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131394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文档格式.docx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文档格式.docx

1、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3、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位置,能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本册达到的水平:

期末学生的观察、计算、思维、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一个新的提高。

(一)在数与代数方面

第一单元:

中国的热极(认识正负数)

1.认识负数

2.我学会了吗

本单元教学负数,是过去小学数学里没有的内容。

在小学数学里教学负数的知识(只涉及负整数的初步认识)出于两点考虑:

第一,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是比较多的,学生经常有机会在生活中看到负数。

让他们学习一些负数的知识,有助于他们理解生活中遇到的负数的具体含义,从而拓宽数学视野。

第二,适量知道一些负数的知识,扩展对整数的认识范围,能更好地理解自然数的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对教学负数提出的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根据这一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两部分编排:

第一部分是结合现实情境教学负数的意义,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初步能认、读、写负数;

第二部分是负数的实际应用,引导学生应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教学重点:

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用正、负数来描述生活中的相反现象。

教学难点:

能用正、负数来描述生活中的相反现象。

第二单元:

校园艺术节(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数的意义

2.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

3.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4.假分数与带分数互花

5.分数的基本性质

6.我学会了吗

本单元是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将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技能。

在本单元中,约分与通分、假分数化为带分数或整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的方法,都是必须掌握的。

本单元教学重点:

分数的意义与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

难点:

理解单位“1”,分数单位,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约分与通分的方法,判断一个分数能否化有限小数。

关键:

正确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本单元知识是下一单元的重要基础。

第三单元:

剪纸中的数学(分数的加减分一)

1.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同分母分数加法

3.同分母分数减法

4.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法

5.同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6.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7.分数和小数的互花

8.我学会了吗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充分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最大公因数的基础主进行学习的,教学重难点是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初步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最简分数和约分意义及方法。

“合作探索”中的第一个红点部分是学习同分母分数加法,法识最简分数。

第一个红点部分是学习约分的意义和方法。

在参与学习动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探素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单元教材重点: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初步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法则

难点:

结合情境了解的分的意义,掌据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方法。

在动手操作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增强数学体验意识。

第五单元:

关注环境(分数的加减分二)

1.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和同分

2.分母为互质与倍数关系的异分母分数的通分

3.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异分母分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5.我学会了吗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的“数的认识”的内容。

《标准》在第二学段对本单元知识的要求是:

“数的认识”中做出如下规定:

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会进行小数和分数的转化。

能比较分数、小数的大小。

“数的运算”中做出如下规定:

能进行简单的分数(不含带分数)的加、减及混合运算。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已经理解了分数的意义,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同分母分数大小以及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等知识的基础上安排的,是学生第三次认识分数,

本单元教材的设计思路和内容安排上,有以下特点:

1.抓住核心知识,突破重难点。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

3.把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整合在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中。

4.让学生经历在已有知识背景下自主建构数学的过程。

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会进行整数和假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之间的互化;

能把异分母分数通分,能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能找出10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会进行分数、小数的互化;

会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

在整数、假分数、带分数互化,以及进行异分母分数通分、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解释自己思考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能探索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分数和小数互化以及解决简单分数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经历与他人交流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能清晰表达自己思考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二)在图形与几何方面

第四单元:

走进军营(方向与位置)

1.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根据数对在方格纸上表示物体的位置

3.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4.根据方向和距离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是在第一学段学习了用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物体的位置和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及认识简单的线路图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是第一学段“方向与位置”内容的延续和发展,也是第三学段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

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认识自己的生活环境、发展空间观念具有重要作用。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认识数对;

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

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路线;

第七单元:

包装盒(长方体与正方体)

1.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2.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3.体积与体积单位

4.体积单位之间互化

5.容积与容积单位之间互化

6.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7.我学会了吗

本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将系统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为进一步认识其他立体图形和学习有关计算打好基础本单元主要教学内容有: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常用的体积单位及换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容积),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单元教学重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容积)的计算

单元教学难点:

体积及体积单位的建立。

(三)概率与统计方面

第六单元:

爱护眼睛(复式统计图)

1.设计条查表与复式统计图

2.复式折线统计图与根据图形中的信息做出分析与判断

3.我学会了吗

本单元的统计知识是在学习了统计表、单式条形統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之后安排的。

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

根据复式統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体会不同画法对据描述和解释的影响。

重点:

认识复式統计图并体会其特点。

难点:

分析复式统计图并体会其特点。

综合实践

本综合与实践活动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知识之后安排的。

此活动巧妙地选择了生活中“用整体求个体”的典型实例,旨在引发学生的有效思考,帮助学生找到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与策略,让学生在较大的自主发展的空间中将在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具体课时安排如下: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课时

1

一、认识正负数

3

2

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4

三、分数加减法

(一)

