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我看》精品教案含反思.docx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我看》精品教案含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我看》精品教案含反思.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我看》精品教案含反思
5 我 看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所描绘的物象,感受作者抒发的情感。
2.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应该都喜欢春天吧,只要在春天走进大自然,我们就会看到一个朝气蓬勃、万象更新的世界。
面对不同的景物,在不同的心情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情感。
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穆旦的《我看》,思考面对春景,诗人的所看所想所感是什么?
让我们一起进入诗歌去领略诗的魅力吧!
二、教学新课
1.作者介绍及写作背景。
(1)作者介绍: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著名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
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
曾用笔名梁真,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
(2)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1938年,当时作者年仅20岁,正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读书。
(3)九叶诗派:
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
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
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
九位诗人分别为曹辛之(杭约赫)、辛笛(王馨迪)、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杜运燮、穆旦和袁可嘉。
他们于1981年出版了《九叶集》,因此被称为九叶诗人。
2.指导学生朗读诗歌。
诗歌朗读的要求:
(1)读准字音,注意词语之间的停顿;
(2)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3)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4)注意词语的重读;(5)读出情感。
例如:
第一节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
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
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注意朗读要求。
3.小组讨论:
理解诗歌内容。
思考:
“我”是在怎样的特定时间,描写所见之景,抒发所感之情的?
明确:
“我”在春天的一个黄昏,看到春天特有的景,感悟到生命的蓬勃和力量。
1.品读第一节,思考:
第一节包含的意象有哪些?
表现了春天大自然的哪些特点?
明确:
春风、青草。
表现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和美丽生动。
2.画出第一节中能表现春风和春草特点的词语,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
(可用“以什么修辞或者表现手法表现了什么事物什么特点”的格式来表达)
明确:
“揉过”“低首”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风吹过草地,小草随风摇曳的情景。
“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草地比作“绿潮”,写出了绿草像“潮水”一样涌动,给人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
3.品读第二节,思考:
第二节紧承第一节哪个词语?
第二节描写的意象有哪些?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
紧承第一节的“向晚”。
意象:
展翅的飞鸟、天边的流云和大地。
画面:
在黄昏时分,鸟儿在深邃的天空中翱翔,夕阳染红了天边的流云,彩霞铺满天空,也映红了大地。
4.品读第三节,这一节的“你”指“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在作者笔下“大自然”有什么特点?
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
明确:
“大自然”包容一切,能给人带来欢乐,又能驱除人的烦恼。
“大自然”给人带来心理的慰藉,通过“欢乐和忧戚”“在你的心胸里描画”表现出来。
“大自然”充满生机和活力,通过“丰润”和“勃发”表现出来。
5.品读第四节,如何理解“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
明确:
古往今来那些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怀着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情感,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例如诗歌、绘画。
6.品读第五节,思考:
作者在这里因自然的激发而生出怎样的愿望?
是通过哪些词语体现出来的?
明确:
愿望:
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自由自在、愉快地生活。
通过“飞奔”“坦荡地漫游”“歌唱”“流盼”“摇曳”表现出来。
7.请结合时代背景,思考作者心中为什么有“忧戚”和“哀愁”?
明确:
这首诗写于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已全面侵华,中华民族陷入民族危急时刻,诗人心中充满着对祖国的忧虑。
1.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所见所感,表现春天的大自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充满了渴望和追求,也抒发了作者因时代而产生的欢乐和忧戚。
其一:
用丰富的意象来隐喻和暗示诗人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以鲜明深邃的诗歌意象传达情感,阐述思想。
诗歌中的大量意象可谓是形、神兼备,形、情兼备,形、理兼备。
如:
这首诗中的意象主要有向晚的春风、丰润的青草、展翅的飞鸟、深远的晴空、被夕阳染红的流云、沉醉了的大地。
其二:
富有节奏美和音乐美。
全诗一共五节,第一节押ao韵;第二节押i韵;第三节第一句承第二节的i韵,又换韵为a韵;第四节又换韵为i;第五节又换韵为iu和i。
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其三:
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第五节的“天风”“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照应了第一节和第二节;“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又照应了第三节的“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像季节燃起花朵”又照应了第一节的“春”。
处处照应,使全诗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又使情感抒发得很强烈。
三、板书设计
我 看
穆旦
所看:
春天之景
所感:
大自然充满生机和活力抚慰人的心灵
可取之处
抓住诵读的环节,通过品读体会情感和诗的美。
抓住诗人所捕捉到的意象,层层展开,一步步欣赏这首诗。
不足之处
穆旦的诗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对学生启发得不够,学生理解可能不够到位。
6 敬业与乐业
1.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培养科学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2.初步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3.品味文中意蕴深刻的名言警句,品读论述过程中起话题转换和推进作用的词语和句子。
4.把握文本主旨,认识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摔跤吧!
