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149922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5.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寄生虫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寄生虫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寄生虫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寄生虫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寄生虫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寄生虫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

《寄生虫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寄生虫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寄生虫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

3.感染阶段寄生虫侵人人体,并在体内能继续发育或繁殖的阶段叫感染阶段。

只有达到感染阶段,才能感染人。

如肝吸虫的感染阶段是囊蚴,人只有食人含活囊蚴的淡水鱼才被感染,其他阶段即使进入人体,也不能存活和建立感染。

4.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繁殖及宿主转换的整个过程。

包括寄生虫感染阶段侵入人体,移行到寄生部位,并继续发育、繁殖,通过不同途径排出体外,在外界或中间宿主和媒介昆虫体内发育为感染阶段的全部过程。

如:

肝吸虫的感染阶段为囊蚴,被人食人后在十二指肠脱囊为童虫,移行至肝胆管,发育为成虫,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经过在第一、第二中间宿主体内的发育,最后发育为囊蚴。

5.寄生虫病的地方性流行寄生虫病的流行有明显的地方性,影响地方性流行的因素主要有:

①自然因素(如气候条件,多数寄生虫病流行与分布在温暖、潮湿的地方)、②生物因素(如与中间宿主或媒介节肢动物的地理分布有关,血吸虫病的流行与中间宿主钉螺的地理分布相符合)和③社会因素(如人群的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肺吸虫病流行于生吃或半生吃石蟹或蜊蛄的地区,钩虫病流行在用新鲜人粪施肥的农作物地区)。

6.寄生虫病的季节性流行寄生虫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影响寄生虫病季节性流行的主要因素有:

①温度和湿度的影响,使大多数寄生虫感染主要在温暖潮湿季节;

②由医学节肢动物传播的寄生虫病的传播季节与其节肢动物出现的季节一致,如间日疟原虫流行在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等传疟蚊种出现的季节;

③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因季节而异,如春夏季田间操作多,易感染钩虫病。

急性血吸虫病常出现在夏季,因生活和生产活动接触疫水而感染。

7.人兽共患病有的寄生虫寄生在人体,又可寄生在某些脊椎动物(包括家畜和野生动物),人和动物体内的寄生虫可互为传染来源,在人与脊椎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的寄生虫病叫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如旋毛虫病和血吸虫病均为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8.幼虫移行症有些动物体内寄生的蠕虫幼虫侵人非正常宿主(包括人体)内,发育受阻,不能发育为成虫,但可在人体或脊椎动物体内长期移行,破坏组织,引起疾病。

如斯氏狸殖吸虫可引起皮肤和内脏幼虫移行症。

9.带虫者有些人虽然体内有寄生虫寄生,但无临床症状,而用常规的实验诊断方法却可检出,并可成为传染的来源。

带虫者是否出现症状与感染的虫数、人体的免疫状态和营养健康状况等因素有关。

如许多蛔虫感染者表现为带虫状态。

10.异位寄生有些寄生虫在主要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内寄生,并造成损伤。

如卫氏并殖吸虫主要寄生在肺,也可寄生在皮下和脑等部位。

11.隐性感染机会致病寄生虫感染人体后,通常不出现临床症状,而用常规的实验诊断方法又不易查出病原体的一种寄生现象。

如健康人群中弓形虫和卡氏肺孢子虫感染多为隐性感染。

医学原虫学

概论和叶足虫纲参考答案

1.一、 

填空题

 

1.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伪足鞭毛纤毛波动膜

3.鞭毛波动膜

4.刚地弓形虫卡氏肺孢子虫隐孢子虫

5.溶组织内阿米巴结肠内阿米巴哈氏内阿米巴布氏嗜碘阿米巴微小内蜒阿米巴

6.内质外质

7.细胞核拟染色体糖原泡

8.4拟染色体糖原泡

9.包囊带囊者慢性病人

10.肠腔内滋养体组织内滋养体

11.滋养体

12.核仁核周染粒

13.核拟染色体糖原泡

14.死亡无传播作用

15.滋养体

16.肠阿米巴病(阿米巴痢疾)

