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精品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13483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精品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精品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精品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精品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精品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精品教案.docx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精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精品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精品教案.docx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精品教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精品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www.5y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XX年高中历史3-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同步精品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识记:

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美军空袭东京;中途岛战役和阿拉曼战役。

  2、理解:

苏军在莫斯科战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获胜的原因以及美军在中途岛战役中获胜的原因。

  3、运用:

通过对二战的转折,反法西斯战争走向胜利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发展的观点认识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综合归纳:

综合归纳二战中各大战场如欧洲战场、亚太战场和非洲战场的转折性战役,剖析这些战役对二战胜利的影响。

  2、问题探究:

结合本课和前课内容,探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打开胜利之门的原因。

  3、论从史出:

引用相关材料,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弘扬世界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不畏强敌、不怕牺牲献身精神。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转折是由世界各国人民在不同战场上完成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斯大林格勒战役。

  难点:

中途岛战役美军获胜的原因。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阶段(1942年6月~1943年6月),主要战场为苏德战场、北非战场和亚洲、太平洋战场。

本阶段在各大战场上均发生了根本性的战略转折,随着中途岛战役、阿拉曼战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开始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本节教材叙述的即为战争转折阶段的重大战役。

  ★教学过程及要点:

  〔新课导入〕利用课本引言导入:

  伏尔加格勒市中心一座多层商夏的墙上挂着一块纪念牌,上面写道:

1943年1月31日德军第6野战集团军司令保卢斯元帅及其司令部人员在这座楼的地下室被俘,这块牌挂得实在太高,几乎很难看清上面的字。

  这件事要推溯到1943年1月10日,苏军以50门大炮向包围在斯大林格勒城下的德军第六集团军猛轰。

德军开始全线崩溃。

1943年元月8曰,苏军顿河方面军司令罗科索夫斯基中将向第6集团军劝降。

保卢斯请示希特勒,被希特勒严词拒绝。

1月22日,苏军再次发动全线进攻。

元月26曰,德军第六集团司令保卢斯在弹尽粮绝的困境下,请求希特勒投降,未获同意。

希特勒为给保卢斯打气,于30日下令授予保卢斯元帅军衔,给第六集团军的117名军官以各晋升一级等奖励。

希特勒还把元帅肩章通过空投送到保卢斯被围的斯大林格勒近郊。

然而,也就在这一天,保卢斯及其部下9万人作了苏军的俘虏。

由于当时根本不可能把肩章送到元帅手中,所以他被俘时戴的是上将的肩章,当苏军按肩章叫他的军衔时,他连忙作了纠正。

  那么,33万被围德军如何最后只剩下9万残兵败将?

希特勒又是如何从一个战争狂走向坟墓的?

  由此导入新课学习。

  一、从莫斯科战役到斯大林格勒战役:

  、莫斯科战役:

  

(1)德军的战略意图:

德军在“闪电战”计划破产后,被迫缩短战线,妄图集中力量,迅速攻占莫斯科。

莫斯科是苏联首都,全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也是铁路交通枢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希特勒认为,一旦攻占莫斯科,就能击败苏军主力,达到结束对苏战争的目的。

  

(2)概况:

1941.9~12

  对阵双方:

苏军:

朱可夫←→德军:

包克

  战役结果:

德军被歼50万,仓皇后退。

  941年9月30日,德军对莫斯科发动了代号“台风”的大规模攻势,妄图在十天之内攻占它。

德军投入的兵力有74个半师,180万人,1700辆坦克,1390架飞机,1.4万多门大炮和迫击炮。

德军集中了最精锐的部队。

苏军方面总共有95个师,125万人,990辆坦克,677架飞机,7600门大炮和迫击炮。

希特勒扬言要在莫斯科红场上检阅他的法西斯军队。

10月2日,德军从中部突破了苏军防线,到10中旬的两周之内,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完成了三个大包围圈,两个在布良斯克附近,另一个在维亚兹马以西。

在这三个包围圈作战中,德军共俘虏66.3万俄国人。

面对这危急关头,苏军迅速在莫斯科以西约八十公里的莫日艾斯克组织了防线,阻止德军推进。

  0月10日,斯大林任命朱可夫大将为西方和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

朱可夫迅速重建了四个集团军,以防守莫日艾斯克。

10月中旬,在北、西、南通往莫斯科的所有重要地段上都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10月15日,苏联政府的部分机构和外国使节迁往古比雪夫。

