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大肉身不腐木乃伊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142083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90.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7大肉身不腐木乃伊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7大肉身不腐木乃伊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7大肉身不腐木乃伊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7大肉身不腐木乃伊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7大肉身不腐木乃伊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7大肉身不腐木乃伊文档格式.docx

《7大肉身不腐木乃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大肉身不腐木乃伊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7大肉身不腐木乃伊文档格式.docx

皮肤柔软而富有弹性,面容栩栩如生。

“皂化”现象可以使尸体容光焕发,睡美人身上是否发生了这种现象?

  杰奎琳泰勒,马萨诸塞州波士顿郊外的芒特艾达学院丧葬服务教育教授。

她除了从事丧葬服务教育,同时也是享誉国际的遗体修复与保存专家。

杰奎琳说:

“在我对不朽之身的研究过程中,最让人着迷的,就是圣女贝尔纳黛特。

她栩栩如生,是保存最完好的不朽之身。

  保罗波契提,意大利特异现象调查委员会成员。

他和导师路易吉加拉切利(一位名声不大好的意大利有机化学家)一起调查过许多所谓的灵异现象,因此许多信徒对他很是反感。

应杰奎琳的要求,保罗将和她一起调查不朽之身,并为它们拍照。

  保罗相信,某些不朽之身可能被信徒暗中做过防腐处理。

埋葬的环境会影响腐坏速度,湿热环境会加快尸体腐烂。

然而,并非所有的不朽之身都经过防腐保存,或是葬在稳定的环境中。

  保罗发现,另一个因素也能使遗体保持完整。

  杰奎琳说:

“在尸体分解过程中会发生一种现象,就是所谓的‘皂化’,也就是身体的脂肪转化为‘尸蜡’,这是一种蜡一样的黏稠物质。

  简而言之,体内脂肪转化为某种肥皂,使得肌肤丰腴、容光焕发。

皂化有其神秘之处。

科学家还不了解,是什么促使体内脂肪转化为类似肥皂的物质的。

有人认为应该是化学与地理条件的共同作用。

“皂化妙就妙在它并不是随处可见的现象,它应该是遗体内外因素的结合。

  为何“睡美人”遗体没有腐烂?

  十字架项链上的铜锈表示空气与湿气钻进了棺木,但为何遗体没有腐烂?

  圣女贝尔纳黛特不是风干的木乃伊,也没有因为皂化而肿胀滑腻。

也许更深入的研究才能解开谜底。

科学家们决定继续探究谜团,而睡美人静静躺在金边玻璃棺中,秘密仍然埋藏在庄严的微笑之后。

这微笑已经保持了126年多。

她的遗体将过去与现在连接在一起,她是温和与谦恭的楷模。

  圣女贝尔纳黛特的秘密,远远超越肉眼所见的完美外表。

杰奎琳要求保罗查阅一下文献记录。

某些段落或许可以提供答案,但保罗查阅了文献记录后,睡美人秘密仍然笼罩在重重迷雾之中。

三次挖出遗体的报告中都说,圣女贝尔纳黛特的遗体保存得相当完好。

  “交错在胸前的双手很完美。

”“毫无尸体腐烂的气味。

”医生的结论是圣女贝尔纳黛特的遗体完好无损。

“美丽的双手握着一串生锈的念珠,胸口上的十字架上也布满了铜锈。

  十字架项链上有铜锈,表示空气与湿气钻进了棺木。

为何惟独遗体没有腐烂呢?

