鼻子一酸,心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我攥着钱跑了出去,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2.交流。

母亲的希望是什么?

你觉得那个劝她的女人说的话有没有道理?

四、总结

板书设计

1

慈母情深

母爱穷(衬托) 

2

   慈母情深

买书---贵 

    穷  两个 “从来没有”  衬托  铺垫 

录音机---进肚子                    

母爱伟大       工作环境 

母亲  动作、神态、语言  善良 勤劳 辛苦     

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词语。

2、完成练习册上面相应的习题。

教学反思

第二课

18.父爱之舟

1、会认“栈、冤”等12个生字,会写“蚕、考”等14个生字。

理解“千变万化、纸屑”等词语。

2、朗读课文,从课文中的具体描绘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崇敬之情。

3、领悟以小见大的写法,领悟通过小事来反映人物情感的写法。

朗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从中体会到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崇敬之情。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并从中体会到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崇敬之情。

领悟以小见大的写法,领悟通过小事来反映人物情感的写法。

多媒体课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溢着浓浓的父爱和母爱。

父母的爱是那慈祥的笑容,父母的爱是那亲切的话语,父母的爱是那热情的鼓励,父母的爱是那严格的要求。

父母的爱表现出了多种多样的形式。

可是,不论哪种形式,都让我们感到温暖,感到幸福。

都说父爱如山,母爱似海。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父爱之舟》这课,去感受文中那浓浓的父爱吧。

 (作者简介,散文知识了解)

二、读文识字。

1.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画出使你深受感动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3.交流汇报。

4.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1)课文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达父亲对我的爱的?

(2)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说说你感动的理由。

(3)读一读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感情。

三、小组合作学习,整体感知。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2.汇报:

本文先回忆了过去:

父亲送“我”报考学校和上学,见“我”晚上在旅馆被臭虫咬,父亲心疼的样子。

  在庙会中,父亲带“我”去逛庙会,给“我”买豆腐脑,可是自己却舍不得吃,后来还给“我”做万花筒。

父亲在雨雪天气背“我”上学。

为了供“我”读书,家里筹钱,为了节省路费,父亲借船送“我”。

(这些场景都显示出父亲对儿子博大的爱。

 )

1、复习导入。

1.回顾上节课内容,说说在“我”的梦中出现了哪些难忘的场景?

2.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品读感悟,体会父爱。

1.课文出现了五个场景,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场景。

找出描写父亲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父亲的情感。

 生总结、汇报 

“心疼极了”体现出父亲对“我”的深切的关爱;

“父亲动心了”说明在明知道自己非常贫苦的情况下,还打算为孩子换房间,体现出父亲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爱。

我们只体会了父亲对孩子的爱,那么,这段文字里有没有体现出儿子对父亲的爱呢?

“体会到父亲挣钱的艰难”、“不肯再加钱换房子”表现出“我”对父亲艰难的体谅,也体现出儿子对父亲的爱。

2.品读第二个场景。

(1)作者详细描写庙会盛况的目的是什么?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对“我”的爱?

 生总结、汇报

详细描写庙会的盛况,尤其详细描写各种小吃,表达出当时“我”想吃的愿望。

“父亲觉得我太委屈了”可以看出父亲对“我”的爱;

“做万花筒”更能体现出父亲的爱。

(3)从哪些地方看出儿子对父亲的爱?

“不敢,也不忍心叫父亲买”说明“我”非常体谅父亲,也非常爱父亲。

    

3.品读第三个场景。

详细阅读“雨雪天送我去上学”,从中我们感受到什么?

是父爱给儿子撑起了一片天,是父爱让恶劣的环境变得温暖。

4.品读第四个场景。

读“无锡师范送考”这个场景的描写,体会作者沉痛的心情。

5.品读第五个场景。

哪件小事体现了父爱?

 送“我”上学的路上为“我”缝棉被。

6.思考:

题目为什么叫父爱之舟?

三、感受写法。

1.对文章的写法,你有什么见解?

2.总结:

这篇文章选取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这些琐碎的小事中,蕴含着父亲对儿子深切的爱,同时也蕴含着儿子对父亲的爱和感激。

这种写法叫做以小见大。

四、激情升华,拓展延伸

1.从父亲身上我们感受到了这种平凡而又伟大的、深沉的父爱。

从儿子身上,我们也感受到了爱和感激。

你对父母的感情是否也是这样?