斯大林留在莫斯科,亲自指挥保卫成,10月19日,国防委员会宣布莫斯科戒严,号召首都人民誓死保卫莫斯科。

三天之内,全市组织了25个工人营,12万人的民兵师,169个巷战小组。

有45万人参加修筑防御工事,其中四分之三是妇女。

在首都和全国军民支援下,前线军民英勇抗敌,浴血奋战。

到10月底,德军被阻止在加里宁--土耳基诺沃--沃洛克拉姆斯克--多罗霍沃--纳罗--佛敏斯克--谢尔普霍夫--阿列克辛以西一线。

希特勒妄图在10月占领莫斯科的计划破产了。

  941年11月7日,苏军在英勇保卫莫斯科的同时,红场依然进行着阅兵式。

斯大林向全国军民发表振奋人心的演说:

“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1月15日,德军向莫斯科发动第二次疯狂进攻。

11月23日,德军占领克林,27日,又占领了离莫斯科仅有二十四公里的伊斯特腊。

莫斯科处于德军大炮射程之内,德军用望远镜几乎可以看到克里姆林宫的顶尖,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莫斯科军民誓死保卫首都,苏军第316步兵师(后改名为潘菲洛夫第8近卫师),表现了苏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在阻击德军坦克通向莫斯科的杜波塞科沃要道上,持续战斗四个小时,击毁敌人十八辆坦克,为保卫莫斯科,英雄们全部壮烈牺牲。

从11月16日到12月5日,德军损失官兵15.5万,坦克777辆,而莫斯科岿然不动。

  2月初,莫斯科的气温已下降到零下二十至三十度,德军没有棉衣,飞机和坦克的马达无法发动,坦克上的光学窥镜失去作用。

而苏军,他们习惯寒带生活,而且穿上了棉衣、皮靴和护耳冬帽,仅英、美根据莫斯科议定书就给苏联运送了一百五十万双军靴,一万零五百吨制靴皮革。

随后又运去七百万双军靴。

12月6日,苏军从莫斯科南面和北面展开大反攻。

1942年初,苏军击溃了进攻莫斯科的德军,毙伤十六万八千人,把德军赶离莫斯科100到350公里,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在1941年德苏战场的整个冬季战役中,德军被击溃五十个师,陆军伤亡83万多人。

在冬季战局中,德军军事法庭以临阵脱逃,擅自退却、违抗军令等罪名给6.2万名官兵判刑。

35名高级将领,其中包括布劳希奇元帅、博克元帅、古德里安上将、施特劳斯上将等被撤职。

  (3)影响:

  ①是德军在二战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宣告德军“闪电战”的破产;

  ②大大改善了苏联的军事政治地位和国际地位,赢得了美英盟军的支持和援助,促成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合作探究】苏联红军取得胜利的原因:

  从苏军看:

①苏联军民的顽强抵抗;

  ②苏军情报准确,及时东兵西调,加强莫斯科防御;

  ③有利的自然环境;

  ④美英盟军的援助。

  从德军看:

①缺乏冬季作战准备;

  德军冻死8万人,冻伤15万人,主要原因是不适应严寒的恶劣天气;其次是德军统帅部轻敌,认为冬天之前能拿下莫斯科,没有准备冬装。

这和拿破仑兵败莫斯科是一样的,西欧的军队不能适应那种天气,即使再强大的军队和再厉害的指挥官,都不可避免的遇到挫折。

  ②德军骄傲、狂妄,对形势估计不足;

  ③进攻南欧延误了向莫斯科进攻的时间。

  2、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2年7月~1943年2月

  

(1)德军的战略意图:

占领高加索,夺取顿巴斯的煤炭、库班的粮食和高加索的石油;北取莫斯科,南出波斯湾。

  925年前称“察里津”,1925~1961年改名“斯大林格勒”,1961年因赫鲁晓夫“反对斯大林个人崇拜”这里被更名为“伏尔加格勒”。

位于东欧平原的东南部,伏尔加河下游。

其南部与卡尔梅克共和国相连,西南和西部与罗斯托夫州连接,西北与沃罗涅日州接壤,北连萨拉托夫州,东连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东南连接阿斯特拉罕州。

