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知识经济生活通货膨胀的单元汇编附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118502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法知识经济生活通货膨胀的单元汇编附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语法知识经济生活通货膨胀的单元汇编附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语法知识经济生活通货膨胀的单元汇编附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语法知识经济生活通货膨胀的单元汇编附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语法知识经济生活通货膨胀的单元汇编附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法知识经济生活通货膨胀的单元汇编附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语法知识经济生活通货膨胀的单元汇编附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法知识经济生活通货膨胀的单元汇编附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法知识经济生活通货膨胀的单元汇编附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6.假定某国一年内待售商品价格总额为20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为5次,当年该国实际发行了6000亿元纸币。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可能产生的经济现象是

A.通货紧缩B.纸币升值C.通货膨胀D.物价下跌

7.自2016年初到2017年,委内瑞拉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粮食等生活基本物品供应短缺、物价飞涨,一个奶酷玉米饼售价近1000玻利瓦尔(委内瑞拉纸币单位)。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通货膨胀必然引起物价上涨

②为应对经济危机,国家应扩大国债发行量

③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

④居民的实际购买力降低,生活水平下降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8.在国际市场上,如果某商品单价从5美元涨到8美元,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下,那么该商品价格______;

如果同期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再从8:

1变为7:

1,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下,用人民币购买该商品,该商品价格

A.上涨了30%下降了40%

B.上涨了60%上涨了40%

C.上涨了60%上涨了25%

D.上涨了40%上涨了60%

9.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当一国的通货膨胀持续以两位数的水平变化时,百姓的储蓄意愿会明显降低的原因是

A.通货膨胀情况下导致存款贬值

B.商业银行的利率较低

C.居民收入减少

D.投资理财的渠道不断扩宽,百姓更愿意选择其它理财产品

10.2019年某国商品价格总额为210万亿元,货币流通次数为8次。

假如该国2019年实际发行货币30万亿元。

若其他条件不变,可能会出现的现象是()

A.纸币贬值,物价持续下降B.纸币升值,物价持续下降

C.纸币贬值,物价持续上涨D.纸币升值,物价持续上涨

11.2019年,人民币国际化走过十年历程。

2019年,人民币跨境使用规模近20万亿元,是2009年的5000多倍。

2019年全年人民币跨境结算规模较2018年同期增长24%。

2019年四季度,衡量人民币跨境使用活跃度的中国银行跨境人民币指数攀升至304点,接近三年来的新高。

这表明()

①人民币国际使用的范围有所扩大②人民币的支付货币功能不断增强

③增加人民币发行可避免通货膨胀④人民币被纳入各国官方外汇储备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2.我国在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同时,继续警惕和防范包括通货膨胀在内的各种潜在风险。

下列对通货膨胀认识正确的是()

①它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而出现

②它表现为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

③它是由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引起的

④它通常是由货币的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的

13.与通货膨胀会出现物价持续上涨、货币贬值,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一样,通货紧缩也是一个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经济问题。

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二者的共同点是()

A.都是由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的

B.都是由纸币发行量小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的

C.都是由社会的总需求大于社会的总供给而造成的

D.都是由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而造成的

14.2019年某国商品价格总额为210万亿元,货币流通次数为8次。

15.2016年2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8%。

16.如果滥发纸币,使纸币的发行量大大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引起

17.2014年前两个季度我国CPI一直高位运行,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增加,时时刺激着人们消费的神经。

通货膨胀发生时()

①物价上涨,纸币贬值②人们的存款数量增加③影响人民的生活水平④外汇汇率必然升高

A.①③④B.②④C.①②④D.①③

18.为缓解通货膨胀,一般来说可采取的货币政策是

A.提高税率B.降低汇率C.提高利率

19.当一个国家CPI节节攀升,专家发出了通胀预警,这时就会引起部分居民的恐慌,这是因为通货膨胀发生时

①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②人们的存款数量增加

③影响人民的生活水平

④外汇汇率必然升高

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在减税等政策作用下,2018年10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727亿元,同比降3.1%,这是2018年以来全国财政收入首次出现月度同比负增长。

