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上册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8169955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28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上册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化学上册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化学上册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化学上册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化学上册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上册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化学上册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上册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上册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4.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实质

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不变所呈现出的性质。

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改变时所呈现出的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助燃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等

确定

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定

通过化学变化方可知

区别

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

5.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特征

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有新的物质生成

物质的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

一般伴随有放热、发光、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注意事项

同种物质的三态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例如冰雪的融化

有上述现象的变化不一定就是化学变化,例如电灯发光、放热是物理变化,氧气由气态变成液态时颜色要由无色变成淡蓝色,是物理变化,水在刚开始加热时,就有气泡逸出,以及泥土放到水里形成沉淀都是物理变化。

判断化学变化的重要依据就是有新物质生成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以下涉及物质时,都写化学式)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结论:

⑴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溶于水

⑵①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

③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生成了,其中含有元素;

蜡烛燃烧后还生成,该气体能使变,说明蜡烛中含有元素。

④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元素。

蜡烛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⑶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

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

小结:

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

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

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

两端先碳化;

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

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

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

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二、对人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

2、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1.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的含量高。

2.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的含量高。

3.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含量高。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

(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

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

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

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

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

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

用手拿住

(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

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1.药品的取用

(1)药品取用“三”原则:

①“三不原则”:

不能用手拿药品;

不能把鼻孔凑近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

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②节约原则:

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取用药品。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lmL~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的底部。

③处理原则:

实验时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

不要随意丢弃;

更不要拿出实验室。

(2)药品取用方法(往试管里加固体药品或倾倒液体药品)

固体药品:

①块状:

用夹取;

操作要领是:

“一平、二放、三慢竖”(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块状固体药品放入试管口,然后慢慢地将试管竖立起来,使块状固体缓缓滑至试管底部)。

②粉末状:

用(或)取用;

“一斜、二送、三直立”(将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送入试管底邵,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落入试管底部)。

液体药品:

“取下瓶塞着放,标签缓慢倒,用完盖紧原处放。

(3)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的方法:

①读数时,应将量筒放置平稳,并使视线与液面凹面最处保持水平,②应根据量取液体体积的多少,选用大小适当的量筒。

2.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①禁止向的酒精灯里添加乙醇;

②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点燃另一只酒精灯;

③用加热;

④熄灭时,用灭,不能用嘴吹;

⑤盛酒精量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1/4。

(2)给物质加热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①加热玻璃仪器时,要把容器壁外的水擦干;

②很热的容器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以免受热不匀而破裂;

③给盛有液体的试管加热时,试管内液体的量不可超过试管容积的;

④加热前应先试管;

⑤试管应放在外焰上;

⑥试管口不能朝着的方向;

⑦给试管里的固体药品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倾斜,受热均匀后再固定加热。

(3)给液体物质加热的仪器可用试管、烧杯、烧瓶等;

给固体物质加热,可用干燥的试管。

3.玻璃仪器的洗涤。

洗涤方法:

①倒去废物(要倒在指定的容器内);

②用水冲洗并加以振荡;

③用试管刷刷洗;

④再用水冲洗。

如果玻璃仪器内壁上附着不溶于水的碱、碳酸盐、碱性氧化物等,可先用溶解,再用水冲洗;

如果玻璃仪器内壁附有油污,可先用少量溶液或刷洗,再用水冲洗。

4.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是:

物码,称量时:

M物=M码M游码

若不小心做成了:

M物=M码M游码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

一.空气是一种天然资源,混合均匀,相对稳定

1.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按体积比):

空气成分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0.94%

0.03%

2.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①动植物呼吸②医疗急救③金属切割④炼钢⑤宇宙航行等

①超导实验车②化工原料③作保护气④食品充氮作防腐剂等

①作保护气②制多种用途的电光源③激光技术④液氦冷冻机等

3、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可燃物要求:

足量且产物是固体:

选择

(2)、装置要求:

