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二氧化钛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及其性能测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151231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7.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纳米二氧化钛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及其性能测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纳米二氧化钛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及其性能测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纳米二氧化钛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及其性能测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纳米二氧化钛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及其性能测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纳米二氧化钛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及其性能测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纳米二氧化钛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及其性能测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纳米二氧化钛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及其性能测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纳米二氧化钛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及其性能测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纳米二氧化钛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及其性能测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目前,合成纳米TiO2的方法有溶胶凝胶法、水热反应法、溅射法、醇盐水解法、溅射沉积法、等离子喷涂法和丝网印刷法等。

应用在DSSC中的TiO2多孔薄膜常用制备方法有胶体涂膜直接低温烧结法、水热法烧结、热液法烧结、微波烧结、紫外-化学气相沉积法等。

溶胶凝胶法是用水解钛酸正丁酯(或无机钛盐,如TiCl4)制得TiO2胶体溶液, 

后经由浸渍、提拉、丝网印刷、旋涂等方法在导电基底上生长纳米高温锻烧制备出纳米TiO2电极,向溶胶中加入聚合物则有助于TiO2纳米晶粒径的大小的控制。

虽然溶胶凝胶法工艺简单,但是有机物成本高、变量多、时间长,干燥后比较容易裂 

,制膜厚度不易于控制。

因此导致多孔膜的表面呈现不规则的碎片状,更不利于光阳极吸收染料。

水热法—般将溶胶在高压釜中高温高压长时间加热处理,因此水热法被视作溶胶-凝胶法的改进方法,即加入了水热熟化过程通过其控制产物的结晶和晶粒生长,从而对半导体氧化物的尺寸和分布进行控制。

大多水热法可得到平均粒径为15-20nm的TiO2颗粒,然后釆用blade或者丝网印刷法将装料刮涂在导电玻璃上。

除TiO2半导体材料被用作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光阳极材料,ZnO、Nb2O5、 

SnO2、Fe2O3、WO3等也被用作光电转换材料。

但是这些材料不管是单晶的还是多晶的,掺杂的还是未掺杂的,他们的光电转化效率还是没有办法与以TiO2作为基底物质的电池相比。

 

(2)染料敏化剂 

敏化染料分子的性质是电子生成和注入的关键因素。

作为光敏剂的染料须具备以下条件:

①牢固吸附在半导体上;

②在可见光区具有较高的光吸收;

③氧化态和激发态有高的稳定性;

④激发态寿命长;

⑤足够负的激发态电势以使电子注入半导体导带;

⑥基态电势尽可能正。

钌吡啶敏化剂虽然性能优良,但价格较高,而卟琳类和酞菁类染料敏化剂成本较低,在近红外区有较好的吸收,且吸光系数高,结合两者优缺点联合使用,形成光谱特征的互补,使吸收光谱变宽,使得应用前景更为广阔。

纯有机染料不含中心金属离子,其优点为消光系数较高,包括香豆素、卟啉、类胡萝卜素、花菁素、半花菁、叶绿素及其衍生物等。

无机染料敏化剂多选用窄带隙半导体材料,并使无机敏化剂与TiO2进行半导体复合,由于具有2种不同能级的导带和价带,复合半导体受光照激发后电子和空穴将迁移至TiO2的导带和复合材料的价带当中,从而实现载流子的有效分离。

目前研究较多的无机敏化剂包括CdS、CdSe、WO3等。

综上所述,染料的发展方向包括设计和合成耐光照、光谱响应范围大、电子注入效率、热稳定性好的敏化剂。

二、实验部分

1、实验原理

(1)DSSC结构和工作原理 

如右图所示,DSSC是由导电玻璃、吸附了染料的纳米晶TiO2薄膜、两极间的电解质(常用I-/I3-)和镀铂导电玻璃对电极组成的夹心状电池。

其工作原理同自然界的光合作用一样,通过有效的光吸收和电荷分离把光能转变为电能。

由于二氧化钛的禁带宽度较大(3.2eV),可见光不能将其直接激发;