到19世纪,这里已经是伏尔加河上的重要港口和商业中心:

全俄罗斯第三大铁路枢纽,木材、盐、石油的集散地,伏尔加河下游最大的商业和工业城市。

在斯大林执政时期,这里成了苏联重要的重工业中心,粮食、石油和煤炭的主要产区,和铁道、伏尔加河运集散中心。

北高加索的粮食,巴库的石油,中亚的棉花,都要通过这一工业铁路枢纽和伏尔加河的港口,才能提供给苏联的中心地区。

  2、战略概况:

德军对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的大规模轰炸行动→德军攻入市区→市区的巷战→苏联红军合围→最终全歼德军及轴心国盟军。

  【备课资料】斯大林格勒战役

  斯大林格勒战役,又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前苏联伟大卫国战争的主要转折点,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血腥和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

参战主要军队为苏联和纳粹德国。

这次会战从1942年7月17日开始,1943年2月2日结束,历时六个半月。

战役以参战双方伤亡惨重及对平民牺牲的漠视而成为人类战争史上的著名战役。

  942年7月17日,德军在顿河河曲发起连续性的猛攻,力图突破顿河防线,而苏军进行了顽强的反击。

8月23日,德军付出惨重代价后才突破顿河防线,渡过顿河河曲,开始直接攻击斯大林格勒。

为了增强斯大林格勒守军的斗志,斯大林于7月28日发布了第227号命令,凡是不服从命令而离开战斗岗位或者撤退的军人都将被枪毙,并严厉要求苏军部队“绝对不许后退一步!

  在苏联军民的英勇狙击下,德军的锐气受到严重挫伤。

到9月13日,德军才攻入斯大林格勒市,双方开始了更为激烈的城区争夺战。

德军为了侵占这座名城,又从高加索调来大量军队、飞机进行强攻和轮番轰炸。

斯大林格勒变成了一片瓦砾场,城中80%的居住区被摧毁。

在满是瓦砾和废墟的城中,苏联第62集团军顽强抵抗,在城中的每条街道,每座楼房,每家工厂内都发生了激烈的枪战。

攻入城中的德军死伤人数不断增加。

刚刚赶赴城中的红军战士的平均存活时间不超过24个小时。

德军的主要战术是各兵种联合作战,非常重视步兵、工程部队、炮兵和空军的地面轰炸的协调。

为了对抗这种战术,苏军指挥官采取了贴身紧逼的策略,尽量将己方的前线与德军贴近。

这样导致了德军的炮兵部队无法发挥远程攻击的优点。

德第6集团军的一位叫汉斯•德尔的军官在《进军斯大林格勒》一书中写到:

“敌我双方为争夺每一座房屋、车间、水塔、铁路路基,甚至为争夺一堵墙、一个地下室和每一堆瓦砾都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其激烈程度是前所未有的,甚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也不能相比。

我们早晨攻占了20公尺,可是一到晚上,俄国人又夺了回去。

”在近两个月的斯大林格勒争夺战中,苏军击退德军700多次冲锋,使德军始终无法攻占全城。

  战争进行到11月中旬,德军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

苏军的积极防御战术,再次粉碎了希特勒的侵略计划,并为苏军全面反攻赢得了时间。

由于德军伤亡过重,苏军在兵力和武器装备上开始超过德军。

在这种形势下,苏联最高统帅部决定组织力量进行反攻。

1942年11月19日拂晓,苏军开始大反攻(代号“天王星行动”),向德军阵地发起攻击。

22日夜间,苏军强渡顿河成功。

23日,几支苏军在卡拉奇会师,形成了对斯大林格勒城下德军第六集团军的包围。

  943年1月10日,苏军以50门大炮向包围圈内的敌人猛轰(代号为“指环”行动)。

德军开始全线崩溃。

苏军指挥部命令被围德军投降,但遭拒绝。

1月22日,苏军再次发动全线进攻。

德军第六集团司令鲍卢斯在弹尽粮绝的困境下,请求希特勒投降,未获同意。

希特勒为给鲍卢斯打气,于30日下令授予鲍卢斯元帅军衔,给第六集团军的117名军官以各晋升一级等奖励。

希特勒对约德尔说:

“在德国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元帅被生俘的。

”但是,无论希特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