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正畸学考试题目Word下载.docx
《口腔正畸学考试题目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正畸学考试题目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8.常见的儿童口腔不良习惯有:
_吮指习惯__、舌习惯__、唇习惯_、偏侧咀嚼习惯_、_咬物习惯_、__睡眠习惯__。
三、选择题:
(每题2分,共20分)
1.毛氏II类4分类错合不可能出现或伴有的牙合特征为:
A
(A)前牙反合
(B)前牙拥挤
(C)后牙中性关系
(D)前牙深覆合
(E)上切牙唇倾
2.X线头影测量可做如下分析,除了:
B
(A)颅面部生长发育
(B)双侧髁突对称性
(C)牙、合、面畸形的机制分析
(D)外科正畸的诊断和分析
(E)矫治前后牙合、颅面结构变化
3.功能矫治器最常用于:
D
(A)任何年龄的下颌后缩
(B)乳牙期反合
(C)恒牙期III类错合
(D)替牙期近远中错合
(E)恒牙初期拥挤病例
4.全颅底长为:
E
(A)N-Ar
(B)S-Ba
(C)N-Bolton
(D)N-P
(E)N-Ba
5.吮拇不良习惯不可能造成的错合是:
(B)腭盖高拱,牙弓狭窄
(C)前牙开合
(D)远中错合
(E)上前牙前突
6.为使牙齿在牙弓达到正常的近远中倾斜度,标准方丝弓技术采用:
B
(A)在托槽上预置冠舌向角度
(B)在弓丝上弯制第二序列弯曲
(C)改变托槽底的厚度
(D)在弓丝上弯曲第一序列弯曲
(E)在弓丝上弯曲第三序列弯曲
7.唇裂是因一侧或双侧的:
C
(A)侧鼻突和上颌突未联合
(B)上颌突和下颌突未联合
(C)球状突和上颌突未联合
(D)侧腭突和前腭突未联合
(E)侧鼻突和前腭突未联合
8.面部生长发育完成的顺序为:
(A)宽度、高度、深度
(B)高度、宽度、深度
(C)宽度、深度、高度
(D)深度、宽度、高度
(E)高度、深度、宽度
9.与建合动力平衡关系不大的肌肉是:
(A)舌肌
(B)嚼肌
(C)颊肌
(D)二腹肌
(E)翼内肌
10.毛氏II3意味着:
(A).磨牙中性、前牙深覆盖
(B).磨牙远中、前牙深覆盖
(C).磨牙近中、前牙反合
(D).磨牙中性、前牙反合
(E).磨牙中性,前牙开合
四、简答题:
(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方丝弓矫治器的原理和三个序列弯曲。
方丝弓矫治器使牙齿移动有2个原理:
一是使被弯曲矫治弓丝的形变复位。
具有良好弹性的矫治弓丝,当被弯曲成各种形态时,便有趋于回复到原来位置的作用,当这种弓丝的原来位置与理想的牙齿移动位置相一致时,亦即将弓丝弯曲成各种形态及弯制成各种弹簧加力单位,将其结扎在矫治牙上,此时,弓丝有回复到原来位置的作用,也就对矫治牙产生矫治力,使发生所需要的移动。
二是应用保持性弓丝作为固定和引导。
保持性弓丝是指本身不具有变形能力,而与牙弓形态相一致的弓丝。
这类弓丝结扎在支抗牙或需矫治的牙上,对牙齿的移动能起引导和控制作用。
这一类弓丝的作用力是要外加的,最常用的是借助于橡皮弹力牵引圈或螺旋弹簧,而使矫治牙移动或改正颌间关系。
(1)第一序列弯曲(firstorderbend):
是在矫治弓丝上作水平向的一些弯曲,主要有两种基本类型的弯曲。
1)内收弯(inset):
所成弯曲的弧度向内凹。
2)外展弯(offset):
所成弯曲的弧度向外凸。
上颌矫治弓丝的第一序列弯曲包括在两侧中切牙与侧切牙间弯制内收弯及在两侧侧切牙与尖牙间、两侧第二双尖牙与第一恒磨牙间弯制的外展弯,并在弓丝末端插入末端管后部位向舌向弯曲。
