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三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外对比阅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122411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60.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十三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外对比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专题十三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外对比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专题十三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外对比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专题十三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外对比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专题十三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外对比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十三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外对比阅读.docx

《专题十三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外对比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十三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外对比阅读.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十三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外对比阅读.docx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外对比阅读

2.(2019·江苏南京)古诗文阅读(10分)

梦赏心亭①

[南宋]刘克庄

梦与诸贤会赏心,恍然佳日共登临。

酒边多说乌衣事,曲里犹残玉树音。

江水淮山明历历,孙陵晋庙冷沉沉。

晓钟呼觉俱忘却,独记千门②柳色深。

[注]①赏心亭:

南京名胜之一,在今水西门外。

陆游、辛弃疾等大诗人曾登临赋诗。

②千门:

众多宫门。

赏心亭记

[南宋]萧山

赏心亭,佳丽地之瑰观可赏。

古今游宦几何,人目以玩赏,口以吟赏,而真赏以心者几希①。

抚慨千数百年之消息,兴怀四十余帝之盛衰,客心悲未央②,伤心长春草③。

其心耳,

骚人赏,自高如虚。

何实而胜?

莫若王谢④高。

宴饮新亭,赏也,“戮力王室,克复神州”实之;放情丘壑,赏也,“棋墅指授,破贼淮淝”实之。

用实心办实功,两公实高之赏欤。

以调玉烛之明⑤,为时和赏;以补全瓯⑥之缺,为国寿赏。

此之谓大赏,高哉!

亭前为张丽华⑦墓,一赏有一戒存。

(选自《景定建康志》,[南宋]周应合纂,南京出版社出版,有删节)

[注]①几希:

很少。

②未央:

未尽。

③春草:

指离愁。

④王谢:

指东晋名臣王导和谢安。

在新亭酒宴上,诸臣为西晋灭亡而流泪,王导劝勉大家“戮力王室,克复神州”;谢安指点谢玄等在淝水打败前秦军队,捷报传来时,谢安在家墅下棋。

⑤玉烛之明:

指政治清明。

⑥金瓯:

指国土完固。

⑦张丽华:

昏君陈后主的宠妃,陈亡时被斩。

瓯:

指国土完固。

⑦张丽华:

昏君陈后主的宠妃,陈亡时被斩。

7.小明查找资料,为诗中“玉树”一词做了四个注解。

你告诉他()是正确的。

(2分)

A.指《玉树后庭花》一曲,为南朝陈后主作。

这里暗含对昏君误国的感叹。

B.即芝兰玉树,指优秀人才。

这里表达对王谢的仰慕和与之同游时的喜悦。

C.常指男性美好的姿态。

这里指作者梦见自己和王谢诸贤一样,风姿俊逸。

D.地名,在今青海省。

这里借远地边声,表达诗人欲收失地而难成的惆怅。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中重点词语的理解,玉树,曲名,即南朝陈后主所作之《玉树后庭花》,它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

《玉树后庭花》在《泊秦淮》中有所接触,联系所学,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在歌声女色之中,终于被俘亡国,本诗借此表达对昏君误国的感叹。

8.小明读古文时画出了不理解的句子,你将它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古今游宦几何,人目以玩赏,口以吟赏,而真赏以心者几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古往今来外出游历的人很多,人们用眼睛欣赏,用口吟诵,而真正用心欣赏的很少。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常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句中的“以”是“用”的意思

9.研读“赏”字,小明提了两个问题,你一一回答了他。

(4分)

小明:

读《赏心亭记》,我明白了,观看风景,只是普通的欣赏;登高怀古,感物伤怀,是“骚人赏”。

“赏”还有其他类型吗?

你:

还有像王谢两公那样“______________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大赏”。

(摘录原文句子填空)

小明:

诗人刘克庄梦游赏心亭属于哪一种“赏”呢?

