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条文归纳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8162893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伤寒论条文归纳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伤寒论条文归纳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伤寒论条文归纳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伤寒论条文归纳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伤寒论条文归纳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伤寒论条文归纳Word文档格式.docx

《伤寒论条文归纳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寒论条文归纳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伤寒论条文归纳Word文档格式.docx

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028、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042、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044、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045、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

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

今脉浮,故在外。

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053、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

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

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

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

宜桂枝汤。

054、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

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056、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

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

若头痛者,必衄。

057、伤寒,发汗己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063、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090、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

若先发汗,治不为逆。

本先下之,而反汗之,为逆;

若先下之,治不为逆。

091、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

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

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095、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

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162、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234、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240、病人烦热,汗出则解。

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

脉实者,宜下之;

脉浮虚者,宜发汗。

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276、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372、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

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387、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

桂枝加葛根汤

014、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043、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018、喘家作,桂枝加厚朴杏子佳。

桂枝加附子汤桂枝汤+附子一枚过汗致阳虚汗漏,表未解

020、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桂枝新加汤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太阳病发汗太过气营不足身痛

062、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桂枝去芍药汤桂枝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

021、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

桂枝加芍药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六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生姜三两,切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

温分三服。

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

桂枝加大黄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大黄二两芍药六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

温服一升,日三服。

279、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

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022、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芍药甘草汤芍药甘草各四两

029、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

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

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

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

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030、问曰:

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

师曰:

言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

后如师言,何以知此?

寸口脉浮而大,浮为风,大为虚。

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

病形象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

附子温经,亡阳故也。

厥逆,咽中干,烦躁,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还,两足当热;

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

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谵语,故知病可愈。

麻黄汤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炙甘草一两杏仁七十个

035、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036、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

037、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

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

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046、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

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

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

麻黄汤主之。

051、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

052、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

055、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

235、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

桂枝麻黄各半汤各三分一桂枝一两十六铢芍药生姜麻黄炙甘草各一两大枣四枚杏仁二十四个发汗轻剂,表郁轻证

023、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

脉微缓者,为欲愈也;

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

面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二麻黄一汤2:

1桂枝一两十六铢芍药生姜一两六铢麻黄十六铢杏仁十六个炙甘草一两二铢大枣五枚表郁不解轻证,辛温轻剂

桂枝二越婢一汤桂枝芍药麻黄炙甘草各十八铢大枣四枚生姜一两二铢石膏二十四铢表郁内热轻证,解表清里轻剂

027、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

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

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葛根汤葛根四两麻黄生姜三两桂枝炙甘草芍药二两大枣十二枚

031、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太阳伤寒兼经输不利

032、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逆流挽舟法)太阳阳明合病下利

葛根加半夏汤生姜减一两加半夏半升太阳阳明合病下利

033、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葛根芩连汤葛根半斤炙甘草二两黄芩三两黄连三两太阳病误下,里热挟表邪下利

034、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

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大青龙汤麻黄六两桂枝、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杏仁四十个大枣十枚石膏如鸡子大风寒束表,内有郁热

038、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039、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小青龙汤麻黄桂枝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风寒束表,水饮内停

040、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041、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

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

小青龙汤主之。

栀子豉汤栀子十四个香豉四合+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汗吐下后热扰胸膈

076、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

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恼,栀子豉汤主之;

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

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077、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

078、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

221、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

若发汗则燥,心愦愦,反谵语。

若加温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

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憹,舌上苔者,栀子豉汤主之。

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栀子厚朴汤栀子十四个,厚朴四两,炙,去皮枳实四枚

079、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

栀子干姜汤栀子十四个,擘干姜二两

080、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

麻杏甘石汤麻黄四两杏仁五十个炙甘草二两石膏半斤热邪壅肺

062、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桂枝甘草汤桂枝四两炙甘草二两发汗过多,误伤心阳而致心悸

064、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苓桂术甘汤茯苓四两桂枝三两白术炙甘草二两脾虚水停上冲心胸

067、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茯苓半斤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五枚

065、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厚朴半斤,炙,去皮生姜半斤,切半夏半升,洗甘草二两人参一两

066、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

芍药甘草附子汤

芍药甘草各三两,炙附子一枚

068、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茯苓四逆汤

茯苓四两人参一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

069、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桂枝人参汤理中汤+桂枝人参干姜白术三两炙甘草桂枝四两脾虚兼表温中解表

163、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干姜附子汤干姜一两生附子一枚肾阳虚证下后复汗,致肾阳虚烦躁

061、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真武汤茯苓芍药生姜三两白术二两制附子一枚

08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脾/肾阳虚水泛

316、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

其人或咳+五味子半升、细辛干姜一两,或小便利-茯苓,或下利-芍药+干姜二两,或呕者-附子+生姜至半斤,真武汤主之。

少阴阳虚水泛

小建中汤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芍药六两生姜三两,切胶饴一升

100、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102、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炙甘草汤生地一斤炙甘草四两生姜桂枝三两人参阿胶二两麦冬麻仁半升大枣三十个清酒七升水八升心阴阳两虚