在其表面吸附一层染料敏化剂后,染料分子可以吸收太阳光而产生电子跃迁。

由于染料的激发态能级高于二氧化钛的导带,电子可以快速注入到二氧化钛导带,进而富集到导电玻璃片上,并通过外电路流向对电极,形成电流。

处于氧化态的染料分子则通过电解质溶液中的电子给体,自身恢复为还原态,使染料分子得到再生,被氧化的电子给体扩散至对电极,在电极表面被还原,从而完成一个光电化学反应循环。

整个光电化学反应过程如下:

①敏化剂(S)吸收光能激发,激发态的敏化剂(S*)向TiO2导带注入电子而成为氧化态的敏化剂(S+),反应式为:

②氧化态敏化剂被还原型物质(R)还原,反应式为:

③被氧化生成的氧化型物质(O)在阴极上再还原成还原型物质,参加下一个循环的反应,反应式为:

(2)TiO2纳米多孔膜的合成 

为了提高光子捕获效率和量子效率,可将TiO2多孔化、纳米化、薄膜化。

本实验主要使用溶胶凝胶法合成TiO2溶液,然后用浸泡提拉法修饰到导电玻璃上。

(3)染料敏化剂的特点 

染料敏化一般涉及三个基本过程:

①染料吸附到半导体表面;

②吸附态染料分子吸收光子被激发;

③激发态染料分子将电子注入到半导体的导带上。

染料分子与TiO2形成共价键结合,所以要求染料分子含有羧基、羟基等极性基团。

除此之外染料敏化剂一般要符合条件:

①能吸收大部分或者全部的入射光;

②其吸收光谱能与太阳光谱很好地匹配;

③激发态寿命长,保证激发态电子有效注入到TiO2的导带,且具有长期稳定性;

④有适当的氧化还原电势。

2、仪器与药品

(1)主要仪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超声波清洗器、数显恒温水浴锅、多功能万用表、电动搅拌器、马弗炉、红外线灯、研钵、石英比色皿、导电玻璃、锡纸、生料带、三口烧瓶、分液漏斗、烧杯、镊子等。

(2)主要药品

钛酸四丁酯[Ti(O-Bu)4]、异丙醇、硝酸、无水乙醇、碘、碘化钾、丙酮、石油醚、去离子水、黄花、绿叶

3、实验内容

(1)TiO2溶胶的准备 

按下图装置,在无水的环境下,将5 

mL钛酸四丁酯加入含2 

mL异丙醇的分液漏斗中,将混合液充分震荡后缓慢滴入(1滴/s)60~70 

℃水浴恒温且含有1 

mL浓硝酸和100 

mL去离子水的三口烧瓶中,打开电动搅拌仪,直至获得透明的TiO2溶胶。

(2)TiO2电极制备 

ITO导电玻璃经无水乙醇、去离子水冲洗、干燥后,将其插入溶胶中浸泡提拉,直至形成均匀液膜,取出平置、自然晾干后,在红外灯下烘干,即制得TiO2修饰电极,最后在(450±

10)℃热处理30 

min即得锐钛矿TiO2修饰电极。

(3)叶绿素的提取 

采集新鲜的绿叶,洗净、晾干、去主脉,称取5 

g。

剪碎,放入研钵中加入少量石油醚充分研磨,然后转入烧杯中,再加入约20 

mL石油醚,超声波提取15 

min后过滤,弃去滤液,将滤渣自然风干后转入研钵中,再以同样的方法用20 

mL丙酮提取,顾虑后收集滤液,即得到去除叶黄素的叶绿素丙酮溶液。

(4)叶黄素的提取 

取少量新鲜黄花,加少许提取液(乙醇60 

%+石油醚40 

%)研磨,超声波提取15 

min,过滤,将滤液用乙醇定容至20 

mL。

(5)敏化TiO2电极的制备 

将热处理的两片TiO2电极冷却至80 

℃左右,分别浸入叶绿素丙酮溶液和叶黄素乙醇溶液中,浸泡3h后取出、清洗、晾干,即获得叶绿素和叶黄素敏化TiO2电极,然后采用铜薄膜在未覆盖TiO2膜的烟锡氧化物引出导电基,并用生料带外封。

