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基础知识与教学东北师范大学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127209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108.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基础知识与教学东北师范大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教育基础知识与教学东北师范大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教育基础知识与教学东北师范大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教育基础知识与教学东北师范大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教育基础知识与教学东北师范大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基础知识与教学东北师范大学Word文件下载.docx

《教育基础知识与教学东北师范大学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基础知识与教学东北师范大学Word文件下载.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基础知识与教学东北师范大学Word文件下载.docx

C.斯宾塞

D.卢梭

9.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最根本的区别在于(A)。

A.是否有目的的培养人

B.是否促进人的发展

C.是否促进社会发展

D.是否具有组织性和系统性

10.古希腊斯巴达教育目的是培养(C)。

A.演说家

B.智者

C.军人和武士

D.全面和谐发展的

11.“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中而知之”等反映了影响人的发展因素的哪一理论(B)。

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儿童学理论

12.在当代,教育被人们视为一种投资,一种人力资本,这是因为教育具有(B)。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D.文化功能

D.人口功能

13.在教育研究报告中,研究中使用的调查问卷一般放在(D)

A.前言部分

B.正文部分

C.结论和建议部分

D.附录部分

14.在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A)。

A.《学记》

B.《论语》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理想国》

15.高一

(2)班班主任王老师在班主任教育教学过程中,从来不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因为他深刻的认识到人的身心发展具有(C)。

A.阶段性

B.连续性

C.差异性

D.顺序性

16.教育可以“简化”文化,吸取其基本内容,教育可以“净化文化”,消除其不良因素,这体现了教育对文化具有(A)。

A.选择功能

B.发展功能

C.传递功能

D.保护功能

17.“孟母三迁”反映了( C )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遗传

B.教育

C.环境

D.个体主观能动性

18.我国最早使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A )年。

A.1862

B.1902

C.1903

D.1912

19.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人类所取得的经验和科学认识的课程种类是( A )。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隐性课程

20.教育要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学记》中“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这句话反映了人身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A  )现象。

A.关键期

B.依恋期

C.混沌期

D.最近发展期

21.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B )。

A.科技进步

B.生产发展水平

C.政治需要

D.产业革命  

22.教学过程阶段的中心环节是( A )。

A.领会知识

B.巩固知识

C.运用知识

D.检查知识 

23.在教学理论著述中,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要与儿童认知结构相适应,重视学生能力培养,主张发现学习的专著是( C)。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教育过程

D.论教学过程最优化

24.如果让六个月婴儿学走路,不但徒劳而且无益,同理,让四岁的儿童学高等数学,也难以成功。

说明(A )。

A.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其阶段

B.遗产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C.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D.遗传素质觉得论人发展的最终结果

25.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B )。

A.素质教育理论

B.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C.创新教育理论

D.生活教育理论

26.英国政府1870年颁布的《初等教育法》中,一方面保持原有的专为资产阶级子女服务的学校系统,另一方面为劳动人民的子女设立国民小学、执业学校。

这种学制属于(A )。

A.双轨学制

B.单轨学制

C.中间型学制

D.分支型学制

27.否定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割裂教育的历史传承,把教育全做完政治、经济的附庸。

这样的观念违背了教育的哪一特征?

( C)

A.生产性

B.永恒性

C.相对独立性

D.工具性

2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我国中小学课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开设的学段是(B )。

A.小学一年级至高中

B.小学三年级至高中

C.小学五年级至高中

D.初中一年级至高中

二、辨析题

1.教学评价就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参考答案:

错。

全面发展就是指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平均发展。

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统一概念。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必然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

目前,我国普通高中不属于基础教育。

三、简答题

1.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备课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

首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钻研教材,要学习学科课程标准、钻研教科书和阅读有关参考资料。

了解学生要全面,同时要了解学生的个体情况。

设计教法要考虑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等方面。

其次,备课要写好三种计划。

第一种计划是学年(或学期)教学进度计划,第二是课题或单元计划,第三是课时计划,即教案。

简述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

(1)教科书的编写要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

(2)教科书的编写要强调基础性;

(3)教科书的编写要注意实用性;

(4)教科书的编写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性与教学法要求统一;

(5)教科书的编写要表达确切;

(6)教科书的编写要强化联系性。

简述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

(1)学制的建立与发展要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既向学校提出新的要求,也为学制的推行提供物质基础。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是决定学制的重要因素;

学制的制定、颁布和实施都由国家政权机关进行,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

(3)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制约看学制。

制定学制,如入学年龄、修业年限、各级学校的衔接等规定,必须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对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不断揭示,有利于完善学制。

(4)原有学制和世界学制的改革影响着学制建立。

学制是在不断的吸收和借鉴中发展和完善的。

一个国家具体学制的建立,总是原有学制和世界学制改革综合影响的结果。

简述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之间的辩证关系。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3)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

(4)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简述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1)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超越单一的教室空间,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培养社会服务意识、增强公民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

(3)劳动与技术教育。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

(4)信息技术教育。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学习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为特征的基本学习领域之一。

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按照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所要求实现的不同认识任务,可以将教学过程划分为不同阶段:

(1)引起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

四、材料分析题

1.请结合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刘老师教学《第一场雪》时,运用各种方式激励学生。

学生在质疑时,她就说真是个爱思考的孩子!

