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化工的现状及未来分析共12页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161256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煤化工的现状及未来分析共12页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煤化工的现状及未来分析共12页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煤化工的现状及未来分析共12页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国煤化工的现状及未来分析共12页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国煤化工的现状及未来分析共12页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煤化工的现状及未来分析共12页Word格式.docx

《中国煤化工的现状及未来分析共12页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煤化工的现状及未来分析共12页Word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煤化工的现状及未来分析共12页Word格式.docx

新型煤化工在中国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长远的发展前景。

煤炭焦化、煤气化一合成氨一化肥已是中国主要的煤化工产业,随着技术、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巨大需求,煤炭焦化、煤气化一甲醇及下游化工产品等将得到快速发展;

煤制油(直接液化、间接液化)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将受到关注,重点项目建设已启动。

1焦化工业

1.1焦化工业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焦炭生产、消费及贸易大国

中国第一座机械化焦炉建于20世纪20年代,自50年代末开始,自主设计、建设的焦炉成为产业发展的主流,80年代后进人产业快速发展时期。

到2004年初,全国约有700多家炼焦企业,1900多座焦炉,焦炭生产能力达到约170Mt/a。

受钢铁工业快速增长的拉动,从2002年开始中国焦化工业呈现高速增长趋势,2003年焦炭总产量178Mt,比2002年增加约20%,约占世界焦炭总产量的46%;

国内表观消费约163Mt,同比增长约19%,其中钢铁业消费约76,其他行业(化工、机械制造、有色冶炼等)消费约24%;

出口焦炭14.7Mt,约占世界焦炭贸易总量的56。

图1为1997年一2003年焦炭的产量、出口量变化情况。

据估算,2003年中国炼焦消耗原料精煤约237Mt,涉及洗选加工原煤约400Mt,超过当年煤炭消费总量的20%,已成为消耗原料煤数量最大的煤化工产业。

中国已成为世界焦炭生产、消费及贸易第一大国。

中国的炼焦技术已进人世界先进行列,大容积焦炉(炭化室高6m)已实现国产化,大中型机械化焦炉发展很快,炭化室为4m以上的焦炉达300多座,2003年机械化焦炉生产的焦炭约占焦炭总产量的75%;

干熄焦、地面除尘站等环保技术已进入实用化阶段;

化学产品回收加强;

淘汰小型焦炉、土焦及改良焦炉的工作进展显著。

1.2控制新焦炉建设,平稳发展焦炭产

从2003年开始,新焦炉建设数量大增,建成投产机械化焦炉66座,新增产能21Mt/a。

预计2004年焦炭产量将超过200Mt/a,国内焦炭市场供需基本实现平衡。

预计今后随着加强限制和取缔土焦或改良焦炉生产以及关闭污染严重的小型机械化焦炉等措施的不断实施,焦炭产量的增长速度会趋于平稳。

2004年初,中国政府通过宏观调控,调整和减缓了钢铁业的发展速度,稍后(2004年5月)也加强了对新建焦炉的审批管理,预计2004年后焦炭生产将适应市场需求进人相对平稳的发展状态。

稳定原料煤资源,优化配煤技术,提高焦炭质量,注重煤焦油化学品的集中深加工和焦炉煤气的有效利用,将是焦化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污染控制是当前焦化工业发展的迫切问题,要严格取消土法炼焦,建设大型焦炉替代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中小型焦炉,推动大型和新建的焦炉采用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切实搞好环境保护。

2煤气化一合成氨

2.1大、中、小型并举,合成氨生产稳定增长

中国的合成氨工业始于20世纪30年代,50年代初期生产能力不足6kt/a;

50年代中期以引进技术为主建设了若干中型合成氨厂;

60年代和70年代以国内技术为主大力发展中、小型厂;

70年代一90年代引进一批大型合成氨装置;

80年代一90年代末又对已有的大、中、小企业进行了大量技术改造[1]。

目前,年产300kt以上的大型合成氨生产装置有30套,40kt/a以下的小型装置700多套,中型装置55套,总生产能力约41.60Mt/a,其中大、中、小型装置的产能分别占21.6%,11.1%和67.3%。

中国合成氨产量稳步增长,1980年为14.98Mt,1998年达到31.69Mt[2],2003年达到39.24Mt。

合成氨下游产品主要是尿素、碳酸氢钱、硝酸钱等氮肥,总量已基本满足国内农业生产的需求。

2.2煤(焦)是合成氨的主导原料

采用煤(焦)为原料的合成氨装置是:

