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地球的圈层结构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158170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52.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地球的圈层结构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地球的圈层结构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地球的圈层结构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地球的圈层结构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地球的圈层结构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地球的圈层结构Word文件下载.docx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地球的圈层结构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地球的圈层结构Word文件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地球的圈层结构Word文件下载.docx

包裹地球的气体层。

近地面的大气密度大。

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的密度迅速减小。

3.水圈:

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

陆地水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最为密切。

4.生物圈:

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生物圈不单独占有任何空间,而是分别渗透于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5.关系: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岩石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一、判断题

1.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  )

2.从地幔到地壳,地震波的传播速度越来越慢。

3.地壳厚度不均匀,一般海拔高的地区地壳较薄,海拔低的地区地壳较厚。

4.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

5.水圈是一个连续规则的圈层。

答案:

1.×

 2.√ 3.×

 4.×

 5.×

二、选择题

6.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  )

A.地震波的分类

B.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C.地球内部的温度变化

D.岩石圈的厚度

B

7.岩石圈包括(  )

A.地壳和软流层以上   

B.地壳上部

C.地幔全部

D.软流层

A

8.地球上岩浆的发源地一般认为是在(  )

A.外地核B.岩石圈上部

C.地壳下部D.软流层

D

9.图中甲、乙、丙三个圆依次代表的地理概念是(  )

A.岩石圈、地幔、地壳

B.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

C.岩石圈、地幔、地核

D.地球内部圈层、地幔、软流层

10.关于地球的圈层结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壳厚薄不一,海洋地壳薄,大陆地壳厚

B.软流层温度很高,岩石部分熔融,横波不能通过

C.内核是一个密度极大的固体金属球

D.外核液态物质的运动形成了地球的磁场

 地球的内部圈层[学生用书P14]

【情景导入诱思】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示意图。

材料二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局部图。

材料三 2019年6月17日22时55分,我国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6km。

(1)据材料一判断A为________波,B为________波,并说明判断理由。

(2)据材料一说明地震波经过C和D深度时,波速的变化特点。

(3)据材料二分析地壳的分布规律。

(4)据材料三分析,此次地震震源位于地球的哪个内部圈层?

并说明地震发生时,街道上的行人与轮船上的游客感觉有什么不同。

(5)图中甲为________层,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乙为________层,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1)横 纵 在同一深度传播速度慢的为横波,快的为纵波。

(2)地震波穿过C深度时,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穿过D深度时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3)陆地地壳厚,海洋地壳薄。

(4)地壳。

街道上的行人先感觉上下颠簸,后感觉左右摇晃。

轮船上的游客只感觉上下颠簸。

(5)硅铝 以硅、铝为主,密度较小,主要分布在大陆地壳 硅镁 以镁、铁为主,密度较大,在地壳中分布是连续的

【核心考点突破】

1.地震波的特点和分类

纵波(P波)

横波(S波)

概念

波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

波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

传播状况

速度

快;

固体中最快,气体中最慢

介质

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共性

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都是弹性波;

都是能量的载体和传递形式

地物表现

上下颠簸

左右摇晃

2.两个不连续界面

莫霍面

古登堡面

深度

大陆部分在地面下平均37km处

在地下约

2900km处

地震波速

度变化

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圈层划分

地壳和地幔分界面;

两者物理状态有差异;

都是固体

地幔与地核分界面;

外核为液态或熔融状态

3.地球内部圈层的特征

圈层名称

分界面

深度(km)

物质形态

特征

平均20

 

2900

固态

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厚度不均,大陆部分厚,大洋部分薄

上地幔

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物质处于熔融状态

下地幔

温度、压力、密度均增大

外核

液态或熔融状态

横波不能通过

内核

温度很高,压力、密度很大

【对点跟踪训练】

(2019·

潍坊重点中学期中)2017年3月27日,意大利卡塔尼亚的埃特纳火山持续喷发。

埃特纳火山是欧洲最高和最活跃的火山。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1~2题。

1.火山喷发的物质来源于(  )

A.地壳上部

B.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

C.下地幔

D.地核

2.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陆地壳较薄,大洋地壳较厚

B.地壳是由岩石圈组成的

C.图中①②③合称为岩石圈

D.图中③包括软流层

解析:

第1题,一般认为岩浆发源于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

第2题,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故A项错;

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岩石圈包括①②③,故选C项。

1.B 2.C

 地球的外部圈层[学生用书P16]

读桂林山水景观图,探究下列问题。

(1)该景观图包含了地球哪些圈层?