(6)敏化剂的UV-Vis吸收光谱 

以有机溶剂做空白,测定叶绿素和叶黄素的可见吸收,由此确定这些染料敏化剂电子吸收波长范围。

(7)DSSC的光电流谱 

以敏化剂/ 

TiO2为光阳极,导电玻璃为阴极,按Gratzel型结构图组装电池,并测定I3-/I-电对存在时不同波长下DSSC产生的开路电压,分析光电响应的波长区间。

4、实验现象与结果

(1)染料敏化剂的UV-Vis吸收曲线

①叶黄素

波长λ(nm)

320

350

380

410

440

470

500

530

560

590

620

吸光度

2.429

2.341

2.674

1.965

1.222

0.987

0.281

0.185

0.181

0.147

0.118

叶黄素在320~410nm可见光区有较强吸收。

②叶绿素

2.425

1.997

1.594

1.741

1.757

1.088

0.239

0.117

0.127

0.197

0.301

叶绿素在320~440nm可见光区有较强吸收。

(2)光电转换响应

叶黄素开路电压(V)

叶绿素开路电压(V)

26.6

0.20

26.4

0.22

22.5

0.45

21.6

24.1

0.60

23.4

0.56

22.2

0.54

21.3

31.2

0.27

31.9

0.25

33.8

叶黄素开路电压-波长图

叶绿素开路电压-波长图

三、结果与讨论

1、结果讨论

由染料敏化剂(叶黄素和叶绿素)的UV-Vis吸收曲线可以看出,叶黄素在320~410nm可见光区有较强吸收,叶绿素在320~440nm可见光区有较强吸收。

而在光电转换响应实验中,由于比色皿过小,两个电极在比色皿中极易相互接触,同时万用电表的电线接触不良,导致出来的结果波动十分大,无法稳定。

2、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与p-n结型半导体太阳能电池比较,有哪些特点?

答:

传统的p-n结型半导体太阳能电池制造工复杂、价格昂贵,而且窄禁带宽度半导体易于被光腐蚀,不能利用大部分可见光能。

而染料敏化纳米晶TiO2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大于10%,开率电压大于720mV,寿命高达15-20年,制造成本低廉。

而且具有永久性、清洁型和灵活性三大优点,只要有太阳光存在,就可以一次投资,长期使用。

3、影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①TiO2膜的制备方法。

主要影响TiO2粒子的大小,TiO2粒子尺寸过小,导带中的电子可能会发生隧道效应而降低光电转化效率;

尺寸过大,比表面积降低,吸附的染料分子减少,也会降低光电转化效率。

②敏化染料的选择。

作为敏化剂的染料一般要求有吸附性能良好的基团,这些连接基团直接引入到发色团中,可能会提高光电转化效率。

③电解质的选择。

电解质的选择随敏化剂的不同而不同,常用的有I-3/I-、Br2/Br-、Na2SO4/Na2S、[Fe(CN)6]3-/[Fe(CN)6]4-等。

电解质的组成及溶剂配方对太阳能电池的效率有很大影响。

电解质中还原剂必须能迅速地还原染料正离子,而自身还原电位要低于电池电位。

四、结论

叶绿素和叶黄素均可作为染料敏化剂用于太阳能电池的制作使用中,制作成本低,也可促进环境保护。

【参考文献】

[1]曹雯.纳米二氧化钛太阳能电池[J].新余学院学报,2005,10

(2):

5-8.

[2]杨琳.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纳米TiO2薄膜电极制备及其性能[M].黑龙江:

东北林业大学,2012.

[3]陈鹏.染料敏化纳米二氧化钛光电太阳能电池的研制[M].吉林:

长春理工大学,2010. 

[4] 

]柯昌美,汪厚植等.聚丙烯酸酯TiO2/SiO2纳米杂化材料性能的研究[J].塑料工业,2005,33(6):

19-21. 

[5]章伟光.综合化学实验[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