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解脱阅读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162518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后的解脱阅读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后的解脱阅读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后的解脱阅读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后的解脱阅读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后的解脱阅读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后的解脱阅读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最后的解脱阅读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后的解脱阅读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后的解脱阅读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c.形容开阔或通达,一下子就明白了。

2.阅读短文后填空。

(1)使?

我?

感到奇怪的问题是()。

(2)?

认为?

是。

而爷爷说的?

是指()。

(3)?

的好处是()。

3.给第三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4.写出你对?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的理解。

-1-

二、一个男孩的美丽长发

男孩多米尼克今年上小学4年级。

他的金发又密又亮,连女孩子都羡慕不已。

一次偶然的机会,多米尼克看到了一个电视广告,从此,他决定留长发。

不过,多米尼克没想到留长发需要那么长时间,更没想到留长发会引来那么多麻烦。

同学嘲笑多米尼克爱出风头,大人告诫他不要标新立异。

一次足球比赛,教练把他当成女孩罚下场。

童子军野营时,其他男孩子不肯和他住一个帐篷。

多米尼克的决心动摇了。

但是在理发店里,他碰巧又看到了那个广告。

多米尼克记起当初的决定,他摸了摸半长的金发,匆匆走出理发店。

整整12个月,多米尼克忍受着众人的嘲笑和不解。

终于,金发长到50

厘米,他的目标达到了——50厘米长的头发足够给他一个化疗后秃头的女孩做假发了。

那个电视节目就是号召人们捐头发的公益广告。

从理发店出来,多米尼克的披肩发变回了从前的小寸头,和其他11岁男孩毫无区别。

人们再不会嘲笑他头发长了,大家以为多米尼克留长发不过是一时兴起,后来又厌倦了。

他们不知道,在某个城市,一个因为没有头发而备受奚落的女孩子,终

于可以不戴帽子出门了,她看起来和别的女孩子毫无区别,这都要感谢多米尼克那头美丽的长发。

1、解释下列词语。

奚落:

2、留长发给多米尼克带来了哪些麻烦?

标新立异:

3、读画?

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多米尼克当初的决定是什么。

4、读完短文,你认为多米尼克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

三、爱书如命的人

在鲁迅的全部生活中,书籍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他被人称为?

爱书如命?

的人。

幼年时期的鲁迅,随着识字渐渐多起来,就开始攒钱买书。

过年时,大人给了他?

押岁钱?

,他总舍不得随便花零花,一点一点攒起来买书看。

成年以后,鲁迅阅读的范围更加广泛了,他对于买不到的稀有的好书,就亲自动手,一笔一画地把它抄下来。

显然,抄书使他得益匪浅。

鲁迅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能够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关的。

在鲁迅博物馆里,陈列着一盒修书的工具,鲁迅就是用这些极其平常的东西进行修书,使得他的书历久常新,没有一册书里有污损,也没有一册书是破散的。

鲁迅读过的书浩如烟海。

他购置的书,仅据《鲁迅日记》上的?

书帐?

统计,从1912年到1936年,就有9000多册。

他收藏的书,总是捆扎起来,保存得井井有条。

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1)平常:

近义词()反义词()

(2)清贫:

(3)破散:

(4)爱好:

2.据意写词(词语在文章中找)。

(1)经过了很长时间也不会忘记。

()

(2)得到的收益很大。

()

(3)经过了很长时间还是新的。

(4)形容非常有条理。

3.抄书使鲁迅?

得益匪浅?

,具体表现在:

鲁迅的书?

历久常新?

表现在:

-3-

四、

春雨过后,竹林里,尖尖的竹笋纷纷破土而出。

一夜之间,新竹遍地。

竹子是怎样长成的呢?

它是一年成材的植物。

冬天,竹根在土壤里吸饱了养分,气候开始萌发。

春季,是竹子生长的(初期旺期中期)。

可这时,常常因为土壤比较(干旱干燥),水分不够,笋芽都藏在土里。

等到一场春雨下来,土壤里水分多了,春笋吸足了水分,就破土而出,一日能长一、二尺,有时还能长高一米。

春笋成竹,不到一年时间,就能长成竹林。

竹子能做成笙、笛、箩筐,能制成扁担、竹杠、脚手架,为人民盖房作梁,它都默默无言,甘心情愿。

它的枝丫,扎成扫帚,也能除污去尘;

甚至它的落叶,也要和大地拥抱在一起,腐烂成肥料。

它,从根到梢,从竿到叶,把一切都献给了人类。

1.从下面选出合适的题目填入文前的横线上。

①竹②竹笋③竹林④竹器

2.把短文中两处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划去。

3.给?