是否也是互相的?

写下来吧。

18父爱之舟

 五个场景    博大的父爱

场景描写 五个场景    以小见大

首尾呼应

1.抄写生字、词语

2.完成练习册上相应的习题。

第三课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通过读描写人物语言的语句,体会说话人的情感,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朗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体会、感受父母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通过读描写人物语言的语句,体会说话人的情感,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1、激趣导入

父母对我们的爱会呈现出不同的方式。

妈妈对我们的爱如春风,那么温柔,那么温暖;

爸爸对我们的爱是秋风,能扫去我们的浮躁。

爸爸妈妈用他们自己的方式爱着我们。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父母是怎样用爱引导孩子不断成长的吧!

2、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梳理课文内容。

2.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作者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一首小诗,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有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最后他从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父母的爱。

3、精品细读,感悟表达。

1.品读巴迪情感变化。

(1)在这三个不同的年龄阶段,巴迪对父母两种截然不同评价的认识一样吗?

速读1-14自然段,用横线标出表示巴迪心情的词语。

得意洋洋  迫不及待  立刻 自豪  满怀信心  紧张极了  湿润  沉重 失声痛哭 

表扬与批评共存 (分角色朗读)

(2)通过这些词语,我们可以读懂此时巴迪的心情,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巴迪对两种不同的声音的认识吗?

)矛盾 不解 困惑 不知所措

2.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父母不同的态度,不同的声音,让幼小的巴迪迷惑不解。

快速浏览1-14自然段,看看巴迪的爸爸妈妈是怎么说的。

用直线和波浪线画出来。

(2)找出文中对爸爸妈妈的动作描写,和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体会。

 (分角色朗读)

3.关注文章细节描写。

巴迪面对母亲雨点儿般的赞扬和热烈的拥抱,他多么渴望也能得到父亲的赞扬,我们来看细节描写---- 

整个下午……父亲的位置上。

 七点,七点一刻……我实在等不及了。

 你读懂了什么?

又有什么感受?

4.体会巴迪正确认识父母的评价的情感升华。

(1)默读第15自然段,思考:

几年后巴迪理解父母的评价了吗?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理解“不得不承认”。

(3)自由朗读第16、17自然段,思考:

巴迪成年后,又是如何看待父母的爱的?

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可以在句子旁边简单批注自己的感受。

①作者为什么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

引导学生抓住“越来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巴迪对爸爸妈妈的评价由不理解到理解,再到感激的过程。

(出示课件11) 

②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丧失信心而一蹶不振。

③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对母亲的赞扬和父亲的批评都有了正确的认识,感谢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提醒。

) 

分析巴迪取得成功的原因

四、拓展延伸:

 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父母对自己的关爱。

五、总结全文:

 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童年写诗:

母亲表扬,父亲批评, 表扬批评共存 “精彩极了”  

长大感悟:

母亲鼓励,父亲严格,慈母严父同在 

成年体会:

精彩极了是创作的源泉,糟糕透了,是“糟糕透了”警告的力量,这两种爱缺一不可。

1、完成练习册上相应的习题。

             

园地六

口语交际;

父母之爱

1.在交流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建议父母改进方法。

2.学会主动与人沟通的方法,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3.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培养学生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

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一、激趣导入 

父母的爱有时候是和风细雨,有时候却又是狂风暴雨。

无论哪一种,都是他们对我们真情的付出。

今天,就让我们把自己感受到的爱表达出来,与同学、老师、父母一同分享吧。

板书:

2、讲事例,感悟父母深情

1.把父母爱自己的生活片段和大家分享。

2.提出口语交际的要求。

 ①认真倾听;

 ②表达清楚;

 ③文明有礼;

 ④大胆发言。

3.小组合作,推荐讲述。

引导学生讲述亲身经历的故事,体会父母之爱。

4.学生评议。

5.教师点评。

3、阅读故事,说说自己的见解

出示三个小故事:

故事1:

妈妈的包办,使王小雅养成了丢三落四的不良习惯。

应该像《慈母情深》中的母亲,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故事2:

爸爸教育方式不当,使李刚畏惧考试。

爸爸应该帮助他找出失败原因,鼓励他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高。

故事3:

陈敏的成功是爸爸正确引导的结果。

1.谈谈自己对这三个故事的理解和看法。

2.小组交流。

学生先自由在学习小组内评说故事,提出自己的看法,小组长对不同看法进行简要记录。

3.全班交流。

选派有代表性意见的同学在全班发表见解。

四、再创情境,提升应对能力

1.假如王小雅的妈妈、李刚的爸爸就在你的面前,你会怎样劝说他们?

