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模板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149726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模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模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模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模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模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模板Word文档格式.docx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模板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模板Word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模板Word文档格式.docx

不大于105Pa④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学号姓名处理能力104吨/年热物料(℃)冷却水(℃)备注入口温度出口温度入口温度出口温度10300101吴晓燕1.614030204210300102马妞2.013035254610300103李榕榕2.412040285010300104张金焕2.611035304610300105夏小凤1.613040255010300106朱春霞2.012030204210300107周兴2.411040305010300108王平石2.614030204210300109钟卿1.612035254610300110陈国光2.011030204210300111邓梓阳2.414035244610300112谭俊2.613040265010300113张泳攀1.611035254610300114陈春伍2.014040245010300116马学士2.413030204210300117李峻2.612040285010300118佘兴金1.611030204210300119刘仕琪2.013035254610300120闫宇2.412030204210300121粱云2.611035244610300122刘攀1.614040285010300123赵明2.012035254610300125张君陶2.411040245010300127廖泗2.614030204210300129刘逸洋1.613040305010300131张文阳2.011030204210300201欧恒秀2.414035254610300202杨欢2.613030204210300203杨晓丽1.612035244610300205龙凤2.014040265010300206段梅2.413035254610300207文永林2.612040305010300208赵峰祥1.611030204210300210冯永斌2.013040285010300211杨鹏2.412030204210300212黄和彬2.611035244610300214黄俊1.614030204210300215任广有2.012035204610300216朱建伟2.411040245010300217周书洋2.614035254610300218杜金鹏1.613040305010300219张启东2.011030204210300220陈庆2.414040265010300221李星2.613030204210300223杨敏超1.612035244610300225谭言刚2.011030204210300226向毅2.413035254610300227赵国银2.612040305010300228龙君1.611035254610300229喻专2.014040285010300230宋力力2.41203020421.2.4设计项目①设计方案简介:

对确定的工艺流程及换热器型式进行简要论述。

②换热器的工艺计算:

确定换热器的传热面积。

③换热器的主要结构尺寸设计。

④主要辅助设备选型。

⑤绘制换热器总装配图。

1.3设计说明书的内容1.3.1说明书结构

(1)目录;

(2)设计题目及原始数据(任务书);

(3)论述换热器总体结构(换热器型式、主要结构)的选择;

(4)换热器加热过程有关计算(物料衡算、热量衡算、传热面积、换热管型号、壳体直径等);

(5)设计结果概要(主要设备尺寸、衡算结果等);

(6)主体设备设计计算及说明;

(7)主要零件的强度计算(选做);

(8)附属设备的选择(选做);

(9)参考文献;

(10)后记及其它。

1.3.2设计图要求用594×

841图纸绘制换热器一张:

一主视图,一俯视图,一剖面图,两个局部放大图。

1.3.3设计思考题

(1)设计列管式换热器时,通常都应选用标准型号的换热器,为什么?

(2)为什么在化工厂使用列管式换热最广泛?

(3)在列管式换热器中,壳程有挡板和没有挡板时,其对流传热系数的计算方法有何不同?

(4)说明列管式换热器的选型计算步骤?

(5)在换热过程中,冷却剂的进出口温度是按什么原则确定的?

(6)说明常用换热管的标准规格(批管径和管长)。

(7)列管式换热器中,两流体的流动方向是如何确定的?

比较其优缺点?

1.3.4部分设计问题指导

(1)列管式换热器基本型式的选择

(2)冷却剂的进出口温度的确定原则(3)流体流向的选择(4)流体流速的选择(5)管子的规格及排列方法(6)管程数和壳程数的确定(7)挡板的型式二、换热器介绍2.1管壳式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又称列管式换热器,是一种通用的标准换热设备,它具有结构简单,坚固耐用,造价低廉,用材广泛,清洗方便,适应性强等优点,应用最为广泛。

管壳式换热器根据结构特点分为以下几种: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两端的管板与壳体连在一起,这类换热器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但管外清洗困难,宜处理两流体温差小于50℃且壳方流体较清洁及不易结垢的物料。

带有膨胀节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其膨胀节的弹性变形可减小温差应力,这种补偿方法适用于两流体温差小于70℃且壳方流体压强不高于600Kpa的情况。

浮头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的管板有一个不与外壳连接,该端被称为浮头,管束连同浮头可以自由伸缩,而与外壳的膨胀无关。

