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真题重点整理高分必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142723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真题重点整理高分必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真题重点整理高分必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真题重点整理高分必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真题重点整理高分必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真题重点整理高分必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真题重点整理高分必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真题重点整理高分必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真题重点整理高分必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真题重点整理高分必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部门之间的竞争是以资本转移为特征的,即资本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转移。

(3)原来利润率较高的部门,由于大量资本转移进来,引起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导致商品价格的变化,从而影响利润率的变化。

平均利润本质上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生产部门资本家之间的重新分配,体现着整个资产阶级剥削整个工人阶级的经济关系。

42.简述意识的本质。

 

答: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意识是反映客观物质存在的主观映象;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43.简述级差地租两种形态的形成条件及本质。

答:

1级极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

1、不同地块的土地肥力程度的差别。

具有不同肥力的土地,首先是自然历史的产物,其面积又是有限的。

由于肥力的差异,在同等投资的情况下,其产量和收益也会出现差异,肥力较高的土地因其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而获得超额利润。

2、不同地块的地理位置的差别。

即指距市场远近的差别。

即使土地肥力相同、产量相同的地块,由于距市场远近不同,其运费和收益也会出现差异。

由于距市场较近的地块运费较少,因而可获得超额利润。

2级极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

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每次投资的劳动生产率必然有所不同,产生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即为极差地租I与级差地租Ⅱ,虽然各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由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所形成的超额利润转化而成的。

在二者的关系上,级差地租Ⅱ要以级差地租Ⅰ为前提和基础 

44.简述垄断利润及其来源。

垄断利润的源泉,归根到底仍然是雇佣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和其他劳动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

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四条途径获得的:

(1)加强对本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剥削;

(2)掠夺非垄断企业占有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和其他商品生产者所创造 

的一部分价值;

(3)加强对国外劳动人民的剥削;

(4)通过资产阶级国家干预经济如军事订货、实行财政补贴、减免税款等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有利于垄断组织的再分配。

垄断利润不仅体现了垄断资本剥削和压迫国内外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经济关系,而且还体现了垄断资本与非垄断资本利润分配关系

45、简述实现共产主义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

1.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资料极大丰富;

2.人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劳动成为人们的第一需求;

3.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

47.试述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首先弄清楚相对剩余价值概念;

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假定工作日为八小时,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为四小时,剩余价值率为100%。

如果把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一小时,则剩余劳动时间就增加一小时,由此增加的剩余价值即为相对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的增加,主要取决于劳动生产率和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

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其来源仍然是该企业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是每个资本家改进生产技术的直接动机,通过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就会提高,相对剩余价值又是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所以说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资本所有者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钟实现的 

42.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两个阶段,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它们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联系。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2)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45.简述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1)在这些国家里大力发展生产力,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2)在这些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3)这些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是在与资本主义国家并存的环境下,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中曲折前进的,面临着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4)这些国家的执政党和广大人民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对社会主义建设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利用,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46.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

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就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先进的或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社会向前发展;

2、落后的或错误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延缓社会的发展进程。

二、观念形态的文化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

1、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现民主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可以推动科学的发展。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2.简述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分歧。

(1)是谁是历史创造者问题上,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存在着根本分歧。

(2)历史唯心主义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认为历史是少数英雄人物创造的,否认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这是英雄史观。

(3)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的基本原理出发,认为人类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这是群众史观。

43.简述借贷资本的主要来源。

在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职能资本家手中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成为借贷资本的主要来源,这些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主要有:

(1)暂时闲置的固定资本折旧费;

(2)暂时闲置的流动资本;

(3)暂时闲置的用于资本积累的剩余价值。

46.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统一的原理,说明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持的正确态度 

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具有如下关系:

(1)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依存。

(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互相包含、互相渗透。

(3)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

把握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统一的原理,对于我们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有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是真理的,它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它正确地反映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因而具有绝对性的一面。

但是,它又没有穷尽一切事物及其规律,需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因而又具有相对性的一面。

(2)正因为马克思主义真理具有绝对性,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它并以它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

