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玉顺讲座实录做智慧型父母与孩子有效沟通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104491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胡玉顺讲座实录做智慧型父母与孩子有效沟通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胡玉顺讲座实录做智慧型父母与孩子有效沟通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胡玉顺讲座实录做智慧型父母与孩子有效沟通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胡玉顺讲座实录做智慧型父母与孩子有效沟通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胡玉顺讲座实录做智慧型父母与孩子有效沟通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胡玉顺讲座实录做智慧型父母与孩子有效沟通Word格式.docx

《胡玉顺讲座实录做智慧型父母与孩子有效沟通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胡玉顺讲座实录做智慧型父母与孩子有效沟通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胡玉顺讲座实录做智慧型父母与孩子有效沟通Word格式.docx

这个时候孩子就从房间出来了,两个小手抱在一起,比较害怕的样子,就哭了。

他说“妈妈、爸爸、你们别吵了,我错了。

”,不停的说“妈妈我错了,我错了。

”这个爸爸就跟我说,我们俩吵架跟孩子没有关系,他为什么说我错了呢?

  我提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爸爸妈妈吵架,与3岁的孩子没有关系,他为什么不停的说“我错了,我错了”?

我现提一个问题,一会儿留一点儿时间对这些案例做分析。

另外在座的各位家长,我最后也要留半个小时给大家提问题,这是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个小孩子不停的说“妈妈,我错了。

”,前提条件是爸爸妈妈吵架跟这个小孩子没有任何关系,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这些问题促使着我们做父母的一定要有智慧型的头脑要跟孩子沟通,来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看到初中生、高中生叛逆的时候,很多的问题根源是来源于他的早期体验。

早期是什么时候呢?

就是他的幼儿阶段和小学阶段。

所以在我做这些矫正的过程中比较难的是高中阶段,最长的时间我要干预三年。

我最近有一个学生,也不是学生了,已经是成年人了,他现在已经过了三十而立了年龄,但是也没有成家,也没有立业,但是他的心理年龄就像13、14岁的孩子。

他的行动、言行跟他的年龄很不相符,特别是对自己的控制能力相当的差,脾气说来就来。

那么像这么大的年龄,我们再去干预难度就很大,不像几岁的小孩可以很快的转变。

所以我们一定要从早期开始,有效沟通从早期开始,那么父母会伴随孩子的成长。

为什么要讲这个题目,一个是我多年研究,第二是来自于我们的实践,第三是来自我们的困惑。

  第二个问题我要简单说一下智慧型父母,什么叫合格父母呢?

优秀父母呢?

成功父母呢?

我提出“智慧型父母”,为什么叫智慧型父母?

我们说智慧是什么?

我们今天会有一个很明确的答案。

智慧是什么呢?

就是我们人身上的一种能力,什么能力呢?

就是家庭生活也好,社会生活也好,你和外界交往接触的时候,你对客观的外部环境的一种分析、判断。

那么在你分析判断的基础上能够有创造性的去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是一种能力。

那么这就涉及到了你对事物怎么做分析判断。

我们说做智慧型父母,就是做父亲也好,母亲也好,你天天跟孩子生活在一起,孩子每天都有表现行为,你对他行为怎么看,有的行为让你高兴,有的行为让你生气,你怎么去分析,怎么判断,你用什么方法去解决,这里面需要智慧,这就是一个智慧!

 那么智慧是什么呢?

可以说是把你对孩子的认识和对孩子行为的判断,包括你去解决的一个中介,说到底是一种能力。

智慧反应家长内在素质和外部行为的统一,这是谈的智慧的问题。

二、什么是沟通?

沟通三要素

 胡顺玉:

那么沟通是什么呢?

首先得有一个目标,一般家长和孩子说话,比如聊天,这不叫沟通,那就是闲谈,因为就是想说什么说什么。

我们讲的沟通,就是家长要有一个目标,就是你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比如现在带孩子来了,因为他要动,所以我刚才没说孩子们别说话了,为什么没说呢?

因为他天性就是好动,他调控自己的能力还处于不完善的阶段。

我即便说你们别说话了,但是还在说。

有的孩子就不说,为什么?

