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分析12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184776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2.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技术分析12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技术分析12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技术分析12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技术分析12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技术分析12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技术分析12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技术分析12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术分析12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技术分析12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我想原因是我只会机械的应用这些指标,而不知其设计原理.为此我开始对这些指标数学公式进行了大量推导,这有助于理解指标的设计思想.在此期间我阅读了<

股票操作学>

对我理解应用指标帮助很大,尤其是对均缐的理解,奠定了我后来进一步深入研究问题的基础(这本厚厚的书在我现在看来只剩下最重要的两个字--拐点).对技术指标的精益求精,明白它的数学公式和设计思想,才能灵活的应用.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应成为我们研究问题的重要原则之一.

现在我对技术指标的看法如下:

技术指标就是从k线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技术指标的效用取决于提取有价值信息的多少。

其前提是k线中必须含有有价值信息,如果“股价包容一切”成立,那是技术分析派的幸运。

每一种技术指标都有其缺陷与误区,技术指标所采用的方法是完全正确的,其全部的困难在于所建立的模型一般只能孤立地反应市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由此作出判断往往以偏概全。

技术指标不是必须的,但高水平的应用肯定是有效的。

通过技术指标我们大多只能发现统计学规律,但对认知市场,作用毫无疑问.

如此我坚实地迈出了技术分析的第二步.时间已经到了1998.4月.

(三)技术分析的必由之路---数字定量研究,发现神奇.

你应当沿着正确的思想一直走下去,否则你可能会与真理擦肩而过. 

1998.4.27日,正当我为每一次技巧性收获自以为是的时候,一个姓张的年轻人(可惜我们现在失去了联系)偶然间问我600809现在应当怎样处理,我说,现在就是最高点--卖!

(这个高点直1999,8.30日才被刷新)过了几天他来找我要与我交流,我求之不得.我得到一个崭新的思想--数字定量研究.为了解决单一指标局限性及相互印证问题,他通过一个波段最底部振荡类强弱指标6日rsi值计算出基本振荡因子,根据它的分数或倍数提前计算出趋势类指标maxd差离值diff到达什么值时,股价要调整,重复性,精确度极高.除了神奇,探索中的我还愿相信什么!

他点到为止,可对我来说足以,为什么别人能做到的,我不能做到.

也就是从那时起我看了黄柏中写的<

江恩理论>

实在看不懂,那时我怀疑江恩的存在,但为了今后有一天能够理解,我背下了,确信是他说的,在每一个章节前用黑体字写的七句话.江恩的某些话语启迪了我的智慧.

1998年五月的一天,一个咨询公司开业了.我装傻去学习,把接待我的人问的发懵.一个自称"

打杂扫地"

的接过了话题--他绝对是个高手.我们现在仍然是很好的朋友.他向我展现了他的研究成果并给了我三张他的计算取点图表.他能通过几个波段的高低点计算未来股价的波段高低点,这给了我极大提示.为什么非得用几个波段高低点算价位呢?

江恩说过所有的市场顶部,底部都是相互联系的.我用当时的金智融星软件中江恩四方图找到一种算法,三天后我去问他算的对不对?

可想而知,那不可能对.一个月后我发现了一种可以用波段最底部一根k缐计算股价最低升幅的算法,它来自盖房子打地基的启示.现在有人把用这种思想计算股价的方法,叫做单阳测顶.

我竭尽所能,玩着数字游戏,常为某种发现狂喜,可再也不能突飞猛进.我失去了研究方向,我已经喜欢上了数字研究.道氏形态学和波浪理论需要画缐太麻烦,我不愿去尝试.我隐约感到应去深入研究江恩理论.我相信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何时何价不就是股市中的天吗!

我急切地寻找能相互交流的人.

1998.10.30日外地来了三位运作大资金的高手(后来都成为我最知心的朋友),见面后我简直受宠若惊,据说那位年长的还对江恩理论有研究.为了与他们交流没几天我就真诚地将我所知道的一切告诉了他们,而且放下所有事情去看<

.后来我知道,他们告诉我的不比书上写的更多.以他们层次我判断,很少人再能帮我了.就是从那时起,我下定了决心,研究江恩理论.

那位品德高尚的长者成了我学习的一面镜子.到现在他已经11年如一日地去研究股票,精通所有股票理论,不光出于技术上原因,股票市场给他留下的大多是血淋淋的教训.他最大弱点就是临盘时缺乏决断力,如此孜孜以求的人仍然不能战胜这个市场,使我时常担心自己的前途和命运.

