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学基础知识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162094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保护区学基础知识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自然保护区学基础知识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自然保护区学基础知识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自然保护区学基础知识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自然保护区学基础知识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保护区学基础知识文档格式.docx

《自然保护区学基础知识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保护区学基础知识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然保护区学基础知识文档格式.docx

是指在遗传特性、环境因素和种群自身的随机变化存在的情况下,能够99%的概率存活1000年的最小种群。

最小生存种群大小与下述因素有关:

(1)种群统计(年龄结构和性比等方面)的随机性;

(2)环境的随机性;

(3)遗传随机性;

(4)自然灾害;

(5)最小动态面积;

(6)种的社会行为机能障碍;

(7)疾病。

并将这些因素综合到一个称为种群脆弱分析”的概念模型中。

这个概念模型为最小生存种群概念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并为自然保护区设计理论提供了新的内容。

9、种群脆弱性分析是对物种种群的绝灭进行的一种系统的和综合性的分析过程,其目的是建立最小生存种群,是该种群的绝灭危险减小到可接受的水平。

基于三个方面:

种群表现型、环境、种群结构与适应性

种群表现型包括种群所有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的现象,可分为4个

部分:

具体形态学的部分,生理部分,性行为和社群行为,第四部分包括一些控制种群个体对不同生境的选择和在不同生境间运动的行为。

环境包括所有影响种群的生物和非生物因子。

环境质量包括物理环境的状况和资源的丰富性,也包括相互作用的物种的种类和数量。

种群结构和适应性是种群表现型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包括一些可测量的部分,如年龄结构、种群大小,也包括一些上述因子的动态变化,如种群增长率和种群饱和度。

10、面积效应:

由于面积越大,种群越大,种灭绝将随岛屿面积的减小而增加,即称为面积效应”

11、距离效应:

由于不同种在传播能力或定居能力方面的差异和岛屿隔离程度相互作用引起的现象成为距离效应”

12、半岛效应:

物种的丰富度梯度向半岛的长轴的最远端递减。

1

13、样本效应:

一个保护区在面积上每减少90%,那么它在一开始便排出了大约30%的群落物种,这种最初的排出作用称为样本效应

14、监禁种群:

将濒危物种个体进行人工饲养,通过物种恢复计划和措施,待这些物种的数是恢复到一定程度后,再考虑是否野化和放归大自然的种群。

在物种维持方面的作用至少有四条:

(1)可以成为野生种群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代替;

(2)作为管理技术发展的参照群;

(3)作为种源和基因体向野生群提供补充;

(4)作用在自然界无生存机会物种的最后据点。

监禁种群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寿命长;

(2)死亡因素低;

(3)遗传衰退力大但遗传潜力高;

(4)建群效应弱;

(5)“野性”差。

15、旅游经济密度:

指接待游客活动量与接待地社会经济条件和旅游开发水平之间的比值。

16、旅游容量:

又称旅游承载力,是指满足旅游者的游览要求,又保持不破坏旅游资源时风景区所能容纳的旅游者数量。

17、自然环境的基本特性:

(1)纬度地带性;

(2)垂直地带性;

(3)经度地带性。

18、李文华划分的自然保护区类型:

(1)以保护完整的综合自然生态系统为目的自然保护区。

(2)以保护默写珍贵动物资源为主的自然保护区。

(3)以保护珍稀孑遗植物及特有植被类型的目的自然保护区。

(4)以保护自然风景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

(5)以保护特有的地质剖面及特殊的地貌类型为主的自然保护区。

(6)以保护沿海自然环境及自然资源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

19、自然保护区的评价标准:

(2种方法)

生态质量评价:

①典型性②稀有性③脆弱性④多样性⑤面积的大小⑥自然性⑦感染力⑧潜在保护价

值⑨科研潜力

经营管理评价:

社会价值、土地有效性、社区协调性、基础设施、管理体系、队伍与水平、科研宣

教能力、自养能力

20、两种灭绝过程:

确定性灭绝和随机性灭绝。

21、世界八大生物地理界:

新北界;

古北界;

非洲热带界;

印度马来亚界;

大洋洲界;

澳洲界;

南极界;

新热带界。

22、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1保护自然本底

自然保护区保留了一定面积的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可以为子孙后代留下天然的“本底”。