你:

(2)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用实心办实功

(2)骚人赏(2分)作者只是怀古伤今,虽期待与先贤同行,却不过是一场美梦而已,醒来后只能为朝代更迭、时代变迁而悲叹。

(如认为“大赏”,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相关的语句,把握主旨,筛选符合题意的内容概括作答。

(1)由“用实心办实功,两公实高之赏欤。

”可读出王谢两够公属“用实心办实功”的大赏。

(2)诗人刘克庄梦游赏心亭,醒来后只能为朝代更迭、时代变迁而悲叹由“抚慨千数百年之消息,兴怀四十余帝之盛衰,客心悲未央,伤心长春草,其心耳,骚人赏。

”可得知这是骚人赏。

【参考译文】:

赏心亭是瑰丽景观,值得观赏的美丽地方。

古往今来外出游历的人很多,人们用眼睛欣赏,用口吟诵,而真正用心欣赏的很少。

慨叹数千百年来的历史,感怀四十多位帝王的兴盛衰败,游客的心情悲伤不已,伤心就如离离的青草,这种心情是诗人赏景的感受啊。

如果赏景的最高境界都是无形的。

那么什么样的境界是最高的?

没有人比得上王导谢安的欣赏境界高。

在新亭中宴饮宾客是一种赏景,劝勉大家“共同辅佐王室,才能恢复中原”是赏景的真正意义;纵情山野是一种赏景,“谢安在家墅下棋之际,指点谢玄淝水破敌”是赏景的真正意义。

用真心实意办有实际功用的事,这两个人实在是赏景的最高境界呀。

8.(2019·浙江杭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

(甲)

少述足下:

某①到京师已数月,求一官以出。

既未得所欲,而一舟为火所燔②,为生之具略尽,所不燔者人而已。

人之多不适意,岂独我乎?

然足下之亲爱我良厚,其亦欲知我所以处此之安否也,故及此耳。

何时当邂逅,以少释愁苦之心乎?

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诸不——,千万自爱!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有删改)

(乙)

孙少述,一字正之,与王荆公交最厚,故荆公《别少述》诗云:

“应须一曲千回首,西去论心有几人?

”其相与如此。

及荆公当国,数年不复相闻,人谓二公之交遂睽③。

然少述初不以为意也。

及荆公再罢相归,过高沙,少述适在焉。

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④,两公皆自忘其穷达⑤。

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⑥谈经学,抵暮乃散。

荆公曰:

“退即解舟⑦,无由再见。

”少述曰:

“如此,更不去奉谢⑧矣。

”然惘惘各有惜别之色。

人然后知两公之未易测也。

(选自《老学庵笔记》,有删改)

【注释】①某:

我,谦称。

这里是王安石自称。

乙文王荆公即王安石。

②燔(fan):

焚烧。

③睽:

背离,不合。

④惟相劳苦:

只是相互慰问。

⑤穷达:

政治上的失意与显达。

⑥剧:

流畅,痛快。

⑦解舟:

退居江湖。

⑧奉谢:

奉,敬辞。

奉谢,表示谢意。

17.下列对甲文中王安石处境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远离家乡B.谋官不顺C.财物受损D.身体不适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把握全文大意。

通过“到京师已数月”可以看出他远离家乡,“求一官以出。

既未得所欲”,可见他谋官不顺;“一舟为火所燔②,为生之具略尽”可以看出他财产受损。

故理解有误的是D项。

18.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2分)

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答案】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断句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时,先通读全文,把握大意。

然后探究给出句子的上下文语境,进而把握所给句子的意思,在此基础进行断句。

断句分为两种,一种是句内断句,一种是句间断句,本题属于后者。

“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翻译为“我估计过不了多久,也应当能谋个官职,只是不知道去哪里罢了。

”故此断句为:

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19.参考词典解释,谈谈“亟”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3分)

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两公皆自忘其穷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亟”为急速、赶快的意思。

写出了王安石想见到孙少述的急切心情,体现友情的深厚。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词语的赏析。

先要通读全文,把握句子大意。

然后探究“亟”的上下文语境,明确“亟往造之”意思是“极速赶往造访少述”,“亟”意思是“极速”。

由此确定该字写出了王安石急于想见到少述的心情,再结合“孙少述,一字正之,与王荆公交最厚”,可见两人友情的深厚。

梳理答题即可。

20.用现代汉语书写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

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谈经学,抵暮乃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孙少述)于是就留下王安石,摆设酒宴,一起吃饭,畅谈经学,到晚上才分开。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翻译句子,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句子大意。

另外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以及特殊句式的情况。

翻译时,先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即可。

“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谈经学,抵暮乃散。

”句中“遂”意思是“于是”,“置”意思是“备办”,“剧”意思是“痛快”,“抵”意思是“到了”。

该句语序正常,顺着翻译即可。

21.王安石和孙少述的故事,在交友方面给了你哪些启示?

