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中的策略选择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132097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中的策略选择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谈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中的策略选择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谈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中的策略选择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谈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中的策略选择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谈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中的策略选择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中的策略选择Word下载.docx

《浅谈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中的策略选择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中的策略选择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中的策略选择Word下载.docx

1.3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历史分析法,分析会计国际化历史、现状,推测未来趋势,同时在介绍会计国际化概念和“双轨制”等概念时采用了规范分析法,起到论证作用的采用了案例分析法如“绿诺事件”来印证观点的可信度。

1.4创新点与进一步展开的研究

本文对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方面加强研究国际会计惯例理论的力度,一方面侧重于对建立本国的会计体系的讨论。

在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提高上,本文坚持会计人员使用者素质提高和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两者并重的方针,分别对两点进行了研究。

2.会计国际化概述

2.1会计国际化的概念

国际化是指由于国际交往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各国在处理有关事务上,通过相互沟通、相互协调,从而达到采用国际规范和统一通行做法的行为。

会计国际化则为会计领域中的国际化行为,它是指由于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客观上要求各国在制定会计政策和处理会计事务中,逐步采用国际通行的会计惯例,以达到国际间会计行为的相互沟通、协调、规范和统一。

会计国际化自提出至今经历了从认识到实践的改变,得到了世界各国日益广泛的关注,并得到来自绝大多数国家以及各有关国际或区域性组织的推动。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作为国际性的民间组织,从1973年建立至今,在会计的国际协调和制定国际会计准则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国际会计界的地位越来越高。

2000年底,IASC战略性的完成了改组,新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机构即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在2001年4月诞生。

IASC的改组和机制调整,加强了与各成员国会计机构的联系,强调制定具有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取得了重要的地位,各国积极地参与会计国际会计协调和会计惯例的制定,日前英国等国在国际会计力量对比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充分体现了会计国际化是利益之争的本质。

2.2会计国际化之标准化与协调化

会计国际化目前分为两种思路,即标准化与协调化。

标准化,各国会计准则被制定并实施的全球统一会计准则取代,即全球采用统一的会计模式。

协调化,则是各国之间的会计协调,即各国间在会计处理和财务报告上尽可能消除差异,增强国际间的可理解性和可比性。

协调化和标准化不同的是,它不以采用国际统一会计制度来替代各国家的会计准则,而是强调各国会计准则求同存异,通过不断协调逐步缩小不一样的会计制度间的差异。

从各个国家的角度看,标准化对会计准则的制定是最重要的,其目的是最大的消除会计处理方法上的差别;

倘若对全球来说上,则协调性应占主导地位,它承认不同政权间差别的不可避免,并试图提高彼此间的可比性。

目前,从世界范围来看,由各国追求政治、经济、法律独立性的要求和国家之间会计环境差异巨大的客观存在性,决定了全球实施统一的会计准则是不现实的,因此,会计国际化的实现就被寄望于协调化。

2.3推行会计国际化战略的原因

2.3.1会计国际化是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发展的需要

从全球范围来讲,随着全球资本市场范围的不断扩大,跨国交易﹑跨国上市和跨国兼并趋势日益繁荣,对于这些跨国活动各国都有属于各自的会计标准,这样就使跨国交易、跨国上市以及跨国兼并的难度增大。

所以,随着跨国经济交易的不断增多,客观上要求各国的会计准则进行统一协调,我国作为国际市场的一部分,也必须推行会计国际化战略。

从本国发展的角度讲,随着我国加入WTO,将逐步开放资本市场,企业到国外上市和发行证券的规模也将逐步扩大,为了发展我国证券市场,提高我国国际投、融资和吸引外资的能力,也必须加快会计的国际化,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国际可比性和透明度,降低国际投融资成本,从而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2.3.2.会计国际化是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的要求

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会计国际化的发展,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是一个商品、劳务、人员以及资本可以自由流通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中必须要求有统一的会计标准。

拿欧盟来讲,在证券市场上欧盟要求所有的上市公司都需要按照统一的会计准则编制会计报表,这样就解决了在融资、贸易往来中的会计报表编制问题,所以区域经济合作也有力地推动了会计国际化的发展。