就是控制能力强,那就与家长对他的教育有关系,还有他对家长的教育转换成自己的需要,这个能力的形成也有关系。

另外每个孩子的性格不一样,性别不一样,所以表现也不一样。

我们说沟通首先得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另外,沟通的过程是什么?

是把家长跟孩子说的信息、思想、感情和孩子进行传递,要把你想说的话传递给孩子。

那么在这个传递的过程当中,你的目的是什么?

让孩子接受你给他的信息。

另外,你和孩子要达成一个协议,有一个共同协议。

所以说沟通有三大要素,家长要听清楚,孩子们不听没有关系,但是作为父母要听清楚,沟通有三大要素。

一个是要有明确的目标。

比如说你的孩子在小学阶段,老师今天请了您,肯定是孩子在班上有了问题,老师的方式方法可能也有欠缺,肯定要把您数落一遍,因为这个孩子有问题。

那么老师数落您,您的情绪肯定是高兴的,生气了回家以后见到孩子怎么办?

要跟孩子沟通了。

怎么办?

所以这就需要你来设定一个目标,你要解决什么问题。

你为了一个目标,跟孩子说我要跟你谈一个事情。

我今天跟你谈的目的,作为家长要非常明确你要跟孩子谈什么。

  第二,你要传递你要谈的内容,就是信息,要传递你的感情,要传递你的思想。

这个过程中,你要说这个事情比较容易,但是在传递感情和思想上就有难度了,一会儿我再讲。

实际上孩子听你讲的时候,跟你要讲给他,两个人是有差异的,所以我一会儿要谈这一点,你怎么向孩子传达信息、传达思想和传达感情。

 第三,沟通的结果是什么,要达成一个共同的协议。

没有达成共同的协议,我们的沟通就没有效果,或者效果很低,达成了协议就证明有效果。

 所以说这三个环节一定要把握好,第一是要有明确的目标,第二是传递所说的内容,还要传递思想感情。

因为我们的家长容易传递信息,但是传递思想、传递感情是薄弱环节。

第三就是要有共同协议,这是我们讲的沟通。

 所以这样来讲,我们讲沟通是什么?

就是我们与孩子之间,把大人的思想,你想说的事情传递给孩子。

而且这个传递要让孩子能够接收,就是你说的话管用,你说的话有权威,孩子听。

因为现在我们看到有些家长,他强调什么呢?

我和我的孩子是朋友关系,就是表面看得比较和谐。

但是孩子一旦出了问题,或者说父母认为孩子有了问题,我要告诉呢怎么做的时候孩子不接受,叛逆得很厉害。

那这就有一个问题了,问题是什么呢?

就是说你们是朋友关系,行为那么和谐,那为什么你给他的建议,你认为比较好的建议,你认为比较适合孩子的建议,他为什么不接受呢?

甚至还要跟你对抗?

你就要反思了,你在他心目中的位置,有没有权威性?

  我遇到一个孩子非常优秀,他小时候经常说“我妈妈说的,我爸爸说的。

”但是他到了初中的时候就说“他知道我要怎么做。

”,当问他你心中的偶像是谁?

很多孩子都会说是明星,但这个孩子说我心中的偶像是我的爸爸和我的妈妈。

那这个父亲母亲并不是说有很风光的职业,或者他们家有很多的钱,住着豪宅和开着好车,不是这样的,就是普普通通的人。

那么这个孩子说他的偶像是他的父亲和他的母亲,为什么呢?

他爸爸妈妈,就是三口之家过着朴实无华的生活,爸爸妈妈的身教更重于言教,而且在孩子成长的每一步,当孩子需要的时候他们都可以及时出现。

我去过这个家庭,12平米的房子,进门就上炕,但是房间收拾特别温馨,就连床单上的补丁都很温馨,整洁,干净,孩子非常非常懂事。

 就是说我们父母和孩子的沟通,你传递给他他接收,他能够接受你,而且最后的结果是父母是他的一个偶像,就是他们沟通的非常好。

我们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比如这个家庭来讲,他的父母亲总有一种意识,就是第一我要跟孩子说话,我的意思是什么,让孩子听懂。

第二,我有这个意思,我怎么表达让孩子才能够听懂。

第三,孩子在5、6岁的时候,我说的话他怎么样去接收?