下颌弓丝的第一序列弯曲包括在两侧侧切牙与尖牙间,第一双尖牙近中面后移0.5mm处,及第二双尖牙与第一恒磨牙邻接部位后1mm处作外展弯,而无内收弯。
弓丝末端亦需作向舌侧的弯曲。
(2)第二序列弯曲(secondorderbend):
是矫治弓丝在垂直向的弯曲,这类弯曲可使牙升高或压低,亦可使牙前倾或后倾。
第二序列弯曲有后倾弯(tipbackbend),末端后倾弯(terminaltipbackbend),前倾弯(tipforwardbend)及前牙轴倾弯(axialpositionalbend)。
(3)第三序列弯曲(thirdorderbend):
只能在方形弓丝上完成。
这类弯曲是在方形弓丝上做转矩(torque),而使产生转矩力。
转矩力的应用主要为对矫治牙作控根移动,使牙根作唇颊、舌向的移动,同时,可在拔牙矫治病例中使牙齿移动时保持牙根平行。
转矩可分为根舌向转矩(lingualroottorque)及根唇(颊)向转矩(labialroottorque)。
2.简述前牙反合的早期治疗原则。
1、乳前牙反合,反覆合浅者:
可采用调磨法即调磨下切牙切缘的唇侧部分、上切牙切缘的舌侧部分,使上下前牙解除反合牙锁结关系。
2、乳前牙反合,反覆合中度者:
可选用上颌垫式活动矫治器附双曲舌簧推上前牙向唇侧并后退下颌。
3、乳前牙反合,反覆合深者:
反覆深的患者可以设计下颌联冠式斜面导板。
4、反覆盖过大的乳前牙反患儿,可先戴头帽、颏兜(chincap)后移下颌并抑制下颌骨的生长,待反覆盖减小后再视反覆合的深度选择上述口内矫治器进行矫治。
如果患者有明显的遗传性下颌发育过度趋向时,应尽早纠正前牙反合,同时戴头帽、颏兜抑制下颌的生长。
研究表明,颏兜对下颌骨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去除颏兜后,下颌仍向前生长。
由于儿童生长发育的时间很长,很难长期戴颏兜。
(图8-33)
颏兜主要的作用是改变下颌的生长方向,减少水平向生长,增加垂直向生长。
使用颏兜时应注意不能用过大的向后牵引力而将下颌骨的形态改变,使下颌骨变形,下颌角前切迹加深、下颌体下旋、前下面高增大而影响面形。
对遗传趋势很强、下颌发育过大、颏兜不能抑制下颌生长的患者,应等到成年后做正颌外科手术进行矫治,切不可用过大的矫形力使下颌变形,给以后的正颌外科手术带来困难。
2、混合牙列期个别恒切牙反合的矫治
矫治的适应症及方法:
(1)上切牙舌向错位所致个别恒牙反合患者:
反覆浅者可用咬撬法
反覆中度者可用上切牙斜面导冠或用上颌合垫式活动矫治器。
(2)下切牙唇向错位伴间隙所致恒切牙反合患者:
一般可将矫治器做在下颌,即下颌活动矫治器附后牙合垫以脱离反合切牙的锁结后用双曲唇弓加力移唇向错位的下切牙向舌侧。
3、骨性反合的早期矫治:
矫治的适应症及方法:
(1)混合牙列期上颌骨发育不足,下颌位置前移或轻度发育过大的患者:
选用面罩前牵引矫治器
(2)乳牙列期或混合牙列期III类骨性下颌前突所致反
乳牙列期患者:
戴头帽、颏兜沿颏联合至髁状突连线的生长方向牵引下颌向后,抑制下颌骨的生长。
(图8-33)
混合牙列期患者:
可用长拉钩改良颏兜前牵引上颌以刺激上颌的生长,抑制下颌的生长。
2.简述正畸矫治过程中牙周组织的反应。
1、牙周膜变化温和而持续的矫治力作用于牙体后,牙周膜一侧受牵引,另一侧受压迫,牙周膜产生代谢改变,在压力侧牙周膜组织受挤压而紧缩,牙周间隙变窄,血管受压血流量减少,胶原纤维和基质降解吸收,并分化出破骨细胞,这些变化在加力48~72小时即可出现。
张力侧的牙周膜纤维拉伸变长,牙周间隙增宽,胶原纤维和基质增生,成纤维细胞增殖,成骨细胞分化,牙有一定的松动,牙周膜方向也有变化。