日?

字只添一画写出不同的常用字,至少写出4个。

这些字、、、。

4.?

藏?

字用音画。

5.第二自然段的第一个句子是一个()。

a.疑问句b.设问句c.反问句

6.能读全文后,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入下面的括号内。

()一夜之间能长一、二尺,()不到一年能长成()

①竹林②新竹③春笋

7.这篇短文介绍竹的用途的顺序是()→()→()

梢竿叶

8.本文主要写了竹(),赞扬了竹()。

a.成材迅速b.无私奉献c.用途广泛d.默默无闻-4-序查字法应查字母,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再查

【篇二:

两种读书阅读答案】

1.总结全文,引起下文.2.没有文化内涵的行尸走肉修炼自已的思想与素质理解作者的意图

3.真正消化了有字书,又在生活中真正体验了书中讲的道理,并化作能力.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5.有字书与无字书的和谐统一.错鸟不是偶的错啊啊啊啊.篇三:

两种读书阅读答案

1.总结全文,引起下文。

2.没有文化内涵的行尸走肉修炼自已的思想与素质理解作者的意图3.真正消化了有字书,又在生活中真正体验了书中讲的道理,并化作能力。

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5.有字书与无字书的和谐统一。

提问者评价谢谢!

篇四:

读书阅读答案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

读书阅读答案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

①古人说:

“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

”乍听之下,这话似乎说得严重。

叮足、仔细一想,却觉得十分有理。

读书①古人说:

“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

”乍听之下,这话似乎说得严重。

叮足、仔细一想,却觉得十分有理。

②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假如好久没接近书本了,那必定是因为他的心思分散在其他琐碎拉杂的事情上。

而这些琐碎拉杂的事情使人忙碌,正是造成一个人思想肤浅庸俗的最大原因。

思想肤浅庸俗形之于外的时候,言语就自然无味,面目也必随之可憎了。

③我们固然不能脱离现实而生存,但每天抽出一小部分时间读读书,却可以使我们保持头脑的清醒和灵活。

④古人说: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我们的思想需要源头活水,而这源头有一大部分是来自读书。

天天读点有益的书,对精神有滋补作用,而我们的言谈举止就不至于“无味”或“可憎”了。

⑤对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来说,读书是一种休息。

对用脑力处理事务的人来说,读书会是一种解脱。

当我们烦闷的时候,读书固然可以解闷;

当我们愁苦的时候,读书也可以使我们忘忧。

⑥读有益的书可以把我们由琐碎杂乱的现实提升到一个较为超然的境界,能以旁观者的眼光回顾你自己的忙碌沉迷。

一切日常引以为大事的焦虑、烦忧、悲愁,以及一切把你牵扯在内的扰攘纷争,这时就都不再那么值得认真了。

⑦书本是人类精神上的营养剂。

缺少了它,生活必有缺陷。

⑧林语堂劝人们找到“文学上的爱人”。

他说:

“世上原有所谓性情相近的事。

所以一个人必须从古今中外的作家中找寻出和自己性情相近者。

”你如能时常有机会和一位与自己精神领域接近的作家借书本聊天谈心,他所说的话就是你想说的话,他的喜怒哀乐就是你的喜怒哀乐,这时,你就可以得到如同交到知心朋友一般的快乐。

⑨世上有人喜欢储蓄金钱,有人喜欢收藏古董,有人喜欢搜集邮票珍玩,也有人喜欢把书本上的佳言名句储存脑中。

最后这种储存是最富经济价值且又是最安全的储存。

因为它一不怕窃盗,二不怕丢失。

而且携带方便,取用简单。

⑩“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书能使人风度高雅,气宇轩昂,远胜过服饰上的奢华或家宅中的堆

金积玉,而它能使你有恬淡宁适、心安理得的快乐,更决非终年孜孜为利,唯恐失去存款的人们所可比拟的。

23.文章开头即引古人“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之说,其目的是什么?

有什么好处?

(4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第②段写的“造成一个人思想肤浅庸俗的最大原因”是什么?

(2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第⑨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第③段谈到“读有益的书”的好处,请结合你自己的读书实际,写出一部书名,并谈谈从中得到什么益处。

(3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论述了“读有益的书”的好处?