气密性良好

(3)、现象:

有大量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体积

(4)、结论:

空气是;

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

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5)、探究:

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

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

不能原因:

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

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6)空气的组成测定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二.空气保护:

4.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1)空气的污染源:

有害气体(、、)和烟尘(粉尘和灰尘)。

(2)危害:

①严重损害人体的健康,②影响作物的生长,③破坏生态平衡;

④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3)防治措施:

①加强大气质量监测;

②改善环境状况;

③使用清洁能源;

④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三.纯净物混合物

1、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可用专门的化学符号来表示。

具有固定的组成,有确定的性质。

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氯化钠()等。

2、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

没有固定的组成,各成分都保持各自的性质,相互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如:

空气是混合物,是由氧气、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多种成分组成。

7.怎样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混合物:

至少含有两种纯净物,每一种纯净物有自己的化学式,因此混合物一般不能用一个化学式表示。

如盐水(由食盐()和水()两种纯净物溶解混合而成,空气(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多种物质组成。

纯净物:

只含有一种固定的物质,有自己的一种化学式。

如碳酸钙()、硫酸钠()、高锰酸钾()、氯气()、氮气()等。

课时2氧气

1.氧气的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

2.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放出热量。

氧气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

氧气具有助燃性,能支持燃烧。

写出你所知有氧气参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5.几个化学概念:

(1)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可表示为:

A+B+……→E(简称“多合一”)

请写出五个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氧化反应:

物质与氧(氧元素)发生的反应。

剧烈氧化:

燃烧

缓慢氧化:

铁生锈、人的呼吸、事物腐烂、酒的酿造

共同点:

①都是氧化反应②都放热

氧化反应:

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反应。

(这里的氧既指氧气,又指含氧的其他物质)。

是进行很慢、不易察觉的不发光的氧化反应。

如呼吸、钢铁生锈等。

有热量放出。

氧化物:

像五氧化二磷、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由氧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6.各种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比较如下表

物质

空气中

氧气中

产生大量白烟

火光明亮,产生大量白烟

反应方程式

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并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木碳

持续红热、无烟无焰

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蚀的气体

铝箔

很难燃烧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铁丝

不燃烧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课题3制取氧气

1.氧气的制备: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

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

2H2O2

2H2O+O2↑2KMnO4

K2MnO4+MnO2+O2↑2KClO3

2KCl+3O2↑

(1)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发生装置:

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收集装置:

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

(2)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

a、步骤:

连—查—装—固—点—收—移—熄

b、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

均匀受热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

便于气体排出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3)氧气的验满:

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检验: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1.实验室里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来制取氧气。

a.b.

请指出该反应中的反应物是:

,反应条件是:

,生成物是

MnO2在该反应中作。

它的特点是,虽然参加了化学反应,但其和

不变,其作用是改变化学反应的。

2.氧气的工业制法:

(1)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3.催化剂:

在化学反应里能

,而本身的和

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

催化作用: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4.分解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可表示为A→B+C+……(简称“一变多”)。

请写出五个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水的组成

一.氢气的物理性质:

1、水的物理性质:

纯净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水在4℃时密度最大。

当压强为101kPa时,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

2、水的的组成:

水的组成是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得出的。

水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

水是纯净物,是,是氧化物。

二、电解水的实验

A.装置―――水电解器B.电源种类---直流电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D.化学反应:

2H2O

2H2↑+O2↑

产生位置负极正极

正极

负极

气体

氢气

体积比

1(少):

2(多)

氢气是一种无色、无臭、溶于水、密度非常的气体。

3.混有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到明火时可能会发生爆炸。

使用氢气时,要注意安全,点燃前一定要。

检验氢气纯度的力法是:

收集一小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就说明氢气不纯;

如果声音很小,就说明氢气较纯。

3、如何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水通电这个化学反应?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当水通电后,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

两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

大量的氢分子构成氢气,大量的氧分子构成氧气。

(2)结论:

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三.单质和化合物

1.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氢气(H2)、氧气(O2)、氮气(N2)等。

2.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二氧化碳(CO2)、水(H2O)、五氧化二磷(P2O5)等。

单质和化合物比较

举例

相同点

单质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氢气(H2)氧气(O2)

同种元素组成

纯净物

化合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水(H2O)、二氧化碳(CO2)

不同种元素组成

3.单质和化合物最直接的区分方法是从组成上区分,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如铁、铝、碳、硫等;

而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

或可从名称上看出来,如二氧化碳、高锰酸钾等。

另外,单质一般不能分解,而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分解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课题2分子和原子

1.化学反应的实质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变化,分子中的原子没有改变,这些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原子,而原子不再分。

  

(2)联系;

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例如:

氧气、水、二氧化碳等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还有一些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例如:

铝、汞、稀有气体等都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3.物质是由许许多多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

4.分子的性质: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温度越高,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5.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因而使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物质的分子了变化,生成了其他的新分子。

6.分子是;

分子是由构成的。

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没有发生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成更小的粒子。

7.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单晶硅等由原子直接构成。

8.用分子——原子论的观点解释纯净物与混合物: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由

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

且混合物中各种不同物质的分子相互间不发生化学变化。

课题3水的净化

1.过滤是一种从液体中分离出不溶性固体的方法,利用它可将不溶于水的固体杂质与水分离开。

⑴过滤操作中要做到“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不要留有气泡

二低:

a.漏斗内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边缘b.漏斗内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

a.倾倒液体时,烧杯与玻璃棒接触b.玻璃棒末端与漏斗内三层滤纸处接触

c.漏斗下端与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接触

⑵通过过滤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

①滤纸破损;

②滤液边缘高于滤纸边缘;

③仪器不干净等。

对仍浑浊的滤液应再过滤一次,直到澄清为止。

日常生活中可采用下列物品代替实验室中的过滤器来过滤液体。

如砂石过滤层、活性炭层、蓬松棉、纱布等。

2.活性炭既能滤去液体中的不溶性物质,还可以吸附掉一些溶解的杂质。

3.净化水的方法有:

等方法。

若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4.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水;

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水。

⑴硬水和软水的区分方法:

①加热或长久放置后有水垢产生的水是水。

②向水中加肥皂水,泡沫很少的水是水,有大量泡沫出现的水是水。

⑵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的危害:

①用硬水洗衣服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净衣物,时间长了会使衣物变硬。

②烧锅炉,用硬水易使锅炉内结水垢,不仅浪费燃料,严重时可能引起爆炸。

⑶硬水软化的方法:

①生活中通过将水煮沸或暴晒。

②实验室里用制取蒸馏水的方法。

课题4爱护水资源

1.地球上总水量很大,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很少。

2.自然界的水包括海洋水(占全球球储水量的,且海水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按目前测定,海水中含有化学元素多种)、湖泊水、河流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

3.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面临缺水危机的原因是:

淡水资源不充裕,淡水只约占全球储量的,可利用的只约占其中的,不足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不均匀,污染越来越严重。

我国水资源总量2.8X1012m3,居世界第位。

但人均水量只有2300m3左右,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居世界第位。

4.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

工业生产中废水未达标排放;

农业上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

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5.爱护水资源的措施是一方面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

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

6.预防和消除水体污染的措施有:

(1)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2)对被污染的水进行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3)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4)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结构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质子相对原子质量为1

质子数决定原子种类

原子核中子不带电

中子相对原子质量为1

影响原子质量

原子

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原子核做高速运动

核外电子相对原子质量为1/1836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1)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体积极小,密度极大,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核外电子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2)每一个原子只有一个原子核,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多少,决定了原子的种类。

(3)在原子中: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4)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如钠原子中,质子数为11,中子数为12。

(5)并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有中子。

如氢原子中就没有中子。

1.原子的组成

质子:

每个质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