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朋友要相互关心:

王安石写信给孙少述告知近况,让他不必担心;真正的友情不会受时间、距离、地位的影响:

王安石为官时与孙少述来往不多,罢官回乡后交往如故;朋友要相互信任:

人们议论他们关系不和,孙少述从不放在心上。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感悟。

两文中都表现了两人的交情深厚。

(甲)文是王安石写给孙少述的信。

从“某到京师已数月”“何时当邂逅,以少释愁苦之心乎?

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诸不——,千万自爱”看,当王安石在逆境中还不忘给少述写信,希望他不要过分担心自己,这启迪我们:

好朋友要互相关心。

(乙)讲述当王安石做相国和罢官前后两个人的交往。

“及荆公当国,数年不复相闻,人谓二公之交遂睽。

然少述初不以为意也”人们议论他们关系不和,孙少述从不放在心上,虽然来往不多,但两人的交情并没有断,这启迪我们:

真正的友情不会受时间、距离、地位的影响;朋友之间要相互信任。

梳理分条答题即可。

参考译文:

(甲)少述(孙侔,字少述)先生:

我来到京城已经有几个月字,想要谋个一官半职。

我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船也被火烧了,自己生活所用的器物也都被烧了,唯一没有被烧的就是我这个人罢了。

人大多有不如意的时候,难道只是我吗?

但是先生您喜爱我的善良淳厚,大概也想知道我现在的处境是否安好,所以到了这里。

什么时候能够相遇,以此来减轻我愁苦的心情呢?

我估计,过不了多久,也应当能谋个官职,只是不知道去哪里罢了。

其他的就不多说了,您多保重自己。

(乙)孙少述,一字正之,和王安石交情最为深厚,所以王安石《别少述》中有一句诗写到:

“应须一曲千回首,西去论心有几人?

”他们的感情大概如此。

等到王安石做了相国,几年不再相见,人们都认为两个人的交情就此背离了。

但是少述并不这样认为。

等到王安石再次被罢免宰相后回来,经过高沙。

少述恰好闲居在这里。

王安石于是急忙前去拜访,少述出来迎接他,只是相互安慰,两人都忘了自己政治上的失意和显达。

少述于是挽留王安石,设酒宴款待他,两人痛快地谈论文学,直到天黑才散去。

王安石说:

“此次被罢官之后我就将退隐江湖,恐怕没有机会与你再见面了。

”少述说:

“这样的话,那我就更不去与你告别了。

”两人分别是,必然若失,都流露出依依不舍的神色。

此后,人们才知道两位先生的君子之交情(情谊)是很难揣测的。

9.(2019·浙江台州)文言文阅读(14分)

(一)

王荆公①再罢政,以使相②判金陵。

筑第于南门外七里,去蒋山亦七里,平日乘一驴,从数僮游诸山寺。

欲入城,则乘小舫,泛潮沟以行,盖未尝乘马与肩舆③也。

所居之地,四无人家。

其宅仅蔽风雨,又不设垣墙,望之若逆旅之舍。

有劝筑垣墙,辄不答。

元丰末,荆公被疾,奏舍此宅为寺,有旨赐名报宁。

既而荆公疾愈,税城中屋以居,竟不复造宅。

(选自《东轩笔录》,有删改)

[注释]①王荆公:

指王安石。

②使相:

官职名。

③肩舆:

轿子。

(二)

荆公退居金陵,蒋山学佛者俗姓吴,日供洒扫,山下田家子也。

一日风堕挂壁旧乌巾,吴举之复置于壁。

公适见之,谓曰:

“乞①汝归遗父。

”数日,公问幞头②安在,吴曰:

“父村老,无用,货于市中,尝卖得钱三百文供父,感相公之赐也。

”公叹息之。

因呼一仆同吴以元价往赎,且戒苟以转售,即不须访索。

果以弊恶③回犹存,乃赎以归。

公命取小刀自于巾脚刮磨粲然黄金也盖禁中所赐者。

乃复遗吴。

(选自《墨庄漫录》,有删改)

[注释]①乞:

给:

②幞(fú)头:

古代男子用的一种头巾。

③弊恶:

破旧。

15.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4分)

(1)去蒋山亦七里▲

(2)公适见之▲

(3)且戒苟以转售▲

(4)乃复遗吴▲

【答案】

(1)去:

距离。

(2)适:

恰好。

(3)戒:

告诫。

(4)遗:

给予,赠送。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

解释文言实词含义时要结合课内课文中相关词语的含义,课外文言文实词的考查一般不会超出课内所学范围。

如遇课内课文搜索不到的词语,也可以用整句句意推测词语含义的方法来解决,所以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含义。

第①句的含义为:

距离蒋山也有七里。

据此推断“去”字的含义为“距离”;第②句的含义为:

荆公恰好看到他。

据此推断“适”字的含义为“恰好”;第③句的含义为:

并告诫他如果已经出售他人。

据此推断“戒”字的含义为“告诫”;第④句的含义为:

又重新送给吴某。

据此推断“遣”字的含义为“给予,赠送”。

16.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3分)

公命取小刀自于巾脚刮磨粲然黄金也盖禁中所赐者

【答案】

公命取小刀/自于巾脚刮磨/粲然黄金也/盖禁中所赐者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

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

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本句句意为:

荆公让拿下来小刀,从头巾的边脚处刮开,露出一块金黄的黄金,是暗中送给吴某的。

根据句意可断句为:

公命取小刀/自于巾脚刮磨/粲然黄金也/盖禁中所赐者。

17.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3分)

其宅仅蔽风雨,又不设垣墙,望之若逆旅之舍。

【答案】

他的住宅只能够遮蔽风雨,又没有设置围墙,远远看去好像旅店的房屋。

【解析】

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句中的重点词有:

宅,住宅;蔽,遮蔽;设,设置;垣墙,围墙;逆旅,旅店;句子翻译为:

他的住宅只能够遮蔽风雨,又没有设置围墙,远远看去好像旅店的房屋。

18.两文都写罢政后的王荆公,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语段简要分析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4分)

【答案】

语段

(一)写王荆公住处偏僻,房屋简陋,出行不坐马和轿子,是一个生活简朴、内心恬淡安然的人;语段

(二)写王荆公把宫中所赐的乌巾两次送给田家子,是一个富有同情心慷慨大方的人。

【解析】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阅读语段

(一),可以看出作者重在写罢政后的王荆公所住的房舍,房屋破旧,出行都是骑驴坐船,可见他为人的节俭;语段

(二)写一次王荆公赠送一块旧乌巾给一位农家子吴某,吴某嫌旧,卖与别人,王安石得知派人重新购回,取出内藏的金子,又重新赠于吴某,可以看出他善良、有同情心、大方。

附:

译文:

(一)王安石再次辞去丞相之职后,朝廷让他到南京任使相之职。

王安石在南京城南门外七里的地方盖了一所房子,这里这里距离蒋山也有七里,平时他就骑着一头驴,带着几个书童一起去游览几个山中寺庙。

想要进城的时候,就乘坐一艘小船,顺着河沟泛舟而行,大概从来没有骑马或者乘轿的时候。

王安石居住的地方,四周没有人家。

他的房子仅能够遮蔽风雨,而且没有院墙,远远望去就像是旅店的房子一样。

有人劝王安石应该筑起院墙,他总是不回答。

元丰末年的时候,王安石生了重病,于是写奏折请求把自己的房子该做寺庙,皇帝下旨赐名“报宁”。

不久王安石病好了,就到南京城中租了一间屋子用来居住,一直到最后也没有再建造住宅。

(二)荆公辞去官职,退居南京的时候,蒋山有个吴姓的学佛者,每天帮助荆公打扫收拾,这个人是山下种田人家孩子。

有一天挂在墙上的一块黑色头巾被风吹下来了,吴某再次把它挂到墙上。

荆公整好看到,对他说:

“给你回家送给你的父亲吧。

”过了几天,荆公问头巾在哪里,吴某说:

“父亲老了,没有什么用,就把它拿到市场上卖掉了,卖了三百钱给了父亲,感谢荆公的赏赐。

”荆公听了长叹一声。

于是叫来一名仆人和吴某用原价把头巾赎回来,并且叮嘱他如果已经被人转手卖掉了,也不用再去寻访了。

果然那顶破头巾还在,于是赎了回来。

荆公命人拿来小刀,从头巾的边脚处刮开,露出一块金黄的黄金,是暗中送给吴某的。

于是再次赠送给吴某。

10.(2019·浙江湖州)文言文阅读(11分)

【甲】

楚王绝缨①

楚庄王赐群臣酒,日暮酒酣,灯烛灭。

乃有引美人之衣者,美人援绝其冠缨,告王曰:

“今者烛灭有引妾衣者妾援得其冠缨持之。

趣②火来上,视绝缨者。

”王曰:

“赐人酒,使醉失礼,奈何欲显妇人之节而辱士乎?

”乃命左右曰:

“今日与寡人饮,不绝冠缨者不欢!

”群臣百有馀人,皆绝去其冠缨而上火。

卒尽欢而罢。

(节选自《说苑·复恩》)

【乙】

醉吐相茵③

丙吉字少卿,鲁国人也。

为人深厚,不伐善。

地节三年,立皇太子,吉为太子太傅,数月,迁御史大夫。

后五岁,代魏相为丞相。

吉驭吏嗜酒,尝从吉出,醉呕丞相车上。

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

“以醉饱之失去士,使此人将复何所容?

西曹但忍之,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

”遂不去也。

(节选自《汉书·丙吉传》)

【注释】①缨:

系在领下的帽带。

②趣:

cù通“促”。

③茵:

垫子。

1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乃有引美人之衣者属引凄异(《三峡》)

B.不绝缨者不欢往来而不绝者(《醉翁亭记》)

C.不伐善陈康肃公善射(《卖油翁》)

D.西曹主吏白欲斥之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

A项,前一个“引”,动词,拉;后一个“引”,动词,延长。

B项,两个“绝”,断、断绝。

C项,前一个“善”,自夸;后一个“善”,善于、擅长。

D项,前一个“白”,告诉;后一个“白”,白色。

所以答案选B项。

1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限断两处)(2分)

今者烛灭有引妾衣者妾援得其冠缨持之

【答案】今者烛灭/有引妾衣者/妾援得其冠缨持之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断句分为句内断句和句间断句,从人物语言和句子长度看,这应该属于句间断句,限断两处。

此类断句要在通读全文,把握句子大意的基础上,结合句意断句。

所给句子大意为:

刚才灯烛灭时,有人拽我衣裳,我揪断了他帽上的带子并拿在手里了。

三个句子,各自有自己表述的核心内容,第一句写“烛”,第二句写“引妾衣者”,第三句写“妾”,三个句子内容独立,据此划分也可以。

15.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2分)

吉驭吏嗜酒,尝从吉出,醉呕丞相车上。

【答案】丙吉的车夫非常喜欢喝酒,曾经跟随丙吉外出,(有一次)喝醉吐在了丞相的车上。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翻译句子遵循关键词翻译到位、句式理清,语意通畅三点即可。

所给句子主语都为“吉驭吏”,“嗜”,特别爱好;“尝”,曾经;“从”,跟从;“呕”,呕吐。

最后一个句子是省略句式,完整的句子为“醉呕(于)丞相车上”。

“于”,介词,在。

以上难点解决就容易翻译了。

16.阅读【甲】【乙】两端文字,结合下面句中加点词,分析楚庄王和丙吉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

(4分)

(1)奈何欲显妇人之节而辱士乎?

