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高三生物查漏补缺题及参考答案官方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11269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淀区高三生物查漏补缺题及参考答案官方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海淀区高三生物查漏补缺题及参考答案官方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海淀区高三生物查漏补缺题及参考答案官方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海淀区高三生物查漏补缺题及参考答案官方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海淀区高三生物查漏补缺题及参考答案官方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淀区高三生物查漏补缺题及参考答案官方版.docx

《海淀区高三生物查漏补缺题及参考答案官方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淀区高三生物查漏补缺题及参考答案官方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淀区高三生物查漏补缺题及参考答案官方版.docx

2018年5月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查漏补缺题

生物

2018.5.18

说明:

1.题目由一批青年教师命制,由于时间紧,打磨得不够细致,或许还存在科学性不够严谨的地方,希望使用过程中及时调整、修改使用。

2.题目总体有一定难度,请考虑学情,谨慎选用。

也可根据学情,修改为更简单的版本使用。

3.成题中的A组题目建议老师们练一练,本年度历次考试覆盖不够细致的内容,还希望老师们自行搭配题目进行训练。

4.本卷试题没有“押题”或“猜题”之意,请勿“对号入座”。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生物教研室

柳忠烈

第一部分新命制试题

1.利用某些调控细胞分化的因子,可诱导人胚胎干细胞分化为多种组织细胞。

该过程与植物组织培养的共同点是

A.细胞全能性都得到体现 B.都有信息分子与受体结合的过程

C.都要分散成单个细胞培养 D.都需要蔗糖作为培养基的碳源

2.研究人员发现了两株拟南芥雄性不育突变体W1和W2,二者均不能结实,显微镜下可见花粉壁空壳。

W1和W2分别与野生型植株杂交,杂交后代花粉育性均正常。

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野生型与突变体间可进行正反交实验

B.W1和W2的雄性不育由显性基因控制

C.通过DNA测序技术可查找突变位点

D.通过基因探针可确定突变基因的功能

3.血吸虫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

其虫卵在水中孵化成毛蚴,毛蚴钻入钉螺(以藻类为食)体内发育成尾蚴,尾蚴从螺体逸入水中,可通过皮肤进入人体发育为成虫,虫卵随粪便排出进入水体。

科研人员研究使用农化品(化肥、除草剂等)对血吸虫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如下。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调查藻类和钉螺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B.藻类→血吸虫→钉螺→人构成了一条食物链

C.使用农化品增加了藻类产生量从而促进了血吸虫繁殖

D.使用农化品增加钉螺捕食者死亡率从而抑制血吸虫繁殖

4.饮水不足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ADH)分泌增加,调节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对水分的重吸收,机理如下图所示。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DH由垂体合成并释放到血液,运输至靶细胞

B.结合ADH的受体促进①ATP水解过程,为M蛋白供能

C.H2O通过③自由扩散过程,进入肾小管和集合管腔内(B侧)

D.M蛋白促进②胞吐过程,增加膜上水通道蛋白数量

5.为更好地建设雄安新区,科研人员调查白洋淀水域生态系统各成分中难降解的有机氯农药DDT污染的状况,得到下表所示检测结果。

由数据不能作出的判断是

不同成分

底泥

水生植物

浮游动物

底栖动物

鲫鱼

乌鳢

DDT含量

(μg/Kg)

0.1

0.7

6.3

21.0

37.9

19.4

124.4

注:

鲫鱼主要以植物为食,乌鳢为肉食鱼。

A.DDT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循环往复

B.DDT几乎污染了白洋淀生态系统所有成分

C.营养级越高,生物体内的DDT含量越高

D.水生植物同化的太阳能只有少部分传递给乌鳢

29.(16分)肠道微生态系统中的菌群失调是肥胖、糖尿病等慢性代谢性疾病的诱因。

为探究富含膳食纤维的饮食对肠道菌群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实验。

(1)某些肠道益生菌能分解人体难以消化的膳食纤维并产生乙酸、丁酸等短链脂肪酸。

丁酸可以作为_____信息____分子,与肠壁细胞内的丁酸分子受体结合,加速细胞利用氧气,从而造成肠道中的缺氧环境,从而有利于益生菌在与有害菌的_____竞争_____中占有优势。