圣女贝尔纳黛特美丽的遗容引导千百万人坚定了信仰。

其完好的状况被视为奇迹,然而,科学家们却另有看法。

  科学家虽然揭开了圣女青春面容的秘密,然而其不朽之身仍然是一个谜团。

“我认为后人曾经用蜡修复过遗体,可能用的是模具,或者是出于某位技艺精湛的雕刻师的手笔。

如今我们看到的圣女贝尔纳黛特应该是蜡模,也就是遗容的面具。

蜡模不见得是艺术品,只是完全相同的复制品,带有皱纹,具有皮肤的质感。

”保罗在研究文献资料时,发现了一段特别有意思的文字。

这段文字指出,第三次挖出圣女遗体时,人们拓制了面具,并用这些拓制品制作了一个蜡制面具。

杰奎琳似乎说中了。

尽管两位科学家可能已经揭开了圣女青春面容的秘密,然而,贝尔纳黛特不朽之身的其他谜团,或许将永远无法解开。

  其中最让人震惊的是,第三次挖出遗体时,有个医生在报告中指出,圣女贝尔纳黛特的骨架保存非常完好,肌肉“结实而有弹性”,肝脏“柔软”,而且“软硬程度几乎正常”。

他指出这种情况似乎并不是自然现象。

  关于这一点,科学似乎无法提供解释。

“我们得出的结论,有些也只是猜测而已。

关于不朽之身,还有许多问题无法解释。

 在南安水头埕边村,记者见到了200多年前的古人——高姑娘。

她们是一对姐妹,名叫“榜娘”和“瓜娘”。

有人对记者说,你可真是幸运,我们平常想见高姑娘一面难上难,还要等她们生日那一天。

  高姑娘是谁呢?

别急,听记者慢慢为你道来。

 奇!

遇见清代古人

  昨日,记者获悉,水头有一位老人,曾经亲手为清代一对姐妹“接骨”,不由引发了兴趣,立即驱车前往当地寻访。

就在“天下第一长桥”的五里桥西,南安市水头镇埕边村里,一对清代姐妹的肉身,就被村人供奉在寺中。

  在高氏族人高天涯等人的引路下,记者来到一座双灵寺,寺尼奉上清茶,随后,重重门一扇扇打开,并经过最后一道锁,记者才得以见到了两百多年前的古人。

  但见这一对清代姐妹呈坐姿,虽外裹雕塑,却依稀可辨其过去的容颜。

问题是:

塑像里面真有人么?

  亲手为清代姐妹“接骨”

  村中一位曾亲手为高姑娘重拼骨骼、经络的81岁老人高泉荐老先生,叙述了往事。

  “‘文革’时,高姑娘的真身塑像被人扛去村外破坏,泥像敲开后,但见里头的头发、骨骼、经络等物,来人惶恐,不敢再继续毁坏。

当时没有人出面收拾,有两位胆大的村人为保护高姑娘,悄悄用一担箩筐,将骸骨拾回,在拾捡的过程之中,真是泪如雨下啊。

骸骨挑回后,准备安葬。

  “后来,有人来我家里喊我,看能否将高姑娘的真身还原,此前,虽然请了一些人,却怎么也都重新组合不好。

  “我看到,姐妹俩人原本完好的身躯,有的地方被敲碎了,但也有不少地方是完好的,譬如肩膀等处的皮肉还连着,她们的头颅完好,头发是各自挽了一个髻的,很是整齐,手指头上可见指甲。

她们的皮肤呈赤色,身躯‘皮包骨’状,五脏六腑都在。

我将她们的骨头重新拼凑并绑牢,一层层裹上丝线,腿还穿上袜子,避免散开,而手上套上了手套,脊背上的‘龙骨’,用甘草贯穿扎紧,还原其本来的坐姿。

  “最后,再由工人在真身外面,取土依样进行雕塑。

当时,这件事情是保密进行的,也不容许更多的人来观看。

 为何肉身保留两百多年

  村里80岁的高泉宗老先生说,听长辈说,两位姑娘一心向佛,虽许人,但未出嫁,各自辞了婚事,并各自在20岁出头的时候,不吃不喝,但饮茶水。

死后,五脏六腑也未清除,直接塑像,或者由于被外表塑像密封的原因,未腐烂,两百多年后还是宛如活人一样的身骨。

  记者探访清代姐妹故居

  记者来到了清代姐妹生前居住的地方,门外放着牛,门内已是墙倒檐倾,高氏族人们指着一个倒了的亭子说,这是高姑娘姐妹生前织布的地方,而边上的那一口井,名叫甘露井,过去五月节时,姐妹俩用井水给村中孩童淋浴,避免长痱子。