这个天然的“本底”是今后在利用、改造自然时应遵循的途径,为人们提供评价标准以及预计人类活动将会引起的后果。

2贮备物种

保护区是生物物种的贮备地,又可以称为贮备库。

它也是拯救濒危生物物种的庇护所。

3开辟科研、教育基地

自然保护区是研究各类生态系统自然过程的基本规律、研究物种的生态特性的重要基地,也是环境保护工作中观察生态系统动态平衡、取得监测基准的地方。

当然它也是教育实验的好场所。

4保留自然界的美学价值

自然界的美景能令人心旷神怡,而且良好的情绪可使人精神焕发,燃起生活和创造的热情。

所以自然界的美景是人类健康、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23、自然保护区设计原则:

(1)保护区面积愈大愈好

(2)一个大保护区比具有相同总面积的几个小保护区更好(依情况而定)

2

(3)对某些特殊生境和生物类群,最好设计几个保护区,且相互距离越近越好

(4)自然保护区之间最好用通道性相连,以增加种迁入率

(5)为了避免“半岛效应”,保护区以圆形为佳

24、自然保护区边界的划定方式方法:

(1)人工区划法:

以相互垂直交叉的分区线形成规整的图形(正方形或长方形)。

(2)自然区划法:

以保护区的自然线(如山脉、道路、河流)作为分区界线。

(3)综合区分法:

既有人工区划,也有自然区划。

所形成的分区既有规整的,也有不规整的。

把两种方法的优点统一起来。

25、自然保护区的性质:

(1)是人类认识、利用和改善自然的科学研究基地;

(2)是自然保护事业中的一项重要建设;

(3)是保护、发展和研究野生生物资源级自然历史遗产的只要场所;

(4)是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种源储存池(基因库)。

26、自然保护区的发展趋势:

(1)完善自然保护区体系建设

(2)强化自然保护区资源管护

3)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

4)推进“一区一法”,严格依法管理

(5)加大自然保护区建设科技含量,向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27、自然保护区的作用:

第一,自然保护区能为人类提供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

第二,自然保护区是各种生态系统以及生物物种的天然贮存库。

第三,自然保护区是科研的天然实验室第四,自然保护区是向群众进行有关自然和自然保护区宣传教育的活的自

然博物馆第五,某些自然保护区可为旅游提供一定的场地

第六,自然保护区由于保护了天然植被及其组成的生态系统,在改善环

境,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28、自然保护的对象:

(1)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

(2)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

(3)水源涵养区

(4)有特殊意义的地质建造

(5)地质剖面和化石产地

29、自然保护有以下几个主要目标:

1保护人类赖以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过程和生命支持系统,使其免遭破坏和污染

2保证生物资源的永续利用

3保存生物种的遗传多样性

4保留自然历史纪念物

30、岛屿化的后果:

(1)样本效应的降低;

(2)短期岛屿化效应;

(3)长期岛屿化效应;

(4)动物区系崩溃。

31、物种一面积关系的解释:

(3种学说)

(1)生境多样性学说:

面积与生境呈正相关,生境多样性与物种丰富度呈正相关,因此,种的丰富度与面积亦必然呈正相关。

(2)被动样本学说:

岛屿生物类群可看作是来自种源生物群落的子集或样本,因此,种群丰富度是取样面积和频数的函数。

3

(3)动态平衡学说:

该学说构成生物地理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32、确定地方自然保护区的基本前提:

是明确划定自然保护区的条件。

33、物种进化的趋势:

P67

按照生物圈发展的规律,物种的绝灭应当伴随着新种的产生。

新种的形成是有条件的,最小面积的要求就是其中之一

34、中国自然区划的分级系统:

全国自然区划共分为三级:

一级为自然区域(3个),二级为自然带(14个),三级为自然区(44个)35、自然保护区管理上的两大认识问题:

(1)保护和措施的关系

(2)整体与局部的关系P16836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

1872年建立的美国黄石公园”。

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

1956年在广东省肇庆市建立的以保护南亚热带季雨林为主的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37、生物圈的厚度:

地面以下12km至地面以上23km。

38、中国林业面临的两大问题:

一是土地沙化;