浮头式换热器的管束可以拉出,便于清洗和检修,适用于两流体温差较大的各种物料的换热,应用极为普遍,但结构复杂,造价高。

填料涵式换热器填料涵式换热器管束一端可以自由膨胀,与浮头式换热器相比,结构简单,造价低,但壳程流体有外漏的可能性,因此壳程不能处理易燃,易爆的流体。

2.2蛇管式换热器蛇管式换热器是管式换热器中结构最简单,操作最方便的一种换热设备,通常按照换热方式不同,将蛇管式换热器分为沉浸式和喷淋式两类。

2.3套管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是由两种不同直径的直管套在一起组成同心套管,其内管用U型时管顺次连接,外管与外管互相连接而成,其优点是结构简单,能耐高压,传热面积可根据需要增减,适当地选择管内、外径,可使流体的流速增大,两种流体呈逆流流动,有利于传热。

此换热器适用于高温,高压及小流量流体间的换热。

2.4换热器材质的选择在进行换热器设计时,换热器各种零、部件的材料,应根据设备的操作压力、操作温度。

流体的腐蚀性能以及对材料的制造工艺性能等的要求来选取。

当然,最后还要考虑材料的经济合理性。

一般为了满足设备的操作压力和操作温度,即从设备的强度或刚度的角度来考虑,是比较容易达到的,但材料的耐腐蚀性能,有时往往成为一个复杂的问题。

在这方面考虑不周,选材不妥,不仅会影响换热器的使用寿命,而且也大大提高设备的成本。

至于材料的制造工艺性能,是与换热器的具体结构有着密切关系。

一般换热器常用的材料,有碳钢和不锈钢。

(1)碳钢价格低,强度较高,对碱性介质的化学腐蚀比较稳定,很容易被酸腐蚀,在无耐腐蚀性要求的环境中应用是合理的。

如一般换热器用的普通无缝钢管,其常用的材料为10号和20号碳钢。

(2)不锈钢奥氏体系不锈钢以1Crl8Ni9Ti为代表,它是标准的18-8奥氏体不锈钢,有稳定的奥氏体组织,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冷加工性能。

正三角形排列结构紧凑;

正方形排列便于机械清洗;

同心圆排列用于小壳径换热器,外圆管布管均匀,结构更为紧凑。

我国换热器系列中,固定管板式多采用正三角形排列;

浮头式则以正方形错列排列居多,也有正三角形排列。

(2)管板管板的作用是将受热管束连接在一起,并将管程和壳程的流体分隔开来。

管板与管子的连接可胀接或焊接。

胀接法是利用胀管器将管子扩胀,产生显著的塑性变形,靠管子与管板间的挤压力达到密封紧固的目的。

胀接法一般用在管子为碳素钢,管板为碳素钢或低合金钢,设计压力不超过4MPa,设计温度不超过350℃的场合。

(3)封头和管箱封头和管箱位于壳体两端,其作用是控制及分配管程流体。

封头当壳体直径较小时常采用封头。

接管和封头可用法兰或螺纹连接,封头与壳体之间用螺纹连接,以便卸下封头,检查和清洗管子。

管箱换热器管内流体进出口的空间称为管箱,壳径较大的换热器大多采用管箱结构。

由于清洗、检修管子时需拆下管箱,因此管箱结构应便于装拆。

分程隔板当需要的换热面很大时,可采用多管程换热器。

对于多管程换热器,在管箱内应设分程隔板,将管束分为顺次串接的若干组,各组管子数目大致相等。

这样可提高介质流速,增强传热。

管程多者可达16程,常用的有2、4、6程。

在布置时应尽量使管程流体与壳程流体成逆流布置,以增强传热,同时应严防分程隔板的泄漏,以防止流体的短路。

2.5管板式换热器的优点

(1)换热效率高,热损失小在最好的工况条件下,换热系数可以达到6000W/m2K,在一般的工况条件下,换热系数也可以在3000~4000W/m2K左右,是管壳式换热器的3~5倍。