  记者看到,井被一块蒙尘大木板盖住,揭开时,但见井水较深,据说过去井水很浅,手拿水桶一舀,就够得着水的。

据说,这对姐妹生前医术精湛,常行善事。

  肉身成佛像县志有记载

  记者获悉,我国确实存在这种以肉身塑像的例子,但一对姐妹同时肉身塑像的,倒是闻所未闻。

南安文管部门负责人杨小川表示,清代姐妹肉身成佛像,此事在南安县志中有记载。

  南安石井研究高氏姓氏的高振良先生介绍,水头埕边村清代姐妹肉身不腐的故事,应该还是比较真实可靠的。

他说,该姐妹只是距今两百多年的人物,年代不远,而且在族谱中有记载辈分排行,在村中留下诸多故事,村中健在的高龄村民,对这一对姐妹的故事还记忆犹深,能够讲上几则,也足见影响之深远。

  据介绍,弘一法师来双灵寺中,受这对姐妹故事的感动,还曾留下亲笔所书“愿一切众生悉得成佛”等珍贵墨宝。

  马王堆汉墓位于长沙市芙蓉区马王堆乡,共有三座墓,分别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及其妻(辛追)、儿的墓。

1972年1月16日考古工作者首先发掘了马王堆汉墓一号墓,此墓深达16米,内中棺椁的边箱中塞满大量的随葬品,由文物上的文字可辨出此墓是西汉长沙国丞相利苍夫人辛追墓。

4月28日,考古人员打开内棺材盖,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具沉睡了两千多年却显得十分新鲜的女尸:

外形完整无缺,全身柔软而有弹性,在往她体内注射防腐剂时,她的血管还能鼓起来。

  除眼球突出,舌头外吐等体表变形外,其他特征完全像刚死的鲜尸。

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的历史悠久的湿尸,出土后震惊世界。

此后发现的类似古尸均被考古界归为“马王堆尸型”。

  1972—1974年发掘的长沙马王堆三座汉墓,是20世纪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墓中出土三千多件珍贵文物和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

其中,光亮如新的漆器,代表了汉初髹漆业的最高水平;

华丽轻柔的丝绸,展示了纺织技术的惊人成就;

浪漫神奇的帛画,叙述了神秘的天国幻想与永生渴望;

翰墨飘香的帛书,传承了先哲的学识与智慧;

千年不朽的女尸,是人类防腐史上的奇迹,被医学界命名为“马王堆尸”而成为同类尸体的学术专称……湖南省博物馆陈列展示的284件(组)文物,是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的精华,它将引领您穿越历史时空,感悟汉代文明的神奇与瑰丽。

女尸穿者的曲裾素纱褝(音同单)衣,一种性感内衣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的发掘,在我国的考古界算得上惊人的发现,在世界考古学史上,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是因为,时隔2000多年,墓室的女主人——西汉长沙国丞相利苍夫人辛追的尸体以及葬具和附葬品,都保存得格外完好,特别是女尸,外形完整无缺,全身柔软而有弹性,在往她体内注射防腐剂时,她的血管还能鼓起来。

除眼球突出,舌头外吐等体表变形外,其他特征完全像刚死的鲜尸。

  曲裾素纱褝衣,西汉早期,衣长160厘米、通袖长195厘米、袖口宽27厘米、腰宽48厘米,衣重仅仅48克,折叠起来也就一个火柴盒大小,1972年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

曲裾素纱单衣衣领相交,曲裾(三角形衣襟)由左向右掩,衣服较长,款式类似当时流行的上下衣裳相连的深衣。

多数学者认为贵为丞相夫人的辛追欲露华丽外衣纹饰,因此在衣袍外罩单衣,这样既可增添其华丽,又可使花纹不太明显而产生朦胧美感。

也有人认为其当时作为内衣穿着,是一种性感内衣。

  说起汉代马王堆女尸,可能大家都有所耳闻,但如果要说安徽砀山2001年出土的清代女尸,可能很少有人了解。

这具出土时面色红润、皮肤极富弹性、身着华丽官服、脖子上有两道剑伤的传奇女尸,在当地掀起轩然大波。

各种传说纷至踏来,是乾隆皇帝的香妃?

是一名戍边将军被杀的妻子?

是乾隆下江南时曾经爱慕的一位女子?