又因为它具有相对性,所以我们又必须在实践中丰富它、发展它。

既坚持又发展,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

47.试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就是通过资本对雇佣劳动的支配,不断提高对雇佣劳动力的剥削程度来达到获取剩余价值的目的。

(1)剩余价值规律体现着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

(2)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支配着资本主义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各个环节。

(3)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衰亡的全部过程。

41.简述联系的复杂多样性。

(1) 

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具体联系是复杂多样的,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2) 

认识事物联系的复杂多样性,对于我们观察和处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必须坚持全面的观点,尽可能的从各个方面把握事物的各种联系。

其次,必须抓住事物中本质的、必然的联系,避免对不同的联系不分主次、甚至本末倒置的倾向。

43.简要说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第一,人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产生

第二,人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存在和发展。

由此可知,人类是以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形成而存在和发展的,每个人都是作为一定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存在和发展的,因此,人的本质就是一定社会关系的总和。

47.试述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及其主要内容。

经济全球化是在国际分工不断深化化,生产的国际化与资本的国际化不断发展的条件下必然的产物。

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社会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

当社会分工跃出了国界,就进一步发展为国际分工,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各国经济的孤立性与闭关自守状态被打破,资本主义的生产日益向着国际化生产和交换发展,从商业资本,借贷资本到产业资本的国际化,资本国际化的发展促使国际经济关系逐步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导致经济全球化的到来。

经济全球化是指国际经济发展中的这样一种趋势,记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并相互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经济全球化内容包括很多方面,大体可从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三方面来考察。

生产的全球化,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系列高精尖技术产品和工艺技术的出现,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和协作的加强,各国再生产上密切配合的趋势。

贸易的全球化,国际贸易活动虽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但他的全球化则是在进几十年来在工业和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出现的,尤其是近二、三十年来发展的更快。

资本全球化,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输出意味着,资本国际化开始出现,近二、三十年来,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形成了资本全球化趋势。

42.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二者的辩证关系。

44.简述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以下几方面作用:

(1)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分配的比例,即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

(2)价值规律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46.为什么说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我国的改革之所以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1)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2)它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

(3)改革革除不适合生产力发展、不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部分和环节。

(4)改革的目的是兴利除弊,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

41.简述规律的含义和特点

规律就是物质运动发展过程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的特点包括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是运动着的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普遍性规律的普遍性是指,规律不是只在个别的、特殊的事物和现象里起作用,而是在较大的范围和领域起作用。

42.简述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规律的内容。

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1、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2、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

二、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1、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先进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使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之间呈现出,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础上的基本适合这样一个发展过程。

44.简述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关系方面的新变化。

(1)在所有制关系上,出现了所谓资本社会化的趋势,建立和发展一定比重的国有经济,同时私人企业股权分散化,并出现了工人持股的现象。

(2)在劳资关系上,采取包括建立所谓劳资共决制度,发挥工会在维护工人就业、工作条件改善和进行工资谈判等方面的作用,允许工人代表参加企业管理等多种形式,改善劳资关系,缓和阶级矛盾。

(3)在分配关系上,许多发达国家对收入分配政策进行了某些调整,如实行社会福利政策,通过再分配手段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

46.试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并说明割裂二者的统一在理论和实际工作中会导致的错误.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两个阶段,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它们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

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就会犯经验论或唯理论的错误。

在实际工作中,经验论和唯理论是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1)经验主义夸大个别的、局部的经验的作用,把它当作普遍真理,到处搬用,否认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

(2)教条主义夸大理论和书本知识的作用,轻视实际经验,不是从实际出发,而是从书本出发,把理论当作万古不变的公式,生搬硬套。

这两种错误都曾给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带来重大损失,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避免的。

41.简述真理及其客观性的含义。

42.答:

正确地反映客体的认识就是真理。

真理的客观性有两个含义:

(1)任何真理都包含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

(2)真理的客观性是指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43.简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及作用。

45.简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1)各国在社会主义革命时,其生产力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是不同的,由此决定,不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

(2)各国的历史传统、文化习俗及具体国情各不相同,这是各国的发展道路不同的另一原因。

(3)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各国都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因此而更具多样

46.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并用以说明应怎样对待我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

(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即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而进行的对自身的否定。

(2)辩证的否定具有两个重要特点:

其一,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其二,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3)作为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之统一的辩证否定是扬弃。

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

用辩证否定观怎样对待我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的意义:

(1)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要采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

(2)对于外国文化,要采取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的借鉴和吸收态度。

43.超额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单个企业能够稳定长期地获得吗?