(2)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利于改善血糖水平,下图为其分子机制。

据图可知,消化道中产生的乙酸、丁酸等短链脂肪酸与消化道壁上的受体结合,激活结肠L细胞内的酶P,____启动GLP-1基因表达(1分),GLP-1与胰岛B细胞(β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1分),通过细胞内的一系列过程,引起细胞膜电位改变,Ca2+通道打开,Ca2+进入细胞,促进胰岛素释放(1分)____。

(3)为进一步验证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辅助糖尿病治疗的效果,我国科研人员将43位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实验。

请选填下面的字母,完成实验方案。

a.常规膳食b.高纤维膳食c.阿卡波糖(一种口服降血糖药物)d.注射胰岛素

分组

实验对象

实验处理1

实验处理2

检测

对照组

(U)

16位糖尿病患者

c

a

处理前后患者空腹血糖水平

实验组

(W)

27位糖尿病患者

阿卡波糖

b

(4)研究结果证实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具有辅助治疗效果。

科研人员提取上述两组糖尿病患者的肠道微生物,进一步检测肠道微生物的乙酸、丁酸合成相关酶基因的拷贝数(与乙酸、丁酸合成量正相关),结果如图2、3所示。

据此,研究者得出“高纤维膳食提高乙酸和丁酸合成量,均能增强治疗效果”的结论。

请评价由上述结果得出的结论是否严谨?

并阐述理由。

_____不严谨(1分),乙酸合成酶基因的拷贝数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丁酸合成酶基因的拷贝数实验组和对照组有明显差异(1分),因而结果不支持乙酸能增强治疗效果(结果仅支持丁酸能增强治疗效果)(1分)______。

30.(18分)人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一种严重影响人视觉的遗传病。

(1)科研人员对患者甲和乙进行家系调查,得到图1所示的两个家系图。

据图分析,甲所患RP的遗传方式为____常染色体显性____遗传。

乙所患RP的遗传方式与甲____不同____(填“相同”或“不同”)。

(2)研究发现,RP还存在其他遗传方式,并且目前已经发现有多达20个基因的100多个突变位点与RP有关,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____不定向性____和____随机性(或“普遍性”)____的特点。

(3)科研人员构建斑马鱼模型,探究rp2基因在致病过程中的作用。

①科研人员敲除斑马鱼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的rp2基因,筛选得到rp2基因杂合突变体。

将该突变体与野生型斑马鱼杂交,对得到的F1进行rp2基因测序,发现序列不同的两种突变类型A和B,如图2所示。

请比较突变型A、B的异同点:

____均属于碱基对缺失,但碱基对缺失数目不同,A为5个碱基对,B为12个碱基对____。

②研究者认为,与突变型B相比,突变型A在性状上与野生型差异更大,适合用于研究rp2基因的功能。

从分子水平分析,选择突变型A的原因是____突变型A为5个碱基对(非3的倍数)缺失,造成mRNA上的密码子阅读框错位,对蛋白质影响较大;而突变型B为12个碱基对(3的倍数)缺失,造成蛋白质中4个氨基酸缺失,对蛋白质影响相对小____。

③选取相同突变类型的F1个体相互交配得到F2,理论上突变纯合子应占F2的____1/4____,但实际鉴定只有10%为纯合子,推测rp2基因突变___影响斑马鱼的个体发育,rp2基因纯合导致其存活率降低____。

(4)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突变的rp2基因对影响感光细胞感光能力的两种蛋白P1和P2表达的影响,得到图3所示结果。

