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物理常识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157284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349.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中的物理常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生活中的物理常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生活中的物理常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生活中的物理常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生活中的物理常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活中的物理常识Word文件下载.docx

《生活中的物理常识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中的物理常识Word文件下载.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活中的物理常识Word文件下载.docx

由此可见,“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是很有物理道理的。

冰使水开

孙学文

周末的科技晚会上,刘老师和小华的节目是“冰使水开”。

这个节目引起了大家极大的兴趣。

刘老师先向烧瓶里装了半瓶水,不加瓶塞,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直到瓶中的水上下翻滚,沸腾起来。

紧接着他拿掉酒精灯,用软木塞把瓶口塞紧,并把烧瓶翻过来底朝天,这时水已经停止沸腾。

然后,刘老师让小华把碎冰渣撒在朝天的烧瓶底上,这样一来,瓶内的水就又重新沸腾起来了,如图6-10。

看到这儿,大家都感到很意外,纷纷要求刘老师解释这是为什么?

刘老师说,因为液体的沸点跟液面上的气体压强有关系。

压强增大,沸点升高;

压强减小,沸点降低。

当把冰放在朝天的烧瓶底上时,瓶内上部的水汽遇冷液化成水,瓶内的气压降低。

当气压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水就会重新沸腾起来。

可见水的重新沸腾,是由于水面上气压降低的缘故。

厨房中的物理知识

河北省冀州市北漳淮乡北内漳学校 李同心

物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们日常的生活生产中,人们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物理,可以说处处与物理打着交道,就拿与人们朝夕相处的厨房来说吧,其中就蕴涵着丰富的物理知识,现殒举如下:

一、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

2.排气扇(抽油烟机)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3.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4.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

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5.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6.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二、与力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

2.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3.菜刀的刀刃有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

4.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5.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

6.往保温瓶里倒开水,根据声音知水量高低。

由于水量增多,空气柱的长度减小,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升高。

7.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是因为菜刀与石头摩擦做功产生热使刀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刀口硬度变小,刀口不利;

浇水是利用热传递使菜刀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不会升至过高。

三、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一)与热学中的热膨胀和热传递有关的现象

1.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

2.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

3.炉灶上方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对流,使厨房油烟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间。

4.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

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烫砂锅放在湿地上时,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收缩而内壁温度降低慢,砂锅内外收缩不均匀,容易破裂。

5.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

因为未灌满时,瓶口有一层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防止热量散失。

7.冬季从保温瓶里倒出一些开水,盖紧瓶塞时,常会看到瓶塞马上跳一下。

这是因为随着开水倒出,进入一些冷空气,瓶塞塞紧后,进入的冷空气受热很快膨胀,压强增大,从而推开瓶塞。

8.冬季刚出锅的热汤,看到汤面没有热气,好像汤不烫,但喝起来却很烫,是因为汤面上有一层油阻碍了汤内热量散失(水分蒸发)。

9.冬天或气温很低时,往玻璃杯中倒入沸水,应当先用少量的沸水预热一下杯子,以防止玻璃杯内外温差过大,内壁热膨胀受到外壁阻碍产生力,致使玻璃杯破裂。

10.煮熟后滚烫的鸡蛋放入冷水中浸一会儿,容易剥壳。

因为滚烫的鸡蛋壳与蛋白遇冷会收缩,但它们收缩的程度不一样,从而使两者脱离。

(二)与物体状态变化有关的现象

1.液化气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再装入钢罐中的;

使用时,通过减压阀,液化气的压强降低,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灶中燃烧。

2.用焊锡的铁壶烧水,壶烧不坏,若不装水,把它放在火上一会儿就烧坏了。

这是因为水的沸点在1标准大气压下是100℃,锡的熔点是232℃,装水烧时,只要水不干,壶的温度不会明显超过100℃,达不到锡的熔点,更达不到铁的熔点,故壶烧不坏。

