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讲义第四章句子成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180789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法讲义第四章句子成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语法讲义第四章句子成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语法讲义第四章句子成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语法讲义第四章句子成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语法讲义第四章句子成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法讲义第四章句子成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语法讲义第四章句子成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法讲义第四章句子成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法讲义第四章句子成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②小王走了。

    ③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

    ④这来的便是闰土。

    ⑤科学的春天到来了。

  2.数词、量词、数量词组作主语。

    ①九是三的三倍。

    ②个个是英雄。

    ③一公斤等于二市斤。

  3.处所名词、方位名词、方位词组作主语:

    ①郊外很干净。

    ②中午太热。

    ③村子的东面是一条河。

  与这类主语相配和的谓语通常是描写、判断或者说明性的。

  4.动词性成分、形容词性成分充当主语。

    ①去是正确的。

    ②辱骂和恐吓绝不是战斗。

    ③写得清楚不等于写得好。

    ④向群众宣传是对的。

    ⑤我们讨论讨论好不好?

    ⑥俭朴是一种美德。

    ⑦聪明伶俐是他的天性。

  5.介词短语充当主语。

    ①沿着荷塘是一条小煤屑路。

    ②靠西墙是一片竹林。

  上边较为详尽地讨论了汉语主语的语法构成情况。

之所以要如此细致地分析汉语主语的构成情况,目的还是在于提醒人们:

汉语的主语不像一般人想像的那样,都是由名词性成分充当的,一些非名词性成分,甚至于个别由虚词参与构成的短语,有时也可以充当主语。

隐含在这种现象背后的最为基本的原因还在于:

汉语的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是一种一对多的或者交叉的关系。

课前提问

(1)词和短语的相同点有哪些?

(2)词和短语在结构上的不同点是什么?

(3)句子成分的两种特性是什么?

(4)主语的语法构成说明什么问题?

 

(二)主语的语义类型

  上边谈到的主语的语法构成,主要是从主语的自身来讲的:

汉语的主语都是由哪些成分充当的。

此外,汉语的主语还可以从它与句中动词的逻辑、语义关系上来观察。

这就是主语的语义类型。

  从语义的角度来看,汉语的主语总体上可以区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施事主语:

句子的主语是句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发出者。

    ①小王已经吃完饭了。

    ②他走了。

  2.受事主语:

句中主语是句中动词所表动作行为的承受者。

    ①信写完了。

    ②饭吃过了。

    ③他被人推醒了。

  3.当事主语:

交际双方交谈时涉及到的第三者。

    ①这个学生我教过。

    ②老张这个人我听说过。

  4.工具主语:

主语是动作行为的工具。

    ①这把刀我切过菜。

    ②那个筐子只能装菜。

  5.时间、处所主语:

主语表示时间、处所。

    ①中午太热,就不要来了。

    ②山顶上是一片树林。

  通过上边的讨论,我们可以了解到:

在语义上,汉语的主语不一定都是施事,受事、时间、处所、工具等等也都可以充当主语。

研究汉语主语的构成,可以明确汉语主语在语法构成方面不同于其他语言的特殊性,并以此印证汉语语法的特点。

(三)谓语的语法构成

  1.在通常情况下,汉语的谓语由动词、形容词性成分构成,如:

    ①他来了。

    ②我愕然了。

    ③他能干、会说。

    ④故乡好多了。

  2.主谓短语也可以充当谓语,如:

    ①他神色慌张。

    ②什么事他都明白。

  3.有时谓语可以是谓词性代词,如:

    ①他怎么样?