(2)说明各圈层之间的关系。

(3)说明桂林山水景观的形成与哪些圈层有关。

(1)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

(2)四大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

(3)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地球外部圈层的特点比较

组成

其他

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

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随高度的增加,大气密度迅速减小

使地球上温度变化和缓;

为生物生存提供氧气;

形成复杂的天气现象

是地表和近地表的各种形态水体的总称

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

促进地表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

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

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多数生物集中分布在大气圈、水圈与岩石圈很薄的接触带中

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同时也促进太阳能转化,改变大气圈和水圈组成、改造地表形态

读下图,回答1~2题。

1.甲圈层的主体是(  )

A.河流        B.湖泊

C.冰川D.海洋

2.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是(  )

A.大气B.水

C.土壤D.生物

第1题,甲圈层是水圈,水圈的主体是地球上的海洋,其面积约占全球面积的71%,其水量占地球水量的97%以上。

第2题,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生物作为非生物环境以外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地球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

1.D 2.D

[学生用书P17]

考点一 地震波及其特点

读下面的两幅图,回答1~2题。

1.月球地震波与地球地震波相比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都是纵波速度始终大于横波的

B.都在地壳以下有突然加速的过程

C.月球表面地震波的速度大于地球表面的

D.月球表面地震波的速度小于地球表面的

2.根据图乙所示内容,可以判断出(  )

A.月球表面附近发生地震时有一地只能探测到纵波,而不能探测到横波

B.月球内部结构中存在“软流层”

C.月球内部只能分为两层

D.通过图中地震波的变化,我们只能看出一个不连续界面

第1题,读图可知,月球表面地震波的速度小于地球表面的。

第2题,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和水,所以在月球表面均能探测到横波和纵波;

从图乙中地震波变化上无法显示出来“软流层”;

从图乙中可知,图中只是表示的月壳与月幔,只能看出一个不连续界面。

1.C 2.D

考点二 地球的内部圈层

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回答3~4题。

3.从火山口喷发出的岩浆,一般来源于(  )

A.①层        

B.②层

C.③层

D.④层

4.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

B.②层横波不能通过

C.③层最可能为液态

D.④层的温度很低,压力和密度都较小

第3题,从火山口喷发出的岩浆,一般来源于地幔的软流层,②层为地幔。

第4题,③层为外核,最可能为液态,横波不能通过。

①层为地壳,大洋部分较薄,大陆部分较厚。

②层为地幔,横波能够通过。

④层为内核,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都很大。

3.B 4.C

考点三 地球的外部圈层

读地球四个圈层构成示意图,回答5~6题。

5.图中所示A、B、C分别为(  )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6.下列对A圈层的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

①是有机圈层

②是厚度最小的圈层

③是质量最大的圈层

④是由生物组成的圈层

⑤它占据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

A.①⑤B.③④

C.④⑤D.①②

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C位于最底层,是岩石圈,而位于岩石圈与大气圈中间的是水圈,生物圈是分布最广、覆盖面最广的圈层,跨了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故A、B、C代表的圈层分别是生物圈、水圈、岩石圈,故选D。

第6题,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

生物圈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

生物圈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层,厚度并不是最小的;

质量最大的圈层是岩石圈;

生物圈不仅仅由生物组成,还包括其他物质,占据着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

故选A。

5.D 6.A

[学生用书P81(单独成册)]

[学考合格练]

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来探知地球内部结构的。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震波波速突然变化处,上下层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

B.地震波向下传播的过程中,波速一直在增加

C.地震波中的横波不能通过软流层,软流层之下只有纵波

D.在任一深度都是横波的传播速度大于纵波

2.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壳和地核的分界是古登堡界面

B.地核部分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

C.在莫霍面下,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

D.在莫霍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第1题,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根据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可以推测该处上下层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

横波能在软流层中传播;

在任一深度,横波的传播速度都小于纵波。

第2题,在莫霍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在古登堡面下,纵波的传播速度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

莫霍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

古登堡面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

1.A 2.D

三明四地六校联考)浅层地能主要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

据专家测量,我国近百米内的土壤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达1.5万亿千瓦,是我国目前发电装机容量4亿千瓦的3750倍,而百米内地下水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也有2亿千瓦。

由于浅层地能储量大,分布普遍,被喻为“绿色聚宝盆”。

据此回答3~5题。

3.浅层地能存在的内部圈层是(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D.软流层

4.浅层地能的主要来源最可能是(  )

A.地面辐射B.太阳辐射

C.大气辐射D.地球内部

5.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  )

①大气圈 ②水圈 ③生物圈 ④岩石圈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第3题,浅层地能主要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所以浅层地能存在的内部圈层是地壳,A项正确。

第4题,浅层地能的主要来源最可能是太阳辐射,B项正确。

第5题,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A项正确。

3.A 4.B 5.A

苏州质检)下图示意地震波波速的变化。

分析地震波波速变化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

据此回答6~7题。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壳,②—地幔,③—地核

B.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加深而增快

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

D.乙波无法通过地幔

7.上图中的X处为(  )

A.莫霍面

B.古登堡面

C.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处

D.内核与外核交界处

第6题,根据深度和波速的大小及变化可知,①为地壳和地幔,②为外核,③为内核;