另外,我的话说出去以后,孩子接收了,结果是什么?

所以这一连串的过程妈妈把握得非常好。

结果就是父母对他的影响成为孩子终身的财富。

后来我把这个也作为个案来研究,非常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

 你说小的时候,刚生出来的时候妈妈跟孩子说话,那个时候不叫沟通,但是要给孩子信息,让孩子非常熟悉妈妈的音调,让孩子非常熟悉妈妈的表情。

对父母来讲他们做的时候并没有很强的意识,但是他们做的就符合我们心理学的很多研究。

比如有很多幼儿园老师,我也想提一个问题,家长可以考虑,小孩子生下来的时候,从第一次和母亲分离,在产房第一声是要哭的,如果小孩子不哭怎么样?

护士还要打他两下让他哭。

你再看新生儿有很多动作,一会儿抱拳,一会儿伸懒腰,你观察一个月的孩子有很多的动作。

我们曾经观察过一个42天的孩子,刚开始是他奶奶带他,后来是姥姥带他,但是奶奶舍不得,又去姥姥家看孩子。

跟小孙子说奶奶来看你了,这个时候姥姥正在给孩子喂奶,这个时候姥姥就看见42天的孩子就哭了,两个老人也跟着掉泪。

说这42天的孩子怎么就知道情感的表达呢?

是想奶奶了吗?

这也是一个问题,大家想一下为什么?

  我要跟大家解释的是什么呢?

我们孩子生下来之后,在他各个器官各个系统之中,哪个系统发育得最成熟呢?

是感觉器官。

感觉器官包括用眼睛看,视觉,用耳朵听,听觉,还有皮肤的接触触觉,还有味觉,吃东西香不香,还有就是嗅觉。

新生儿这些都已经发育成熟,所以他们是靠感觉系统,所以他能听,可以看,可以接触,所以刚才那个42天的孩子,他奶奶说孙子,我来看你了。

他听到的是谁的声音?

奶奶的声音。

但是他来姥姥家已经一周了,之前他最熟悉的是奶奶的声音,但是到了姥姥之后没有奶奶的声音,这个时候孩子就要想奶奶干什么去了,是不是不喜欢我了?

怎么换成姥姥了。

但是奶奶的声音一出现他怎么样?

他就靠哭来表达。

他是耳朵听见了,想到了那是奶奶。

所以这就告诉我们,在刚才那个3岁的孩子,我刚才提的问题,他为什么说妈妈我错了。

这就要假设一个情景,这个妈妈不上班,天天和孩子在一起。

你就要假设了,小孩子说妈妈我错了,在爸爸上班以后妈妈跟他在一起的时候孩子肯定会有错误,可能做一些事情不符合大人的标准,大人就要管教他。

后来我就问他,妈妈是不是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妈妈说要打他。

“你说你错没错”,直到孩子说“妈妈,我错了”的时候妈妈才停手。

这个时候大家注意,她在打孩子和训孩子的时候是什么表情?

非常的生气、愤怒,非常严肃。

声音是什么?

也是生气的声音,甚至是嗷嗷叫。

那么妈妈和爸爸吵架的时候肯定是不愉快,肯定也是嗷嗷叫,所以这个声音传到孩子的房间,他马上就出来了,紧张起来了,认为妈妈生气跟我有关系,所以赶紧说“我又做错了。

三、有效沟通的重要性:

影响孩子一生

但是这几天我心情一直不好,为什么?

我觉得这3岁的孩子一直生活在紧张的,没有安全感的这样一个环境里面,如果天天是这样,孩子的阴影是在心理上。

我为什么非常恐惧?

因为这个孩子长大之后没有安全感。

我和高三的学生做考前的行为干预,我上午接待了18个孩子,下午是12个孩子,我有点儿太累了,有点儿受情绪的感染。

他们谈到高三的心情的时候,都说我很累,我很疲倦,我睡不着,吃不下,烦燥。

还有孩子说特别想晒太阳,其中有三个小女孩要跟我谈,她们都快19岁了。

我就问她们,你现在最想做什么?

