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人教版通用生物核心讲练大一轮复习通过激素的调节及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8164071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54.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人教版通用生物核心讲练大一轮复习通过激素的调节及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版高考人教版通用生物核心讲练大一轮复习通过激素的调节及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版高考人教版通用生物核心讲练大一轮复习通过激素的调节及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版高考人教版通用生物核心讲练大一轮复习通过激素的调节及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版高考人教版通用生物核心讲练大一轮复习通过激素的调节及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人教版通用生物核心讲练大一轮复习通过激素的调节及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版高考人教版通用生物核心讲练大一轮复习通过激素的调节及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人教版通用生物核心讲练大一轮复习通过激素的调节及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考人教版通用生物核心讲练大一轮复习通过激素的调节及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甲状腺激素、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符合上述模型,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不符合上述模型,而是受下丘脑发出的有关神经的控制。

(4)并非所有激素的受体都在靶细胞的细胞膜上。

多肽及蛋白质类激素等大分子的受体在细胞膜上,而固醇类激素、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等小分子的受体则为细胞质受体或细胞核受体。

【典例】

(2017·

天津高考)胰岛素可以改善脑神经元的生理功能,其调节机理如图所示。

据图回答:

(1)胰岛素受体(InR)的激活,可以促进神经元轴突末梢释放_________,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改善突触后神经元的形态与功能。

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_功能。

 

(2)胰岛素可以抑制神经元死亡,其原因是胰岛素激活InR后,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些糖尿病人胰岛功能正常,但体内胰岛素对InR的激活能力下降,导致InR对GLUT转运葡萄糖的直接促进作用减弱,同时对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降低,从而_________了炎症因子对GLUT的抑制能力。

最终,神经元摄取葡萄糖的速率_________。

与正常人相比,此类病人体内胰岛素含量_________。

【解析】

(1)题图中当胰岛素分子作用于InR时,产生促进神经突触释放神经递质的作用;

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改善突触后神经元的形态与功能,这个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2)题图中胰岛素受体(InR)被胰岛素激活后,不但可以抑制神经元凋亡,还可以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导致的神经细胞变性、坏死。

(3)对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降低,意味着炎症因子对GLUT的抑制能力得到了加强;

GLUT(葡萄糖转运蛋白)被抑制程度加强,导致神经元摄取葡萄糖的速率下降;

此类病人体内胰岛素对InR的激活能力下降,与正常人相比,分泌等量的胰岛素对血糖的降低能力较弱,由于血糖调节的反馈机制,促使其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降低血糖,所以此类病人体内胰岛素含量偏高。

答案:

(1)神经递质 信息交流 

(2)抑制神经元凋亡,并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导致的神经细胞变性、坏死 (3)加强 下降 偏高

 

(1)激素只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或靶器官,原因是靶细胞膜上有该激素相应的受体,如促甲状腺激素的靶器官只是甲状腺,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脏细胞。

但是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的靶细胞是几乎全身组织细胞。

(2)激素是一种信息分子,不能(填“能”或“不能”)组成细胞结构,不能(填“能”或“不能”)提供能量,不能(填“能”或“不能”)起催化作用。

 (2017·

海南高考)在家兔动脉血压正常波动过程中,当血压升高时,其血管壁上的压力感受器感受到刺激可以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减慢和小血管舒张从而使血压降低,仅由此调节过程判断,这一调节属于(  )

A.神经调节,负反馈调节

B.神经调节,免疫调节

C.体液调节,负反馈调节

D.体液调节,免疫调节

【解析】选A。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血压升高→刺激压力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减慢和小血管舒张(效应器作出反应),表明该调节过程属于神经调节;

当血压升高时,通过调节导致“心跳减慢和小血管舒张”,使血压降低,表明该调节过程属于负反馈调节。

【加固训练】

1.(2016·

海南高考)下列有关动物激素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机体中激素的分泌量是不变的

B.激素是具有高效性的生物活性物质

C.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

D.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分布在体内各种细胞上

【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动物激素的分泌、作用与特点。

机体中激素的分泌机制一般是反馈调节,分泌量是不断变化的,故A项错误。

激素调节的特点之一是微量和高效,故B项正确。

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属于脂质,故C项错误。

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受体分布在甲状腺细胞上,故D项错误。

2.当人体幼年缺乏碘时,其体内缺乏的激素和身高变化的曲线分别是(  )

A.t和乙     B.s和乙

C.t和甲D.s和甲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必不可少的成分,甲状腺激素能促进骨的生长和发育;

缺碘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即t激素分泌不足,反馈作用减弱,所以s激素分泌增多;