随着我国与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不断的加强,我国在与周边国家寻求区域经济合作的过程中也面临这一问题。

推动会计国际化一方面有利于外国投资者更好地了解我国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发展潜力,另一方面也便于我国企业在国际证券市场筹措资金。

3.我国会计国际化发展历程及现状

3.1我国会计国际化发展历程

在会计国际化发展大势所趋的背景下,多年来我国以积极的姿态努力实现我国会计的国际协调。

我国从1981年起就开始了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会计科目调整、增加会计报表等会计制度的改革;

1986年,财政部发布《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在很多方面吸收了国际上会计的通行做法,为吸引外资、扩大开放奠定了基础。

1989年会计制度性国际会计惯例渗透的实质性发展包括增设应收、应付票据、银行汇票和银行本票等明细科目,同时,国营工业企业会计制度进行了较大的改革修订,也引进了国际通行的会计概念和会计方法。

但改革开放初级阶段的会计制度改革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协调。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大大加快。

1992年,财政部颁布“两制”“两则”,结束计划经济的会计模式,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并与国际会计初步协调的新的会计模式;

2000年,财政部在总结我国资本市场改革情况的基础上制定了《企业会计制度》,是我国会计制度改革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的重要步伐。

2001年,发布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证券投资基金会计核算办法》,以适应我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至今,在改革方面与国际会计准则协调上已取得重大进步。

与此同时,为推进本国会计国际化,我国在人员培训、理论准备、对外交流等方面也作了多项工作。

从1992年就一直出版会计准则系列丛书,介绍财务和管理会计发展和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方面的及时动态,2000年出版《国际会计准则2000》的官方中文译本。

财政部先后派出数十人次到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国际五大会计公司等著名机构学习、培训和工作,为我国会计的国际化发展作大量人员的储备。

1982年,我国成为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准则政府间专家工作组”的成员国;

1997年加入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并在2001年6月当选国际会计准则咨询委员会委员,这些成果对促进我国会计国际化都具有现实意义。

我国会计制度改革和会计准则建设的过程实际是一个不断推进中国会计国际化的过程。

我们没有盲目照搬国际会计准则或其他国家的会计标准,而是在适应我国经济环境的情况下根据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尽可能地与国际会计惯例协调。

无论是会计制度发布的程序和会计政策的选择,还是围绕会计改革进行人才培训、理论研究、国际交流等,都是围绕着这一点展开的。

3.2我国会计国际化的现状

我国目前的会计规范采用的是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同步实施的“双轨制”模式,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都是国家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都具有强制性的特点,有关企业必须执行。

会计准则是以特定的经济业务或特别的报表项目为对象,分析该业务或项目的特点,规定所必须引用的概念的定义,然后以确认与计量为中心并兼顾披露,对围绕该业务或项目有可能发生的各种会计问题做出处理的规范;

而会计制度则是以特定部门行业或所有部门的企业为对象,着重对会计科目的设置、使用说明和会计报表的格式及其编制加以详细规范。

对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关系,财政部会计司的解释是:

“目前我们采用的模式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制度和准则将同时并存,企业处理的各项业务,若会计准则已做出相应规定的,以准则为准,若会计准则没有做出相应规定的,仍按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处理,会计制度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后,最终实现从统一会计制度到会计准则的平稳过渡。

4.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会计国际化取决于其支撑环境,包括经济制度、人才素质、监管程度以及与会计准则和实务密切相关的诸多因素,因此选择我国会计国际化的总体策略,必须首先考虑和分析影响其发展的诸多难点。

4.1我国的会计准则在国际化进程中存在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存在着一定差距。

此差距主要表现在两点:

一、表现在数量上,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会计准则也在不断进步,目前已经制定出了41项,美国的会计准则制定了一百多项,而我国目前只有16项具体会计准则。

相比之下,我们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完善。

二、表现在会计准则的功能上,作为一种商业语言,会计准则的功能应该只是让投资者通过阅读企业的财务报告,明白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表现。

但我国还赋予了会计准则一些规范企业行为的功能,这无疑会影响会计准则的实施。

此外,差距还表现在企业合并、金融工具、所得税及坏账准备等方面。

如前文所述,现阶段我国的会计规范是采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两者结合的模式,在未来很长的时间内这种会计规范模式还将长期存在。