大型装置有2套,分别采用加压鲁奇炉和水煤浆德士古气化炉;

中型装置有34套,小型装置中约96%的装置以固定床间歇煤气化技术为主。

目前,共计约有4000多台煤气化炉,每年消费原料煤( 

或焦炭)4000多万t,合成氨产量占总产量的65%左右。

中小型合成氨普遍采用的固定床间歇煤气化技术炉型老化、技术落后、能源利用效率低、原料价格高,是急需进行技术改造的重点,如加快推广富氧连续气化、流化床碎煤气化、粉煤气流床气化等技术。

由于石油短缺和重油、轻油涨价,以重油、轻油为原料的合成氨生产企业面临寻求新的原料路线的问题,有的企业已经在进行“油改煤”气化技术的改造。

2.3煤气化一合成氨仍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随着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作为氮肥和其他复合肥料的中间产品,中国合成氨产量将稳步增加。

未来合成氨工业的发展趋势是:

新建大型生产装备,条件较好的中小型企业采用先进的煤气化技术进行改造和扩大生产能力,淘汰低水平、高能耗、低效率、高成本、污染大的小型企业。

原料选择是中国建设合成氨一氮肥企业的重要问题,目前大型企业的技术改造方向之一是“油改煤”;

未来新建大型合成氨企业,除少数靠近天然气产地、原料价格较低的企业或地区外,煤炭依然是合成氨的主导原料。

在煤炭资源丰富、煤炭价格较低的地区,建设大型先进的气流床煤气化技术生产合成氨在中国已有成熟的经验,也有较好的市场竞争优势,煤气化一合成氨仍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3煤气化一甲醇及下游产品

3.1近年来煤气化一甲醇消费量、产量及新增产能快速增长

中国甲醇工业已有40多年历史,目前生产企业有200多家,总生产能力超过4Mt/a。

甲醇生产规模100kt/a以上有18家,80kt/a的有6家,合计生产能力约占总产能的75%,其余为生产能力较小的企业。

普遍存在的问题是:

小型企业单套装置生产能力小,工艺技术相对落后,消耗大、产品成本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较差。

近年来,受下游化工产品和车用代用燃料增加的拉动,甲醇产量及消费量快速增长。

2003年甲醇产量约3Mt,表观消费量约4.Wt,分别比2001年增长45%和32%。

由于国内部分小规模生产装置能耗大、成本高,导致开工率低,近年来甲醇进口量维持在1Mt/a以上。

图2为1998年一2003年甲醇产量、消费量和进口量变化情况。

以煤为原料生产的甲醇约占总产量的70%。

甲醇下游消费构成以生产化工品为主,其中甲醛生产约占30%,汽油添加剂(MTBE)约占9%,醋酸合成约占7%,其余还有农药、医药、甲胺等,用作燃料的约占10%-15%。

目前,甲醇生产能力正处于膨胀发展状态,新建或拟建项目激剧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建、立项、完成可研的甲醇生产企业近20家,规模大多在100kt/a-600kt/a,若全部建成,合计可形成新增生产能力达约7Mt/a,其中以煤为原料的约占70%。

另据报道,拟建的项目还有约7个,合计新增产能约3Mt/a。

3.2未来几年甲醇产能大幅增加,消费量稳步上升,竞争将趋激烈

由于近年来甲醇新上项目较多,未来几年生产能力将较大幅度地增加。

减去关闭能耗高、效益差小装置的产能,预计2004年底甲醇生产总能力将达到约5Mt/a,2005年末将超过6Mt/a。

今后甲醇消费仍然以化工需求为主,需求量稳步上升;

作为汽油代用燃料,主要方式以掺烧为主,局部地区示范和发展甲醇燃料汽车,消费量均有所增加;

预计2004年,甲醇表观消费量将超过5Mt/a。

预计几年后中国国内甲醇生产、消费量将达到平衡,中国国内生产企业间以及与进口廉价甲醇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降低生产成本对市场竞争显得更为重要。

3.3发展下游产品是未来甲醇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中国煤炭资源丰富,价格相对较低,在煤炭产区建设甲醇企业生产成本较低,关键在于利用先进的煤气化、煤气净化和催化合成等技术,特别是利用高硫煤资源,形成较大规模的、集成先进技术为支撑的甲醇生产体系。