    ②他这人就这样。

  4.此外,数词、量词也可以充当谓语,如:

    ①他二十三。

    ②歌声阵阵,白云朵朵。

  5.有时,名词性成分也可以充当谓语:

    ①他四川人。

    ②那个人黄头发。

  分析表明:

汉语的谓语不都是动词、形容词性的,一些名词性成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充当谓语。

当然,在语法研究上,这种条件是值得研究的。

三.动语和宾语

 

(一)动语的语法构成

  如前所述,动语是带宾语的成分,它和宾语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从可以带宾语的角度来观察、研究汉语句子成分中带宾语的成分——动语,可以发现动语在构成上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1.动语最常见的语法类型是动词性成分:

    ①他是矿工。

    ②我知道他来了。

    ③桥上站着一个人。

    ④大家学习讨论了这个问题。

    ⑤他学会了做饭。

  2.个别情况下,动词性的代词也可以带宾语:

    ⑥我怎么他了。

  从上边的讨论基本上可以看出:

汉语的动语基本上是动词性的。

(二)从宾语的角度看动词的类

  从带宾语的情况,可以看到动词内部的种种差异。

基本上有以下几种情况。

  

  1.有宾动词:

可以带上宾语的动词。

有以下几种:

  

(1)单宾动词:

只带一个宾语的动词。

  a.体宾动词:

只能带名词性宾语的动词。

    种庄稼拔草写信穿衣服建设国家垄断市场

  b.谓宾动词:

只带谓词性宾语的动词:

    禁止吸烟企图反抗感觉身体不舒服

    渴望自由予以驳斥严加防范

  c.自由动词:

可以带上述两种宾语的动词,又称“万能动词”。

    喜欢:

喜欢数学喜欢小孩(+名词性宾语)

       喜欢打球喜欢热闹(+名词性宾语)

    怕:

怕热怕水(+名词性宾语)

       怕冷怕挨打(+名词性宾语)

  

(2)双宾动词:

可以带两个宾语的动词。

    我给他一本书。

    我送你一支笔。

    我借给他三十块钱。

  2.无宾动词:

不带宾语的动词。

有两类。

   

(1)典型的无宾动词:

不带宾语,也不能扩展。

    病 醒 休息 出发 发抖

   

(2)离合词:

通常不带宾语,有时可以扩展出宾语来:

    睡觉→睡了一觉革命→革他的命上当→上了别人的当

  其他还如“结婚、打仗、作主、走路”等等。

三)宾语的语法构成

  汉语宾语的语法构成情况也比较复杂。

  1.最常见的宾语当然是名词性的:

    ①我是教师。

    ②他写完信了。

    ③我正在打电话。

    ④他打了一场篮球。

  2.动词、形容词性成分也可以充当宾语:

    ①他们开始行动。

    ②我学会了开车。

    ③他认为干得不错。

    ④自己觉得很美。

    ⑤他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上边的讨论证明:

汉语的宾语不都是名词性的,也可以是动词、形容词性的。

语法研究要进一步讨论的是,在何种条件之下,汉语的非名词性成分可以充当宾语。

(四)宾语的语义类型

  宾语的语法构成,主要是从宾语自身来考察宾语的情况。

而宾语的语义类型则是联系它与动语的关系而进行的。

从这一点出发,汉语的宾语可以有以下几种类型。

  1.受事宾语:

宾语是句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承受者。

这是最典型的宾语,有人称为“逻辑宾语”。

    ①他打人。

 ②我吃饭。

    ③小王写字。

④老李打井。

  2.施事宾语:

宾语是句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发出者。

    ①前面走过来一个人。

    ②胡同里飞出来几只燕子。

  3.工具宾语:

宾语表示句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工具,如:

    ①他在刻钢板。

    ②我用毛笔,你用钢笔。

  4.处所宾语:

宾语表示句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如:

    我一直吃食堂。

  5.原因宾语:

宾语表示句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原因,如:

    ①他正在笑自己。

    ②他一直呆在家里养肝病。

  6.目的宾语:

宾语表示句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目的,如:

    ①他在跑调动。

    ②我去忙器材。

  7.角色宾语:

宾语表示句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角色,如:

    ①他唱青衣。

    ②小李踢中锋。

  研究表明,汉语宾语的语义类型是非常丰富的,具体语义类型一时难以列举完毕,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汉语的宾语在语义上不都是受事。

(1)汉语谓语构成情况怎样?

(2)汉语谓语构成情况体现什么原则?

(3)动语和谓语什么关系?

(4)汉语动语的构成情况怎样?

(5)单宾动词的情况怎样?

(6)无宾动词的内部情况怎样?

(7)宾语从语法构成上说明什么问题?

(8)宾语的语义类型根据什么划分的?