(1)超额剩余价值就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之间的差额。

个别企业率先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这个企业的资本家就会由于按社会价值出售商品,而能够比其他资本家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即获得超额剩余价值。

(2)由于其他企业也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个别劳动时间缩短、个别价值降低,因此单个企业不能够稳定长期地获得超额剩余价值。

45.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在曲折中前进的?

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主要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

(1)同一切新生事物一样,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经济制度,其成长过程必然不会一帆风顺。

(2)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而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从而导致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一个曲折前进的过程。

(3)世界经济政治形势错综复杂的发展变化,国际经济政治秩序和格局的变动演化,也是决定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一个影响因素。

46.用认识反复性的原理,说明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和有限与无限的辩证统一。

(1)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由于受客体和主体诸多因素的限制,人们对复杂事物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

(2)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

(1)长期以来,我们认为完全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

这种认识使我们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了重大挫折。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实行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大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3)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还将随着实践的发展,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47. 

试述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和源泉。

资本主义级差地租就是与土地不同等级相联系的地租,它是由农业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所构成的。

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是土地肥沃程度、地理位置等生产条件的差别。

级差地租的形成原因是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1)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得经营优等和中等地的农业资本家都能获得形成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润。

(2)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资本主义农业中可以长期稳定地获得形成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润。

级差地租的源泉是耕种优等和中等地的农业雇佣工人所创造的超额剩余价值。

42.简述生产方式的含义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必要的生活资料的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是特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第二,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第三,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第四,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43.简述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的区别。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的区别:

(1)二者表现不同的经济关系。

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利润率表示预付总资本的增殖程度。

(2)二者数量不同。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和预付总资本的比率,而剩余价值率只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因而利润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它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程度。

(3)剩余价值率清楚地表明剩余价值的来源是可变资本,而利润率则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实来源,似乎剩余价值是由全部预付资本所产生出来的

45.简述“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内容。

(1)人类从自然界的奴役下解放出来,摆脱盲目自然力的支配,成为自然界的主人;

(2)人类从旧的社会关系束缚下解放出来,摆脱一切剥削压迫和旧式分工的束缚,成为社会关系的主人

(3)人类从剥削阶级的思想观念下解放出来,摆脱传统观念和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成为社会意识的主人。

44.如何理解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劳动的二重性是: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生产商品的劳动从一方面来看是具体劳动。

各种商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是由各种性质的形式不同的具体劳动所生产出来的。

生产一定使用价值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就是具体劳动。

(2)生产商品的劳动,从另一方面来看又是抽象劳动。

生产各种商品的劳动尽管其具体形式千差万别,但都是人们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即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支出。

这种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抽象劳动。

46.试述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并说明这一原理对科学研究的指导意义。

必然性和偶然性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

(1)首先,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它们是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两种不同的趋势,二者产生的原因不同,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同。

(2)其次,必然性和偶然性又是辩证统一的,表现在:

(1)必然性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由此为自己开辟道路,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必然性。

(2)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必要补充,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并受其支配,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偶然性。

(3)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掌握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1)首先,因为偶然性是受必然性支配的,必然性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和前途,所以我们必须通过科学研究发现必然性,按必然规律办事,不要被偶然现象所迷惑。

(2)其次,因为必然性是通过大量偶然性表现出来的,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所以我们应当抓住偶然性提供的机遇,揭示偶然现象背后隐藏的必然性。

47.试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基本特征。

促进人的全面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