导致财政收入首次出现月度同比负增长的因素是

A.通货膨胀B.通货紧缩

C.分配政策的调整D.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21.在中美贸易摩擦升温之际,中国既不打算也没必要通过人民币贬值来寻求所谓的“出口优势”,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区间内双向波动的基调不会改变。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区间内双向波动有利于

①增强外汇储备的购买力

②促进世界金融稳定

③促进外贸平稳发展

④缓解通货膨胀压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2.某国是铁矿石、石油等大宗商品(以美元计价)的进口国。

当美元指数持续上涨时,该国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

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这一传导过程是

①进口原材料成本上升

②居民消费价格上涨

③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

④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

A.①→④→③→②B.①→④→②→③C.④→①→③→②D.④→①→②→③

23.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不利于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判断社会经济生活中是否出现通货紧缩,主要看

①纸币发行量是否过少②物价是否全面持续下跌

③社会上是否出现抢购风④商品的价值量是否变大

24.菲利普斯曲线是反映通货膨胀和就业关系的一条曲线,如图所示仔细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从B点到A点变化,说明国家采取积极的货币政策稳定物价

②既要增加就业,又要稳定物价的宏观调控目标在短期内不可能同时实现

③当处在A点时,国民经济有可能发生了通货紧缩、就业乏力

④当A点向B点变动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会提高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

25.如果2018年A国货币与B国货币的兑换比例为8:

l,2019年A国货币贬值20%,且B国货币升值20%,不考虑其他因素,那么在此情形下A国货币与B国货币兑换的比例为()

A.6:

1B.8:

1C.12:

1D.10:

1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1.A

解析:

A

【详解】

A: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纸币的发行量只要不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流通量就不会导致通货膨胀,A正确。

B:

引起物价上涨的因素诸多,不一定是由纸币发行量增加引起的,只有全面的、持续的物价上涨才叫通货膨胀,B错误。

C:

通货膨胀是由于纸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的,但不意味着纸币发行量增加就必然导致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C错误。

D:

纸币发行量增加和通货膨胀会导致物价上涨,但物价上涨不会导致纸币发行量的增加和通货膨胀,D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

2.B

B

①:

消费品供不应求,会导致消费品原材料价格走高,消费品出厂价格走高,①排首位。

④:

消费品出厂价格走高,企业利润扩大,会导致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导致企业投资增加,稳定就业或吸收就业,导致失业率下降,④排第二位。

②:

居民失业率下降,居民收入上升,会刺激消费,导致消费需求扩大,消费品价格走高,②排第三位。

③:

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导致通货膨胀,③排第四位。

因此,正确的排序为①→④→②→③。

故本题选B。

传导效应类选择题一般分为两类:

一类是政府出台的各种政策和措施(尤其是宏观调控经济手段)的影响传导路径;

一类是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传导路径。

其解题思路是:

1、确定一个传导源,弄清传导源的内容或表现。

先要确定传导源产生的“第一波”影响是什么,根据“第一波”推断以后的连锁反应。

2、各传导环节之间要形成环环相扣的关系,必须构成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且传导链不能断裂,上一环和下一环不能构成引起与被引起关系的选项要排除。

3、根据各环节之间的关系排除“因果关系明显错乱”的选项。

4、确定传导的结果必须和题干相符合。

3.A

预期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下调,对投资者来说利息将减少,故会增加对股票的买入,A符合题意。

通货膨胀时物价会上涨,所以预期通货膨胀率进一步上升,适合增加现期消费,B不符合题意。

某商品价格持续下跌则减少其替代商品的消费,对于其互补商品的消费应该增加,C表述不科学。

某生产要素价格持续上涨,则会在当前增加对该要素的使用,D不符合题意。

4.B

①②正确,通货膨胀是指流通中的纸币量超过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③错误,通货膨胀的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不是社会需求不足。

④错误,物价总水平持续低迷是通货紧缩的表现。

故选:

B。

5.B

【解析】

如果滥发纸币,使纸币的发行量大大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引起通货膨胀,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就是物价上涨,故B选项表述正确。