有一天,我发现他把均缐设成65日,我问他为什么?

他说:

65日是8*8+1=65,65又是13周,就是在这一瞬间我意识到周期研究的重要.在这之前我就对上证大盘20日缐,30缐有过研究深入的研究,我知道它们的周期有很强的规

律,不过我没把周期研究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百姓日用而不知"

的事太多,高手无它,知道是重点,深入研究过而已.

我看了至少50遍,根据他的只言片语,我做了大量数学推导,现在至少他的许多话我可以用数学公式与以证明,比如"

单数双数的平方"

就是指自然数的平方,只是在轮中之轮中起作用罢了.把这些周期知识用到指数分析中,我意外地发现了神奇,这使我兴奋不已,只有我自己相信这绝不是巧合.因为我用数字学和几何学推导出完全一致的公式.1998年12月26日我建立了自己的数学模型,至今未变.

江恩究竟能不能做到何时何价?

我的模型为什么会对?

如何在预测中解决唯一性问题?

是高点,还是低点?

没人会回答我的问题,我越来越感到思想的贫乏,我要总结,我要寻求哲学,方法论的帮助.我要坚强,不被任何事情所打扰.我要十年磨一剑.

数字定量研究使我已经走进了技术分析的正确之门,我相信只有运用数学上的逻辑一直性,才能保证我这次对了,下次还会对.

就今年而言中国股市已经处在风雨飘摇的前夜了,在大家耐心期待的更进一步的上升行情还没有出现的情况下,我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观点呢?

目前大盘又一次进入牛皮市道,场内多头欲振乏力,成交量迟迟无法放大,热点不连续,昙花一现的短炒难以激发场内的炒做热情,场内资金面吃紧,而场外资金袖手旁观,不肯进场,刚刚聚起的一点人气正慢慢地消散。

人气可鼓不可泻,正所谓: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6.24的第一遍战鼓早已响过,结果使进场的千亿资金全线被套,8.13第二遍战鼓也无功而返,那么期待中的第三遍战鼓会不会敲呢?

如果敲响了第三遍战鼓又能如何呢?

 

回顾去年暴跌以来的几次大的反弹走势,暂停国有股减持230点(1514--1744),降低交易印花税226点(1550--1776),两会行情167点(1526--1693),“6·

24”行情(1562--1748)也不过只有186点的空间。

大盘始终未能摆脱大的下降压力,无法走出具有持续性质的走势,在去年暴跌906点(2245---1339)之后,最大反弹点数也仅仅只有409点(1748--1339),而且每次反弹都是在利好政策的刺激下才形成的,而当每次利好的短期能量消耗怠尽,股市便陷入停滞不前或者倒退的状态。

降息、降税、降佣、市值配售以及从暂停减持到停止减持,一系列的政策可谓绝对的“利好”,而这些看上去的“利好”,也似乎并未达到理想中的效果。

“6·

24”的井喷,也只给市场带来些许的激动,沪深两市冲关(1750点)未果,成交快速萎缩,反而走出了持续下行的走势,持续不断的利好政策,依然难改大盘的弱势,投资者不由陷入迷茫和困惑,我们的市场究竟怎么啦?

中国股市到底怎么了?

中国股市在去年发生的暴跌,表面上原因林林总总,甚至中国央行查处入市违规资金也难辞其咎。

但实际上,股市的暴跌与其说是入市资金的减少和股票供应的过多,还不如说是股市基础———上市公司自己存在过多的泡沫----业绩泡沫、诚信危机。

一:

业绩泡沫

一直到现在,作为优秀代表的上市公司有多少能给投资者一个长期稳定的回报呢?

说他们资金不足,说市场融资能力减弱,但最新的统计显示却恰恰说明了相反的情况。

根据媒体对去年新发行新股募集资金投资情况进行统计发现,目前发行新股募集资金尚未使用完毕的60多家公司中有70%的公司将资金存入银行,且每家公司存入银行的金额也少则几千万元,多则亿元以上。

大盘持续在跌,市盈率在持续涨,泡沫在持续增加,这才是市场真正可怕之处。

更为重要的是,目前市场市盈率的高低是一个方面,上市公司效益的真实性与可持续性是更重要的另一方面。

如果公司效益不可信的话,则探讨市盈率的高低没有任何意义,市场的整体投资价值更无从谈起。

因此,随着市场价值观的改变,在上市公司整体效益没有出现明显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再次出现暴涨行情的可能性将越来趋淡。