  连续几年虽然专家都对其查资料、访故地等进行深入研究,但直到现在该女子的身份仍是一个谜。

近日记者为了了解这具有着传奇色彩的女尸情况,赶到萧县进行探访。

  女尸出土时散发浓郁香气

  据萧县博物馆馆长苏肇平介绍,2001年3月,在砀山城西关梨园小区建筑工地,一辆挖土机作业时,在4米多深的地下突然发现一座清代古墓。

该墓为一大型双棺墓,两棺相距一米,均南北向,一号棺居东,为一大型“三套棺”,外有两椁,内为一棺,椁为柏木,油漆呈古铜色,棺为楠木,油漆呈橘红色。

外椁部分腐朽,中椁长291厘米,宽218厘米,高149厘米;

内棺长241厘米,宽70厘米,高75厘米。

内棺和中椁,中椁与外椁之间有两层厚约40厘米的石灰层,外椁之外有30厘米厚的胶泥层。

二号棺居西为一单棺,棺内尸体已腐。

  让人惊奇的是,人们在打开一号棺时,棺内一股奇特、浓郁的香味扑面而出,方圆几百米都能闻到。

更令人惊讶的是,棺内一具女尸居然保存完好,就像刚刚入葬时一样。

头发乌黑,脑后盘有发髻,皮肤白皙,肌肉丰满并富有弹性,而且关节仍可曲伸,肌肉尚可注射针剂。

尸体的完好程度是安徽甚至中国整个考古史上都难得一见。

该女尸长164公分,重44公斤,肢体匀称,身材修长,椭圆形瓜子脸,裹足、足长不到15公分,可谓“三寸金莲”。

指甲涂有红色指甲油。

是一位绝色的年轻女子。

女尸“三寸金莲”小脚,尸长1.64米,年龄不过30岁葬式、葬品规格不凡

  女尸上盖罗巾被,下铺丝绵褥,身着朝服、补服、燕服、便服四套服装,上有正龙、行龙、飞凤、蝙蝠、祥云等图案。

补服上的“补子”为金丝线绣成的麒麟白泽图,绣工精致,造型生动。

头戴深蓝色风雪帽,脚穿藏蓝色朝靴,脖颈上一条薄若蝉翼的丝巾上绣有牡丹、菊花等图案。

图案配色讲究、绣艺精巧,观者无不叹服。

而且其被追缴回来的随葬品中,有金簪、金耳坠和金帽徽及朝珠。

金簪上有花鸟图案、耳环上面有鲤鱼跳龙门图案。

专家们用高倍放大镜不光可看到鲤鱼昂首翘尾跳水的样子,就连鲤鱼身上的鳞片和龙门上的瓦片都清晰可辨。

4件金器的背面都锻有“元吉”铭文,其文饰精巧、细致程度非一般工匠所能为。

  然而最引人注目的是:

她的喉部有横、纵两条呈T字状的致命伤痕。

苏馆长说:

“纵伤创口9厘米、横伤创口达12.3厘米。

经医学专家鉴定其致命凶器应是双刃剑类刺器。

”更让人奇怪的是,她的臀部尾骨上长着一个酷似尾巴的肉囊。

也就是这个肉囊,让人们将她与乾隆的香妃联系在一起。

棺木施有大量的麝香、冰片、乳香、灯芯草等中草药专家会诊保护女尸

  为了保护好这具安徽、甚至全国都难得一见的“完好女尸”,萧县博物馆从徐州医学院请来8名医学专家进行会诊,并与保护处理马王堆汉墓女尸的专家徐含英先生取得联系,参照他的意见研究制定了一套保护处理方案——用10毫米厚的玻璃棺将其密封,密封的同时里面放置一些防腐药剂,如福尔马林等。

令人惊喜的是,尸体保护取得了成功。

但接下来的事情也让专家们犯了难。

随葬织物出土后,因见光、见风,色彩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且有不同程度的损坏。

保护好这些织物也迫在眉睫。

当年的5月22号,萧县博物馆又从南京博物馆紧急请来4名专家,协助对女尸的衣物进行科学保护处理。

让各位专家兴奋不已的是,衣物保护也取得成功。

  一切处理妥当后,最让专家好奇的一些疑团开始被提上日程,女子是谁?

为何被杀?

尸体为何历经两百多年不腐?

  是香妃?

还是当时一名被杀武官的妻子?

女尸身着龙凤服,补服上的官识图案为“麒麟白泽”女子身份有三种传说

  苏馆长说:

“为弄清女子身份,我们不知道查阅了多少历史资料,访问了不知多少老百姓,但直到现在女子的身份还是个谜?