甲醇是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其下游产品有:

醋酸、甲酸等有机酸类,醚、醋类各种含氧化合物,乙烯、丙烯等烯烃类,合成汽油、二甲醚等燃料类等。

结合市场需求,发展国内市场紧缺,特别是可以替代石油化工彦品的甲醇下游产品是未来大规模发展甲醇生产、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方向。

3.4甲醇脱水生产二甲醚

由合成气一步法制取二甲醚的技术目前尚处在研究和开发示范阶段,目前工业上主要采用甲醇脱水二步法生产二甲醚的工艺路线。

到2002年末,中国二甲醚生产能力约20kt/a,产量约10kt/a;

2003年12月,山东久泰化工科技公司投产30kt/a装置,预计2004年再建成70kt/a装置,届时全国生产总能力将达到120kt/a。

作为车用发动机燃料和LPG替代品是拉动二甲醚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目前,二甲醚作为汽车燃料的研究和试验正在进行,因为涉及建设专门储运系统和发动机改造等问题,其试验和示范主要针对公交、出租类特殊车辆并限制在局部地区。

由于目前尚缺乏运输、储存、燃烧等配套方法及装备的系列标准,替代LPG作为城镇民用燃料的试验和应用在局部地区进行。

今后几年,二甲醚工业生产能力将以较快的相对速度发展,需要尽快完善储运和用户使用方法及装备的配套研究和建立标准体系,同时应加强对新建项目市场、规模和经济性对比等方面的研究论证。

煤直接液化与间接液化

煤直接液化、间接液化的产品以汽油、柴油、航煤以及石脑油、丙烯等为主,产品市场潜力巨大,工艺、工程技术集中度高,是中国新型煤化工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近年来,2种技术在研究开发和大规模工程示范方面均得到发展。

4.1大规模工程开发是直接液化的关键,间接液化技术开发取得重要进展

煤直接液化于50年前已实现工业生产,新工艺研发在国外己有近30年的历史。

国外积累了从基础工艺研究到中间试验的大量经验。

中国国内研究已有20多年,2002年以来,开发成功高分散加氢液化催化剂;

结合1Mt/a示范工程的工艺优化试验,形成“神华煤直接液化新工艺”,并作为工业示范工程的工艺基础,正在建设的投煤量6t/d的液化装置将对该工艺进行优化和验证试验。

煤直接液化新工艺在世界上尚无商业化工厂运行实践,因此其关键是通过大规模工程化开发和示范,取得建设和运行商业化工厂的经验,为产业化发展打下基础。

煤间接液化于50年前也已有工厂运行,南非SASOL公司于1955年、1980年、1982年相继建成投产了3个工厂并一直运行至今,期间不断取得鲁奇煤气化、F-T合成等大型工业化的技术进步,目前年处理煤约4500万t,产品750万t。

中国煤间接液化技术研发已有20多年,中科院山西煤化所2002年建成1000t/a合成油品开发装置,经多次运行取得了成果。

充矿集团于2004年建成10kt/a装置并投入了运行试验。

煤间接液化大规模商业化生产在国外是成熟的,引进技术建设大型工厂的风险不大。

4.2煤液化(示范)工程取得进展

神华集团1Mt/a煤直接液化示范工程于2002年8月批准可行性研究,目前已进人建设实施阶段,厂址在内蒙鄂尔多斯市马家塔,预计2007年建成。

该工程主要特点是:

设备超大型化,日处理原料煤能力达6kt,采用先进的液化工艺和新型高效液化催化剂;

采用先进成熟的单元工艺技术并进行优化组合[3]。

神华集团煤间接液化项目拟建于陕西省榆林市,一期工程产品产量3Mt/a,拟引进先进的煤气化技术和F-T合成技术,产品考虑以油品(石脑油、柴油、航空煤油等)和化工品(石蜡、聚丙烯和含氧化合物等)相结合。

目前,项目已经启动,各项准备工作全面展开。

宁夏宁煤集团以当地煤炭资源、水资源优势和电力优势为基础,编制完成了《宁东能源重化工基地规划》,其中包括大型煤炭液化项目。

目前3Mt/a煤间接液化项目也在进行各项准备工作。

4.3煤炭液化的产业化发展前景

煤液化可得到质量符合标准,含硫、氮很低的洁净发动机燃料,不改变发动机和输配、销售系统均可直接供给用户。

神华煤制油公司规划煤直接液化规模为5Mt/a生产能力,分期建设,一期工程为3Mt/a,第一条生产线(先期工程)设计能力年产液化油1Mt;