由于t激素能促进生长发育,t激素含量减少,所以生长较慢,故身高变化较慢,即身高变化的曲线为乙。

考点二 血糖的调节

1.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

(1)调节中枢:

下丘脑。

(2)调节机制:

神经—体液调节。

(3)相关激素有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其中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

(4)下丘脑作用如图:

在此种调节方式中,某些内分泌腺本身就是反射弧中效应器的一部分。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除直接接受有关神经的调控,也可直接感受血糖变化的刺激。

2.人体饭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胰岛素三者之间的变化关系:

(1)血糖浓度高时,可降低血糖浓度的胰岛素含量增加,而升高血糖浓度的胰高血糖素含量相对较低。

(2)当血糖浓度较低时,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3)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协调共同维持血糖平衡。

3.糖尿病及其危害与治疗:

(1)发病机理。

①Ⅰ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

胰岛B细胞受到破坏或免疫损伤导致的胰岛素绝对缺乏,需终生注射胰岛素治疗。

②Ⅱ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

机体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可能与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受损有关)。

(2)糖尿病症状:

“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

体重减少)

(3)危害:

往往引起多种并发症。

(4)治疗:

控制饮食与药物治疗相结合。

注:

尿中含糖时未必都是糖尿病,如一次食糖过多或肾小管重吸收障碍时均可导致尿中含糖,但持续性地尿糖一般就是糖尿病。

(1)尿糖≠糖尿病:

出现尿糖不一定就是糖尿病,因为如果正常人一次性吃糖过多,肾小管不能吸收多余的葡萄糖,也会出现尿糖。

(2)胰腺≠胰岛:

胰脏分为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外分泌部就是胰腺,分泌的胰液(消化液)由腺管排到小肠;

内分泌腺由大小不同的细胞团——胰岛所组成,分泌的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无运输管道,通过体液运输。

(2019·

江苏高考)甲、乙、丙三人在一次社区健康日活动中检测出尿糖超标,为进一步弄清是否患糖尿病,依据规范又进行了血液检测。

图1、图2所示为空腹及餐后测定的血糖及胰岛素浓度。

糖尿病血糖浓度标准为:

空腹≥7.0mmol/L,餐后2h≥11.1mmol/L,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人进食后血糖浓度上升,胰岛素分泌增多。

胰岛素可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内___________、合成糖原或转变为非糖物质,并抑制___________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同时胰岛A细胞分泌___________受抑制,使血糖浓度下降。

(2)据图初步判断___________是糖尿病患者,需复查血糖。

患者常因血糖浓度升高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_________产生渴感,表现为多饮。

(3)除糖尿病外,尿糖超标的原因还可能有___________(填序号)。

①一次性摄糖过多

②低血糖患者

③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

④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

(4)结合图1、图2分析,乙出现上述检测结果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填序号)。

①自身抗体与胰岛素结合

②自身效应T细胞持续杀伤胰岛B细胞

③自身抗体竞争性结合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

④胰岛B细胞膜上载体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下降

(1)正常人进食后分泌的胰岛素可以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参与氧化分解,还可以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合成,也可以促进葡萄糖转化为非糖物质,同时会抑制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达到降血糖的目的。

胰岛素分泌量增加会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进而引起血糖浓度下降。

(2)图中甲和乙餐前和餐后的血糖浓度均高于正常值,符合糖尿病的血糖标准,可能是糖尿病患者,需要进行复查。

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升高,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一方面引起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另一方面将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感,主动饮水,从而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

(3)糖尿病患者会出现尿糖,一次性摄糖过多也会出现暂时性尿糖;

低血糖患者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不会出现尿糖;

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不会引起尿糖;

肾小管会重吸收水、葡萄糖、氨基酸等成分,若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则可能会出现尿糖,故选①④。

(4)图中乙餐后的胰岛素分泌量很高,但是血糖水平远远高于正常值,可能是自身抗体与胰岛素结合或自身抗体竞争性结合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胰岛素不能与受体结合,导致胰岛素不能发挥降血糖的作用。

若自身效应T细胞持续杀伤胰岛B细胞,则会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与题意不符;

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是几乎全身细胞,若仅仅胰岛B细胞膜上的载体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下降,其他细胞上载体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正常,则乙的血糖应该正常或稍微偏高,胰岛素水平也会正常或稍微偏高。

故选①③。

(1)氧化分解 肝糖原分解 胰高血糖素

(2)甲、乙 大脑皮层 (3)①④ (4)①③

(1)血糖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由其发出的有关神经支配胰岛的分泌活动。

胰岛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不受(填“受”或“不受”)垂体分泌激素的调节。

(2)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能抑制(填“促进”或“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能促进(填“促进”或“抑制”)胰岛素的分泌。