 

 

(一)定语的含义

  定语,是名词性偏正短语中的前附加成分。

    ①(桌子的)材料是木头的。

    ②我喜欢(大)房间。

    ③我想找点儿(吃的)东西。

(二)定语的构成

  汉语定语的构成成分范围比较广泛,在各类实词、短语中,除了副词和“的”字短语之外,其他各类实词和短语都可以充当定语。

    ①他买了些新鲜水果。

    ②一连开了三天的会。

    ③他们成为了患难与共的朋友。

    ④正在跑过来的小女孩是他的孩子。

(三)定语的种类

  定语可以从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进行分类。

  1.从形式的角度来看,定语可以区分为两种类型:

“组合式定语”和“粘合式定语”。

  

(1)组合式定语:

直接附加在中心语之前,中间不加“的”的定语。

即“定+中”。

比如:

    ①(他)弟弟考上清华了。

    ②我喜欢看(古代)小说。

  

(2)由结构助词“的”与中心语连接的定语。

即:

“定+的+中”。

    ①《呐喊》是(鲁迅的)小说。

    ②(黑色的)天空突然划过一道闪电。

    ③他不太适应(北方的)气候。

  2.从意义的角度来看,定语也可以区分为两个种类:

“限定性定语”和“描写性定语”。

  

(1)限定性定语:

从领属、时间、处所、范围、数量等方面对中心语加以限定的定语。

在形式上,限定性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不具有应对性。

    ①(他们的)教室很大。

(领属)→*教室他们

    ②(今天的)事情都做完了。

(时间)→*事情今天

    ③(中间的)商店是卖花的。

(处所)→*商店中间

    ④(所有的)报纸都卖光了。

(范围)→*报纸所有

    ⑤(十二个)月是一年。

(数量)→*月十二个

   

(2)描写性定语:

从性质、状态、特征等方面对中心语加以描述、说明的定语。

在形式上,描写性定语与中心语之间具有应对关系。

    ①女孩都喜欢穿(漂亮的)衣服。

(性质)→衣服漂亮

    ②到处都是(绿油油的)庄稼。

(状态)→庄稼绿油油

    ③(脖子上吊着望远镜的)连长转过身来。

(特征)

                  →连长脖子上吊着望远镜

此外,一些数量短语充当的定语似乎也可以看作是描写性定语:

    ①他拿出来(几件)东西。

→东西几件

    ②今天买了(两条)长裤。

→裤子两条

    ③屋子放得下(四张)桌子。

→桌子四张

  其实,将上边的两种定语——限定性定语和描写性定语加以比较,就可以发现两点:

  a.在定语中,限定性定语是多数的,定语通常都必须能够对中心语进行某个方面的限定。

  b.描写性定语则是定语中的少数的。

况且,即使是描写性定语,也是具有限定性的:

它的描写性在处于定语位置时还只是隐性的,此时,限定性才是显性的。

只有它位移到中心语之后,对原中心语加以描写、说明的时候,它的描写性才得以显化。

  描写性定语可以看作是定语的特殊类别。

(四)多层定语及其顺序

  1.多层定语

  事物往往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加以规定或者说明。

与此相应的是,在语法中,一个名词性偏正短语的中心语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加以限定、描写,这就形成多层定语:

一个中心语之前带有多个定语的现象。

  2.多层定语的顺序

  语言是一种线性的序列,几个定语通常一字排开,先说的在前,后说的在后,这样,多层定语与中心语的空间距离有远有近,于是,就形成多层定语的排列顺序。

  研究表明,汉语多层定语的一般排列顺序是:

  领属词/名词+时间/处所词+数量短语+动词性短语+形/名词性短语+粘和名词/形容词+中心语

    ①(我们今天晚上那个——歌咏)比赛改期了。

    ②(——未有过的—新的—)生活开始了。

    ③(——一个新来的—理科的)毕业生分来了。

    ④(—地上两本封面掉了的—中学)教材随风翻动着。

    ⑤(我们—两位有30年教龄的优秀的语文)教师也当上了代表。

  上边的顺序是一个普通的顺序,有时,出于强调的目的,也可以打乱上述一般顺序。

五.状语 

 

(一)状语的含义及其构成

  1.含义

   状语,是动词、形容词性偏正短语中的前附加成分。

  2.构成

   汉语的状语在构成成分上是非常广泛的,研究表明,汉语的各类实词大都可以作状语,各种短语中,除了“的”字短语之外,都可以充当状语。

  

(1)最常见的是副词、形容词性成分充当状语,如:

    ①我[马上]去。

    ②他[大度]地说。

  

(2)名词性成分充当状语,如:

①他[昨天]走了。

    ②咱们[北京]见。

  (3)非名词性的代词充当状语,如:

    ①他[怎么]说?