若不装水在火上烧,不一会儿壶的温度就会达到锡的熔点,焊锡熔化,壶就烧坏了。

3.烧水或煮食物时,喷出的水蒸气比热水、热汤烫伤更严重。

因为水蒸气变成同温度的热水、热汤时要放出大量的热量(液化热)。

4.用砂锅煮食物,食物煮好后,让砂锅离开火炉,食物将在锅内继续沸腾一会儿。

这是因为砂锅离开火炉时,砂锅底的温度高于100℃,而锅内食物为100℃,离开火炉后,锅内食物能从锅底吸收热量,继续沸腾,直到锅底的温度降为100℃为止。

5.用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些。

主要是增大了锅内气压,提高了水的沸点,即提高了煮食物的温度。

6.夏天自来水管壁大量“出汗”,常是下雨的征兆。

自来水管“出汗”并不是管内的水渗漏,而是自来水管大都埋在地下,水的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水管,就会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附在外壁上。

如果管壁大量“出汗”,说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较高,湿度较大,这正是下雨的前兆。

7.煮食物并不是火越旺越快。

因为水沸腾后温度不变,即使再加大火力,也不能提高水温,结果只能加快水的汽化,使锅内水蒸发变干,浪费燃料。

正确方法是用大火把锅内水烧开后,用小火保持水沸腾就行了。

8.冬天水壶里的水烧开后,在离壶嘴一定距离才能看见“白气”,而紧靠壶嘴的地方看不见“白气”。

这是因为紧靠壶嘴的地方温度高,壶嘴出来的水蒸气不能液化,而距壶嘴一定距离的地方温度低;

壶嘴出来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小水滴,即“白气”。

9.油炸食物时,溅入水滴会听到“叭、叭”的响声,并溅出油来。

这是因为水的沸点比油低,水的密度比油大,溅到油中的水滴沉到油底迅速升温沸腾,产生的气泡上升到油面破裂而发出响声。

10.当锅烧得温度较高时,洒点水在锅内,就发出“吱、吱”的声音,并冒出大量的“白气”。

这是因为水先迅速汽化后又液化,并发出“吱、吱”的响声。

11.当汤煮沸要溢出锅时,迅速向锅内加冷水或扬(舀)起汤,可使汤的温度降至沸点以下。

加冷水,冷水温度低于沸腾的汤的温度,混合后,冷水吸热,汤放热。

把汤扬起的过程中,由于空气比汤温度低,汤放出热,温度降低,倒入锅内后,它又从沸汤中吸热,使锅中汤温度降低。

(三)与热学中的分子热运动有关的现象

我们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只要细心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联系到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去分析和解释这些现象,就能够提高观察、分析及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物理作为一门大众的学科,在生活中的应用数不胜数,厨房中的物理知识应用真可谓冰山一角,我们必须更加努力的学习,积累物理知识,提高自己的科学技术水平,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电冰箱的原理

想一想:

(液体化为气体时要吸热。

反之,气体化为液体时要放热。

电冰箱要怎样安排这两种物态变化,才能达到制冷的目的呢?

电冰箱是利用蒸发致冷或气化吸热的作用而达到制冷的目的。

电冰箱的喉管内,装有一种商业上称为氟利昂:

freon,俗称雪种的致冷剂。

常用的一种为二氟二氯甲烷(CCL2F2),是一种无色无臭无毒的气体,沸点为29℃。

氟利昂在气体状态时,被压缩器加压,如图下方所示。

加压后,经喉管流到电冰箱背部的冷凝器,借散热片散热(物质被压缩后,温度就会升高)后,冷凝而成液体。

液体的氟里昂进入蒸发器的活门之后,由于脱离了压缩器的压力,就立即化为蒸汽,同时向电冰箱内的空气和食物等吸取汽化潜热(latentheatofvaporization),引致冰箱内部冷却。