美国纽约股市在3000点时的加权平均市盈率为14倍,在指数上涨266%后,其市盈率仍维持在22倍左右,说明上市公司效益的普遍增长是大盘上扬的唯一基础。

同时我们注意到中国股市的基本面与宏观面之间长期存在扭曲关系。

近来,有关上半年GDP增长7.8%的报道扑面而来,但与此极不对称的是,上市公司亏损及业绩大幅滑坡的预告也来势汹涌,基本面与宏观经济走势形成不对称的局面。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出现这一局面呢?

 1 上半年GDP增长质量并不理想

出口增长并不意味出口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

来自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棉纺行业出口增长形势理想,全行业1~5月销售收入增长10.30%,但利润总额却同比下降2.4%,究其原因,这与我国纺织品服装行业竞争力弱,过分依赖价格因素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有很大关系。

  另据国家统计局早些时候公布的5月份月度经济形势报告显示,1~5月全国工业品出厂价格较去年同期下降3.6%,受此影响,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12.9%,亏损额增长8.9%。

  由此看来,上半年GDP增长的质量不尽如人意,投资者不能只看增长的数量。

鉴于绝大多数上市公司属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范畴,出现基本面背离GDP走势的情况就不难理解了。

2会计标准提升滞后效应延续

在所有资产减值准备中,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对上市公司业绩影响的程度最大。

以往只要宏观经济形势出现回暖走势,上市公司便敢于以增加应收账款的方式抢占市场。

但如今,只要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不变(一般说来,企业在会计中期不会调整资产减值准备政策,但会计全年报表就会计提),上市公司就不敢贸然采取增加应收账款的手段增加主营业务收入。

因此,可以确信,尽管上半年宏观经济形势出现了一些有利因素,但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幅度是有限的。

去年年底出台的关于上市公司不能将显失公允的关联交易价格确认为利润的会计制度也很值得关注。

毫无疑问,这一制度的实施将在很大程度上挤掉资产重组过程中的业绩水份。

那些绩差重组公司不大可能再出现“一组就灵”或立竿见影的现象。

因此,指望资产重组促进上市公司年度业绩明显改善是不现实的。

3治理对业绩的制约作用将体现

众所周知,国内上市公司的相对较好业绩许多是以同一大股东控制的除上市公司之外的存续公司较差业绩为背景的,在一些上市公司长期依赖大股东及存续公司实现主营业务运转的同时,原本应当由上市公司承担的成本或费用被转移到存续公司。

例如,有些上市公司将大笔广告费由存续公司或其他关联方承担,有的上市公司甚至在支付了大股东一笔微不足道的商标使用费之后干脆不承担任何广告费用。

公司治理是继会计标准提升之后,能够对上市公司业绩构成重大影响的一个新的因素。

鉴于问题的普遍性和复杂程度都不容忽视,很难指望在短期内彻底消化这一因素对业绩的负面影响。

如果将原本并不算充裕的资金去收购大股东的关联资产,将导致上市公司重新出现过度负债的现象。

这决定了旨在实现资产完整、独立经营这一公司法人治理目标的关联资产收购不会大面积迅速推广,同时也决定了公司治理对上市公司业绩负面影响的长期性。

从前面的论述可知,对上市公司的业绩而言,更大的危机可能在年报,而不是中报。

二:

诚信危机

我们常说诚信为本,但去年以来至今却爆发了上市公司以往不曾见过的大面积的诚信危机。

不少国有企业通过上市圈到钱后就挥霍一空,股票上市完后业绩就大变脸。

大量的上市公司不思进取,大钻政策的空子,由国有企业的佼佼者而成为国有企业的败类,这样的股市不是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造就上市公司,而是成为上市公司的终结者和垃圾场!

管理层的监管不严也间接助长了这一趋势的漫沿。

从中科创业到银广厦,再到东方电子、蓝田股份等,这些股市的大毒瘤,有几个是监管层发现的?

全是民间揭露出来的!

我们的监管层干什么去了!

看来老是用“捂”着、“盖”着的方法,确实不是好办法,最终会害了股市!

政府出了很多利好,为何股市涨不上去?

对上市公司的诚信没有树立很大的信心就是其中的一个关键。

如何重塑市场诚信,现在就看政府怎么办了!

