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案例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124673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案例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案例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案例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案例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案例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案例Word格式.docx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案例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案例Word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案例Word格式.docx

教学准备:

学生自主预习,自主学习新的生字词。

同时学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

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溢着浓浓的父爱和母爱,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请你讲一讲生活中父母对你的爱。

2、是啊,父母的爱是平凡、朴实、无私的。

母爱如太阳,热烈而温暖,父爱如海洋,深沉而含蓄。

或许,我们并不在意他的存在。

可是这种平凡的爱在我们生命遇到危险时会创造出惊人的奇迹。

今天我们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和作者一起去体验伟大而无私的父爱。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小组合作:

学习并互相检测生字。

3、教师检测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

4、指名读课文,检测学生是否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三、再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如何?

2、汇报交流读书情况,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课文,画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读一读,并做批注写出自己的感受。

2、汇报交流读书体会,随机指导学生朗读。

四、布置作业,预留问题

1、想一想文章哪些地方描写了这对父子了不起,这些句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为什么文中反复三次出现“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回顾课文内容。

2、1994年1月17日凌晨美国洛山矶西北部发生的这次地震造成62人死亡,9000多人受伤,25000人无家可归,桥梁坍塌,公路断裂。

繁华的城市瞬间变成一片荒原。

是父亲的坚定与绝不放弃,在儿子生命遇到突如其来的灾难时,创造出了惊人的奇迹。

(板书课题)

一、品读体验

1、读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说一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包含了几层意思?

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对父子了不起,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读懂了什么?

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的旁边。

3、汇报交流:

重点引导学生从下面句子中理解和感悟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并带着自己的感受练习朗读。

父亲的了不起:

(1)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过的一句话:

“不论发生了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指导学生读出坚定的语气。

(2)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

'

谁愿意帮助我?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这位父亲“直直”的双眼中,你看出他在想什么?

(3)“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

……”(作者不厌其详地把表示时间的词罗列起来,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师:

父亲挖了38小时,此时的父亲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

”你看出了什么?

师点拨:

眼布满血丝是因为父亲多久没睡了,当人处于极度紧张的时候眼睛有会布满血丝。

父亲的衣服为什么会破烂不堪,因为被瓦砾、钢筋等尖锐的东西钩破了,到处是血迹,是尖锐的东西钩破的不仅是父亲的衣服还有父亲的身体。

可是父亲有没有因为这些而停下来包扎一下自己的伤口?

没有,他依然在挖……此时的你想说些什么呢?

就是他一直不觉得没有希望了,因为前边说了,他给儿子说过一句话:

“不论发生什么事,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也就是说,不管是死的是活的,他都要见到儿子。

师小结:

父亲不顾身体的伤痛,在绝望和希望的交织中挣扎,顶天立地于废墟之中,不找到儿子,决不放弃,当我们感受到这份沉甸甸的父爱时,你会怎么读?

(学生有感情地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这句话不是直接写36小时,而是从8小时写起,这样写,表现出艰难的过程,更能体现父亲执著的信念和父救子所克服的巨大困难。

儿子的了不起:

(1)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

“爸,是你吗?

”(儿子凭什么认为来救他们的人是他的爸爸?

(2)父亲声音颤抖地说:

“出来吧!

阿曼达。

”(指导学生读出兴奋的语气。

“不!

爸爸。

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

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 

三.感悟写法,读写结合

1.引导:

这篇课文生动感人。

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

课文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歌颂伟大的父爱,赞扬深厚的父子之情的。

让学生抓住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具体句子感悟。

2、今天我们从课文中体会到了伟大无私的父爱,可是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能经历这种惊心动魄的事。

父母的爱啊就是早起为我们热好的牛奶,就是上学路上一声声的叮咛,就是风雨中加在我们身上的棉衣……每一天我们都感受着父母那种无微不至、体贴入微的深深的爱,浓浓的情。

请把这些生活中的小事选一件写下来,送给你的父母吧!

四、课外延伸,升华情感

(一)、同学们,在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之后,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团聚了,请大家看大屏幕,这是课文中的插图,父子俩紧紧地抱在一起,幼小的儿子阿曼达笑得那么开心,这位可敬的父亲却哭了。

巨大的喜悦占据了他的心,这个时候,笑和哭都表达着一种同样的感情,都表达着这位父与子之间的浓浓的亲情啊!

同学们我想此时此刻,我们每个人都会由衷地对这对父与子发出祝福的?

此时此刻,你会说些什么呢?

想一想,同桌之间先互相说一说,并写下来。

(二)、(课件)讲述汶川地震中的感人故事,进一步感受父爱和母爱的伟大,以及全国人民对苦难同胞无私的爱

五、布置作业

孩子们,地震中的父亲以永不放弃、信守承诺表达了对儿子的爱。

而更多的时候,父母的爱并不一定都是惊天动地的,它常常就藏在平凡的小事中。

我们都在生活的点滴上,在细节上,在一言一举中感受着父母的爱!

请你们回忆生活中父母所做的,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却饱含深情的事,并且把这份爱珍藏在你的日记中,好吗?

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亲:

挖 

不论……总……

了不起( 

爱 

) 

父子情深

儿子:

等 

只要……就……

教学反思:

反思我的教学,我觉得自己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设计提问,以疑促读

先找出课文中评价父与子的句子“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设计提问,“了不起”是什么意思?

抓住“了不起的父与子”品读全文,及其它重点句,如“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等等描写父子语言,行动,外貌的句子,指导读,体会,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结构简单朴实,体现了高年级阅读教学的特点。

一个中心词“了不起”,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个板块,感受父亲的了不起,清晰明了;

一条主线,“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贯穿全过程。

删繁就简,集中目标,留出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去自主活动,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了发展。

二、挖掘资源,培养学生素养

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挖掘教材的潜在资源。

如在第二课时的最后环节,我让学生互相说说自己此时最想说的话,可以对这位父亲说,也可以对这位儿子说,也可以是自己有感而发。

并把它写下来,这样既深化了课文的内容,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但还是有不足之处,只抓住了文本的主干部分却忽略了其他细微的地方。

这样是不够全面的,例如在教学“劝说”父亲部分,没有强调指出,没有让学生充分地感悟到当时的情势是那样的危急。

这场地震空前的巨大,这里的损坏程度是及其严重的,人员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倒塌、爆炸、余震等危险。

所以其他人基本上认为援救已经没有意义。

不能体现“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似乎课堂上是学生的思维被我拉着走。

我讲的比学生多。

学生一讲不出来的问题我就会很着急,然后就会拼命地引导学生往正确的地方想,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这很不好。

但我不知道要如何解决。

没有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