2、牙槽骨的反应在张力侧牙槽骨的内侧面,成骨细胞活动,有新骨沉积,镜下可见骨面覆盖一薄层呈淡红色的类骨质,紧靠类骨质边缘的牙周膜中排列一层成骨细胞,骨内由夏贝纤维埋入称为束骨。
在压力侧牙槽骨的牙周膜面,亦即固有牙槽骨将被吸收,表面出现蚕食状吸收陷窝,其陷窝区的牙周膜中常见破骨细胞。
此外,与其相对应松质骨面上出现新骨沉积,有成骨细胞出现。
3、牙龈的反应性变化牙龈在正畸治疗中的变化是很微弱的,对疗效的影响也很小,只是在压力侧微有隆起,张力侧略受牵拉,牙龈上皮组织和固有层结缔组织有些增减与调整而已。
五、病例分析:
(15分)。
患者,男,11岁,主诉为上颌前牙前突。
临床检查:
正面观:
上下唇闭合不全,上唇向前突,开唇露齿,侧面为凸面型。
磨牙为远中尖对尖关系,前牙覆合6mm,覆盖8.5mm,上牙列拥挤4mm,下牙列拥挤8mm。
1)、请列出诊断。
2)、请列出矫治目标。
3)、请写出治疗计划。
06/07学年第一学期2003级口腔医学本科生口腔正畸学
(A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计32分,4分一个)
1.错合畸形(英文名称:
malocclusion):
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先天的遗传因素或后天的环境因素,如疾病、口腔不良习惯、替牙异常等导致的牙齿、颌骨、颅面的畸形,如牙齿排列不齐。
上下牙之间的合关系异常、颌骨大小形态位置异常等。
2.替牙间隙(英文名称:
leewayspace):
(4分)
乳尖牙及第一、二乳磨牙的牙冠宽度总和,比替换后的恒尖牙合第一、二前磨牙大,这个差值称为替牙间隙,即替牙间隙=(Ⅲ+Ⅳ+Ⅴ)-(3+4+5)。
3.差动力原理
1956年Begg介绍了差动力概念。
根据差动力原理,当单根前牙与多根后牙之间使用交互微力(例如60g)牵引时,前牙相对快速倾斜后移,而后牙几乎不动。
如果较大的力应用于统一情况,则后牙趋于近中移动,而前牙受阻。
这实际是不同牙齿对同一力的“不同反应”,这就是差动力原理的根本意义。
4.咬合重建
根据各种检查,从矢状、垂直和横向三个方位设计好下颌的新位置,并在口内用合蜡将这一位置记录下来。
5.锁牙合
是后牙的一种错合畸形,分为正锁合和反锁合两种。
正锁合:
是上后牙的舌斜面位于下后牙颊斜面的颊侧,合面无咬合接触。
反锁合:
是上后牙颊尖的颊斜面位于下后牙舌尖舌斜面的舌侧,合面无咬合接触。
6.辅助性正畸
是通过正畸牙移动,辅助其他牙科临床控制疾病、恢复功能的正畸治疗。
7.阻抗中心
在自由空间中物体的阻抗中心就是它的质心。
在重力场中它就是重心。
当力作用于一物体时,该物体周围约束其运动的阻力重心,称为阻抗中心。
8.直接性骨吸收
在大小适宜的矫治力作用下,压力侧牙槽骨的吸收是内面直接发生称为直接性骨吸收。
二、简答题(共计28分,7分一个)
1.简述常见牙移动类型
由于施加矫治力的方式不同,牙移动的类型不同,有以下几种:
①牙倾斜移动(2分)②牙整体移动(2分)③牙齿伸长和压低(1分)④牙齿旋转移动(1分)⑤牙齿转矩移动(1分)
2.简述与牙弓拥挤度相关几个重要因素。
与牙弓拥挤度相关的重要因素与可用间隙和必需间隙的分析密不可分。
1)可用间隙:
骨量不足(1.5分)
2)必需间隙:
牙量过大:
牙齿形态过大,多生牙(1.5分)
3)牙齿近远中倾斜
4)上前牙的唇倾度(1分)
5)牙齿的扭转
6)牙冠的转距(1分)
7)牙弓突度
8)Spee曲线(1分)
9)Bolton指数不调
10)替牙期牙齿异常:
如萌出顺序异常,后牙前移
11)支抗磨牙前移(1分)
3.如何诊断骨性前牙反牙合?
