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13298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2015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基础知识(前6题,每题3分,第7题5分,共23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河堤(tí)   惟妙惟肖(xiào)  池沼(zhǎo)

B.拱桥(gǒng)   煞风景(shā)        着眼(zhuó)

C.脂粉(zhǐ)     重峦叠嶂(zhàng) 轩榭(xiè)

D.纤细(qiān)    迥然不同(jiǒng)  气氛(fēn)

2.下列词语中含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休憩   烟雾缭绕   金峦殿   

B.销魂   独占鳌头   蟠龙   

C.帷幕   失之毫厘   湛蓝   

D.钟磬   莫名其妙   绚丽   

3.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自出心裁(安排取舍)   瞻前顾后(看)   

B.巧妙绝伦(条理)        就地取材(靠近)   

C.惟妙惟肖(相似)        因地制宜(适合)   

D.任其自然(任由)        井然有序(整齐的样子)   

4.依次填入下面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       东罔

②屏在许多餐厅、宾馆用得很      ,可是总       不起我的诗意。

③赵州桥      在汶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

   

A.横贯   普遍   勾   横跨   

B.横穿   普通   撩   雄跨   

C.横贯   普遍   勾   雄跨   

D.横穿   普通   撩   横跨   

5.下列使用了“说明”这种表达方式的一句是(   )   

A.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B.梁和柱子以及门窗阑干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

   

C.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D.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6.下列各句中没用比喻修辞格的是(   )

A.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B.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C.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D.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7.补出下列所空缺的原诗文。

(5分)

①子曰:

“                    ,思而不学则殆。

②万里赴戎机,                     。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③明月别枝惊鹊,                 。

                 ,听取蛙声一片。

④                      ,轻罗小扇扑流萤。

二、阅读(44分)

(一)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载,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

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   ),讲究近景远景的(   )。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关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关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里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

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

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8.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写的一组词语应是(   )(2分)

A.布局    层次    映衬

B.映衬   布局   层次

C.布局    映衬   层次   

D.层次    映衬   布局   

9.说明事物应抓住特征。

选文第1段说明苏州园林共同特征的句子是“                          ”。

句中“      ”二字,贯穿全篇,全文紧扣这两个字分项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征。

选文第2段中的“                                                  ”一句与最后一句照应了这一特征。

(3分)   

10.选文第2段可以分为两层,先说假山的堆叠。

文中“                                      ”一句从游览者的感受的角度突出了假山堆叠的艺术效果。

次说池沼的特点,并用“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副画的效果”一句评述池沼与其他景致配合的艺术效果。

句中的“这”指代的内容是                   。

(3分)   

11.选文第2段所说明的中心内容是(   )(3分)   

A.苏州园林都有假山和池沼。

   

B.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示出艺术美。

   

C.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安排都体现了设计者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D.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示出自然美。

   

12.对“讲究假山和池沼的配合”一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苏州园林有假山,有池沼,山水映衬,互相配合。

   

B.苏州园林中假山的堆叠注意了与竹子花木相配合,使人产生“身在山间”的实感。

   

C.苏州园林中的池沼与桥梁、石头、花草金鱼等景致的配合,富有自然情趣。

   

D.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追求对称。

   

13.“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的正确意思是(   )

A.假山的堆叠,是技术也是艺术。

B.假山的堆叠,不仅是技术,更是艺术。

C.假山的堆叠,不仅是艺术而且是技术。

D.假山的堆叠,即使技术,更是艺术。

14.选文中的画线句所用的说明方法依次是(      )

A.举例子 摹状貌  B.作诠释 作比较

C.举例子 下定义  D.摹状貌 举例子

(二)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年到1192年间。

桥长265米,由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

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作联拱石桥。

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

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15.画横线的语句运用了__________与_________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分)

16.文中加点的词“约““几乎”能不能去掉?

为什么?

(2分)

17.这段文字说明的顺序是(   )(1分)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从现象到本质   D.从主要到次要

18.这段文字介绍桥长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介绍桥面运用的表达方式___________。

(2分)

19.“这些石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

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2分)

A.排比、比喻          B.排比

C.排比、比喻、拟人   D.排比、拟人

(三)

①江苏扬州个园,是一座独具风格的名园。

它是清嘉庆、道光年间两淮盐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旧址上兴建起来的。

当时园中遍植翠竹,盖取东坡诗句: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

”以示主人不俗。

又因竹叶形状像一个“个”字,故名“个”园。

个园以四季假山的堆叠精巧而著名。

⑦步入个园大门,便见湖石傍门,修竹繁茂,石笋参差,恰似“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此即个园春景,稍前又有生肖之假山石,皆在似与不似之间,与整个“春山”和竹林相映成趣。

③“春”去“夏”来,绕过“宜雨轩”,眼前豁然开朗。

在浓阴环抱的荷花池畔,一座六七米高的太湖石假山出现在面前,这就是“夏山”。

过石桥,进石洞,只觉得藕荷飘香,苍翠生凉。

④转过“鹤亭”,是座“一”字形长楼,循楼而去,“秋从夏雨声中入”,长廊尽绷便是“秋山”。

秋山全用黄山石堆叠而成,构思大胆,用石泼辣,相传为大画家石涛杰作。

看此山,山势巍峨,峰峦起伏,又见古柏斜伸,红枫遍植,钟乳石挂,石桥俨然,气象果然不同一般。

设若晴天薄暮时分,秋山面迎夕照,一红如染,“秋高气爽”的诗情画意顿时溢出。

   

⑤步下秋山,过“透风漏月厅”迎面是一组由白色石英石堆叠而成的“冬景”。

一只只“雪狮似顽皮的孩子残雪堆就”。

山脉、山顶“终年积雪”。

南面有一堵白围墙,墙上开了四排风洞,使人不寒而觉寒。

   

20.为什么扬州的个园取名为“个园”?

(2分)    

21.用横线在原文中画出概括说明扬州个园特点的一句话。

(2分)   

22.本文的结构形式是(     )(2分)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D.并列   

23.分析第四段的层次,用“‖”划分在原文上。

(2分)   

24.作者在介绍个园时,用了哪几个表示位置变化的词语?

(2分)

25.本文介绍个园,是按                      顺序写的。

(1分)   

26.本文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的语句主要在哪一段,请选择。

(     )(2分)

A.第④段    B.第①段

C.第②段    D.第⑤段   

27.第③段中“春”“夏”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三、作文(33分,第28题3分,第29题30分)   

28.请仿照“他是一页白纸,毫无成见地去接受客观真实”的句式,再写出三个语句,只需在方框内填写有关词语,所填词语要和空格后的内容衔接,并且不能重复。

①他是□□□□,流动不息地奔向远方。

   

②他是□□□□,无所畏惧地搏击长空。

   

③他是□□□□,大公无私地播撒光明。

   

29.有人说,深圳“楼高如山,街深如谷”,面对着如山的高楼,面对着夜幕中大楼里闪亮的灯光,你想到了什么呢?

栖息之地,归宿之所,温馨之家,理想之舟……无论是都市,还是乡村,生活中都有许许多多的楼,而在楼里都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故事,常常让人激动不已,令人回味无穷……

要求:

(1)请以“楼”为话题,根据自己的生活,选取某一个角度,或写自己想讲的与楼相关的故事,或写想表述的与楼相关的感受,或写想陈述的与楼相关的见解;也可用象征手法。

(2)自拟题目,如能拟出新颖、生动的题目,可适当加分。

(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

1.B2.A3.B4.A5.B6.C7.①学而不思则罔②关山度若飞③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④银烛秋光冷画屏8.C9.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图画 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