汽化后的氟里昂又被压缩器压回箱外的冷凝器散热,再变为液体,如此循环不息,把冰箱内的热能泵到箱外。

“热得快”的奥秘

“热得快”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种电加热器,可以用来烧开水、热牛奶、煮咖啡等,快捷而方便。

“热得快”的加热螺圈通常是用一种较细的金属管绕制成的,管内装有电热丝,然后灌入氧化镁粉之类的绝缘材料,把电热丝封装固定在管中间,使它不与管壁接触。

电热丝的两端再分别与电源线相接。

通电后,电流从电热丝中流过,电热丝便发热。

如果把“热得快”浸没在液体中,热量通过液体很快散发出来,这样使液体很快被加热,而且也不会烧坏电热丝。

如果让“热得快”在空气中干烧,热量不易散发,金属外管会很快烤焦,甚至烧红,管内的电热丝便会烧断。

所以,使用时应先将“热得快”放入液体内,液体最少应淹没加热螺圈(手柄及电线不能浸入液体中),然后再接通电源。

加热完毕,也应先断开电源,过一小会,待“热得快”温度降低后,再从液体中拿出,擦干收藏。

由于“热得快”中的电热丝是用镍铁合金制成的细丝,一般较脆、容易震断。

因此,“热得快”不能剧烈震动,如果表面有水垢或附着物,可用小毛刷轻轻刷掉,不要用硬物敲击或用小刀刮削。

“热得快”一旦断丝便无法修复,只有换新的了。

从高压锅说起

茹自青

三百多年前,法国有个名叫丹尼斯·

巴本的人,他是一个物理学家,也是一个医生,还是一个机械师。

由于那时法国国王亨利四世对新教徒的迫害,巴本不得已逃往国外。

在跋山涉水的路途中,他发现:

在高山上煮马铃薯时,尽管锅里的水哗哗地沸腾,马铃薯还是煮不软。

在帕斯卡由实验证实的“高山上的大气压比海平面低”的启示下,巴本猜想:

液体的沸点是否随大气压的减小而降低呢?

到了国外以后,他便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终于用实验证实了“液体的沸点随大气压强的减小而降低”的猜想。

巴本进一步想,如果把问题倒过来,用人工加压的方法增大气压,那么水的沸点不就会升高了吗?

1681年,巴本根据这个道理设计并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高压锅,当时人们把它叫做巴本锅。

巴本锅有内外两层,内层里放要煮的食物,外层是密封的,锅盖更是经过严格选择的,以此控制外层锅里的气压。

为了更加安全,锅的外围还特地加上了金属罩。

据说,巴本访问英国时,在英国国王查尔斯二世的要求下,曾作了一次表演,用巴本锅煮肉,不仅省时间,而且就连坚硬的骨头,也能煮得像奶酪一样松软。

当前,我国市场上出售的压力锅,工作压强约为1.3×

105帕,水的沸点是124℃。

用它来焖饭比用普通锅节约时间。

在工厂里也要用高压锅炉,有些热电厂的中型锅炉内,压强高达40×

105帕,水的沸点为249℃,用这样的高温高压蒸汽推动蒸汽轮机发电。

在懂得了巴本锅的道理以后,你能解释下列两则奇闻吗?

  一、当伦敦泰晤士河下的过河隧道竣工时,各界知名人士前来参加通车典礼,在隧道里还举行了庆祝酒会,会上大家一致感到香槟酒的气不够,味不浓。

可是,会后大家返回地面上时,一个个嘴里却不住地打嗝,感到肚子胀。

但是,当他们重新回到地下时,一切又恢复了正常。

试问,人们的肚子是否真的出了什么毛病?

  二、1971年6月30日,苏联宇宙飞船“联合Ⅱ号”由太空返回地面时,突然宇航员和地面指挥中心失去了通话联系,幸亏飞船上有自动飞行控制设备,飞船才重新返回地面。

意外的是三名宇航员全部死亡。

经过对尸体的解剖化验,确定宇航员死于“血液沸腾症”。

科学家又对飞船进行检查,发现密封舱壁上有漏气处。

由于舱内空气在太空中迅速地泄漏,致使宇航员死于“血液沸腾症”。

为了更加保险,从此以后,宇航员还得穿上“宇航服”,以免血液沸腾。

试问飞船漏气以后,宇航员的血液为什么会沸腾?