”苏馆长根据当地的传说,列出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说法:

前清一名武官受命戍边,途经砀山时,贼寇为阻止其戍边的脚步,残忍将其妻子杀害。

朝廷为了安抚悲恸欲绝的武官,下令厚葬其妻子。

  第二种说法:

乾隆下江南时,途经砀山,听说当地有一绝色佳人,便让当地官员“请”来,乾隆当即被其美貌迷住,便命当地官员设行宫住下。

一段时间后,乾隆因要事必须立即回京,临行前告诉该女子他回京后会派人接她回宫。

但回京后,还没来得及接她,就因随行人员在皇后面前告密,皇后担心该女子的汉人血统侵犯皇家利益,便派人将其秘密杀死。

乾隆得知后十分悲痛,要求将其厚葬。

并且为了给其一个名分,故按一品夫人的身份处理后事。

  第三种说法:

乾隆在平定动乱时将他爱慕的一位满身散发香气的奇女子带回宫廷,但该女子性情刚烈,乾隆根本无法靠近。

皇太后、皇后及其他皇妃非常担心乾隆的安危,于是一天施计将乾隆调走,把这位女子赐死。

等乾隆知道赶回来为时已晚。

这位香妃和其下江南时救下的一名砀山女子——侍奉香妃的丫鬟都已经没了气息。

悲恸欲绝的乾隆原本想将其葬在皇家陵园,但因太后不允,不得已只有将其葬在丫鬟的家乡——砀山。

“补子”显示身份显赫

  苏馆长表示,他比较偏向第二种说法,目前正对该说法进行研究。

根据历史记载,乾隆三下江南,的确曾有一次经过砀山,而且目前砀山还有“皇路”这个地方,据说这就是当时乾隆曾走过的路。

虽然第三种说法情节很吸引人,但根据考古界的研究,河北遵化的清代皇家陵墓中曾发掘过一个有伊斯兰文字的棺木就是香妃的墓葬。

不过让人觉得不可理解的是,作为皇帝宠爱的香妃,其河北遵化的墓葬居然没有发现多少随葬品。

  虽然目前尚不知道该女子的确切身份,但从她的葬式、葬具、衣物及随葬品等方面看,很明显不是一般人物。

仅从其“补子”来说,图案为麒麟白泽。

据《明朝典制》记载,补服制度始于明初,官服前胸和背后均缀有丝巾绣成的摆巾,称作“补子”,是代表官位品级的徽识。

明代王公的为麒麟,清代直接沿袭明朝官服形式,至清朝其“补子”略有变动,王公为正蟒,武官一品为麒麟。

经专家分析认为,该墓葬时代为前清,其夫君应为朝廷中的显赫要官,身份应为一品武官或王公。

  下葬至今尸身不腐

  正常情况下,尸体一般入土半月不到就会腐烂,为何这具尸体经过200多年的历史却完好无损?

专家认为以下几个原因可能是造成尸体不腐的原因:

  首先,安葬时进行了严格的药物处理。

苏馆长说,当时打开棺木时,里面五分之一全是中药。

后因见光见风而消失。

现在知道的药物就有麝香、冰片、木香、灯心草等。

这些药物起到了棺内杀菌、消毒、吸潮的作用。

除此之外,尸体表面还涂了一层乳黄色蜡状药物,腰部最厚处达到3毫米。

虽然周身薄厚不均,但已经形成了一个药物蜡壳,既可杀死细菌、防止细菌入侵体内,又避免了体内水分的蒸发,起到尸体本身的杀菌、消毒、保湿、保鲜作用。

  其次是葬具好、埋藏深、密封严。

从葬具看,棺为楠木、椁为柏木,均有木质坚硬,纹理细密,耐腐朽的特点。

从埋藏地下四米来看,春夏秋冬终年温度基本不变。

棺木分为六层密封,棺内空气、湿度与外界隔绝。

这几种原因使棺木几成真空。

  再次是尸体失血、失水。

苏馆长说,该女子颈部的T形伤痕,动脉、静脉全被切断,致使全身血液流尽、大量水分的减少也抑制了细菌的繁殖。

最后由随葬衣物可知其死亡入葬时间为寒冷的冬季,这也为尸体保存完好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女尸出土意义重大