 (2019·

海南高考)胰岛素与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后可以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

下列情况可以导致血糖浓度降低的是(  )

A.健康人早餐食用馒头、面包和米粥等食物后

B.胰岛A细胞分泌增强,胰高血糖素水平上升

C.体内胰岛素水平正常,胰岛素受体活性降低

D.胰岛B细胞分泌增强,胰岛素受体活性正常

【解析】选D。

健康人早餐食用馒头、面包和米粥等食物后,血糖浓度会上升,A项不符合题意;

胰岛A细胞分泌增强,会导致胰高血糖素水平上升,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使血糖浓度上升,B项不符合题意;

体内胰岛素水平正常,胰岛素受体活性降低,会导致血糖浓度上升,C项不符合题意;

胰岛B细胞分泌增强,胰岛素受体活性正常,会导致血糖浓度下降,D项符合题意。

【提分技法】激素分泌调节类型实例分析

(1)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分泌调节属于甲类型,即:

(2)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调节属于乙类型,即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

(3)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的分泌调节属于丙类型,即:

1.小鼠胚胎干细胞可诱导成能分泌胰岛素的胰岛样细胞。

将胰岛样细胞移植给患糖尿病小鼠,可使患病小鼠血糖恢复正常水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小鼠胚胎干细胞可来自对囊胚内细胞团的分离培养

B.移植前,患病小鼠体内靶细胞缺失胰岛素受体

C.移植后,小鼠体内靶细胞加强了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

D.小鼠体内血糖浓度对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

【解题指南】

(1)题干关键信息:

“能分泌胰岛素的胰岛样细胞”“胰岛样细胞移植”“血糖恢复正常”。

(2)关键知识:

血糖浓度由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共同调节。

本题考查血糖平衡调节的原理及胚胎干细胞的知识。

A项,胚胎干细胞是由早期胚胎(如囊胚)或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的一类细胞。

B项,根据题干信息“能分泌胰岛素的胰岛样细胞”推知移植前患病小鼠体内缺失胰岛素,故该项错误。

C项,移植后小鼠胰岛素分泌恢复正常,作用于靶细胞,加强了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

D项,胰岛素降血糖的结果是减少胰岛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升血糖的结果是减少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二者均属于反馈调节。

2.(2018·

武汉模拟)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胰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胰岛B细胞受损会导致血糖浓度偏高

B.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可以进入血液循环

C.胰腺能分泌激素调节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速率

D.胰腺细胞分泌的消化酶经血液运输至作用部位

胰岛B细胞能分泌胰岛素,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因此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减少,会导致血糖浓度偏高,A正确;

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可以进入血液循环,通过血液运输,B正确;

胰腺中的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能调节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速率,C正确;

胰腺细胞分泌的消化酶进入消化道,不通过血液运输,D错误。

考点三 体温平衡的调节

1.体温调节中枢:

2.体温感觉中枢:

位于大脑皮层。

3.调节方式:

4.体温平衡的调节过程:

5.炎热与寒冷条件下体温调节比较:

 通过表中所述的调节,不论是在寒冷的环境还是在炎热的环境中,健康人的体温都能维持动态平衡。

体温平衡调节的易混点

(1)寒冷条件下的体温调节方式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高温条件下的体温调节方式主要是神经调节。

(2)寒冷条件下的体温调节既增加产热量,又减少散热量;

高温条件下的体温调节主要是增加散热量。

(3)寒冷环境中比炎热环境中散热更快、更多。

寒冷环境中机体代谢旺盛,产热也增加,以维持体温的恒定。

(4)在发高烧时,人体的产热不一定大于散热,除非病人的体温在持续升高,如果体温保持不变,则产热就等于散热。

(2018·

江苏高考)正常人体感染病毒会引起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

如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为调节体温于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激素甲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激素乙通过_________的途径作用于甲状腺。

(2)体温上升期,人体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即出现“寒战”,有助于体温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图解分析,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有_______。

(3)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_______(在“大于”、“小于”或“等于”中选择)散热量。

此阶段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_______,从而减少尿量。

(4)体温下降期,机体增加散热的途径有_______。

(5)体温上升期,人体会出现心率加快、血压轻度升高等症状,易引发慢性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

请解释血压升高的可能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由图解分析可知激素甲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乙为促甲状腺激素,激素的运输都是通过体液运输。

(2)体温上升期,人体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即出现“寒战”,有助于体温上升到已上调的体温调定点。

综合图解分析,体温调节的方式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3)高温持续期,人的体温保持在发热状态,但产热依然等于散热。