(2)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

【答案】“乎”加强反问语气,表明楚庄王不想让“士”受辱的坚决态度。

“耳”是“罢了”的意思,表明丞相丙吉对车夫吐脏车垫的事情不以为意。

两者都表现了人物宽宏大量的特点。

(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词赏析和人物形象的提炼。

先通读【甲】【乙】两文,把握大意。

然后探究

(1)所给句子的大意:

怎么能为了显示妇人的贞节就羞辱勇士呢?

“乎”,语气词,在句中表反问语气。

从上下文语境看,这是楚庄王面对妾的告状,所表现出的态度和立场,从中能够体会出楚庄王不让“士”受辱的坚决态度。

再探究

(2)所给句子的大意:

这不过是弄脏了丞相专车上的草席罢了。

“耳”,罢了。

“罢了”有一种不以为意的语气,突出丞相丙吉对车夫的宽容。

综上分析两句加点字透露出的语气和态度,提炼出人物宽宏大量的特点。

【参考译文】

【甲】庄王宴赐群臣饮酒,天已黑了,酒兴正浓,灯烛突然灭了。

此时有人拽庄王妃妾的衣服,该妃妾顺手扯断结冠的带子,告诉庄王说:

“刚才灯烛灭时,有人拽我衣裳,我揪断了他帽上的带子并拿在手里了。

取灯火上来,看看谁是断了带子的人。

”楚庄王说:

“赐人饮酒,致使他们醉后失礼,怎么能为了显示妇人的贞节就羞辱勇士呢?

”于是命令左右的人说:

“今天与我饮酒,不扯断帽子带子的人不算尽兴。

”群臣都扯断自己帽上的带子,然后才叫人把火点上,最后都尽兴而散。

【乙】丙吉字少卿,是鲁国人。

他为人深沉忠厚,不夸耀自己的长处。

汉宣帝地节三年,立皇太子,丙吉当了太子太傅。

过了几个月,升为御史大夫。

五年以后,接替魏相(人名)担任丞相。

丙吉的车夫喜欢喝酒,曾经跟随丙吉外出,喝醉吐在丞相的车上,有关部门(西曹)主管官吏报告丙吉想开除这个车夫。

丙吉说,“为喝醉的缘故就赶走人才,让这个人将再到什么地方容身?

有关部门(西曹)还是容忍他一下吧!

这不过是弄脏了丞相专车上的草席罢了。

”就没有驱赶这名车夫。

11.(2019·湖北随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

【甲】史称颜真卿①立朝正色,刚而有礼,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

天下不以姓名称咸曰“鲁公”而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

观其赴火骂逆,何其烈也。

生平善正、草书,宋祁称其“笔力遒婉”,今披阅遗迹,凝重沉郁,奇正相生,如锥画沙,直透纸背,觉忠义之气,犹勃勃楮墨间。

朕重其人,益爱其书,不啻②逾于球③璧矣。

(节选自《跋颜真卿墨迹后》)

【乙】真卿仕历元、肃、代、德四朝,虽至影迫桑榆,不少懈其报国之心。

故尝以正色公言,见恶于④元载、杨炎、卢杞诸奸,诬劾败斥,至于七、八。

义不顾身,所志必达,而终为杞陷。

李希烈反,诏遗宜慰,公卿失色,拜命即行。

在希烈所,斥朱滔等使之诱,以宰相责李元平之不能致命。

掘坎欲坑,积薪欲焚,多端迫协而毫无怵于心。

凡二十阅月,卒缢杀之于蔡州。

呜呼!

自平原倡义,至此乃有以毕公之志矣……夫如真卿者,所谓从容就义,难也。

(节选自《史林测义》)

【注释】①颜真卿:

唐朝名臣、书法家。

唐玄宗时登进士甲科,历任侍御史等职。

安史之乱爆发,其以平原郡太守独撑河北危局良久。

后任刑部尚书,封鲁郡开国公。

谥“文忠”。

②啻:

止,仅仅。

③球:

美玉,特指玉磬。

④见……于……:

表被动。

12.下列对【甲】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天下不以姓名/称咸曰“鲁公”/而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

B.天下不以姓名称/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