2.教师扮演王小雅的妈妈,学生纷纷劝说,教师随机应变,相机指导学生注意礼貌和语气委婉等。

3.指一名学生扮演李刚的爸爸,学生根据刚才教师的提示再次劝说。

4.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展开评说。

五、走进生活,分享体会

1.在你的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你当时是怎么想的?

现在又有什么新的想法?

说出来与大家一起讨论。

2.小结。

六、诉说心语,升华情感

1.对爸爸妈妈说说心里话。

2.学生交流。

让学生自由地表达,充分表现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认真倾听      

表达清楚                   

父母之爱文明有礼                   

大胆发言 

1.把这三则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想法。

2.向父母讲讲自己上课的感受,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3.收集有关父母之爱的故事、诗歌、散文。

习作六

1.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的写法,用书信的形式围绕主题进行写作。

2.联系生活实际,用充满感情的语言表达对父母的情感,培养爱父母的情感。

3.学习第一人称来写作,真切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想法。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培养学生表达对父母的情感,培养爱父母的情感。

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的写法,用书信的形式围绕主题进行写作。

联系生活实际,用充满感情的语言表达对父母的爱。

学习第一人称来写作,真切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想法。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在今天的课堂上有培育你的老师,有与你相处了整整四年多的小伙伴,可唯独缺少了每一位同学生命中至亲至爱的人,他们是谁呢?

 (爸爸妈妈) 

尽管爸爸妈妈未能来到我们今天的课堂,但老师知道他们深深地装在你的心中。

假如你朝夕相处的父母此刻就在你眼前,渴望与你沟通,你最想对他们倾诉什么呢?

二、心事谁能解

1.小调查:

平时与父母交流的同学有多少?

2.老师列举生活中的事例,深入体会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

三、回忆生活,体验真情

1.读下面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爸爸妈妈,那天我真的很开心……

2.选择自己想说的一句话写下来。

3.选择具体事例说清楚 

四、明确要求,疏导倾吐

1.出示习作要求。

2.小组活动,互相说说心里话。

3.学生汇报 

   引导学生把事例说清楚,要讲具体。

语气要委婉。

5、写法指导,懂得表达。

1.抓细节打动人 A展示例文。

 B这篇文章什么地方打动了你?

2.写真情,露真情 

对比品读,明确写真事,露真情。

3.明确书信的形式。

称呼   问候语   正文   祝福语    署名和日期

说事例,要具体 

我想对您说 抓细节,打动人心             

写真事,露真情 

完成习作。

语文园地六

1.学习习作中如何结尾的方法以及体会场景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

2.学习写一写成长路上的“第一次”。

3.积累名句。

培养学生大胆表达自我成长路上的“第一次”

1.学习习作中如何结尾的方法以及体会场景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

2.积累名句。

学习写一写成长路上的“第一次”。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感受了父母对我们的恩情,今天我们走进百花园,看一看百花园中有什么在等待着我们吧!

2、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交流平台 

同学们,学了本单元,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请大家完成下列填空。

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作者往往通过场景、细节等的描写来表达感情。

如《父爱之舟》通过描写父亲带“我”去逛庙会的__________,流露出父子间的温情;

《慈母情深》通过掏皱皱的毛票这个________描写,点明母亲工作的辛苦以及“我”的羞愧和自责;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则通过“我”热切盼望父亲回来的_________描写,表达出了“我”当时紧张的心情。

2.词句段运用。

(1)联系课文内容,体会几篇课文结尾的特点。

(2)体会场面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

试着说一说成长中的第一次。

3.日积月累

这几则名言以“勤俭”为主题,告诉我们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1)大声朗读这几则名言,争取做到当堂成诵。

(2)试着用自己的话理解每句名言的意思。

(3)谁知道类似的名言?

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总结,汇报

(4)学生读读背背。

         

  场景   细节  心理 

语文园地  结尾的方法           

日积月累

完成练习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