热锅上的水滴

液体与气体接触的表面层,由于表面张力会出现表面收缩的趋势;

液体与固体接触的附着层会出现浸润与不浸润现象;

由于表面层和附着层的影响,在毛细管内又会出现毛细观象。

这些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

先在锅里滴几滴水,看它是什么形状?

而后把锅放在炉子上加热,可见到水滴汽化成蒸气。

继续加热锅底,让水滴全部汽化并加热锅底至灼热。

再滴几滴水珠到锅底,会立即听见嗤嗤声,出现了水变成水蒸气的强烈汽化。

请注意观看:

被蒸气层托住的尚未被汽化的水滴呈什么形状?

──呈扁球形,并在不停地跳跃。

这说明,液体在表面张力作用下,表面积会尽可能的小

香脆的爆米花

“砰!

”随着一声巨响,爆米花的香气便飘散开来。

爆米花个大粒圆,酥脆芳香,是很受小朋友欢迎的一种膨体食品。

大米经过爆米机一加工,体积陡然胀大好多倍,难怪人们风趣地把爆米机称作“粮食扩大器”哩!

那么,米粒是怎样被扩大的呢?

我们知道,密封在容器中的气体,都有一个特别的脾气:

温度增高,压强就增大。

给爆米机加热的时候,密封在罐里的空气的压强逐渐增大;

同时,装在里面的大米逐渐被加热,贮存在米里的水分也逐渐蒸发出来,聚积在铁罐内。

罐的温度不断升高,罐内的气压越来越大,这种高压阻止米中水分继续蒸发,使残存在米中的水分也逐渐升温升压,一个个米粒象憋足了气的小气球,只因为受到罐内气压的约束,它们才不能爆开。

当罐内气压升高到2—3个大气压的时候(这从气压表上可以看出),便停止加热。

这时,爆米花的师傅拿一条长布袋套在爆米机的口上,然后打开盖子。

说时迟,那时快,在一声巨响中,大米喷到布袋里了。

高温高压的米粒突然进入气压较低的环境中,憋在米粒中的高温高压水分,失去了约束力,便急骤膨胀,使米粒迅速胀大,变成了爆米花。

透过爆米花,使我们看到了“高温高压”的巨大力量。

节日的焰火、鞭炮,工地上的爆破,工厂里的蒸汽锤,大力士蒸汽火车头……它们那种有声有色的表演,都是“高温高压”导演出来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它已成为生产上的强大动力。

鸡蛋中的物理

贵州省福泉市黄丝中学 吴林勇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爱因斯坦说:

“喜爱比责任是更好的教师。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析物理现象;

利用身边物品,进行物理实验,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体会。

在这里说说鸡蛋中的物理知识:

1、液体蒸发吸热

实验:

把刚煮熟的鸡蛋从锅内捞出,直接用手拿时,虽然较烫,但还可以忍受。

过一会儿,当蛋壳上的水干了后,感到比刚捞上时更烫了。

分析:

因为刚刚捞上来的蛋壳上附着一层水膜,开始时,水膜蒸发吸热,使蛋壳的温度下降,所以并不觉得很烫。

经过一段时间,水膜蒸发完毕。

由鸡蛋内部传递出的热量使蛋壳的温度重新升高,所以感到更烫手。

2、热胀冷缩的性质

把煮熟捞起的蛋立刻浸入冷水中,待完全冷却后,再捞起剥落。

 

分析:

首先,鸡蛋刚浸入冷水中,蛋壳直接遇冷收缩,而蛋白温度下降不大,收缩也较小,这时主要表现为蛋壳在收缩。

其次,由于不同物质热胀冷缩性质的差异性,当整个蛋都完全冷却时,组织疏松的蛋白收缩率比蛋壳大,收缩程度更明显,造成蛋白蛋壳相互脱离,剥蛋壳就更方便了。

3、验证大气压存在

选一只口径略小于鸡蛋的瓶子,在瓶底热上一层沙子。

先点燃一团酒精棉投入瓶内,接着把一只去壳鸡蛋的小头端朝下堵住瓶口。

火焰熄灭后,蛋被瓶子缓缓“吞”入瓶肚中。

酒精棉燃烧使瓶内气体受热膨胀,部分气体被排出。

当蛋堵住瓶口,火焰熄灭后,瓶内气体由于温度下降,压强变小,低于瓶外的大气压。

在大气压作用下,有一定弹性的鸡蛋被压入瓶内。

4、浮沉现象

把一只去壳鸡蛋,浸没在一只装有清水的大口径玻璃杯中。

松开手后,发现鸡蛋缓缓沉入杯底。

捞出鸡蛋往清水中加入食盐,调制成浓度较高的盐溶液。

再把鸡蛋浸没在盐溶液中,松开手后,鸡蛋却缓缓上浮。

物体浮沉情况取决于所受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体积就是它所排开液体的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可以对应表示重力与浮力的大小关系。

因为蛋的密度略微比清水的密度大,当蛋浸入清水中时,所受重力大于浮力,所以蛋将下沉。

当浸没在盐水中时,由于盐水密度比蛋的密度大,所受的重力小于浮力,所以蛋将上浮。

5、惯性、摩擦阻力现象

 实验:

选用外形相似的生鸡蛋、熟鸡蛋各一只,放在水平桌面上。

用相同的力使它们在原处旋转。

能迅速旋转的是熟鸡蛋,缓慢旋转几圈就停止的是生鸡蛋。

生鸡蛋的壳内是液状的蛋清,外力作用在蛋壳上旋转时,蛋清由于惯性,继续保持静止状态,则它与蛋壳间存在摩擦阻力作用,使整个蛋只能缓慢转动。

而熟鸡蛋内蛋清已凝固成蛋白,外力作用时旋转时,整个蛋就能迅速转动。

6、物体的稳定平衡

选用一只生鸡蛋,在小头一端开个孔并清除干净壳内的蛋清蛋黄。

沿小孔滑入一块重物。

以蛋壳的大头端为底部,扶好蛋壳。

点燃一只蜡烛,滴入烛油,把重物封存在蛋壳底部。

烛油大约封存至整个蛋壳高度的四分之一即可。

把制好的蛋壳推倒后,蛋壳能自动立起。

制成一个“不倒翁”。

在空蛋壳的底端封存的重物和烛油,使整个蛋体的重心移近蛋壳的底部,重心起低,稳定性越好。

当蛋壳倾斜,偏离平衡位置时,使蛋体的重心升高。

因为蛋壳底端是球形的,在蛋体的自身重力作用下,蛋体又恢复到原来的平衡位置上。

拌豆腐和炒豆腐

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在日常生活中,你可以找到许多扩散的例子。

器材:

豆腐、佐餐调料、炊具。

  取豆腐,切成小块,分成两碗。

分别加同样等量的调料(品种数量请教长者)。

一碗用勺子凉拌,拌匀,放置五至十分钟;

另一碗倒入锅内置于炉火上,用火炒或煮五至十分钟。

然后自己品尝两碗豆腐的味道。

你会觉得不一样,冷拌的味在豆腐之外表面,豆腐内部仍淡而无味,而加热炒煮的豆腐,调味品已渗入其中,吃起来觉得有味。

这是什么缘故?

请用分子运动的观点来解释调料分子的运动。

你还能举出一些你看到的扩散现象吗?

饺子或肉丸煮熟了为什么会浮起来?

(一个物体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和它的排水量有什么关系?

物体浮或沉除了浮力,还和哪一因素有关?