    ②他[这么/那么]说过。

(4)动词性成分作状语,如:

    ①他[感激地]看着我。

    ②事情[有计划地]进行着。

  (5)数量短语充当状语,如:

    ①我[一眼]就看见了他。

    ②我曾经[多次]去过北京。

    ③事情要[一件一件地]做。

  (6)介词短语充当状语,如:

    ①我[为大家]做饭。

    ②小王[把自行车]丢了。

  (7)主谓短语充当状语,如:

    ①他[表情复杂地]看着我。

    ②她正[感情丰富地]唱着一首歌。

(二)状语的位置

  1.汉语的状语通常位于主、谓语之间。

例略。

  2.有时,也可以位于句首:

    ①[昨天],我们去了郊外。

    ②[在价格方面],他们也格外关照。

  很显然,这种位于句首的状语是出于表述的需要,由句中前移过去的,因而,通常可以还原回到原来的位置上:

    ①'我们[昨天]去了郊外。

    ②'他们[在价格方面]也格外关照。

  3.有时,状语还可以位于句子的末尾,如:

    ①他们走过来了,[悄悄地,慢慢地]。

    ②我要去广州,[今天晚上]。

  这最后一种位置,是有争议的,有人认为“悄悄地,慢慢地”和“今天晚上”分别是一些独立的小句,不是倒置的状语。

三)句首状语与主语的区别

  如前所述,主语是位于句首的名词性成分,而汉语某些名词性成分充当的状语也可以位于句首,那么,当:

   NP[时间/处所]+VP

  的时候,句首那个“NP[时间/处所]”到底是句首状语呢,还是主语?

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研究表明,时间名词/处所名词出现在句首的情况有以下几种,可以分别处理。

  1.句首是时间名词、处所名词,其后续成分属以下三种情形之一者,这个句首时间词、处所词应该是主语:

   

(1)后续成分是形容词性成分。

   

(2)后续成分是名词性成分:

   (3)后续成分以“是”为核心:

2.句首是一个时间名词/处所名词,其后是一个主谓短语,且句首的时间名词/处所名词可以后移到主、谓语之间,则句首的时间名词/处所名词是状语:

    ①[明天],我们去春游。

→我们明天去春游。

    ②[今天],红旗如海,歌声如潮。

→*红旗今天如海,歌声如潮。

  3.句首是一个时间名词/处所名词,后边是表示“出现/消失”意义的动词,宾语表示不定指的人或物,在句首的时间词/处所词是状语。

    [时间词/处所词]+出现、存在、消失类动词+不定指名词

  例如:

    ①[上午]走了一伙客人。

    ②[西屋]有一张床。

    ③[台上]唱着戏。

  总之,状语是汉语各种句子成分当中使用比较灵活的一个分子,其中有许多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

(1)定语的分类可以从哪几方面进行?

(2)组合式定语和粘合式定语本质差异在哪?

(3)描写性定语和限定性定语本质差异在哪?

(4)定语对中心语最本质的功能是什么?

(5)状语的位置有几种?

(6)什么情况下会使句首状语与主语发生混淆?

(7)应该怎样理解补语?