”学生朗读表现出色,她就说:

“老师仿佛罝身于雪景中,心中无比轻松愉悦。

”大家齐读得好......大家读得不好时,她首先肯定“读得不错,要是不仅能表现出惊讶,还能表现出赞叹的感觉来,就更棒了。

问题:

刘老师主要运用的什么教学评价方法?

刘老师主要运用了表现性评价方法。

表现性评价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是相对于标准化多项选择测验发展而来的评价学生学习成效的一种质性评价方法。

它让被评价者亲自执行某一实际任务,通过其实际表现,对其行为和技能等各方面做出评价,因此也被称为实作评价或真实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的特点主要在于能够弓发被评价者的真实行为表现并对其真实行为进行评价。

结合刘老师的教学评价,谈谈教学评价应该遵循的原则。

刘老师的评价遵循了以下原则:

第一,刘老师做到了教学评价的客观性,能让学生感觉教师的评价是合适的。

第二,刘老师做到了教学评价的指导性,通过教师的评价,学生知道自己应该朝向哪个方向努力。

第三,刘老师做到了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刘老师在对学生的评价除了适合学生,而且评价也非常正确合理。

张老师采用的教学原则:

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法。

张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知识的结果,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思考,即体现了发现法的运用。

2.在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杜威于19世纪末创立的学校)中,孩子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建设自己的校舍、购置学校的设备,也模拟社会上的商业活动在学校里开设商店,进行简单的买卖活动。

他们课程的相当一部分,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选择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通过探究学习。

这个学校的活动,符合那种课程类型?

对我国的教育改革有何启示?

这个学校的活动体现出了活动课程的课程理论,活动课程是指从儿童的兴趣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以各种不同形式的一系列活动组成的课程。

活动课程的基本观点:

主张课程的内容要适合儿童的需要和接受能力,主张以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从做中学。

活动课程的基本特点是:

强调学生的自主性;

强调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

强调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及个性养成。

活动课程强调课程要适合儿童的兴趣、需要和教材的心理组织,重视从活动中进行教学和教育,有利于促进儿童积极学习,但夸大了儿童个人的经验,忽视了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结果只能使学生学到一些片断、零碎的知识,降低了教学质量。

当前,现代生产的极端复杂化,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脑力劳动的比重增加等情况,更明显地暴露了这种理论的缺点。

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芝加哥试验以及杜威所倡导的活动课程理论对我国的教育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尤其是在课程改革上,可以借鉴其有利方面来改善我国的课程结构,为课程改革注入新的理念。

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②改变课程内容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③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片段

  王老师问:

“这篇文章表现了什么?

  学生甲说:

“文章表现了周瑜的英雄气概,苏轼早生华发的遗憾。

  学生乙说:

“我以前看过这个故事,赤壁之战的时候,周瑜和小乔已经结婚十年了,不可能是初嫁,这么写主要是为了衬托周瑜意气风发的英雄气概。

  王老师说:

“通过上述两位学生的意见,我们对这首词了解的已经比较清楚了,文章主要表现了周瑜的意气风发和苏轼早生华发的遗憾,那么大家还记得《赤壁》吗?

王老师:

“大家一起来背一下。

学生们: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老师问:

”这两首诗表述有什么不同?

学生丙说:

“虽然是同一事件但描述不同,对同一材料的不同使用,都是为了衬托作者的观点。

老师说:

“这两首诗虽然对同一故事用法不同,但都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那么我们在写作文的过程中应该怎么做呢?

请问:

这位老师釆用了什么教学原则?

贯彻这些原则的要求有哪些、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主要体现了以下教学原则:

启发性教学原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而教师的作用则是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和深化。

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要求如下:

(1)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师的讲授应抓重点、难点、关键。

(3)设置问题情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

4.

(1)宋朝王安石《伤仲永》,一个天才少年方仲永,5岁就能作诗,但由于缺乏良好的生活条件和教育,12—13岁时已大不如从前,年到20岁左右,则与平常人无异。

(2)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特尔门对智商在130以上的1528名超常儿童,进行了历时50年之久(从1921年~1972年)的追踪观察与系统研究。

结论是早年智力测验并不能正确地预测晚年工作的成就,一个人的成就同智力的高低并无极大的相关。

以上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结合有关的教育学理论进行分析。

以上材料说明:

人的发展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先天的遗传素质(智力)只是人发展的物质基础,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生物前提和发展的潜在可能性,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遗传素质对人的影响在人的发展的不同阶段作用不同,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除此之外,影响一个人发展的还有后天的环境和教育以及人的主观能动性。

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人在接受环境影响时,具有主观能动性学校教育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个体个性化与个体社会化这两个方面。

一个人尽管有较好的遗传素质,但是如果后天不努力的话,也很难得到大的发展。

5.孔子没有学过教育学,也是一个公认的伟大的教育家。

所以说,对一个教师而言学不学教育学无所谓。

你同意上面观点吗?