据此推测rp2基因突变导致视觉异常的原因可能是____对P1和P2基因的转录无影响,但下调P1、P2的表达量(或导致P1、P2降解)____。

(5)科研人员偶然发现一个Y染色体连锁的遗传家系,为探究该突变是Y染色体上的基因直接突变而来,还是由已知致病基因易位所致,科学家利用X染色体上的rp3基因位点紧密连锁的S序列对患者DNA进行检测,若患者该序列的拷贝数是正常男性的____2____倍,则说明该患者是由于rp3所在片段易位所致。

31.(16分)科研人员研究了周期节律对拟南芥光合作用的影响。

(1)科研人员使用化学诱变剂处理野生型拟南芥,诱导拟南芥发生____基因突变____,筛选得到周期节律改变的纯合突变体Z和T,在正常光照下条件下测定突变体和野生型植株的气孔导度(气孔开放程度),得到图1所示结果。

据图可知,突变体Z的周期节律比野生型____短____,突变体T的周期节律则____变长____。

(2)研究者推测植物生物钟周期与环境昼夜周期可能共同影响光合作用。

①科研人员检测了野生型拟南芥在T20(光照和黑暗各10h)、T24(光照和黑暗各12h)和T28(光照和黑暗各14h)条件下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图2结果表明____植物生物钟周期长于或短于环境周期均导致拟南芥叶片叶绿素含量减少____。

②科研人员继续进行了图3所示的实验,该实验目的是探究____植物生物钟周期与环境昼夜周期之间匹配程度是否通过影响叶绿素含量而影响光合作用_____。

该实验方案有不足之处,请写出对该实验的改进措施。

___补充突变体Z和T在T24条件下的实验;补充野生型植株在T20、T24和T28条件下的实验_____。

(3)CO2浓度是影响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

研究人员发现,与野生型拟南芥相比,节律异常突变体C在T24光照条件下碳固定量仅为前者一半。

据图4和图5所示研究结果推测,突变体C碳固定量低的原因可能是生物节律异常使植物短期持续光照条件下____气孔开度(气孔导度)____较小,从而减小了____CO2吸收量____,从而导致较低的碳固定量。

(4)植物具有“周期共鸣”的特点,即植物内在的生物节律与外界昼夜的时间变化(正常昼夜周期为24小时)相互匹配。

研究人员发现两者的完全“周期共鸣”可使拟南芥在35天内的干重增加明显高于其他“周期共鸣”匹配不完全的处理组。

综合上述研究,请阐述“周期共鸣”对光合作用起调节作用的机制:

____

(1)影响拟南芥叶片内的叶绿素含量,影响光反应速率,从而影响CO2固定量;

(2)影响拟南芥的气孔导度,影响CO2吸收量,从而影响暗反应速率____。

第二部分部分练习摘编

A组:

建议练一练的题

1.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细胞内寄生并依赖于细胞的能量和代谢系统复制增殖②没有细胞结构,但有呼吸和生物合成等代谢的酶系③仅有一种核酸,DNA或RNA④可以作为基因工程载体和动物细胞融合的诱导剂⑤同所有生物一样,能够发生遗传、变异和进化

A.①②③⑤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2.为使玉米获得抗除草剂性状,需进行如图所示的操作。

报告基因的产物能催化无色物质K呈现蓝色。

转化过程中,愈伤组织表面常残留农杆菌,导致未转化愈伤组织也可能在选择培养基上生长。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

A.筛选1需要用氨苄青霉素培养基筛选出成功导入表达载体的农杆菌

B.筛选2需要用无色物质K处理愈伤组织并筛选出呈现蓝色的组织

C.报告基因在玉米的愈伤组织和农杆菌细胞中均能正确表达

D.诱导幼胚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培养基需添加植物激素

3.细胞是个复杂而且精巧的生命系统。

某同学对细胞的认识,不合理的是

A.细胞体积不能过大——细胞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交换效率越低

B.细胞膜外覆盖大量糖蛋白——与细胞控制物质进出和细胞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