六.补语

 

(一)补语的语法构成

  从总体上说,汉语的补语在语法构成上,也是比较丰富的。

一般认为,除了名词、代词、数词、量词、“的”字短语之外,其它的汉语词、短语都可以充当补语。

研究表明,汉语的补语构成起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形容词性成分充当补语。

    ①太阳映<

红>

了大地。

(形容词)

    ②他们干得<

又快又好>

(形容词性短语)

  2.动词性成分充当补语:

    ①他站<

起来>

了。

(动词)

    ②他说得<

有道理>

(动词性短语)

  3.数量短语充当补语:

    ①武汉我去过<

一趟>

    ②这种事我经历过<

一次>

  4.主谓短语作补语:

    ①他感动得<

热泪盈眶>

    ②小李讲得<

唾沫四溅>

(二)补语的语义类型

  汉语补语的语义类型是根据补语与中心语的语义关系来确定的。

由此出发,汉语补语的语义类型可以区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结果补语:

表示动作行为的结果的补语。

    ①这句话听<

懂>

    ②家具修<

好>

  2.程度补语:

表示动作行为及性状的程度的补语。

    ①他气<

极>

    ②病好了<

一些>

    ③好得<

很>

  3.趋向补语:

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的补语。

    ①他走<

过去>

    ②他拿<

来>

一支笔。

  4.数量补语:

表示动作行为的数量的补语。

    ①他又看了<

一遍>

    ②他被人踢了<

一脚>

  5.可能补语:

表示动作行为的可能与否的补语。

    ①这件事做<

不得>

    ②饭还吃<

得饱>

  6.时间、处所补语:

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的补语,如:

    ①他已经走到<

操场上>

    ②把这个拿回<

办公室>

    ③鲁迅生于<

一八八一年>

    ④他讲了<

五个小时>

(三)宾语、补语的顺序

  宾语和补语都是位于谓语核心之后的成分,即:

      V+〈R〉+O

  因而它们的排列顺序可能不止一种。

总体上说,汉语的宾语和补语的顺序有以下几种。

  1.(动+宾)+补,如:

    ①我找了他几次。

→我(找了+他)+几次。

    ②你拿一本书来。

→你(拿+一本书)+来。

  2.(中+补)+宾,如:

    ①他叫来三个农民。

→他(叫+来)+三个农民。

    ②我送去几封信。

→我(送+去)+几封信。

  3.[(中+补)+宾]+补,如:

    ①我们走回家去。

→我们[(走+回)+家]+去。

    ②他从怀中掏出一本书来。

→他从怀中[(掏+出)+一本书]+来。

(四)数量宾语和数量补语

  如前所述,补语和宾语都是位于动词核心之后的成分,而且,宾语和补语都可以是由一个数量成分充当。

这样,有时,位于动词之后的成分如果是一个数量成分,那么它到底是一个数量宾语,还是一个数量补语:

    动词性成分+数量成分(宾语/补语?

  就需要进行界定。

具体的界定方式有以下几种。

  1.看数量短语中量词的性质:

如果是一个名量词,这个数量短语通常是一个宾语;

如果是一个动量词,这个数量短语通常是一个补语:

    ①这类书我看过三次。

(三次,动量词,补语)

    ②这类书我看过三本。

(三次,名量词,宾语)

  2.看数量短语之后是否可以补出与量词相应的名词。

    ①我瞄准靶子,打了一枪。

      →我瞄准靶子,打了一枪+。

(一枪,动量词作补语)

    ②我瞄准靶子,打了一发。

      →我瞄准靶子,打了一发+子弹。

(一发,名量词作宾语)

  3.看谓语核心动词的性质:

如果谓语核心动词是一个非动作动词,其后边的数量短语一律是宾语而不会是补语——补语是对动作行为的量进行补充的。

    ①三次变成了两次。

    ②总共有四次。

    ③这是四个,不是五个。

    ④不像十六米。

七.中心语

 

(一)中心语及其种类

  1.中心语:

偏正短语中的核心成分。

  2.宏观上的偏正短语分为定中短语、状中短语、中补短语,所以,与之相应的中心语也应该有三种:

定语的中心语、状语的中心语和补语的中心语。

 

(二)定语的中心语

  1.通常由名词性成分充当:

    ①春天的阳光很亮。

    ②我的书和笔都丢了。

    ③他是一个好人。

    ④我只要这一个。

  2.也有由非名词性成分充当的:

    ①孩子的离家出走是他没有想到的。

    ②作品表述语言的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③其他人还要去门外迎接外宾的到来。

  可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