请简要概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请写出本文的两种论证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3.目的是为了从反面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引出论题(2分)。

其好处是激发阅读兴趣,引人深思(2分)。

24.琐碎拉杂的事情使人忙碌,心思分散,无时间读书(2分)。

25.作用是过渡,承上启下。

(答出“承上启下”可得2分,只答“过渡”得1分。

)26.此题为开放题。

写出书名得1分,谈出益处得2分。

27.文章从三方面论述“读有益的书”的好处。

一是可以伸头脑清醒和灵活(1分);

二是可以滋补和提升精神(1分):

三是可以使人胸襟高雅,气度不凡(1分)。

28.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任意答对两种得2分)。

【篇三:

哈三中2016年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class=txt>

语文试卷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毫无疑问,《西游记》是佛教文本。

其本事为唐代高僧玄奘大师西天取法的历史事件,并以佛教“原罪——消业——解脱”的教义体系为基本情节模式,宗教倾向上虽然佛道并举,但“重佛轻道”更为明显,因而在书写风格上清淡脱俗,字里行间洋溢佛光禅意。

但是,令我们深感诧异的是:

《西游记》在后来的演化中逐渐脱离了佛教轨道,最终被道教徒攘夺。

众所周知,《西游记》中“圣僧出世”的故事,有“亵渎圣僧”之嫌,久为佛家诟病,直接导致佛教徒主动疏远、拒绝,放弃《西游记》这块本属佛教的阵地。

而且,“圣僧出世”的故事,对佛教徒打击最大,但却完全符合道教的教义,成为《西游记》道教化的重要一环。

因为《西游记》采用神魔小说的载体形式,唐僧形象被矮化和丑化。

在神魔精魅世界中,唐僧作为凡人最为愚昧、软弱,与孙悟空“上天入地、莫能禁止”的无量神通相比,作为师父的唐僧黯然失色,从形象到性格几乎乏善可陈。

对历史上首屈一指的文化伟人做如此颠覆性的“异化”,引起佛教徒的强烈反感。

这与史书记载和历代各种“西游”故事完全不一样,“神魔”这一载体形式对于“唐僧取经”定型、传播的是非功过,值得研究。

相对于佛教徒的主动退让,道教徒却对《西游记》充满热情,他们从一些故事情节和文字中看到了客观存在的道教内容,于是大肆阐发,甚至不惜恶意增删、篡改,做道教化“误读”,最终将《西游记》拉入道教的彀中。

《西游记》的道教化“误读”始于清初康熙年间。

时有“奉道弟子”汪澹漪,倾尽全力,将《西游记》评点、篡改为《西游证道书》。

为了实现《西游记》道教化目的,汪澹漪不择手段。

除了在文本中充塞大量道教内容之外,还将《西游记》作者定为宋元之交全真教道祖邱处机;

又附录一篇《长春真君传》,歌颂邱处机历时四载远赴雪山劝化成吉思汗的“一言止杀”的仁德功业,并以此暗喻唐玄奘大师西行壮举;

再编撰一篇《玄奘大师行状》,揭示《西游记》之原型。

应该承认,汪澹漪不愧为一个高明的图书包装策划师,从此,《西游证道书》大行其道,成为首屈一指的道教典籍。

后来流行的《西游记》文本,如《西游真诠》《西游原旨》《西游正旨》都是脱胎自《西游证道书》的道教评本。

道教徒怎么会如此看重和觊觎一部佛家稗说呢?

考察佛道两教发展实际,结合《西游记》的相关描写,可以看出道教徒攘夺《西游记》并非偶然。

在中国宗教史上,佛道两教多有缠夹,其关系可概括为共存、互渗、竞赛和论争。

道教教义芜杂,修炼方法繁杂不得要领,成仙无可证实,尤其“老子化胡”一说荒诞不经,不能使人信服,所以历史上佛道论衡的总体趋势是佛胜道负。

清代,随着外来宗教和民间宗教的崛起,道教日显衰落,失去主导地位。

再者,明清之际,实学昌盛,西风东渐。

在这一社会文化大背景下,道教徒感受到自身危机,急于将自家思想回归正统,以及对其内部各种旁门邪说进行清理、批判。

凡此可见,从汪澹漪开始,道教徒一直坚持对《西游记》做道教化“误读”,直至它花落道家。

(选自竺洪波《西游记为何被清代道教徒攘夺》,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游记》的字里行间充盈佛光禅意,书写风格上清淡脱俗侧重佛家,而且在宗教倾向上“佛道并举”的特点更为明显。

