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单元测试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131549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1.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单元测试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单元测试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单元测试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单元测试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单元测试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单元测试Word下载.docx

《人教版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单元测试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单元测试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单元测试Word下载.docx

在细胞生长过程中,细胞表面积与细胞体积的比值变小,细胞与外界之间的物质交换速率降低;

人体红细胞吸收水分、葡萄糖的方式分别是自由扩散、协助扩散;

生长素在植物体内极性运输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B

4.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B.mRNA在细胞核中合成后进入细胞质中要穿过2层生物膜

C.水稻叶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CO2被同一个细胞利用要穿过2层磷脂双分子层

D.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为胞吐,故A错误;

mRNA在细胞核中合成后,从核孔进入细胞质,跨过0层生物膜,故B错误;

叶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CO2被同一个细胞利用,从细胞质基质到叶绿体,要跨过2层生物膜,即2层磷脂双分子层,故C正确;

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故D错误。

5.如图是某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示意图,从图中能得出(  )

A.图中S代表载体,C代表离子

B.膜外一定是低浓度,膜内一定是高浓度

C.这种物质的跨膜方式一定是主动运输,因为有C和能量参与

D.图中C这种移动方式是错误的,它是固定不变的

本题中的某种物质是指S,它的跨膜方式需要能量和载体,属于主动运输;

主动运输可以将物质从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运输,但不等于膜外一定是低浓度,膜内一定是高浓度;

C是载体蛋白,它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脂质分子不停地运动。

6.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肌细胞的细胞膜上有协助葡萄糖跨膜运输的载体蛋白

B.激素必须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内才能完成对细胞代谢的调节

C.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或离子都可以通过简单扩散进入细胞

D.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都不需要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

葡萄糖进出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故肌细胞的细胞膜上有协助葡萄糖运输的载体蛋白;

蛋白质类激素以胞吞方式进入细胞;

离子主要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

协助扩散需要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

A

7.下列与细胞内物质运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叶绿体合成的ATP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

B.氢离子可以通过扩散作用进入液泡内

C.溶酶体内的酶由内质网形成的小泡(囊泡)运入

D.内质网的膜结构成分可以转移到细胞膜中

叶绿体合成的ATP进入叶绿体基质用于暗反应,不进入细胞核;

氢离子进入液泡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溶酶体内的酶在核糖体上合成肽链,然后经内质网初步加工,再经高尔基体加工后进入的;

内质网膜和细胞膜可以直接相连,因此,内质网和细胞膜的膜结构成分可以相互转移。

8.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主动运输过程中,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和ATP提供能量

B.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不再进行葡萄糖的跨膜运输

C.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

D.抗体分泌过程中,囊泡膜经融合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

本题考查与物质运输相关的生理过程及各自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主动运输消耗能量且需要载体,故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和ATP供能;

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内仍进行新陈代谢,需要吸收葡萄糖将其分解供能;

质壁分离时,细胞失水,导致细胞液浓度升高,细胞内渗透压升高;

抗体的本质为蛋白质,通过胞吐方式运输到细胞外,该过程中由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膜与细胞膜融合将抗体释放到细胞外。

9.如图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示意图,其吸收肠腔中低浓度的葡萄糖,有关图示信息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肠腔中的葡萄糖和Na+时使用的是同一载体

B.葡萄糖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C.K+以主动运输方式从组织液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D.Na+进入和转出小肠上皮细胞的运输方式都是协助扩散

从图示信息可知,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肠腔中的葡萄糖和Na+时使用的是同一载体;

由题干信息可知,葡萄糖逆浓度梯度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故为主动运输;

K+逆浓度梯度从组织液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故为主动运输;

Na+顺浓度梯度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且需要载体,为协助扩散,Na+逆浓度梯度转出小肠上皮细胞,为主动运输。

10.下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穿)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a运输

B.与方式a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

C.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

D.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a和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

本题考查物质跨(穿)膜运输的方式,意在考查考生对物质跨(穿)膜运输方式的理解、运用和识图分析能力。

由图可知,曲线a表示物质的转运速率与被转运分子的浓度成正比,因此曲线a表示的是自由扩散;

曲线b表示在一定范围内物质的转运速率与被转运分子的浓度成正比,而超过一定的范围,物质的转运速率不再增加,这时转运速率主要受细胞膜上载体数量的限制,因此曲线b表示的是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

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故A错误;

方式a表示的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故B错误;

抑制细胞呼吸可能对方式b的转运速率有影响,而对方式a的转运速率无影响,故D错误。

11.下列有关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低温对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和所运输物质种类都有很大影响

B.载体蛋白结构异常对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影响较为显著

C.受细胞内外物质浓度差影响最大的运输方式是被动运输

D.土壤通气状况对陆生植物根系的主动运输有很大影响

本题考查物质进出细胞方式,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选项A,低温对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有较大影响,对跨膜运输时所运物质种类几乎无影响。