5

6

综合应用

7

四、方向和位置 

8

四、方向和位置

五、分数加减法

(二)

9

10

期中复习,考试、考查

11

六、统计

12

13

七、长方体和正方体 

14

15

七、长方体和正方体 综合应用 

16

数学与生活

17

回顾与整理

18

期末复习 

19

20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结合现实生活,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能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

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并能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及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会找两个数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结合现实素材理解约分的意义,会约分。

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及加减混合运算;

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4、结合具体情境,掌握通分的方法;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会正确地计算,并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5、初步了解简单的统筹法和优选法。

6、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能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7、会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会求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8、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位置,能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会描述简单的线路图。

9、结合具体实例,能根据指定的要求设计方案。

10、能根据实际问题设计调查表,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

11、了解数据的描述可能产生的误导。

 

(二)过程与方法

1、结合具体实例探索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2、在方向与位置的教学中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在长方体单元的教学中,经历观察、猜想、实验、证明的数学学习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4、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表达、分析、判断与根据数据作出决策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2、结合本册教材的学习,再次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3、学会倾听与质疑,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4、养成认真作业、数学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实施

1.正确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努力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学时,要深入的挖掘教材,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用教材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

2.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学会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学习的目标之一。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更加重视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例如:

在“生活中的多边形—多边形的面积”单元的学习中,把平移、旋转等思想方法与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有机地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了探索多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思路,渗透了等积转化的思想;

在“今天我当家一小数乘法”小数除法“两个单元的学习中,在把小数乘除法转化为些数亲除法的过程中也渗透了转化的思想;

在“绿色家园——折线统计图”单元的学习中,无论是探索部分还是练习部分,都渗透了“推断”和“预测”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重视方程教学,初步建立代数观念。

本册教材第四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走进动物园——简易方程”。

在此之前,学生解决问题一般列算术式进行计算,通常称之为“算术法”。

本单元学习列方程解决问题,让未知数参与运算,按事物发展的进程思考问题,这对学生来说是思维方式上的一大转变。

因此,初学方程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一一找出等量关系式,正确列出方程。

为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和学生身边的实例,拉近方程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感受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初步建立代数观念。

加强探索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4.加强探索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经过四年的学习,学生具备了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自主探索的能力。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教师应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一定的探索问题的方法。

比如:

对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一般是将新图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图形,让学生知道转化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5.用好教材,做教材“再开发”的智者。

面对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环境及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教材选用的部分素材在教学中很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

“绿色家园”,教材上呈现的是城市绿化的情境,这一情境对有些农村的孩子来说会感到陌生;

在学习小数乘除法时,学生对三峡工程的有关情况了解不够,这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总之,为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学会对教材进行再创造。

6.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要全面、合理、科学。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不但要考查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与同伴交流与合作,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更要重视了解学生数学思考的广度和深度。

教学“小数乘、除法计算”时,在组织合作探索活动中,要考查学生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情况,更要重视考查学生对小数乘、除计算方

法理解的程度。

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合理的评价。

7.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性,着力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五、教学评价

(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

教师应允许学生经过较长时间的努力,随着数学知识与技能的积累逐步达到目标,在实施评价时,可以对部分学生采取“延迟评价”的方式,提供再次评价的机会,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评价

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可以关注一下几个不同的层次:

1.学生是否能理解题目的意思,能否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2.学生能否通过问题、猜想、操作、探究、填表、观察,分析归纳概括、应用。

3.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一般性问题。

(三)情感态度的评价

情感态度评价主要方式有课堂观察、活动记录、课后访谈等。

情感态度评价主要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进行,了解学生情感态度的状况及变化。

如:

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克服困难的勇气,与他人合作,与同伴和老师交流等等。

(四)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过程中、整体性。

是否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是否能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是否能与他人合作交流,是否能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是否愿意倾听和理解别人的思路,是否有反思思考过程的意识等。

(五)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每一个学习单元结束时,可以要求学生自我设计一个“学习小结”,用合适的形式(表、图、卡片、电子文本等)归纳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学习中的收获,遇到的问题,等等。

评论方式多样化,包括书面测验、口头测验、开放式问题、活动报告、课堂观察等等。

教师要选择适当的评价方式,例如:

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了解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习态度,从作业中了解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六)恰当的呈现和利用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的呈现和利用应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评价结果的呈现应该更多的关注学生的进步,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哪些提高,具备了什么能力,在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等等。

(七)合理设计与实施书面测试

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要注重考查学生对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本质的理解,考查学生能否在具体情境中合理应用。

因此,在设计试题时,应淡化特殊的解题技巧,不出偏题怪题。

另外,在课堂中应注重课堂检测,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矫正。

6、所需条件

文本、信息技术、社会教育资源、环境与工具、生成性资源。

学具包(带)、微信照片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