b.在《西游记》神魔精魅的世界中,唐僧被矮化、丑化。

佛教徒对这位文化伟人被如此颠覆性“异化”有强烈抵触情绪。

c.汪澹漪将《西游记》作者定为全真教道祖邱处机,歌颂他劝化成吉思汗的“一言止杀”的仁德功业,都是为了使《西游记》道教化。

d.《西游记》从清初康熙年间开始被道教化“误读”,许多道教徒对其大肆阐发,恶意修改,最终将其拉入道教范围。

2.下列不属于道教攘夺《西游记》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a.从中国宗教史来看,佛道两教之间的确存在着许多纠缠,这种纠缠关系可以概括为互相渗透、竞争、论辩和共存。

b.道教教义杂乱,修炼方法繁杂不得要领,有的内容不能使人信服,导致历史上两教的论衡呈现佛胜道负的总体趋势。

c.明清之际,实学发展兴旺,西方文化等流入中国。

清代,外来和民间宗教崛起,道教渐渐衰落,失去主导地位。

d.在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下,道教徒感受到自身的危机,着急让自家思想回到正统的轨道上,并想使其内部变得纯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游记》这块佛教阵地被佛教徒主动放弃,直接原因是其中“圣僧出世”的故事有“亵渎圣僧”之嫌,久为佛家诟病。

b.《西游证道书》成为首屈一指的道教典籍,是从汪澹漪对《西游记》不择手段的评点、篡改,进行一系列的包装策划开始的。

c.采用神魔小说的载体形式,是《西游记》故事区别于史书记载和历代各种“西游”故事,得以定型、传播的主要原因。

d.考察佛道两教发展实际,结合《西游记》的相关描写,可以看出道教徒看重和觊觎《西游记》是有其必然性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与吴骏公书①

侯方域②

十月朔日,域再拜致书骏公学士阁下:

域凡驽不材,年垂四十,无所表见,然辱学士交游之末者,自甲戌以来,今且二十年矣。

是时学士方少年,为天子贵近臣,文章德器倾动天下,

议者谓旦夕入相。

屈指曾几何时,而学士乃披裘杖藜,栖迟海滨,人生遭际,信可悲也!

然学士身隐而道弥彰,域之羡学士之披裘杖藜也,过于坐玉堂、秉钧轴远甚。

近者见江南重臣推毂学士,首以姓名登之启事。

此自童蒙求我,必非本愿,学士必素审,无俟鄙言。

然而学士之出处③将自此分,天下后世之观望学士者,亦自此分矣!

窃以为学士之自处,不可出者有三,而当世之不必学士之出者有二。

试言之,而学士垂听之。

学士以弱冠未娶之年,蒙昔日天子殊遇,举科名第一人,其不可者一也;

后不数岁,而仕至宫詹学士,身列大臣,其不可者二也;

清修重德,不肯随时俯仰,为海内贤士大夫领袖,人生富贵荣华,不过举第一人、官学士足矣,学士少年皆已为之,今即再出,能过之乎?

奈何以转眼浮云,丧我故吾?

其不可者三也。

昔狄仁杰仕周、耶律楚材仕元,其一时君相,皆推心腹而听信之,然后坚忍委蛇,仅能建竖,两人心迹亦良苦矣!

今不识当路之待学士果遂如两人否?

其不必者一也;

即使果如两人矣,而一时附风云、辅日月,何患无人?

学士,前代之遗老也,譬有东邻之寡,见西家财业浩大,孤弱颠连,自负能为之综理,愿入其室而一试焉,其后子仰母慈,奴婢秉主威,果如所操信,则西家之健妇也,顾其若东邻何?

其不必者二也。

凡此三不可、二不必,亦甚平常,了然易见。

十年以还,海内典刑,沦没殆尽,万代瞻仰,仅有学士,而昔时交游能稍稍开口者,亦惟域尚在,故再四踟蹰,卒不敢以不言。

万一有持达节④之说陈于左右者,愿学士审其出处之义,各有不同,坚塞两耳。

幸甚!