  砀山古墓完好女尸的出土,引起了中国考古研究所、南京博物院、省文化局及省文物考古所等单位的重视,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尸体保存成功的实例,也为研究清代历史、研究清代尸体保存技术,研究皖北、徐淮地区葬式、葬法等提供了十分难得的实物资料,因此,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1992年,河北省香河县的一个普通村庄发生了一起神秘事件:

一位普通老人去世后身体发生了奇怪的变化。

有人说老人修成神仙了,具有神秘的力量,还有人说老人睡着了,过段时间还会醒来。

老人名叫周凤臣,是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去世时88岁。

随后的两三年间,有众多媒体相继报道了这一事件。

当时老人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能让世人众说纷纭?

老人是不是真的还能醒来呢?

  地处北京东南部的河北省香河县,有一个叫胡庄子的小村子,十四年前,也就是1992年,一位普通老人的离世,给这个小村子笼罩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人死之后尸体不腐,并且保存完好,这一消息迅速在村里传开,有人说老太太成仙了,还有人怀疑家属对老人做了什么处理,这一事件众说纷纭,神秘莫测,同时,多家海内外报纸报道了这一消息,香河老人身体不腐事件一时间被传得沸沸扬扬。

  当年,这个普通小院里每天都要接待一百多人前来参观,其中有科学工作者,也有文化界人士,还有慕名而来的普通百姓,虽然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是有太多领域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认知。

提起香河老人周凤臣死后神秘不腐事件,很多人在十年前就听说过,现在我们在网络上仍然可以搜出大量相关信息,在一些报道中,人们总是把老人的不腐现象与灵魂,鬼神什么的联系在一起,给这一事件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那么香河老人周凤臣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去世之后经历了什么才能让她的身体一直没有腐败?

老人的身体现在又是什么状态呢?

我们和您一样,对老人神秘不腐事件的来龙去脉感到好奇。

  2006年3月,我们来到河北香河的胡庄子村,周凤臣老人的长子杨守德接待了我们。

据杨守德介绍,周凤臣老人1992年11月24日在北京去世,半年以后被送回香河老家,就安置在这个小院的一间房子里,从1992年到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四年,老人的身体一直没有腐败。

  在周凤臣老人去世后的两三年里,因为有很多慕名而来参观的人,杨守德一家为老人做了一个展室,免费开放,详细介绍老人的生平以及老人去世后身体的变化情况,来参观的人先看展室,然后再隔窗观看老人身体。

我们近距离地观察老人的身体,发现老人的面部颜色较深,而身体的颜色较浅,皮肤呈现出一种干枯收缩的状态,皮肤表面还有一层油脂,看起来似乎是放置时间长,身体水分大量流失的一种状态。

  当年参与老人身体转移的还有杨守德长子杨学强的一些同事,他们在周凤臣老人去世后不久就看过老人的身体,那个时候老人的身体和现在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程霆:

我见到老人是后来和专家一起去考察的时候,看到过老人,肤色比正常人显得黑一些,牙齿呀、头发呀都和现在非常接近。

  杨宏伟:

颜色是我感觉是跟现在目前状态差不多,就是面部也是比较深褐色或者棕褐色,头发是银白色很安详。

  王玉泉:

反正这个皮肤比较干燥了,那个时候,摸着不像咱们常人的这种肉忽忽的这么一种感觉,感觉好像就是跟摸着蜡似的。

  据周凤臣老人的家人介绍,老人去世后,他们没有对老人采取任何防腐措施,老人的身体就在普通的常温环境下保存,我们调查也发现,这一家人就是一个普通家庭,没有一位学医的家庭成员,他们也没有条件对老人采取复杂的医学防腐措施。

但是发生在老人身上的现象却实在很奇怪,所以后来很多人就因为好奇或是迷信的原因来看老人,甚至还有人向杨家索要水井里面的饮用水,认为老人就是喝这个水成仙的。

说老太太成仙了显然是一种唯心的说法,没有科学根据,但是老人的身体为什么会奇怪地不腐?

我们先从老人去世前后发生的事情开始调查。

  1992年年末,88岁的周风臣老人从香河回到北京的长子杨守德家中,回北京之前,老人因为身体不舒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