17.间歇性

18.世界性卫生状况

2.二、 

单选题

1.A2.D3.D4.A5.D6.B7.B8.E

9.B10.E11.A12.13.A14.D15.B16.A

17.E18.D19.A20.A21.E22.C23.C24.E25.C

3.三、 

名词解释

1.人体感染某些寄生虫后,既无临床表现,又不易用常规方法检出病原体的一种寄生现象。

如弓形虫寄生在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体内呈隐性感染状态。

2.些寄生虫在宿主体内通常处于隐性感染状态,但当宿主免疫力低下时,可出现异常增殖与致病力增强。

如刚地弓形虫、卡氏肺孢子虫、隐孢子虫。

3.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侵人肠壁吞噬红细胞和组织细胞,引起肠阿米巴病。

急性期表现肠壁组织坏死、溃疡,病人出现腹疼、腹泻、排粘液血便、次数多、味极腥臭的典型阿米巴痢疾。

慢性期由于组织破坏和愈合常同时存在,纤维组织增生明显,使得肠壁增厚,形成局部包块——阿米巴肉芽肿,病人腹泻和便秘症状交替出现。

4.肠外阿米巴病主要有阿米巴肝脓肿和阿米巴肺脓肿。

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在肠壁内侵入静脉,随血流到肝脏,大量繁殖并破坏溶解组织形成肝脓肿。

肺脓肿多数是因肝脓肿内滋养体穿破横膈、进入胸腔侵人肺而引起的,少数也可因血循环播散而致。

四、问答题

1.医学原虫的生活史类型有以下三种:

(1)完成生活史只需要一种宿主,通过接触或中间媒介的机械性携带而传播。

如溶组织内阿米巴。

(2)完成生活史需一种以上脊椎动物作为宿主。

如弓形虫完成生活史需要终宿主猫和中间宿主人或鼠等。

(3)完成生活史需要在吸血昆虫体内发育、增殖至感染阶段。

如杜氏利什曼原虫完成生活史,需要在白蛉体内发育增殖后,通过叮咬注人人体。

2.组织内阿米巴的致病过程是一种复杂的现象。

有毒株滋养体粘附肠粘膜,在接触部位释放细胞致病因子和蛋白水解酶,细胞致病因子破坏接触的肠粘膜细胞(靶细胞),滋养体部分或全部吞噬这些靶细胞和红细胞,蛋白水解酶可溶解组织细胞,破坏肠粘膜。

早期病变主要发生在浅表的肠粘膜,坏死区极小。

急性期滋养体大量繁殖,并可穿破粘膜肌层,在疏松的粘膜下层繁殖扩展,溶解破坏组织,形成口小底大的烧瓶样溃疡。

3.挑取少许病人的粘液血便,用生理盐水涂片法检查活动的滋养体,如发现吞噬红细胞的滋养体,即可确诊为阿米巴痢疾。

检查时应注意:

(1)送检粪便必须新鲜、及时并注意保暖。

若在外界放置半小时以上,滋养体就会失去活动力。

(2)取材容器必须洁净,瓶内如有化学药品或粪尿相混,都会影响滋养体的活力,甚至死亡。

4. 

人体感染溶组织内阿米巴大多数为无症状带虫者,少数出现阿米巴痢疾或者阿米巴肝脓肿等疾病。

这是因为溶组织内阿米巴的致病与虫株的毒力、虫体寄生的环境及宿主的免疫功能状态有关。

四核包囊进人人体后,基本过程是包囊—肠腔内滋养体—包囊,此时人体呈带囊状态。

只有当人体抵抗力下降,以及肠壁组织发生损伤或肠功能紊乱时,滋养体才侵入肠壁,破坏组织细胞,造成肠壁组织坏死,形成溃疡,病人出现腹泻、腹疼、排粘液血便、次数多、味极腥臭的典型阿米巴痢疾。

侵入肠壁的滋养体也可随血流到肝脏等组织器官大量繁殖,形成阿米巴肝脓肿等疾病。

鞭毛虫纲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杜氏利什曼原虫

2,无鞭毛体前鞭毛体

3.无鞭毛体

4.细胞质细胞核动基体

5.鞭毛

6.白蛉人(哺乳动物)

7.肝脾骨髓淋巴结内脏利什曼病(黑热病)

8.骨髓穿刺涂片法

9.皮肤型淋巴结型

10.无鞭毛体前鞭毛体

11.活组织检查

12.人源型犬源型自然疫源型

13.葡萄糖酸锑钠

14.治疗病人消灭病犬消灭白蛉

15.传染源保虫宿主

16.白蛉

17.24

18.胆囊炎胆管炎

19.旅游者腹泻

20.盐水涂片法

21.包囊带囊者慢性病人

22.卫生状况

23.滴虫性阴道炎尿道炎前列腺炎

24.滋养体

25.带虫者

26.抑制有利于

27.滴虫性阴道炎带虫者感染者

28.灭滴灵(甲硝咪唑)