请结合教育学相关理论进行分析

不同意这种观点。

他们这是忽略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联系。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实践依据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

没有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践。

这样才能避免盲目摸索,更有效率的实现教育目的。

教育理论对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意义重大。

从理论功能上讲,掌握教育学有助于解释教育实践、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

从实践意义上讲,掌握教育学有助于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提高教学质量、总结经验、探索规律,还可以为学习其他相关学科提供理论根基。

缺少理论的指导,教育实践就难以取得成就。

孔子是个实践经验非常丰富的教师,他不仅拥有经验,还有丰富的教育理论。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实习”“温故知新等”,都是孔子总结教育经验而提出来的教育理论。

这些理论反过来直接指导了教育教学实践。

因此,真正重视教育实践的人,是不应该也不会轻视教育理论的。

 

练习题二

1.主张课程的内容和组织是以儿童的兴趣或需要为基础,鼓励学生“做中学”,通过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

这反映的课程类型是(B)。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分科课程

D.综合课程

2.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C)。

A.课程计划

B.课程目标

C.课程标准

D.教科书

3.罗老师讲解“观潮”这篇课文时,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真切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他在教学中贯彻了(A)。

A.直观原则

B.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4.陈老师在讲“二氧化碳性质”时,讲台上放着两瓶没有标签的无色气体,其中一瓶是二氧化碳,一瓶是空气。

怎么区分他们呢?

陈老师边说边将燃烧的木条分别深入两个集气瓶中,告诉学生使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使木条继续燃烧的是空气。

这种教学方法是(C)。

A.实验法

B.讲授法

C.演示法

D.谈话法

5.在影响教育的诸多因素中,制约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根本因素是(D)。

A.人口分布

B.生产关系

C.政治制度

D.生产力水平

6.从课程形态上看,当前我国中学实施的“研究性学习”属于(D)。

A.学科课程

B.拓展性学科课程

C.辅助性学科课

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7.在教学过程中,张老师经常运用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正确理解知识和提高认识能力,张老师遵循的教学原则是(B)。

A.循序渐进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启发性原则

8.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它区别于一般认识过程的显著特点是(D)。

A.直接性、引导性和简捷性

B.直接性、被动性和简捷性

C.间接性、被动性和简捷性

D.间接性、引导性和简捷性

9.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评价功能更加强调的是(A)。

A.甄别与鉴定

B.选拔与淘汰

C.促进学生分流

D.促进学生发展与改进教学实践

10.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B)。

A.感知与评价

B.理解教材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11.教师不能满足“授之以鱼”,更要做到“授人以渔”。

这强调教学应重视(B)。

A.传授知识

B.发展能力

C.培养个性

D.形成品德

12.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 B )。

A.选拔作用

B.评价作用

C.决定作用

D.主导作用

13.以下哪项不属于教材的内容?

(D  )

A.视听材料

B.参考书

C.幻灯片

D.课外活动

14.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强调的是(B )因素对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B.环境

C.教育

D.主观能动性

15.学校的中心工作是(A)

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

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

16.校风、教风和学风是学校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就课程类型而言,他们属于( D)。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性课程

17.王老师在化学课上讲到元素周期表中的“镭”元素时,向学生们介绍了“镭”的发现者居里夫人现身科学的事迹,同学们深受教育。

这体现了哪一教学原则?

(B )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18.陈老师在教学中经常通过口头提问、课堂作业和书面测验等形式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及时测评与反馈。

这种教学评价被称为(D )。

A.诊断性评价

B.相对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19.通过检测来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是中学常用的评价方法,在一个测验中,衡量是否达到测验目的的程度,即是否测出了所要测量的东西的指标是(D)

A.信度

B.效度

C.难易度

D.区分度

1.教育既然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就只能按照人的发展需求确定。

这句话是错误的。

教育目的的确定除了人自身的发展需求这个因素以外,还要考虑社会的需求,此外,不同教育者的教育思想也应该作为教育目的确定的依据。

教学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这句话是正确的。

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观强调:

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授之以鱼”是指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授之以渔”是指传授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更重要,重视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符合新课改教学观的要求,因此这句话是正确的。

正确。

“五育”即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构成。

五育各有自己的特殊任务、内容和方法,对人的发展起着个同的作用,同时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体育是各育实施的物质前提,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基础;

智育是各育实施的认识基础,智力支持;

德育则是各育实施的方向统帅和动力源泉;

美育协调各育的发展;

劳动技术教育是各育的实践基础。

各育不能偏废,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五育”之间是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

任何一者的开展,都可能需要其他各育作为保障,也可能辅导承担或完成了其他各育的某些任务。

动物界也存在教育。

参考答案:

错误。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耐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话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昀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由此可知,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

动物界所谓的“教育现象”只是动物的一种生存本能,不符合教育的本质,所以动物界不存在教育。

教学是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存在教育。

5.参考答案:

教学是贯彻教育方针,实施全面教育,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需要实施全面发展教育,而教学是其基本途径。

1.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

第一,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定

第二,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第三,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

第四,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第五,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学组织形式

简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

第一,从学校系统分析,双轨学制在向分支型学制和单轨学制方向发展;

第二,逐渐扩展义务教育的范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