诊断骨性前牙反牙合的标准:
○1近中磨牙关系;
(2分)
○2ANB<
00,Ⅲ类骨面型;
○3下颌不能后退至对刃,或下颌虽可后退但后退位时ANB角小于00;
(1分)
○4伴有不同程度的颌骨大小、形态和位置异常。
(1分)
⑤前牙代偿明显。
4.在牙列拥挤矫治时如何改变牙量和骨量的不调?
原则及方法包括以下两点:
1.减少牙量:
(3分)
○1减少牙齿体积――邻面去釉
○2减少牙齿数量――拔牙
○3减少牙齿所占方位――扭转牙、舌倾牙的纠正
2.增加骨量:
(4分)
○1扩展牙弓宽度与长度――腭中缝扩展、推磨牙向远中
○2外力刺激颌骨及齿槽骨生长――上颌前牵引
○3功能性刺激颌骨及齿槽骨生长――唇档、颊屏
○4外科手段刺激齿槽骨生长――骨膜牵张成骨术
三、问答题(共计40分,第一题10分,第二、三题每题15分)
1.你认为哪些因素可导致正畸治疗后复发?
牙齿、颌骨的移动与周围软、硬组织的改建过程密切相关,要保持矫治效果的长期稳定,防止复发,必须对可能引起复发的原因有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制定合理、有效的保持方法和设计。
矫治以后可导致复发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6分)
(一)肌动力平衡的最终改建尚未完成
(二)牙周膜纤维张力未恢复平衡(三)牙合的平衡尚未建立(四)口腔不良习惯未破除(五)生长型可能影响矫治效果(六)第三恒磨牙的萌出
2.在正畸拔牙时应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首先正畸拔牙时应遵循拔牙的原则:
(5分)
i.对正畸拔牙应取慎重态度,决定是否拔牙要经过细致的模型和X线头影测量分析。
可拔可不拔时尽量不拔牙,试验性治疗3~6个月后再决定。
ii.尽量拔除病牙。
拔牙前应在全口曲面断层X线对牙周膜、齿槽全面估计,并确定是否存在埋伏多生牙、先天缺失牙、断根和弯根等,应尽量拔除病牙。
iii.对称性拔牙的问题。
上颌单侧拔牙应格外慎重,上颌中线如偏向一侧,将对面形美观有较明显的影响,。
下颌四个下切牙大小形态相似,拔除一个下切牙并不影响牙弓对称性和面形。
iv.补偿性拔牙的问题。
多数情况下一个牙弓拔牙后,另一个牙弓也需拔牙使上下牙量一致得到良好的咬合关系。
然后正畸拔牙的数量、部位时应考虑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0分)
1.牙齿的拥挤度每1mm拥挤度需要1mm的牙弓间隙解除,拥挤度越大,拔牙的可能性越大。
2.牙弓的突度
3.Spee曲线深度
4.支抗磨牙的前移
5.颌面骨骼结构
垂直骨面型高角病例拔牙标准可适当放宽,低角病例拔牙要慎重。
矢状骨面型
6.面部软组织侧貌
7.生长发育
3.试列举反应牙齿、颌骨及面部软组织结构前后向位置及相互关系的X线头影测量项目十项,并解释其临床意义。
○1SNA角:
前颅底平面-上齿槽座点角。
代表上颌基骨对颅部的位置关系。
(2分)
○2SNB角:
前颅底平面-下齿槽座点角。
代表下颌基骨对颅部的位置关系。
○3ANB角:
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