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降低;

乙波为横波,在地幔中可以通过。

第7题,X为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是古登堡面。

6.B 7.B

8.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圈就是由各种气体组成的简单系统

B.水圈是由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组成的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就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组成的一个有生命的圈层

D.地球的外部圈层间关系密切,但和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选B。

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A项错误;

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B项正确;

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C项错误;

地球的外部圈层间关系密切,与地球的内部圈层,如岩石圈,也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D项错误。

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

A+B是________,A+B+C是________,D是________,C+D+E是________的一部分。

(2)不连续面F是________。

(3)地震波从地表向地球内部传播过程中,经过F时的速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1)地壳 岩石圈 软流层 上地幔

(2)莫霍面

(3)地震波(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明显加快。

[学考等级练]

北京四中检测)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局部图。

读图回答1~2题。

1.有关上图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壳在海洋中缺失

B.①层和②层属于地壳

C.②层是软流层

D.岩石圈是指①②层的全部和③层的大部分

2.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地方是(  )

A.莫霍面附近

B.上、下地幔之间

C.古登堡面上部附近

D.内、外核之间

第1题,莫霍面到地表的部分为地壳,由图可知,海洋中地壳没有缺失;

岩石圈的范围是指①②层的全部和③层的小部分;

地壳位于莫霍面以上,为图中①层和②层,软流层属于地幔。

第2题,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地方是古登堡面上部附近,此后横波消失,纵波速度迅速减小。

北京东城区期中)图1为地球内部圈层局部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1中(  )

A.①为岩石圈B.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

C.③为地壳D.古登堡面以上为地幔

4.图1中①②③所属关系可以表示为图2中的(  )

A.甲B.乙

C.丙D.丁

第3题,据图可知,①为地壳;

③为软流层以上的岩石圈,由岩石组成;

地幔位于古登堡面以上,莫霍面以下。

故只有B项正确。

第4题,据图可知①和②没有交集,②和③有交集,③包括①,故丁图符合。

3.B 4.D

科学家通过对地震波的研究,用以划分地球内部圈层和寻找地下矿藏。

读图回答5~6题。

5.若图中a是d的一部分,a和b组成c,则图中a、b、c可分别表示的概念是(  )

A.外核、内核、地核

B.地壳、地幔、地核

C.上地幔顶部、地壳、岩石圈

D.上地幔、下地幔、地幔

6.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

下面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地下有石油储存的是(  )

A.①B.②

C.④D.③

第5题,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合称为岩石圈,所以a为上地幔顶部,b为地壳,c为岩石圈。

第6题,石油为液态物质,所以横波不能通过,纵波传播速度变慢。

读地震波速度随地壳深度变化图可知,①符合题意。

5.C 6.A

读某地地震波传播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回答7~9题。

7.该地莫霍面大约位于地下(  )

A.5km处B.17km处

C.33km处D.2900km处

8.该地可能位于(  )

A.中国北方地区B.中国西南地区

C.南极点D.太平洋中部

9.关于图中表示的地震波及判断理由正确的是(  )

A.横波 传播速度较慢

B.纵波 传播速度较慢

C.纵波 传播速度较快

D.横波 传播速度较快

第7题,该地地震波向下传播过程中,速度在地下5km处突然增大,故该地莫霍面大约位于地下5km处。

第8题,该地地壳特别薄,约5km,只有大洋地壳符合这一特点。

第9题,纵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较快,超过6km/s。

7.A 8.D 9.C

下图为某区域地壳厚度等值线图。

据此回答10~11题。

10.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壳厚度自南向北增加

B.地壳厚度最大的地区海拔最高

C.断层分布的区域均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D.两地地壳厚度的差异不等于其相对高差

11.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10km处可以表示(  )

A.海平面B.莫霍面

C.岩石圈底面D.古登堡面

第10题,两地相对高差是指海拔的差值;

地壳厚度是指莫霍面至地表的距离,不同地区的地壳厚度不同,所以两地地壳厚度的差异不等于其相对高差,故D正确。

第11题,莫霍面平均厚度为20km,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7km,海洋部分平均厚度约7km。

则10km处可以表示莫霍面。

10.D 11.B

河北会考)读图,回答12~13题。

12.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主要依据是(  )

A.岩浆活动的强弱程度

B.组成物质的温度变化

C.内部岩石的坚硬程度

D.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13.地壳厚度的变化规律是(  )

A.地壳厚度均匀B.海拔越高,地壳越薄

C.洋壳较厚,陆壳较薄D.陆壳较厚,洋壳较薄

第12题,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可将地球内部划分为三大圈层,D项正确。

第13题,地壳厚度不均匀,陆壳较厚,洋壳较薄,陆地上海拔越高的地方,地壳越厚。

故D项正确。

12.D 13.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