爸爸》这部电影中,男主角阿米尔·汗为塑造形象先增肥28公斤再暴瘦25公斤,只为了拍好适应不同年龄的角色。
不过,为了一部电影付出如此努力,你们觉得是否有此必要呢?
(引导学生稍做讨论)
是的,有必要,因为这正是他敬业精神的体现,正是他的敬业精神,让他的电影一次次取得成功。
敬业,不仅是阿米尔·汗独有的话题,在近代,我国思想家梁启超就已经很深入地探讨了敬业甚至乐业的重要性。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这位思想家的演讲稿——《敬业与乐业》,在感知先哲思想风采中,去观照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领悟人生价值。
二、教学新课
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
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
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
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目标导学二:
把握中心论点,理清论证思路
1.默读课文,在默读的过程中圈点勾画文中表现作者对敬业与乐业观点的语句。
明确:
(1)“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3)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4)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6)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
【学法指导】
如果在一段当中出现这样几个词语,如“总之、总而言之、所以说、归根结底”等,这些词语所引出的那句话很可能就表述了作者的观点。
2.在以上观点里面,你觉得哪一句话最能够反映出作者的演讲意图?
明确:
“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3.围绕上述观点,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
明确:
作者首先论述有业之必要,因为“敬业乐业”的前提是“有业”;接着再论述敬业之重要和乐业之重要;最后归结全文:
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既有责任心又有趣味。
4.请在此基础上梳理本文的行文思路。
明确:
本文行文可分为三个部分,以“总——分——总”为结构模式。
先在第一段揭示全篇论述的中心,然后分别论述有业之必要、敬业之重要与乐业之重要,最后总结全篇,勉励人们敬业乐业。
目标导学三:
分析论据,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一)分析有业之必要
读文章3—5段,找出与“有业之必要”这一观点有关的名言与故事。
明确:
名言:
(1)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2)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故事:
百丈禅师的例子。
提问1:
从这些名言和故事中我们读出了什么?
明确:
名言
(1)
(2)阐述了这样一个道理:
对于一切无业游民,作为大教育家的孔子都对他们无可奈何,由此看来,有业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必要。
百丈禅师的例子强调每天都要有事可做。
【教学提示】
这是一篇演讲词,可以虚拟现场,让学生多读,在读中去体会演讲词的语言特点,另外,有关议论文的文体知识不必说得过深。
(二)分析敬业之重要
提问2:
读6—7段,用原文中的话说说什么叫敬业,为什么要敬业,怎样才能做到敬业。
明确:
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
提问3:
在6—7段中,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列举了哪些名言和例子?
明确:
名言:
(1)主一无适便是敬。
(2)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
(3)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4)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故事:
佝偻丈人承蜩。
(三)分析乐业之重要
提问4:
文章是怎样论述“乐业”的?
明确:
首先反驳“做工好苦”的言论,然后抛出自己的观点:
“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
”最后从发展中领略乐、奋斗中感知乐、竞争中体味乐、专注中享受乐四个方面阐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的道理。
思考:
无论是论证“有业之必要性”还是分析“敬业之必要性”,作者都引用了名言或小故事,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明确:
无论是名言还是故事,都是为了阐述“有业之必要性”与“敬业之必要性”的道理。
名言和故事是证明观点的论据,引用的名言就是道理论据,引用的故事就是事实论据。
实践:
文章第8段作者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列举了四个原因加以说明,试着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论据。
(出示IT精英比尔·盖茨、科学巨匠居里夫人、掏粪工人时传祥、档案管理员刘义权等这些耳熟能详的人物故事)
三、板书设计
第2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一个课时,我们从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出发,理清了本文的论点、论据以及论证方式,对作者的观点有了初步的认识,现在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探究“敬业乐业”的深刻内涵。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
理解“敬业乐业”,培养健康劳动价值观
小组合作,讨论以下问题:
1.如何理解文中“业”的含义?
明确:
这里的“业”并不局限于狭义的职业,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止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等。
2.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明确:
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是皱着眉头、满腹牢骚地叫苦,而是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3.作者在阐述什么叫“敬”时说:
“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根据这个解释,你是否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达到“敬”的标准了呢?
请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说说你对“敬”的理解。
明确:
学习过程中,并未能在课堂上将心思毫无旁骛地用到学习上,这便是对当前学业的不敬。
需对自己严加约束,明确己任,才算懂得了真正意义上的“敬”。
4.梁氏的“敬业”说,有着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的积极作用。
请联系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认识。
明确: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等级色彩的文化,中国人的职业观向来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人们的读书目的又是“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这种官本位的文化,极度蔑视普通职业,尤其是体力劳动,人们纷纷以出人头地、显亲扬名为人生价值的实现。
因此,课文论述的“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