饺子或肉丸在制作过程中,内部含有微量空气和二氧化碳。

当刚投入水中时,由于饺子或肉丸的密度比水大,浮力小于重量,就沉入锅底。

当加热至煮熟后,内部的气体和肉质都同时膨胀,整个饺子或肉九的体积就增大许多,也就增大了它的排水量。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Archimedes'

principle)可知,饺子或肉丸的浮力就增大了,这时浮力大于重量,就浮起来了。

微波炉

马文学

微波炉是一种用微波加热食品的现代化烹调灶具。

微波是指波长为0.01~1米的无线电波,其对应的频率为30000兆赫到300兆赫。

为了不干扰雷达和其他通信系统,微波炉的工作频率多选用915兆赫或2450兆赫。

微波加热的原理简单说来是:

当微波辐射到食品上时,食品中总是含有一定量的水分,而水是由极性分子(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即使在外电场不存在时也是不重合的)组成的,这种极性分子的取向将随微波场而变动。

由于食品中水的极性分子的这种运动。

以及相邻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类似摩擦的现象,使水温升高,因此,食品的温度也就上升了。

用微波加热的食品,因其内部也同时被加热,放整个物体受热均匀,升温速度也快。

微波炉由电源,磁控管,控制电路和烹调腔等部分组成,如图5-22所示。

电源向磁控管提供大约4000伏高压,磁控管在电源激励下,连续产生微波,再经过波导系统,耦合到烹调腔内。

在烹调腔的进口处附近,有一个可旋转的搅拌器,因为搅拌器是风扇状的金属,旋转起来以后对微波具有各个方向的反射,所以能够把微波能量均匀地分布在烹调腔内。

微波炉的功率范围一般为500~1000瓦。

用易拉罐巧做物理实验

山东莱州市金城镇新城中学 张春玲

1.在易拉罐中分别装入不同体积的水,依次用金属棒敲击听声,可用来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空气柱长短有没有关系。

2.将两个易拉罐用棉线相连做成一个“土电话”,用来说明固体可以传声。

3.将三个易拉罐装入质量不同的沙,用天平分别测出其质量,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罐和沙所受的重力,用来研究物体的质量与所受重力的关系。

4.将易拉罐放在倾斜的木板表面,使其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分别滑下和滚下,观察两种情况下运动的快慢。

比较相同情况下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的大小。

5.用铁钉在易拉罐不同的高度上扎眼,装水后比较其喷射的距离。

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6.将空易拉罐口向下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烤一烤,罐冷却后能听到声音且看到罐变瘪了。

用来说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7.将空易拉罐放在盛有水的盆中浮在水面,而将其卷成一团下沉。

说明将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物体可以浮在水面上。

8.用白纸和黑纸包住两个装满水的易拉罐,在太阳下晒相同时间,看谁的温度升高得多。

研究相同条件下的白色物体和黑色物体的吸热能力是否相同。

9.用导线及导线夹将电源、开关、灯泡和易拉罐组成串联电路,闭合开关,看灯泡是否发光。

研究易拉罐的材料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水烧开时不会溢出来,为什么粥烧开了却会溢泻出来呢?

水烧开时,水蒸气泡升到水面,就立即爆破,不会积聚起来,水面的高度不会升高太多,水就不会溢泻出来。

粥烧开时,由于米粒的淀粉和水混合变成糊状,增大了粥的粘性,引致水蒸气泡不易爆破,一直积聚在面上,愈堆愈高,就从煲盖溢泻出来。

把煲盖掀开,用筷子承着使盖与煲离开一段距离,利用空气冷缩气泡,就可以减轻溢出的程度。

一组与鸡蛋有关的物理小实验

江苏泰兴市济川实验初中 于兰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析物理现象,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本文介绍一组与日常生活中的鸡蛋有关的物理实验。

一、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 把煮熟捞起的蛋立刻浸入冷水中待完全冷却后,再捞上来剥落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