29.滋养体

30.滋养体口

31.条件性不致病腹泻等症状

32.滋养体

33.共栖原虫致病口腔清洁

1.C2.E3.C4.B5.C6.E7.D8.B

9.C10.A11.C12.C13.C14.C15.E16.E

17.B18.C19.A20.C21.A22.E23.C24.C

25.D26.B27.D28.D29.A30.C31.B32.E

33.A34.A35.C

蓝氏贾第鞭毛虫呈世界性分布,滋养体主要寄生于人体的小肠上部,引起腹疼、腹泻和吸收不良等症状,此病在旅游者中多见,故称旅游者腹泻。

四、问答题

杜氏利什曼原虫造成人体全血贫血,即各类血细胞都减少,贫血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脾脏肿大可引起脾功能亢进,血细胞在脾内大量被破坏,血液内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都减少。

(2)骨髓有感染的巨噬细胞浸润,影响骨髓的造血功能。

(3)免疫溶血

①患者的红细胞表面附有杜氏利什曼原虫的抗原。

②虫体代谢产物中有1—2种抗原与人的红细胞抗原相同。

因此机体针对杜氏利什曼原虫产生的抗体可与红细胞结合,在补体参与下溶解红细胞。

孢子虫和纤毛虫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潜伏期

2.环状体配子体

3.红细胞内裂体增殖

4.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卵形疟原虫三日疟原虫

5.迟发型子孢子速发型子孢子

6.肝细胞

7.恶性间日

8.寒战发热出汗退热

9.36—48

10.三日疟原虫恶性

11.疟疾休止期

12.株阶段

13.治疗现症病人(包括带虫者)和抗复发治疗防蚊和灭蚊预防服药

14.再燃

15.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卵形疟原虫三日疟原虫,

16.环状体滋养体裂殖体配子体·

17.隐性急性弓形虫病

18.先天性弓形虫病后天性弓形虫病

19.子孢子

20.中间·

21.消化道上皮

22.改良抗酸染色法包囊

23.腹泻

24.传染源

25.间质性浆细胞性

26.囊内小体

27.免疫抑制剂

28.包囊

29.滋养体包囊

30.机械作用透明质酸酶作用

二、单选题

1.B2.A3.B4.E5.A.6.D7.A8.C

9.B10.A11.D12.B13.E14.A15.A16.B

17.B18.E19.E20.D21.C22.C23.A24.E

25.B26.E27.A28.E29.D30.E31.E32.A

33.E34.B35.E36.D37.B38.A39.B40.E

41.B42;

D43.A44.A45.D46.E47.B48.E

49.A50.A51.E

三、名词解释

1.疟原虫在肝细胞内的发育叫红细胞外期。

人四种疟原虫在肝细胞内均进行裂体增殖,其发育时间因种而异。

间日疟原虫不同地理株的红细胞外期发育时间不完全相同,可能与

迟发型子孢子<

进入肝细胞后,呈休眠状态)和速发型子孢于(进人肝细胞后,迅速发育繁殖)的存在有关。

2.疟原虫在红细胞内进行裂体增殖的发育过程叫红细胞内期。

红细胞内裂体增殖周期为环状体+滋养体+裂殖体+裂殖子一环状体。

其裂体增殖周期因种而异,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为48小时,三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分为72小时和36—48小时。

3.经过抗疟治疗或免疫作用,杀灭所有红细胞内期疟原虫,疟疾发作停止,在未经按蚊传播感染的情况下,迟发型子孢子在肝细胞中形成的休眠体,经较长时间休眠后进行裂体增殖,来自肝细胞的裂殖子进入红细胞内发育,引起的发作称为复发,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可引起复发。

4.急性疟疾患者由于抗疟治疗不彻底,或由于机体产生免疫力,消灭大部分红细胞内疟原虫而停止发作,在一定条件下,由残存在红细胞内的少数疟原虫大量增殖,经数周或数月,在无再感染情况下,再次引起发作称为再燃。

四种人疟原虫都可引起再燃。

5.感染疟原虫后,诱导人体产生一定的保护性免疫力,此免疫力可杀伤体内的疟原虫而减轻致病,但体内原有的寄生虫不能彻底消灭,体内仍存有少量疟原虫,并对再感染的疟原虫有一定的抵抗力,无疟原虫免疫力就消失,这种免疫现象称带虫免疫。