选项B,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所运物质种类受载体种类的影响;

选项C,被动运输的动力来自细胞内外的浓度差;

选项D,土壤通气状况通过影响陆生植物根细胞的有氧呼吸强度,进而影响主动运输过程。

12.物质的跨膜运输对细胞的生存和生长至关重要。

如图为几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组成细胞膜的A、B两种物质通常不是静止的

B.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以图中甲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进行

C.丙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对于维持活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D.胆固醇跨膜运输以甲的方式进行是因为A物质的缘故

由题意可知,A表示磷脂,B表示蛋白质,甲表示自由扩散,乙表示协助扩散,丙表示主动运输。

胆固醇跨膜运输以甲的方式进行是A(磷脂)物质的缘故(相似相溶),葡萄糖分子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过程,所以B项错误。

13.(2016·

浙江理综)当人体血糖浓度偏高时,质膜中的某种葡萄糖载体可将葡萄糖转运至肝细胞内,血糖浓度偏低时则转运方向相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载体在血糖浓度偏低时的转运需要消耗ATP

B.转运速率随血糖浓度升高不断增大

C.转运方向不是由该载体决定的

D.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运出肝细胞

在血糖浓度偏低时,肝糖原分解,葡萄糖顺浓度梯度以易化扩散方式运出肝细胞,不需要消耗ATP,A错误;

因葡萄糖的转运需载体协助,故其转运速率不能随血糖浓度升高不断增大,B错误;

葡萄糖的转运方向取决于血糖浓度的大小,而不取决于载体,C正确;

胰岛素可促进葡萄糖运入肝细胞,达到降低血糖浓度的效果。

14.(2016·

江苏单科)下列关于生物膜透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糖体合成的分泌蛋白能够自由透过高尔基体膜

B.细胞质中合成的光合作用相关蛋白须通过内质网输入叶绿体

C.子叶细胞中包被脂肪颗粒的膜对葡萄糖具有选择透性

D.细胞外高浓度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可以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核糖体合成的分泌蛋白经内质网初步加工后由囊泡运输到高尔基体,并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后到达高尔基体,A项错误;

细胞质中合成的光合作用相关蛋白是在信号肽的引导下输入叶绿体的,不须通过内质网,B项错误;

葡萄糖的跨膜运输需要载体的协助,体现了膜的选择透性,C项正确;

细胞外的超氧化物歧化酶为大分子物质,是通过胞吞方式进入细胞的,D项错误。

15.(2015·

课标全国卷Ⅱ)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  )

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过程

B.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

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

D.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

抗体、分泌蛋白都是大分子物质,其分泌到细胞外的方式都为胞吐,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A、C、D不符合题意;

mRNA通过核孔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不属于胞吐作用,B项符合题意。

16.(2015·

课标全国卷Ⅱ)将三组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

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

培养瓶中气体

温度(℃)

离子相对吸收量(%)

空气

17

100

氮气

10

3

28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B.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

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ATP

D.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由培养条件为空气和氮气且温度为17℃的两组实验可知,有氧条件有利于幼根对该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氮气环境不利于吸收,A项正确,D项错误;

由培养条件为17℃和3℃且培养瓶中气体都为空气的两组实验可知,幼根对该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与温度有关,B项错误;

氮气环境中幼根细胞需消耗无氧呼吸产生的ATP来吸收该矿质元素离子,C项错误。

17.(2014·

浙江理综)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被细胞胞吞的一定是固体物质

B.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属于易化扩散

C.通过载体蛋白的物质转运属于主动转运

D.胞吐过程一定会发生分泌泡与质膜的融合

被细胞胞吞的主要是大分子物质和颗粒物质,但并不一定是固体物质,A错误;

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属于胞吐,B错误;

通过载体蛋白的物质转运属于易化(协助)扩散或主动转运,C错误;

胞吐过程发生分泌泡和细胞膜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D正确。

18.(2014·

北京理综)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下图,据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

A.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H2O通过的物质

B.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具有选择性

C.离子以易化(协助)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

D.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

据图可知:

生物膜对H2O的通透性大于人工膜对H2O的通透性,可见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H2O通过的物质,A正确;

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性不同,说明生物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具有选择性,B正确;

因人工膜由双层磷脂组成,无蛋白质,所以离子不能以协助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C错误;

甘油、CO2和O2分子大小不同,导致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不同,D正确。

19.(2014·

安徽卷)下图为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下表选项中正确的是(  )

选项

管腔中氨基酸

→上皮细胞

管腔中Na+

上皮细胞中氨

基酸→组织液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由图分析可知,氨基酸和Na+由肾小管管腔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过程中,氨基酸由低浓度处向高浓度处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协助,是主动运输的过程;

Na+由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运输,并且需要载体蛋白,是被动运输中的协助扩散过程。

氨基酸和Na+由肾小管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的过程中,氨基酸由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运输,并且需要载体蛋白,是被动运输中的协助扩散过程;