可惜的是市场在经历一段平静后,最近“托普事件”又再次触动了中国股市那根脆弱而敏感神经,引起诚信危机再度爆发,其会导致新一轮“股灾”出现吗?

中国经济中有一个很大的矛盾现象,就是城乡居民储蓄额的持续增长和银行业巨大的存差、资本市场的低迷同时存在。

于是,为了提振股市,总是有人士建议要将这8万亿储蓄资金赶入证券市场,并认为这有利于建立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的联系,推动银行业的改革和恢复证券市场的信心。

央行行长戴相龙行长一再强调:

“希望8万多亿元城乡居民储蓄中的一部分资金,更多地流入资本市场”。

并表示:

“应尽快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要支持机构投资者和个人购买上市公司股票”,同时,近期管理层也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实质性的利好政策,然而那边却有市民排起长队购买国债,股票市场依然呈现相对疲弱的走势,当前股市缺少的究竟是什么?

这说明市场缺少的是信心,最终缺乏的是入市的决心。

政府的监管部门和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在关乎股市发展的重大政策上摇摆不定,同样缺乏一定的诚信!

例如国有股减持,从减持政策的出台,到暂停,再到叫停,突显出中国股市的参与者从政府主管部门、投资者、股评家到经济学家所表现出来的幼稚,短视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使得政府诚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利好政策的效果不能持久,就是最好的明证。

现在还有谁提倡中长线投资?

现在大家提的最多的是超短线操作,散户如此,机构如此。

政府短视,投资者谁又敢长线投资?

中国股市要跟香港、欧美竞争金融中心的地位,市盈率不向香港市场和欧美市场看齐,怎么吸引外资的兴趣。

没有外资的参与就不能成为国际化的金融中心。

所以可以预见,管理层今后无论出台什么政策,首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应该是中国股市对外开放的必然趋势,使中国股市运行更符合国际惯例应该是监管部门工作的奋斗目标。

当然象股指期货等金融创新品种的推出,也会对股市运行趋势产生重大影响。

谁能准确预测政策性因素对中国股市的运行趋势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有些政策是中性的,短期看是利空,长期看是利好,应该怎么对待?

不成熟的投资人在不成熟的环境下当然会变得更加小心翼翼。

从资金动向看,日前,2002年半年报的公布工作已接近尾声,在经历了一次漫长的调整之后,如今机构投资者的动向更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

虽然基金的半年报姗姗来迟,但由于基金的投资组合已经提前公布,基金的动向已无太多悬念,统计显示,二季度基金平均持股比重超过了66%,请注意基金满仓的比例最多为80%(政策所限),可见老基金增仓潜力己经不大。

整个8月是开放式基金的幸福时光,在历经历史上开放式基金发行最为密集的时期后,基金总规模也将达到1000亿元。

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相对于基金虎视眈眈的8万亿储蓄存款,目前基金取得的业绩还是微不足道,广大的中小投资者对开放式基金的态度仍然十分犹豫。

基金的经营业绩又如何呢?

截止到8.30,沪深两市已有51家不含8月27日上市的基金久嘉基金全部公布了半年度报告。

从整体看,今年上半年业绩出现了大面积的亏损,只有14家基金实现半年度报告盈利,单位资产净值达到1元面值的也仅有34家,资产净值收益率为正数的只有15家。

以开放式基金吸引储蓄资金是直接动用经济杠杆干预股市的最后一招。

各开放基金也会使同高招,让储户看到新的、好的投资渠道,以吸引更多的银行存款。

若:

a.开放式基金果真如火如荼了,也导致股市虚高了,最终是崩盘,套住老百姓的钱;

b.开放式基金发行清淡,没了护盘资金,从现在开始崩盘;

用利好政策,大家肯定逃跑,也崩盘;

c.开放式基金发展的速度大于多空资金差额,护盘没问题。

股民们缓慢割肉,股市资金有

序换血。

最终结论------无法真正改变股市规律!

不要忘记今年上半年股指可是明显上涨的,51家基金却只有14家基金实现半年度报告盈利,若行情不好呢?

创业板、股指期货、QDII、QFII、CDR......等等每一项新的投资品种无不是满怀信心地提出、热热烈烈地讨论,最后无不是不了了之地搁置,更有国有股减持三起三落......与其说对市场没信心,不如说是对管理层没信心。

接连不断的利好面前,大盘却是这般步履蹒跚,让人如何相信管理层调控股指的水平和能力?