6.在脑部微血管中,因恶性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机械阻塞或炎症反应导致血管阻塞,患者出现剧烈头痛、呕吐、烦躁不安、谵妄、高热、嗜睡、昏迷等症状。

脑型疟多发生在恶性疟高度流行区无免疫力的人群,由于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所致。

间日疟患者偶见。

7.在中间宿主有核细胞内营分裂的弓形虫集合体,一般为数个至十多个虫体,由宿主细胞膜包绕,其内虫体叫速殖子。

8.当宿主的免疫力增强时,弓形虫繁殖减慢,虫体外面形成一层有弹性的囊壁,形成包囊,内含数个或数千个缓殖子。

1.发作原因红细胞内期成熟裂殖体胀破被寄生的红细胞,其中裂殖子、疟原虫代谢产物、红细胞碎片和变性的血红蛋白等进入血流,被巨噬细胞和多形核白细胞吞噬,刺激这些细胞产生内源性致热原,与疟原虫代谢产物一并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引起体温调节紊乱而发热。

体温升高数小时,血流中的致病物质已被吞噬或降解,内源性致热原不再产生,刺激体温调节紊乱的因素消失了,体温调节机能恢复正常,机体通过大量出汗,体温恢复正常。

发作的周期性红细胞内期成熟裂殖体胀破被寄生的红细胞,裂殖子逸出,迅速进入新的红细胞,在红细胞内继续进行裂体增殖,经环状体、滋养体和裂殖体;

再胀破被寄生的红细胞,再次引起发热,如此循环,形成典型的周期性发作。

疟原虫发作周期与红细胞内裂体增殖周期所需时间一致。

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红细胞内裂体增殖周期为48小时,故隔天发作一次;

而三日疟原虫为72小时,三日发作’一次;

恶性疟原虫为36-48小时发作一次。

2.疟疾发作可引起贫血,发作次数多、病程长、贫血越严重。

疟原虫造成的贫血原因有:

①疟原虫直接破坏红细胞,疟原虫每发作一次就破坏大量红细胞,以恶性疟原虫破坏红细胞最重;

②疟原虫感染可造成脾肿大,引起脾功能亢进,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强,大量吞噬被疟原虫感染的和正常的红细胞;

③免疫溶血,如疟原虫感染的红细胞自身抗原暴露,产生自身抗体,溶解红细胞e:

粘附在红细胞膜上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溶解红细胞;

④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红细胞生成障碍,加重贫血。

3.薄血涂片中疟原虫形态典型,易辨认,但诊断时发现疟原虫较难,费时间。

厚血膜上发现疟原虫容易,省时间,但疟原虫形态不典型,不易辨认。

4.疟原虫引起肝脾肿大的原因主要有:

①疟原虫及其代谢产物刺激巨噬细胞增生;

②疟原虫代谢产物刺激肝脾充血;

③疟疾反复发作,纤维组织增生。

5.取末梢血,制备厚、薄血涂片,瑞氏或姬氏染色,油镜观察。

血涂片中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均可见环状体、滋养体、裂殖体和配子体。

恶性疟原虫可见环状体和配子体。

6.潜伏期由疟原虫子孢子侵人人体到疟疾发作之前所需时间称潜伏期。

包括子孢子侵入肝细胞及红细胞外期的发育和数代红细胞内裂体增殖所需时间的总和。

潜伏期长短主要取决于疟原虫的种、株的生物学特性。

7.免疫功能低下病人主要容易引起弓形虫病、隐孢子虫病和卡氏肺孢子虫病。

弓形虫病病原学诊断

(1)涂片染色取急性期患者的体液、脑脊液、羊水和胸水经离心后,取沉淀物涂片;

或取血液和骨髓涂片染色;

或采用活组织穿刺物经姬氏染色后,镜检弓形虫滋养体。

(2)动物接种从患者获取的材料,腹腔接种小白鼠,盲传2—3代后,从腹腔渗出液中检查滋养体。

隐孢子虫病病原学诊断从粪便中检查卵囊,检查方法多用粪便直接涂片染色法,

常用改良抗酸染色法(用光学显微镜检查)和金胺—酚染色法(用荧光显微镜观察)。

卡氏肺孢子虫病病原学诊断:

①痰液和支气管分泌物涂片、染色镜检,但阳性率低,应用支气管冲洗术可提高检出率;