二是水土流失严重。

39、我国三大自然区域的差异:

我国三大自然区特点比较表项目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北起昆仑山—阿尔金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山—祁连山,南抵喜马拉范围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东阿尔金山—祁连山和长城

雅山,东起横断山,西至部边缘以东的地区。

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

国界。

黄土高原、四川盆地、

主要

云贵高原、横断山区、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

地形青藏高原。

沿海三大平原和丘陵准噶尔盆地。

地区。

地势海拔较低,属地势二、海拔较高,但差别显著,海拔很高,属地势的一级特征三级阶梯。

属地势的二级阶梯。

阶梯。

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高寒气候,气温低,日辐气候燥,日温差、年温差大,雨,冬季寒冷干燥。

射强,风力强大。

多大风天气。

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

植被多为森林,土壤淋溶作以草原、荒漠为主,有机多为荒漠,土层浅薄贫土壤用强。

水文质含量少。

瘠。

多为外流湖(河),地多为内流河(湖),径流

多为冰川、湖泊和大江、表水以大气降水补给为季节性雨水和高山冰雪

特征大河的上游及源头。

为主。

融水补给为主。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较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响广泛而深刻,自然面小,水是农业发展的决定微弱,原始自然状态保存活动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是因素,以绿洲农业和畜牧得比较完整。

以畜牧业为我国最主要农耕区。

业为主。

主。

人口密度很小。

40、自然保护区的组成结构:

自然保护区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从自然保护区的里面到外面分别是:

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

核心区是自然保护区内保存最完好的生态系统和珍稀动植物集中分布的地区。

是自然保护区的最核心部分,一般处在保护区的最里面,在核心区内禁止人们从事各种活动,一般也不允许进行科

4

学研究。

缓冲区在保护区内占面积较大,一般处在核心区的外围。

顾名思义,缓冲区主要是起缓冲作用,以减少对核心区的威胁和不利影响。

在缓冲区内可以从事科学研究和考察活动。

实验区处在保护区最外围。

在实验区内,可以进行植物育种、动物饲养和驯化实验,也可以进行有组织的野外教学实习和参观游览活动。

41、我国自然保护区的代码(GB/T15778-1995)

2312004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

3511002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第一、二位表示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代码,与GB2260中的前二位相

同。

第三位表示保护区的级别。

“1代”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代”表地方级自然保护区

第四位表示自然保护区的类型。

“1代”表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

“2代”表湿地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

“3代”表以保护野生动物为主的自然保护区

“4代”表以保护野生植物为主的自然保护区

第五、六、七位表示该自然保护区的所属部门和顺序号。

400号以前的是林业部门

42、自然保护区面积的确定:

(1)确定最小面积,必须能维持群落类型;

(2)按其中最敏感种(如稀有的、大型的、高营养层次的、最弱的物种)

的生物学特性所需的面积来计算;

(3)测定最敏感种的灭绝系数,作出灭绝率的评价;

(4)根据需要建立保护区的复设数,在大小、数量、相距远近之间等多方面考虑之后,在确定具体的面积和位置。

当然首先要考虑足够大的面积,最好是圆形,其次才考虑复设数。

43、中国自然保护区法制上存在着一些问题:

(1)法制不系统、不完备、不全面

(2)执法不严

(3)群众自然保护法制观念薄弱

44、自然保护与开发旅游的协调:

(1)做好生态旅游规划工作

开发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必须在科学严谨的生态旅游规划的指导下进行。

首先,要遵循生态学原理,科学选择开发项目,合理规划工程布局;

其次,根据旅游设施、设备和场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生态角度严格控制其规模、数量、色彩、用料、造型、风格。

(2)注重开发与保护森林资源的协调发展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发,应立足保护好自然环境的前提下,适度开发生态旅游。

在发展生态旅游的同时,应当保护好保护区的环境,做到协调发展。

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设施应当适度,尽量减少对自然景观的破坏;

还应当对保护区加强保护管理。

(3)加强旅游区的经营管理

搞好生态旅游区的经营,要注重经济与生态、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基础上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努力目的。

在搞好生态旅游经营的同时,要做好管理工作。

对旅游资源要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发,遵循“分级保护,合理开发”的原则;

制订旅游区的各项规章制度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