Na+由低浓度处向高浓度处运输,并且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是主动运输的过程。

20.(2013·

浙江理综)某哺乳动物神经细胞内外的K+和Na+浓度见下表。

下列属于主动转运(运输)的是(  )

A.K+经钾离子通道排出细胞

B.K+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

C.Na+经钠离子通道排出细胞

D.Na+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

K+和Na+经离子通道排出细胞属于协助扩散;

K+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属于协助扩散;

Na+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属于主动运输。

 

21(2017·

青岛模拟)如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B]________的组成单位是________。

构成细胞膜基本支架的结构是[ ]________。

(2)与细胞膜的识别功能有关的结构是[ ]________。

(3)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性。

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同细胞的细胞膜的生理功能不同,主要取决于细胞膜上的哪些结构的不同?

________(填写标号)。

(5)细胞膜的外侧是________(填“M”或“N”)侧,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经分析人体细胞内外成分,发现细胞内外化学成分及其含量差别很大,这说明细胞膜具有哪些生理功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该种细胞膜的结构模型被称为________。

(1)图中[B]为细胞膜蛋白质,其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构成细胞膜基本支架的结构是[D]磷脂双分子层。

(2)细胞膜外侧的[E]糖蛋白有细胞识别作用。

(3)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因为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能运动。

(4)细胞膜上的[B]蛋白质决定细胞膜的生理功能。

(5)因为糖蛋白有细胞识别作用,位于细胞膜外侧,故M侧为细胞膜外侧。

(6)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有以下作用:

①使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维持相对稳定的细胞内部环境,保护细胞;

②控制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7)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组成,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支架,蛋白质覆盖、镶嵌或贯穿其中,为流动镶嵌模型。

(1)蛋白质 氨基酸 D 磷脂双分子层

(2)E 糖蛋白 (3)流动 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能运动

(4)B (5)M 糖蛋白有细胞识别作用,位于细胞膜外侧

(6)①使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维持相对稳定的细胞内部环境,保护细胞;

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7)流动镶嵌模型

22如图是某一物质通过细胞膜的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此物质运输方式可以体现出细胞膜在功能上具有________的特点。

下列符合图示运输方式的物质是(  )

A.甘油B.K+

C.N2D.维生素D

(2)C物质是________,它在细胞内转化快,从而保证了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在细胞内的存在量________(填“少”或“多”)。

如图所示,C物质是在线粒体中经______________(生理过程)产生的。

(3)已知A、B分别是两种酶,A是磷酸激酶,B是磷酸酯酶,由图中信息推断:

磷酸激酶的具体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它们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1)图中所示物质通过细胞膜时由于有能量的消耗和载体的参与,是主动运输方式;

此运输方式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甘油、维生素D为脂溶性的物质,N2为气体分子,它们进出细胞都是通过自由扩散,K+进入细胞通过主动运输。

(2)在线粒体内通过有氧呼吸使ADP和磷酸结合成ATP;

ATP在细胞内的存在量很少,需要不断地合成和分解。

(3)磷酸激酶催化物质D与磷酸结合在一起,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1)主动运输 需要载体,需要能量(ATP),逆浓度梯度运输 选择透过性 B

(2)ATP 少 有氧呼吸

(3)催化物质D和磷酸结合在一起 蛋白质

23(2017·

吉林长春东北师大附中模拟)生物膜的基本特点之一是能够维持相应环境内的物质浓度,下图a、b、c代表跨膜运输方式,d代表膜上的物质。

回答下列与生物膜有关的问题。

(1)1959年罗伯特森提出了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生物膜模型,他将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

但这一观点无法解释________等现象(举一例),因此遭到了质疑。

(2)图1中可以表示被动运输的类型为________(填写图中编号),其中________不需要膜蛋白的协助。

图中可以表示主动运输的类型为________(填写图中编号)。

(3)人工合成的仅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封闭球状结构称为脂质体。

带电荷的分子很难通过脂质体的原因是磷脂双分子层的________(内部/外部)是疏水的。

(4)图中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会受到低温影响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图中编号)。

(5)某植物根系对某物质X的吸收速率与X的浓度关系如图2所示,该植物根系对X的吸收方式为________(填名称)。

(1)1959年罗伯特森提出的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生物膜静态模型无法解释变形虫的变形运动等现象,因此遭到了质疑。

(2)图1中a、b、c跨膜运输方式分别为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前两者为被动运输。

带电荷的分子很难通过脂质体的原因是磷脂双分子层的内部是疏水的。

(4)温度影响蛋白质和磷脂分子的运动,故图1中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会受到低温影响的是a、b、c。

(5)某植物根系对某物质X的吸收速率与X的浓度关系如图2所示,说明该植物根系对X的吸收受到载体的限制,因此该植物根系对X的吸收方式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1)变形虫的变形运动(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a、b a c (3)内部 (4)a、b、c (5)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