间接液化规划规模6Mt/a,分2期建设,每期工程年产液化产品总量为3Mt/a,远景规划规模为15Mt/a[3]。

宁煤集团规划煤炭液化为8Mt/a[4]。

如果目前进行的煤液化(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项目于2010年前完成并取得成熟工程经验,同时结合国内自主技术开发成果的应用,有望2010年后中国煤液化进人工业化发展阶段。

5中国煤化工发展特点及趋势

5.1产品结构多元化发展

以往煤化工工厂的产品以向用户提供终端产品或其他工业原料(或燃料)为主,如煤气化一合成氨-化肥、煤焦化一焦炭等,目前产品结构向多元化发展,通过煤化工生产可替代石油的发动机燃料或替代燃料和化工产品(如乙烯、丙烯等)逐渐成为重要的产品方向。

5.2大型化和采用高新技术

目前和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建设大型煤化工工厂正在成为发展趋势,如百万t级的煤液化工厂,300kt或以上的合成氨、甲醇工厂,炭化室高度5m以上的大型炼焦炉等。

在大型工厂建设的基础上,规划建成大型煤化工产业基地,如神华煤液化、煤化工产业基地,宁夏宁东能源重化工基地,山东充矿煤化工基地等。

在产业基地规划中一般包括有不同煤化工单元工艺,如煤焦化、煤液化、煤基甲醇及下游产品等。

大型煤化工工厂或基地建设注重采用当前国内外的新技术和新装备,如先进粉煤气化技术、高效催化合成技术和反应器、新型节能和环保技术等。

5.3技术集成与煤化工联产

目前随着技术进步、市场发展和企业运行机制的变化,煤化工技术集成与联产在项目规划、设计中得到重视,如煤炭焦化与焦炉煤气发电或制取甲醇联产,煤气化一合成氨、合成甲醇与热电联产等。

煤化工联产的特点是:

以成熟单元技术为基础;

以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优化产品结构、增强企业经济竞争力、减少污染物排放为目标;

产品结构以化工产品或可替代石油的燃料为主、联产发电为辅,生产的电力主要供给工厂自用。

5.4建立煤化工生态工业是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煤化工的发展趋势是:

通过采用先进技术、不同工艺的集成联产发展大型煤化工,形成产业链的有效延伸和综合利用,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规模化集中治理污染,达到环境友好,建立煤化工生态工业。

煤化工生态工业的含义是:

将煤化工与建材、材料、发电、废热利用(包括种植、养殖等)等不同产业的工艺技术集成联产,形成资源和能源的循环利用系统,使整体系统具有灵活、高效的调整和运行功能,同时不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

5.5“以煤气化为基础的多联产系统”作为中长期科技战略选择

“以煤气化为核心的多联产系统”起始于美国"

Vision2l能源系统”的概念,该系统以煤气化为基础,以氢能、电力和联产化工品为产品方向,以实现CO2的隔离、埋藏或综合利用为近零排放的环境标志,被认为是21世纪远景发展的新型高效、洁净煤基化工一能源系统。

届时,煤炭将成为洁净的能源。

目前涉及CO2隔离、大规模燃料电池、高效气体分离、氢能储存等关键单元技术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已在一些国家进行,中国在一些方面也进行了初步研究、探索和现场试验。

开发新型高效、洁净煤基能源转化系统是未来能源科技的方向。

6结语

6.1中国未来煤化工的发展方向是在传统煤化工稳定发展的同时,加大力度发展可替代石油的洁净能源与化工品的新型煤化工技术,并建成技术先进、大规模、多种工艺集成的新型煤化工企业或产业基地。

6.2先进的催化合成技术、分离技术、生物化工技术、节能与环保技术、材料与大型工业装备制造技术等是新型煤化工的发展基础。

在引进和吸收工业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同时,发展适合国内需求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装备制造能力,是实现跨越式技术发展和产业化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

6.3目前,中国新型煤化工总体上还处于发展初期,未来20年是其技术开发、工业化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时期。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3条:

1、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

积书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

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此乃万世传家之宝训也。

2、积德为产业,强胜于美宅良田。

3、能付出爱心就是福,能消除烦恼就是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