要满足国际市场的需要,必须对这两种形式规范的适用对象和适用范围进行明确的规定,使两者之间相互协调,但是目前来看我国的还没有采取统一的形式来规范财务会计报告。

4.2我国的会计实务在国际化进程中存在问题

我国会计实务的质量目前还比较低下,这主要表现在:

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抉择有时过于死板,有时又过于随意,比如在会计工作中很多会计人员并没有按照新制定的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报表的编制,甚至滥用会计政策和根据需要变更会计估计,导致了会计信息的失真;

会计披露质量低劣;

潜在亏损普遍存在等问题。

由于我国的会计准则没有达到国际化的水平,加上会计实务中出现的问题,我国的会计实务在国际化方面存在的问题就更严重,不仅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妨碍了国家宏观经济调控还影响了我国会计以及企业的国际信誉,国际化会计实务中要求会计要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为己任,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要想实现这一标准还有很大的困难。

4.3我国的会计监督在国际化进程中存在问题

我国在企业监督和业绩评价上的重点偏向利润表,而国际财务报告准确规范的重点是资产负债表,按其提供的会计信息侧重于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

我国在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披露等方面难以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完全一致,这就导致了财务造假、提供假数据资料等各种经济违法行为的发生,会计自律制度不健全会计法律体系不完善,部分会计工作或主管人员使用非正常交易、不公允的关联交易等手段操纵利润,使我国的会计市场信息不够透明,也阻碍了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发展。

4.4我国的会计人员素质在国际化进程中存在问题

由于历史的原因,1966年之后的十年里,会计人员与无数其它专业人士和知识分子一样,受到批斗并被流放到边远地区,甚至遭到杀害。

同时,由于大学会计教育基本上陷于停顿,会计专业大学毕业生的供应因而中断。

如今,那些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离校的人已年近或年届50岁,十年动乱的影响造成了一个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

从1949年至1966年,以及1978年经济改革开始之后的逾十五年间,中国的会计人员使用的都是前苏联为中央计划经济设计的簿记体系,这与西方会计截然不同。

其结果是,中国具备与其现代经济相适应的资历和知识的会计人员严重匮乏.,我国会计人员的素质问题已成为阻碍我国会计国际化的重要方面。

4.4.1从会计人员的素质高低来看

在过去的经济体制下,会计人员仅仅是按财务制度的规定进行账务处理,如果制度没有规定的就不知道如何去处理,对一些会计业务按会计要素进行审核、判断、制证、记录、登记账簿、核算,财务报告自然就生成了,这种能力与市场经营条件下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还有很大的差距。

因为会计人员素质本身不高,加上近年来各种新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出台,会计人员没有充分理解和吸收新的会计知识,导致会计人员的素质不能跟上企业的发展要求,更不用说达到国际化的标准了。

所以在从目前来看缺乏通晓国家会计知识的高素质会计人员阻碍了我国推进会计国际化的发展。

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德勤(Deloitte)香港公司合伙人斯蒂芬﹒泰勒(StephenTaylor)表示:

“我们(在中国大陆)是否缺乏经验丰富且年龄较大的会计师呢?

是的。

我们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如何获得具备适当的经验和督察能力的会计师。

”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匮乏不仅仅是令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及其规模较小的本土竞争对手感到头疼的问题。

它可能放缓甚至破坏中国融入全球资本市场体系的进程。

4.4.2从高素质会计人员的数量上看

我国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超过一千万,但未受过高等教育一直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占相当比重。

最近,由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所做的一项调查表明,52%的被调查企业缺乏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

在ACCA于2005年末对关于财会人员技能的一项调查中。

发现大多数财务经理人的职业技能仍局限于传统的会计核算、会计报表和税务处理等方面,而在内控、预算、投资融资、风险管理和信息管理等现代财务经理人应有的技能方面普遍不足。

由此可见我国会计人才的缺乏不仅体现在人员素质过低上,数量的稀少也是提高我国会计市场整体质量的一大绊脚石。

在回忆1993年中国放弃前苏联的会计制度时,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CICPA)秘书长陈毓圭表示:

“过去十年来,我们一直在转变有关会计学的观点。

”对于中国第7大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天职国际(TZCPA)首席合伙人陈永宏而言,“从本质上讲,我认为并不是缺少人手,而是缺少优秀的国际化人才。

”他表示,“我们有很多应聘者,但只有少数人足够专业。

5.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中的策略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推进会计国际化过程中,始终注意积极借鉴国际会计惯例。

我国会计国际化的改革进程不断加快,在许多方面与国际会计准则取得一致或协调,赢得了国际会计界的高度评价。

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促进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经济交流等方面的作用突出,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会计国际化的发展进程也必将进一步加快。

应当注意的是,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的发展,必须以对我国当前的会计环境以及会计国际化的本质和趋向有清楚认识为基础。

由此提出下列需要把握的要点:

5.1提高思想认识,正确对待会计国际化

从横观上来看,会计作为一门社会科学,会受到政治、经济、法律、教育、文化等诸多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国情和环境对不同国家的影响可能会有较大差异。

我国既要强调中国特色,又要借鉴学习西方会计。

因此,一要正确对待存在合理的差异,承认其客观性。

二要认识到中国特色会计理论、方法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差别的同时也有许多相同、相近的地方。

所以应密切关注国际会计准则建设和国际会计协调的步伐,研究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协调的重点问题,积极吸收和引进适用于我国的国外先进会计经验和管理技术,充分利用国际会计资源解决我国的现实问题,同时也加快我国会计国际化的步伐。

从纵向上来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长远看有利于中国在参与世界经济分工与协作中获得比较利益,有利于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

但从近期看,我国会计行业受到某种程度上的冲击是难免的。

因此,必须积极采取有效对策,迎接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多种挑战,把国外会计行业的冲击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同时我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国际会计协调的进程中,施加我们的影响,使国际会计准则也能解决我们国家所面临的一些特殊会计问题。

总的来说,我国应根据本国的具体实际和会计环境现状,积极稳妥、有计划、有步骤、有程度地实施会计国际化。

尽可能地降低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成本,维护国家利益,绝不能操之过急,生搬硬套。

我国会计国际化应是符合中国实际、满足中国经济发展需要的国际化。

5.2完善会计准则,建立会计体系

5.2.1.正确认识国际准则形式的意义

如前所述,我国会计制度目前实行“双轨制”。

由于中国的国情和会计制度有易懂易学、便于操作的优点,按会计制度来规范会计核算仍然是必要的。

但是,为了便于国际上的沟通,便于国外投资人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我们的会计规范及其所形成的会计信息,我国还必须逐步过渡到用单一的形式来规范财务会计报告。

从长远来看,采用制度的形式与国际潮流相悖,会计制度终将被准则所取代。

我国制定统一会计制度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一些大陆法系国家,比较典型的如法国,均采用了制度的形式。

而实际上,近年来采用准则形式已成为国际会计界的方向。

欧盟委员会在2000年6月做出财务报告战略性规划,提议所有欧盟成员国的上市公司不能超过2005年使用国际会计准则作为为编制财务报告的单一会计标准,同时同意非上市公司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

我国已积极参加国际准则协调的工作,是国际会计准则咨询委员会的委员,今后应更近一步向国际惯例靠拢,使本国的会计业更早地融入世界经济市场。

5.2.2.加强对国际会计理论的研究

从我国的现实情况出发,我国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时间较短,对国际中各个国家的会计准则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

随着在国际市场中参与程度的增长,会计准则差异引起了会计实务的差异,要逐渐减小与国际会计的差异,必须对国际会计进行研究。

首先,可以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对国际会计理论进行研究,密切关注国际会计研究状况,掌握国际会计准则,以便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占据有利的地位。

其次,有选择的借鉴发达国家的会计研究项目与成果,注重引进和吸收国外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宏观会计方面的先进作法,积极介绍和引进非英语国家的会计经验,兼收并蓄,不断提高我国会计学术研究水平。