当人失水太多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4)散热的途径有汗腺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5)血压是血流对血管侧壁产生的侧压力。

血压升高一定是心脏血液输出量增加,血管收缩,从而使血压升高。

(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体液运输

(2)上升到已上调的体温调定点(上升到38.5℃)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3)等于 重吸收水的能力增强(重吸收水量增加)

(4)汗腺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5)心脏血液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收缩

(1)从维持人体体温平衡调节的作用机理上分析,人在0℃以下的环境中“打寒战”的原因是骨骼肌不自主战栗,“起鸡皮疙瘩”是指立毛肌收缩,二者都是增加产热的途径。

(2)有人发烧,24h内体温都处于39℃,此人的产热等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原因是体温只要维持稳定则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海南高考)当人突然遇到寒冷环境时,不会发生的是(  )

A.体温仍然能够保持相对恒定

B.蜷缩身体,减少体表与外界接触面积

C.下丘脑感受到温度下降

D.肾上腺素分泌减少,心率减慢

本题考查体温调节。

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体温感觉中枢是大脑皮层,当人在寒冷环境中时,皮肤上的冷觉感受器兴奋,沿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一方面机体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增加,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同时心跳加快为新陈代谢提供充足的氧气;

另一方面机体皮肤血流量减少,蜷缩身体,减少体表与外界的接触面积减少了散热,保持体温相对恒定。

1.(2017·

海南高考)当外界温度高于动物体温时,下列不利于动物散热的是(  )

A.马出汗        B.猴子在水里玩耍

C.犬伸出舌加速喘息     D.牛排尿量减少

动物热量的散失途径主要是汗液的蒸发,其次包括呼吸、排尿和排便,当外界温度高于动物体温时,马通过汗液蒸发散失热量,猴子在水里玩耍通过水散失热量,犬伸出舌头通过汗腺分泌汗液散失热量;

牛的排尿量减少不利于散热,故D项符合题意。

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下丘脑温觉感受器兴奋

B.低温麻醉能增强脑对缺氧的耐受性

C.人体体温调节属于神经调节

D.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在体温调节中属于拮抗作用

人体的温觉感受器主要位于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

低温麻醉会使代谢减慢,需氧量减少,增强了对缺氧的耐受性;

人体的体温调节是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

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在体温调节中都增加产热,属于协同作用。

考点四 水盐平衡的调节

1.水盐平衡的调节过程:

2.调节机制:

(1)感受器: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2)神经中枢:

位于下丘脑;

渴觉产生部位:

大脑皮层。

3.参与的激素:

主要为抗利尿激素。

(1)产生:

(2)释放:

垂体后叶。

(3)作用部位:

肾小管和集合管。

(4)功能: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水盐平衡调节的三个易混点

(1)引起水盐调节的不是体内水的绝对含量的变化,而是渗透压的变化。

引起机体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有效刺激是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升高。

(2)渗透压感受器和渗透压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

(3)抗利尿激素的产生、分泌部位是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而释放部位是垂体后叶。

全国卷Ⅱ)当人体失水过多时,不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是(  )

A.血浆渗透压升高

B.产生渴感

C.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

D.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降低

当人体失水过多时,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下丘脑一方面将信号传导给大脑皮层,产生渴感,另一方面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释放,血液中抗利尿激素的含量升高,从而使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能力增强。

(1)大量出汗后,失水多于失盐,细胞外液渗透压增大(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一方面通过产生兴奋并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来直接调节水的摄入量,同时下丘脑合成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2)寒冷环境中,汗腺分泌减少,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下降,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

(2018·

海南高考)向实验狗的颈动脉内灌注高渗盐水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  )

A.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尿量增加

B.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尿量减少

C.血浆渗透压迅速降低,尿量增加

D.血浆渗透压迅速降低,尿量减少

本题考查渗透压的调节。

颈动脉灌注高渗盐水,会使血浆的渗透压迅速升高,刺激下丘脑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B符合题意。

血浆渗透压、抗利尿激素含量和尿量的关系

(1)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二者呈正相关。

(2)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二者呈负相关。

如图表示水盐调节的部分过程。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的甲是饮水不足、机体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

B.乙、丙、丁分别是下丘脑、大脑皮层、肾小管与集合管

C.图中所示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D.渴感在大脑皮层中产生,所以水盐调节中枢在大脑皮层中

由于甲引起的变化是渗透压升高,所以甲可能是饮水不足、机体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

渗透压感受器在下丘脑中,所以乙是下丘脑;

渴感在大脑皮层中产生,所以丙是大脑皮层;

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所以丁是肾小管与集合管。

图中所示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渴感虽然在大脑皮层中产生,但水盐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中。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