域于蒙难后乃知昔日论著都无所解今颇学为古文并近日诗歌及澄江返棹当图尊酒一细论之。

(选自《壮悔堂文集》,有删改)

【注】①这是侯方域于顺治九年(1652)写给吴伟业的信。

吴伟业(1609—1672),字竣公,因曾在明崇祯时做东宫侍读学士,故侯方域称其为学士。

②侯方域(1618-1655),字朝宗,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之一。

③处:

隐退。

④达节:

明达世情,识时务。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域于蒙难/后乃知昔日论著都无所解/今颇学为古文并近日诗歌/及澄江返棹/当图尊酒一/细论之

b.域于蒙难后/乃知昔日论著都无所解/今颇学/为古文并近日诗歌/及澄江返棹/当图尊酒一/细论之

c.域于蒙难/后乃知昔日论著都无所解/今颇学/为古文并近日诗歌/及澄江返棹/当图尊酒/一细论之

d.域于蒙难后/乃知昔日论著都无所解/今颇学为古文并近日诗歌/及澄江返棹/当图尊酒/一细论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按照我国传统农历历法,文中“朔日”指每月初一。

另外,每月月圆那天称“望日”,通常指十五,每月最后一天称“晦日”。

b.“再拜”通常指拜两拜,是古代一种表示恭敬的礼节;

旧时也常作为敬辞,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

文中此词用法为后者。

c.天干和地支按照固定顺序相互配合,可用来纪年、月、日和时。

文中“甲戌”指甲戌

年,它的前一年是癸亥年。

d.“玉堂”原指玉饰的殿堂,常用作对宫殿的美称,汉朝时是皇宫中的一个殿名。

而文中此词指官署。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a.侯方域在信中谈到自己平庸无成,年近四十时成为吴伟业的朋友,且交往时间长久,言辞可谓谦卑,流露出荣幸之情。

b.侯方域一方面慨叹于吴伟业才德出众而人生却变化无常,一方面又羡慕他可以通过现有的生活让道德更加彰显。

c.侯方域在信中用狄仁杰、耶律楚材两例,讲出了前朝臣子在新朝不可能有多大作为的道理,让吴伟业思考出仕的前景。

d.侯方域认为自己作为吴伟业的朋友,应尽规劝之责,如果有人劝他顺应时世,出来做官,就希望他能够仔细考虑,不要听从。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屈指曾几何时,而学士乃披裘杖藜,栖迟海滨,人生遭际,信可悲也!

(2)学士以弱冠未娶之年,蒙昔日天子殊遇,举科名第一人,其不可者一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

卜算子

吴潜①

春事到西湖,处处梅花笑。

抖擞长安车马尘②,眼底青山好。

身世两悠悠③,岁月闲中老。

极目烟波万顷愁,此意谁知道。

【注】①吴潜,南宋著名主战派官员。

本词大约写于他赋闲之时。

②长安车马尘,借指仕途上的纷扰与不顺。

③悠悠,忧愁思虑的样子。

8.“极目烟波万顷愁”让你想到李煜《虞美人》中的哪两句词?

二者有何异曲同工之妙?

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6分)

9.请从“景”与“情”的角度鉴赏全词。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出师表》中,诸葛亮认为蜀汉危急之时,内外臣子毫不懈怠、舍生忘死的原因是:

“,。

承上启下,将眼前实景过渡到对当年英雄将领周瑜的回忆。

(3)《阿房宫赋》中描写阿房宫占地面积广、楼阁高耸入云的句子是:

“,。

乙选考题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善笑哲人伏尔泰

日后成为“伏尔泰”的这个孩子1694年11月21日生于巴黎。

他七岁丧母,身躯羸弱瘦小,常露淘气的笑容,是一个有特殊的好学精神的小精灵。

十七岁时他表达了要做文人的意向。

他的父亲以为这是不大体面的职业,逼着他进入一家法律事务所。

这个年轻人在那里的成绩一塌糊涂,旋被派往荷兰服务于外交界,后被遣送回国。

他还是要从事写作。

他的父亲想用剥夺他继承权的方法来挽回。

十年后,年轻的“伏尔泰先生”名震一时。

伏尔泰的短处很多。

他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好争论。

在困境中,他会扯漫天大谎以图苟免;

遇到真正危险,他会拔腿就跑。

但是他具有一些重要的道德观念:

他把人当作一个自由的行为者,对他自己的行为负责,把人的良心作为裁判的权威。

伏尔泰的朋友很难知道他又搬到哪里,因为他时常被迫隐藏。

检查人员常把他的一部新著当众焚毁。

借着那熊熊的火光,全欧洲的人都可以完全了解伏尔泰对于军事首要、帝王神权论以及审判异端的宗教法庭抱有什么样的想法。

伏尔泰对于此案极为注意,便开始揭发英国以外几乎每一个国家当时刑法的可怕性:

没有陪审团;

被告不得有辩护人;

有利被告的证据不予接受;

原告得秘密提供证词;

审判官可以执行检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