设备本身不存在旁路,所有通过设备的流体都能在板片波纹的作用下形成湍流,进行充分的换热。

完成同一项换热过程,板式换热器的换热面积仅为管壳式的1/3~1/4。

(2)占地面积小重量轻除设备本身体积外,不需要预留额外的检修和安装空间。

换热所用板片的厚度仅为0.6~0.8mm。

同样的换热效果,板式换热器比管壳式换热器的占地面积和重量要少五分之四。

(3)污垢系数低流体在板片间剧烈翻腾形成湍流,优秀的板片设计避免了死区的存在,使得杂质不易在通道中沉积堵塞,保证了良好的换热效果。

(4)检修、清洗方便换热板片通过夹紧螺柱的夹紧力组装在一起,当检修、清洗时,仅需松开夹紧螺柱即可卸下板片进行冲刷清洗。

(5)产品适用面广设备最高耐温可达180℃,耐压2.0MPa,特别适应各种工艺过程中的加热、冷却、热回收、冷凝以及单元设备食品消毒等方面,在低品位热能回收方面,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各类材料的换热板片也可适应工况对腐蚀性的要求。

当然板式换热器也存在一定的缺点,比如工作压力和工作温度不是很高,限制了其在较为复杂工况中的使用。

同时由于板片通道较小,也不适宜用于杂质较多,颗粒较大的介质。

2.6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介质流经传热管内的通道部分称为管程。

换热管布置和排列间距常用换热管规格有ф19×

2mm、ф25×

2mm(1Crl8Ni9Ti)、ф25×

2.5mm(碳钢10)。

小直径的管子可以承受更大的压力,而且管壁较薄;

同时,对于相同的壳径,可排列较多的管子,因此单位体积的传热面积更大,单位传热面积的金属耗量更少。

换热管管板上的排列方式有正方形直列、正方形错列、三角形直列、三角形错列和同心圆排列。

(A)(B)(C)(D)(E)图1-4换热管在管板上的排列方式(A)正方形直列(B)正方形错列(C)三角形直列(D)三角形错列(E)同心圆排列正三角形排列结构紧凑;

①封头当壳体直径较小时常采用封头。

②管箱换热器管内流体进出口的空间称为管箱,壳径较大的换热器大多采用管箱结构。

③分程隔板当需要的换热面很大时,可采用多管程换热器。

2.7管板式换热器的类型及工作原理板式换热器按照组装方式可以分为可拆式、焊接式、钎焊式等形式;

按照换热板片的波纹可以分为人字波、平直波、球形波等形式;

按照密封垫可以分为粘结式和搭扣式。

各种形式进行组合可以满足不同的工况需求,在使用中更有针对性。

比如同样是人字形波纹的板片还因采用粘结式还是搭扣式密封垫而有所不同,采用搭扣式密封垫可以有效的避免胶水中可能含有的氯离子对板片的腐蚀,并且设备拆装更加方便。

又如焊接式板式换热器的耐温耐压明显好于可拆式板式换热器,可以达到250℃、2.5MPa。

因此同样是板式换热器,因其形式的多样性,可以应用于较为广泛的领域,在大多数热交换工艺过程都可以使用。

虽然板式换热器有多种形式,但其工作原理大致相同。

板式换热器主要是通过外力将换热板片夹紧组装在一起,介质通过换热板片上的通孔在板片表面进行流动,在板片波纹的作用下形成激烈的湍流,犹如用筷子搅动杯中的热水,加大了换热的面积。

冷热介质分别在换热板片的两侧流动,湍流形成的大量换热面与板片接触,通过板片来进行充分的热传递,达到最终的换热效果。

冷热介质的隔离主要通过密封垫的分割,或者通过大量的焊缝来保证,在换热板片不开裂穿孔的情况下,冷热介质不会发生混淆。

三、管壳式换热器的工艺设计3.1确定设计方案3.1.1选定换热器类型管壳式换热器3.1.2选定流体流动空间及流速3.2确定物性数据3.3估算传热面积3.3.1计算热负荷3.3.2计算冷却水用量3.3.3计算逆流平均温度差3.3.4初选总传热系数3.3.5估算传热面积3.4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尺寸计算3.4.1管径和管内流速3.4.2管程数和传热管数3.4.3平均传热温差校正及壳程数3.4.4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3.4.5壳体内径3.4.6折流板3.4.7其它附件3.4.8接管3.5换热器核算3.5.1传热能力核算3.5.1.1壳程对流给热系数3.5.1.2管程给热系数3.5.1.3污垢热阻与管壁热阻3.5.1.4总传热系数3.5.2核算壁温3.5.3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3.6换热器主要工艺结构参数和计算结果列表见教材P69表3-133.7换热器工艺条件图见教材P70图3-15图纸结构见教材P344-3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