代表上下颌基骨间的位置关系。
○41-SN角:
上中切牙长轴对前颅底平面交角。
○51(-)-MP角:
下中切牙长轴对下颌平面交角。
代表下中切牙倾斜度和突度。
○61-1(-)角:
上下中切牙长轴交角。
○7SN-MP角:
下颌平面与前颅底平面之交角。
代表下颌平面倾斜度。
○8Po-NB(mm):
颏前点到NB连线的垂直距离。
代表颏部突度。
○9OP-SN角:
合平面与前颅底平面之交角。
代表合平面倾斜度。
○10H角:
Pos-UL连线H线,与NB的交角。
代表软组织颏部与唇的位置关系。
(B卷答案)
1.个别正常合(英文名称:
individualnormalocclusion):
凡轻微的错牙合畸形,对于生理过程无大妨碍者,都可列入正常牙合范畴。
这种正常范畴内的个体牙合,彼此之间又有所不同,故称之为个别正常牙合。
2.X线头影测量(英文名称:
cephalometrics):
主要是测量X线头颅定位照相所得的影像,对牙颌、颅面的各标志点描绘出一定的线角进行测量分析,从而了解牙颌、颅面软硬组织的结构,使对牙颌、颅面的检查、诊断由表面形态深入到内部的骨骼结构中去。
3.中性错牙合
上下颌骨及牙弓的近远中关系正常,即当正中牙合位时,上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于下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沟内。
若全口牙无一错位者,称为正常牙合;
若有错位者则称为中性错牙合。
中性错牙合可表现为牙列拥挤、上牙弓前突、双牙弓前突、前牙反牙合及后牙反牙合、舌侧错位等。
4.序列拔牙
在替牙合期,通过拔牙手段矫治严重牙列拥挤的一种传统治疗方法。
即通过有序地拔除乳牙,诱导恒牙萌出时进入到较好的牙合关系中,并通过最后拔除4个第一恒前磨牙,达到解除拥挤,部分阻断主要畸形的发生。
5.复杂拥挤
除牙量骨量不调造成的拥挤之外,还存在颌骨、牙弓之间关系不调,并影响到患者的面形,有时还伴有口颌系统功能异常。
6.综合性正畸
即对非骨性或仅有轻度骨性错牙合畸形的健康成年人牙列进行全面的正畸矫治。
7.旋转中心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形成转动时所围绕的中心称为旋转中心。
8.间接性骨吸收
当矫治力过大时,骨吸收不在牙槽骨内面直接发生,而在稍远处发生骨吸收称为间接性骨吸收。
1.简述终末平面的类型及其对恒磨牙建合的作用。
终末平面指上下第二乳磨牙牙合关系,(1分)①终末平面呈近中阶梯:
是一种理想的关系,其常常引导第一恒磨牙建立较好的I类尖窝关系。
(2分)②齐平终末平面:
是最常见的关系,必须对它密切观察。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
它可引导恒磨牙建立正常的I类关系或异常的Ⅱ类关系。
(2分)③终末平面呈远中阶梯:
引导第一恒磨牙建立异常的Ⅱ类错牙合关系(2分)。
2.简述矫治中影响牙周组织改建的因素
矫治中影响牙周组织改建的因素:
1.施力的强度和时间(5分)
只有力的强度适宜,牙周组织才能处于积极活跃状态,产生类似于牙生理性移动的效果。
临床最适力的表征:
①无明显自觉疼痛,只有发胀的感觉②叩诊无明显反应③松动度不大④移动的牙位或颌位效果明显⑤X线片示,矫治牙的根部及牙周无异常。
2.机体的条件(2分)
①年龄②影响骨吸收和形成的因素③血液供给的影响。
3.简述功能矫治器的作用原理、共同特点和适应症。
功能矫治器的作用原理:
本身不产生任何机械力,而是利用矫治器本身引起的肌力、咬合力等通过神经反射,将此力传递、消除或引导自然之力(即肌肉活动,生长,牙齿萌出等)来改变口颌系统的功能环境,刺激生长发育期间儿童的颅颌面软硬组织的正常生长发育。
功能矫治器的共同特点:
①利用肌肉力影响牙齿骨骼。
②上、下牙列打开,咬合分离。
③下颌向前(或向后)移位。
④吞咽时上、下唇紧密闭合。
⑤选择性改变牙齿的萌出道。
适应症:
①适用于口面肌肉功能异常引起的功能性错牙合。
②最适用于青春生长迸发期前1~2年开始,并持续整个迸发期。
③主要用于矫正长度不调,安氏Ⅱ类、Ⅲ类均可;
还可用于矫正高度不调,对深覆合矫治效果较好,也可用于开牙合。
(3分)
4.简述前牙反牙合的早期矫治方法。
1.乳前牙反牙合的矫治
矫治方法∶
(1)反覆牙合浅者∶可采用调磨法矫治。
(2)反覆牙合中度者∶可选用上颌牙合垫附双曲舌簧的活动式矫治器推上前牙向唇侧。
(3)反覆牙合深者∶可设计下颌联冠式斜面导板,斜面与上切牙长轴呈45°
以引导上切牙向唇侧。
(4)反覆盖过大者∶多系骨性反牙合,可根据畸形机制选择矫形治疗。
2.替牙期个别恒切牙反牙合的矫治
矫治方法
(1)上切牙舌向错位所致个别恒牙反牙合∶反覆牙合浅者可用咬撬法。
反覆牙合中度者可用上切牙斜面导板或用上颌牙合垫式活动矫治器。
(2)下切牙唇向错位伴间隙所致恒切牙反牙合∶一般可将矫治器做在下颌,即下颌活动矫治器附后牙牙合垫以脱离反牙合切牙的锁结,如同时伴有上切牙舌移者,还可附加导斜面,然后用双曲唇弓内收移唇向错位的下切牙向舌侧,每次复诊通过磨减基托舌面及唇弓加力,逐渐关闭间隙并改正反牙合。
(3)伴拥挤的个别恒前牙反牙合∶常见为上侧切牙舌向错位呈反牙合并前牙拥挤,如果经模型计测分析为牙弓内间隙不足、前牙槽发育不足且前牙不显前突,可采用牙合垫式舌簧活动矫治器或简单固定矫治器(如2x4技术)通过向唇侧扩大排齐牙弓解除个别前牙反牙合。
而对诊断尚难确定的伴拥挤的恒前牙反牙合,一般应观察等待至替牙完成后再进行治疗。
1.你怎样理解支抗在正畸治疗中的意义?
如何加强支抗达到矫治目标?
支抗的概念:
正畸治疗过程中,任何施加于矫治牙使其移动的力必然同时产生一个方向相反,大小相等的力,能够抵抗矫治力反作用力的结构称之为支抗。
(3分)
支抗的种类:
颌内、颌间、颌外支抗(3分)
加强支抗的方法:
增加支抗牙的数目、将支抗牙连成整体、增大活动矫治器的基托面积、颌外支抗、横腭杆、Nance弓、种植体支抗(4分)
2.试述下颌骨的生长发育特点。
下颌骨的生长发育特点:
下颌骨由下颌骨体、下颌支及牙槽骨三部分组成。
下颌骨的发育有两种生长方式,软骨成骨及骨表面增生。
除了髁突有软骨生长外,下颌骨大小的增加都是由骨膜下的骨表面基质的沉积形成。
1)下颌骨的三向生长:
①长度的增长下颌骨靠下颌支前缘吸收陈骨和后缘及外侧增生新骨而增加长度,可提供磨牙的萌出位置。
下颌骨外侧增生新骨、内侧吸收陈骨,可使下颌体的长度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