而纯粹依靠利好造就出来的所谓牛市,又能维持多久的强势?

随着股指的上扬,市盈率的膨胀,泡末的增加,市场本身又会有什么变化呢?

国有股减持乃至全流通问题躲得过吗?

拖延不是办法,回避只会增加未来解决的难度!

国有股的减持问题,虽然是说在国内市场停止了。

但是关于国有股的减持步伐一不也没有停止过,。

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实行民营和外资并购转让。

目前,国有股减持的主要障碍是资本市场的双轨制。

经济学家徐宏源指出,中国在走过了生产资料双轨制、价格双轨制后,现在则面临着资本市场双轨制。

中石化在A股市场的价格是3元多,在香港H股的价格是1元;

同仁堂在A股市场的价格是20元,在香港H股市场只有5元。

同一种商品在两个资本市场呈现两种差异较大的价格,这已背离了价值规律。

徐宏源进一步指出,在内地资本市场的大门未打开之前,A股和H股彼此互相割裂,井水不犯河水。

原因是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但这道防火墙迟早要拆开,拆开以后呢?

据2002-08-23的香港商报报道,中国联合通信集团总裁王建宙表示,该公司首次发行A股的计划已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发行计划将於短期内落实。

据估计,该集团计划集资约150亿元人民币,而且主要用於建设CDMA项目。

同时证监会顾问梁定邦近期透露,目前排队等侯上市的企业有近一千家。

2002-08-28著名经济学家董辅礽在《证券时报财经周刊》与蛇口招商局联合主办的财经沙龙上,当问及国家高层关于二板市场的最新考虑时,他透露高层对股市的最新意见有四点:

一是二板市场还是要做,仍然放在深圳;

二是深圳的A股并入上海A股市场没变;

三是二板市场的工作要与国有股减持结合起来做;

四是柜台交易要列入本届政府的施政中。

值得注意的是,董辅礽提到的第四条,称柜台交易将列入本届政府的施政中。

考虑到本届政府的任期到明年只剩下大半年,时间上是否来得及是一个问题。

如果消息来源没有错的话,那就意味着柜台交易推出在即。

这意味着扩容压力将大增。

有一点投资者要注意,过去申购新股然后卖出能获得巨大的差价是人所共知的,这一怪异现象是资金黑市形成的根源:

申购新股时尽管中签率很低,但如果是大资金,比如1个亿,就有把握中上几十万股,获得上百万元的收益。

一笔大资金只要踏踏实实地“打”新股,一年内就可以稳妥地获取15%以上的回报,这样一个专门打新股的机构完全可以承诺给资金提供方10%的收益率,一些私募基金就是这么操作的。

这个收益率水平成为地下市场利率的重要参照线,庄家融资进行二级市场的炒作也不能低于此,否则追逐最大化利润的资金将选择进入一级市场。

最终,地下资金利率被市场规律决定在打新股的收益率以下4个百分点左右。

但在去年12月的熊市中就有一批“庄”被消灭了,这种情况下,原来拆借的资金如何了结有多种可能,有证券作抵押的就被放款人强行平仓变现了,有的被迫把借款协议进行延期续签,有的只有赖账,而由券商作担保的券商只好代赔,导致券商不良资产大量增加,目前就有许多券商被迫进行“债转股”。

专家指出,现在南方证券的问题实际上就与此有关。

很多市场人士估计,如果到年底大盘还没有一个像样的反弹,目前许多庄家的资金链都会断裂,届时问题将更大面积地暴露出来。

因为拆借协议的期限大多是一年,即使续签,最终还是得有个交代。

另外,由于新股发行方式改为配售,光有钱已经申购不到新股了,使这个市场的收益率一下子失去了支撑,因为没有一年几百亿元的收现,根本无法维持这么巨额的一个市场。

出于惯性,现在这个市场还按以往的规律持续着。

但其中蕴含的巨大风险,则丝毫都未减少。

若出现明显下跌行情,则投资者必须意识到:

新一轮的资金链断裂也许已经不久了!

"

多头不死,空头不止"

大家知道,行情的产生往往是在市场完全绝望的时候出现的,而今大盘只要有一段下跌过程,就有人积极抢反弹,说明仍有投资者对大盘存有希望,盘中多头仍未心死。

目前大部分投资者普遍对十六大行情存在预期,经过去年以来的深跌,大家都想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