A选项错误,排除。

C选项错误,滥发纸币会使纸币贬值。

D选项体现不出。

6.C

C

【解析】本题考查通货膨胀。

假定某国一年内待售商品价格总额为20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为5次,可计算出当年该国流通中的货币量为:

20000/5=4000亿元,当年该国实际发行了6000亿元纸币,超过了流通中的所需货币量,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可能会引起,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纸币贬值,物价上涨,C正确且符合题意;

其它选项说法都是错误的;

故本题答案选C。

【点睛】通货膨胀:

含义:

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叫做通货膨胀。

(通货是指流通中的货币) 

引起通货膨胀的因素:

(1)货币发行数量

(2)货币在市场中的流通次数 

后果:

纸币的发行量大大超过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会引起纸币贬值,人民手中的钱不值钱了,存款所代表的实物量减少了。

如果人民的收入没有变化,那么人民的生活水平会出现下降状况,购买力降低,商品销售困难,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

防止通货膨胀的方法:

(1)减少纸币发行量,使其与流通中实际需要量尽量相符。

(2)根本的方法:

发展生产,增加社会产品供应量。

7.C

【解析】通货膨胀必然引起物价上涨,①正确;

扩大国债发行量会导致物价更快上涨,②不选;

粮食等生活基本物品供应短缺,这说明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③错误;

粮食等生活基本物品供应短缺、物价飞涨,这说明居民的实际购买力降低,生活水平下降,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C。

8.B

【解析】在国际市场上,如果某商品单价从5美元涨到8美元,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下,那么该商品价格:

8-5/5=60%;

1,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下,用人民币购买该商品,该商品价格:

原来5*8=40元人民币,正在8*7=56元人民币,上涨幅度=56-40/40=40%。

故正确答案为B。

9.A

当一国的通货膨胀持续以两位数的水平变化时,百姓的储蓄意愿会明显降低,原因是通货膨胀情况下会导致存款贬值,A项符合题意;

百姓的储蓄意愿会明显降低是因为通货膨胀下居民存款的实际收入减少,而不是居民收入减少,也不是商业银行的利率较低,BC项均与题意不符;

通货膨胀下百姓的储蓄意愿会明显降低主要是因为存款贬值,而不是因为其他投资理财渠道的不断扩宽,D项与题意不符;

正确选项为A。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①如果货币的实际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导致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货币供应量过多是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②与通货膨胀相反,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的现象。

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③国家通过宏观调控,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抑制通货膨胀,防止通货紧缩,实现经济平稳发展。

10.C

ABCD:

2019年某国商品价格总额为210万亿元,货币流通次数为8次,则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为210÷

8=26.25万亿元,而2019年该国实际发行货币30万亿元,可见,货币的实际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这会导致纸币贬值,物价持续上涨,C正确,ABD错误。

故本题选C。

比较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

区别

主要表现

物价全面、持续上涨退

物价全面持续下跌,伴随着经济衰

产生原因

经济过热,供不应求,纸币发行过多

经济萎缩,供过于求

主要危害

居民生活水平下降,经济生活秩序混乱

投资减少,经济停滞,企业生存困难,失业率提高

11.A

①②:

从材料中的人民币国际化十年历程,体现了人民币国际使用的范围有所扩大,同时也说明人民币的支付货币功能不断增强,①②符合题意.

增加人民币发行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而不是避免通货膨胀,③说法错误。

人民币并未被纳入各国官方外汇储备,该项与事实不符,④说法错误。

12.C

经济衰退的现象是通货紧缩,故①不选。

通货膨胀的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价格上涨,故②入选。

通货紧缩的实质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故③不选。

通货膨胀通常是由货币的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的,故④入选。

13.D

D

通货膨胀是由纸币供应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的,故A错误。

通货紧缩是由纸币供应量小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的,故B错误。

通货膨胀是由社会的总需求大于社会的总供给而造成的,故C错误。

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都是由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而造成的,故D入选,

故本题选D。

14.C

15.B

16.B

17.D

【解析】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

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货币的供应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如果货币供应量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纸币贬值,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①③适合题意;