②经皮穿刺肺活检,支气管镜肺活检,或开胸肺活检,这些方法虽可靠,但对病人损伤大。

8.人是刚地弓形虫的中间宿主,人群对弓形虫普遍易感,但弓形虫是机会致病寄生虫,所以免疫功能正常者大多无明显症状,可不致病,为隐性感染。

转为急性弓形虫病的条件有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或后天免疫功能缺陷,如艾滋病以及长期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导致免疫功能低下等。

9.刚地弓形虫感染普遍的原因有:

(1)刚地弓形虫中间宿主广,对宿主选择性不强,人和动物都能感染。

(2)弓形虫可在中间宿主与终宿主之间,以及中间宿主与中间宿主之间传播。

(3)弓形虫感染阶段多,如卵囊、包囊、假包囊和滋养体,所以感染人体的机会多。

(4)包囊在中间宿主内存活时间长,卵囊和包囊对外界抵抗力强。

(5)感染方式简单,主要经口感染。

吸虫纲(十章)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一、填空题

1.纹沼螺/赤豆螺/长角涵螺(三者任选一个)淡水鱼、虾

2.毛蚴胞蚴雷蚴尾蚴

3.囊蚴

4.肌肉

5.不生食或半生食淡水鱼、虾

6.吡喹酮

7.口吸盘腹吸盘小肠粘膜

8.囊蚴经口感染

9.布氏姜片吸虫卵

10.虫卵成虫-

11.肺脏痰粪便

12.成虫童虫

13.卵细胞卵黄细胞增厚

14.脓肿期囊肿期纤维瘢痕期

15.铁锈色

16.转续皮肤和内脏幼虫移行症

17.拟钉螺川、豆螺(任选一个)溪蟹囊蚴经口感染

18.皮下包块的活组织检查

19.皮肤童虫

20.肠系膜静脉粪便

21.毛蚴4-6

22.成虫童虫尾蚴虫卵虫卵

23.虫卵肉芽肿

24.环卵沉淀试验尾蚴膜试验

25.成虫获得宿主的血型抗原和免疫球蛋白合成宿主抗原虫体皮层外膜不断地更新

26.水网型山丘型湖沼型

27.治疗病人、病畜加强水源和粪便管理、灭钉螺加强个人防护

28.IⅣ出现迅速且严重

29.卫氏并殖吸虫斯氏狸殖吸虫日本血吸虫

30.华枝睾吸虫卫氏并殖吸虫.布氏姜片吸虫日本血吸虫斯氏狸殖吸虫

31.扁形动物线形动物棘头动物

二、二、单选题

1.D2.C3.E4.D5.A6.D7.A8.A9.C

10.A11.E12.C13.C14.B15.A16.E

17.D18.E19.B20.B21.A22.B23.C24.E

25.B26.E27.C28.D29.B30.C31.E32.B

33.E34.A35.D36.E37.B38.C39.D40.D

41.C42.E43.D44.C45.B46.C47.B48.E

49.D50.B51.B52.C

三、三、名词解释

1.为吸虫幼虫无性增殖的一种方式。

吸虫的毛蚴在淡水螺体内发育为胞蚴。

一个胞蚴能形成许多个雷蚴,一个雷蚴能分化发育为很多尾蚴。

幼虫数量的大量增加是由于胞蚴和雷蚴体内的胚细胞团分化发育增殖形成。

这种现象称为幼体增殖小例如一个华枝睾吸虫的毛蚴在淡水螺体内经发育增殖,形成许多尾蚴由淡水螺体内逸出。

2.斯氏狸殖吸虫侵人人体大多不能发育为成虫而保持童虫状态;

并在人体内移行造成皮肤和/或内脏幼虫移行症。

童虫侵入不同的部位而使患者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如胸膜炎、

脑脓肿、癫痫以及皮下包块等。

3.日本血吸虫虫卵沉积在门脉系统以外的组织、器官形成虫卵肉芽肿引起的损害称为异位损害,所患的疾病称为异位血吸虫病。

异位血吸虫病常导致肺、脑的损害。

4.人体感染蠕虫.后能够产生一定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力对再感染的童虫有杀伤作用,但对体内已寄生的成虫无作用。

体内无寄生虫就无免疫力,这种现象称为伴随免疫。

呻口日本血吸虫感染人体产生的免疫即为伴随免疫。

5.血吸虫成虫免受人体的免疫杀伤作用称为血吸虫的免疫逃避。

成虫能够在免疫宿主体内存活的原因是:

①成虫体表获得宿主的血型抗原和免疫球蛋白,阻止宿主对成虫的免疫识别。

②合成类似宿主的抗原。

③虫体的皮层外膜不断地更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