更要把对国际准则和实务的研究应用会计教育中,推动实证研究,加大对人力资源、环境会计、网络会计的研究力度,跟上国际会计研究的步伐。

5.2.3.提高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

会计国际化虽然包括会计政策、会计管理体制、会计执业、会计计量等方面的都要与国际惯例趋同,但其核心是会计准则的国际化。

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定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也是国际间会计准则不断协调、国家间不断沟通的过程。

新准则的变化,体现了我国会计准则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趋势。

新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成立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应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面对这种趋势,要推进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我们要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一、积极参与国家间的会计交流与合作,加强同国际会计组织的联系,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提高我国在准则制订中的影响力,向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反映我国的现实,尽可能地协调会计准则国际化和国家化之间的矛盾。

二、立足我国会计环境,鼓励跨国公司的会计人员参与到会计准则的制定中来,畅通企业与政府立法部门的交流和沟通渠道,及时反馈执行准则遇到的实际问题和修改建议,提高会计准则的可操作性。

尽可能做到制定的会计准则与现阶段我国的企业发展相一致,并能在国际贸易中发挥作用;

制定自己的财务报告概念框架,在技术上保证具体准则的连贯性,提高具体会计准则的质量;

加快具体会计准则尤其是一些特殊行业、特殊业务会计准则的制订和推出进度,尽快形成较完整的会计准则体系。

为完善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财政部早在1993年就启动了完善会计体系的三年计划,不久发布了40多个具体会计准则草案征求各方意见,并于1997年以后陆续颁布正式条文。

2001年1月十八日,又新颁布了《无形资产》、《借款费用》、《租赁》三项具体会计准则。

此外,今年我国还将出台企业存货、固定资产、中期报告、外币核算、企业合并等五项新的准则,这些都将逐步缩小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距。

同时我们还应加快会计准则代替行业会计制度的进程。

参照WTO的要求,不断完善我国的会计政策,健全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

5.3加速信息化步伐,提高会计实务质量

我国会计国际化的目的主要是增进会计信息的国际可比性、可理解性,因此会计国际化应包括会计准则国际化和会计实务国际化两个大的方面。

虽然制定一套符合国际会计惯例的会计准则无疑为实现该目的提供了制度保证,但是否一定能实现该目的还要看会计实务的状况。

提高我国会计实务的质量需要加速会计信息化步伐,充分利用现代通讯、网络技术,将会计电算化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融合,加速会计处理手段现代化,以满足现代信息社会和现代企业管理更为便捷、迅速的要求,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多元化优质服务。

首先,健全与完善信息化会计数据、会计凭证的存储和审核机制、交易业务数据的存储管理和电子数据传递过程的可靠性机制以及建立电子信息数据生成的确认机制;

其次,加快与管理信息化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

最后,全面运用以计算机、网络为主的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电子商务,为我国会计国际化奠定技术基础。

5.4完善法律制度,加强会计监督机制

在我国企业发展的目前阶段,企业中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日益严重,对于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不利影响,使我国的会计信息在整个资本市场中面临信任危机,近年,琼民源、银广夏、红光实业等案例都与缺乏监督、会计信息失真有关。

所以在我国推行会计国际化的过程中要加强会计监督和会计法规的执行,整顿会计秩序,尽可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这样企业才能在国家市场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首先,国家要加强现有会计法规的补充和修订工作,做好会计法律、法规和规章相互衔接,健全会计自律制度,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建立完善的会计法律体系。

其次,政府要规范资本市场、金融市场运行机制,严格执行信息披露制度,加大监管执法力度,规范市场经营行为,尤其是要规范公用企业和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经营者的经营行为,促进公平竞争,实施和运用公允价值营造公平、高效、开放的资本、金融市场环境。

最后,规范上市公司和会计事务所等会计主体的财务行为,完善公司治理机制,避免使用非正常交易、不公允的关联交易等手段操纵利润,不断增强公司管理层及时、充分、如实披露财务信息的法律意识。

5.5培养高素质会计人员,发展注册会计师行业

现阶段很多企业都进行了跨国上市、跨国交易等活动,这些互动的频繁对于会计人员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必须加快培养复合型、国际化的会计人员,复合型的会计人员不但要具备高度专业的会计知识,而且对于国际会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