通货膨胀表现为经济过热,人们的消费增加,存款数量减少,②错误;

通货膨胀发生时,外汇汇率不一定升高,④错误;

故本题答案选D。

【点睛】不能认为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物价跌落就是通货紧缩。

影响物价的因素有很多,通货膨胀一定表现为物价上涨,但物价上涨未必就是通货膨胀,只有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才是通货膨胀。

同样,通货紧缩表现为物价跌落,但物价跌落未必是通货紧缩。

18.C

A选项属于财政政策,排除;

降低汇率与缓解通货膨胀无关,排除B;

通过膨胀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流通中的货币量过多,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因此,通过提高利率有助于减少市场上货币的流通量,抑制社会总需求,故C正确。

故选C。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区别和联系:

区别:

(1)含义不同。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

它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一国中央银行(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

其特点是通过利息率的中介,间接对宏观经济发生作用。

(2)内容不同。

凡是有关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政策,如税收的变动,发行国库券,国家规定按较高的保护价收购粮食,政府的公共工程或商品与劳务的投资的多少等都属于财政政策,而和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利率的调整则属于货币政策。

(3)政策的制定者不同。

财政政策是由国家制定的,必须经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通过。

而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直接制定的。

联系:

(1)二者都是经济政策,都属于宏观调空的重要方式。

(2)在一般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相互配合起作用的。

由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的作用各有其特点,在货币政策收效不明显的严重萧条局面下,财政政策则显得比较有力,如扩大财政赤字,支持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建设,本身可以吸收一部分失业人员,又可以带动相关部门的发展;

在抑制经济过热方面则相反,因改变税法或采用增税等财政政策都需要时间,这就使财政政策不可能具备货币政策所具有的灵活性和及时性。

19.A

当一个国家CPI节节攀升,专家发出了通胀预警,这时就会引起部分居民的恐慌,这是因为通货膨胀发生时,物价上涨,纸币贬值,影响人民的生活水平,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通货膨胀发生时,存款可能贬值,人们的存款数量不一定增加,②错误;

通货膨胀时,外汇汇率不一定升高,④错误。

故本题答案选A。

20.C

在减税等政策作用下,2018年10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727亿元,同比降3.1%,这是2018年以来全国财政收入首次出现月度同比负增长,导致财政收入首次出现月度同比负增长的因素是分配政策的调整,C正确且符合题意;

其它选项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

21.C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区间内双向波动,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促进外贸平稳发展,②③符合题意;

①说法错误,货币的购买力由市场决定;

④说法错误,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区间内双向波动与缓解通货膨胀压力无关。

所以本题选C。

22.A

本题考查汇率变动以及通货膨胀的相关知识。

当美元指数持续上涨时,美元升值,该国货币贬值,该国进口成本增加。

因此,进口原材料成本上升,进而导致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继而导致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从而导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该国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A顺序正确,B、C、D均不选。

23.A

本题考查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纸币发行量是否过少,可能会导致通货紧缩,物价全面持续下跌,①②符合题意。

社会上出现抢购风,物价会上涨,而通货紧缩情况下,物价全面持续下跌,③不符合题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判断社会经济生活中是否出现通货紧缩不是主要看商品的价值量是否变大,④不符合题意。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比较

24.B

从B点到A点通胀率下降,失业增加。

说明国家采取积极就业政策,①错误。

利普斯曲线是反映通货膨胀和就业关系,二者呈反比关系。

因此,既要增加就业,又要稳定物价的宏观调控目标在短期内不可能同时实现,②符合题意。

当处在A点时,国民经济有可能发生了通货紧缩、就业乏力,③符合题意。

当A点向B点变动时,通胀率升高,失业减少。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会下降,④错误。

25.C

由题意知,2018年A国货币与B国货币的兑换比例为8:

1。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下,2019年A国货币贬值20%时,A国货币与B国货币的兑换比例为[8÷

(1一20%)]:

1=10:

l。

B国货币又升值20%后,A国货币与B国货币的比例为10:

[1÷

(1+20%)]=12:

1。

故C正确。

ABD:

选项的兑换比例与题意不符,排除AB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