177、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五苓散泽泻一两六铢猪苓茯苓白术十八铢桂枝半两米汤和服太阳蓄水证

071、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

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072、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073、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

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074、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141、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

若不差者,与五苓散。

156、本以下之,故心下痞。

与泻心汤,痞不解。

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244、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

如不下者,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

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

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

渴者,宜五苓散。

386、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

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桃核承气汤桃核五十个大黄四两桂枝炙甘草芒硝二两太阳蓄血轻证血热瘀结下焦

106、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

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

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柴胡四两龙骨黄芩生姜切铅丹人参桂枝去皮茯苓各一两半半夏二合半,洗

大黄二两牡蛎一两半,熬大枣六枚,擘

107、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桂枝加桂汤

桂枝五两,去皮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

117、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

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桂枝一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牡蛎二两,熬龙骨二两

118、火逆。

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桂枝附子汤去桂加白术汤

桂枝附子汤方:

桂枝四两,去皮附子三枚,炮,去皮,破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甘草二两,炙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

分温三服。

去桂枝加白术汤方

附子三枚,炮,去皮,破白术四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

174、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

若其人大便硬,一云脐下心下硬。

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甘草附子汤

甘草二两,炙附子二枚,炮,去皮,破白术二两桂枝四两

175、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抵当汤水蛭虻虫各三十个桃仁二十个大黄三两太阳蓄血重证,瘀热互结

124、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

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

125、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

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

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

237、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畜血。

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

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当汤下之。

257、病人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

假令已下,脉数不解,合热则消谷喜饥。

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当汤。

大陷胸汤大黄六两芒硝一升甘遂一钱匕邪热内陷与有形之水饮相结于胸腹

135、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

134、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

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一云头痛即眩。

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憹,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

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

大陷胸汤。

136、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

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

137、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热,一云,日晡所发心胸大烦。

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

149、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

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

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

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小陷胸汤黄连一两半夏半升栝蒌实大者一枚痰热互结于心下

138、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141、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

若不差者,与五苓散。

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

用前第六方。

白散亦可服。

大黄黄连泻心汤大黄二两黄连一两胃热气滞

154、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164、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

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

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附子泻心汤大黄二两黄连一两黄芩一两炮附子一枚热痞兼阳虚表阳虚外不固

155、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半夏泻心汤半夏半升黄芩人参干姜炙甘草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寒热错杂痞呕利痞

149、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

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

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

生姜泻心汤生姜四两炙甘草人参黄芩各三两干姜黄连一两半夏半升大枣十二枚水饮食滞痞

157、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甘草泻心汤炙甘草四两半夏半升黄芩人参干姜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脾胃虚弱,痞利俱甚

158、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

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

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

甘草泻心汤主之。

旋覆代赭汤旋覆花三两代赭石一两半夏半升人参二两生姜五两炙甘草三两大枣十二枚肝气犯胃,胃虚痰痞

161、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

黄连汤黄连炙甘草干姜桂枝各三两人参二两半夏半升大枣十二枚(半夏泻心汤去黄芩加桂枝)上热下寒腹痛欲呕吐

173、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白虎汤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炙甘草二两粳米六合

219、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于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

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

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三阳合病,邪热偏重于阳明

350、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

里热炽盛致厥

176、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

白虎加人参汤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炙甘草二两粳米六合人参二两

168、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伤寒误治,邪热炽盛,津气损伤严重

26、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服桂枝汤后热盛伤津转属阳明

169、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170、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

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猪苓汤猪苓茯苓泽泻阿胶滑石各一两阴伤有热,水气不利

223、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224、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

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

319、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猪苓汤主之。

调胃承气汤炙甘草二两芒硝半升大黄四两燥热内盛,腑实初结,气滞不甚

070、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

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094、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一作微。

必先振栗汗出而解。

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

但阴脉微一作尺脉实者,下之而解。

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气汤。

105、伤寒十三日,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

若小便利者,大便当硬,而反下利,脉调和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

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此为内实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123、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下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

先此时自极吐下者,与调胃承气汤。

若不尔者,不可与。

但欲呕,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汤证,以呕故知极吐下也。

调胃承气汤。

207、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

248、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

调胃承气汤主之。

249、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

大承气汤大黄四两厚朴半斤枳实五枚芒硝三合阳明腑实

208、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

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

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

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

下法辨证

212、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

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一云顺衣妄撮,怵惕不安。

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

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

若一服利,则止后服。

215、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

若能食者,但硬耳。

宜大承气汤下之。

217、汗(汗一作卧)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

须下者,过经乃可下之。

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里实故也。

下之愈,宜大承气汤。

220、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238、阳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烦;

胃中有燥屎者,可攻;

腹微满,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

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

239、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

241、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

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

242、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

251、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硬,至四五日,虽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