她的回答让我很吃惊,她说我现在想结婚。

还有一个小女孩,因为我们老做这种工作,我一看就知道这个孩子的内心活动,我就问她,你最爱听什么音乐?

她说老师,我跟您说,我最近喜欢听大提琴。

我说你还喜欢听什么歌?

她说我喜欢听,就找到一个答案,我说你是不是特别喜欢听草原的歌曲?

她说您怎么知道?

我说我就是随便问问。

还有一个小女孩说,老师我要报外地大学。

我说为什么?

她说我要离开家!

还有一个女孩说我最想跳舞,我最想蹦,我想大声喊。

还有一个男生跟我说,老师我告诉你,我犯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我说什么错误呢?

他说我喜欢了一个女孩。

我一看这个男孩非常的恐惧,戴着小眼睛,眼神也是很无助。

这些孩子给我的信息是什么?

就是缺乏安全感。

 我再交代一个背景,我刚才讲的这三个女孩,两个家庭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经常吵架。

其中一个女孩跟我说,老师你知道吗,我上小学的时候天天背着我妈妈和爸爸的结婚证上学。

在座的父母想一下,孩子为什么要天天背着爸爸妈妈的结婚证去上学?

因为怕他们离婚。

孩子才上小学,就能感觉到爸爸妈妈离婚就是不要我了,我怎么办?

所以为了不让他们离婚就天天背着结婚证上学。

这就是刚才要考到外地去,不想回家了。

她说我现在长大了,他们离吧。

但是她内心深处是没有安全感的,非常害怕。

再说那个想大声喊的女孩,也是爸爸妈妈每天打架,然后把气撒在她的身上。

那个想结婚的孩子,他的爸爸妈妈离婚又复婚,总是做生意都不在家,所以这个孩子每天都很孤独,内心的恐惧并没有伴随着年龄的成长而减少,而且是越来越恐惧,没有办法,就找了一个男朋友,比她大一岁。

这个男孩子就是妈妈把他们遗弃,爸爸也不回家,是跟爷爷长大了。

所以这两个孩子,都是为了寻求一种依托,寻求一种安全走到了一起。

所以女孩觉得他可以依靠,每天都离不开这个男孩。

他们已经17、18岁了,他心中的恐惧,那种不安全感已经渗透到生命力,内心深处挥之不去。

这种阴影如果不早期的干预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会影响他的婚姻生活。

所以从3岁的小孩开始,我们要早期的跟孩子有效沟通,这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这样来讲我们可以看到,和早期婴儿阶段,包括小学阶段,我们跟他们的有效沟通是多么的重要,影响一生!

这样看来,我们在沟通这个问题上提出一个观点,我们说沟通是一种行为。

那么这种行为是干什么呢?

就要寻求彼此之间的互通。

所以你跟孩子沟通是你的行为和孩子的行为的交往过程。

那么在过程中你和孩子互通,就是要建立彼此间的共同性,怎么纠正孩子的错误。

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孩子不感到恐惧,觉得应该这样做,寻求一种共同性。

就是共同享有一种信息,享有一种态度。

有人问我,你说到底是孩子造就了父母,还是父母造就孩子。

?

我绝不结婚,太难了!

我说确实是不容易,很多家长都有这种感触。

还有的家长跟我说,他现在已经是老年了,什么长都可以不做,当处长也好,当局长也好,到年头就可以卸任了,唯独这“家长”一辈子都不能卸任,是一辈子的事。

还有的家长说不允许我们犯错误,犯了错误就没有机会去弥补。

  我接触过一个小孩,是外地的,上小学的时候爸爸妈妈都比较严格,严厉的法官是爸爸的形象,妈妈像母老虎。

那个时候他的琴弹得非常好,但是到初中的时候就叛逆了!

离家出走一个月,回来之后爸爸妈妈都是胆战心惊的跟孩子一起生活,总是跟孩子说对不起。

爸爸跟我说我连说对不起都没有意义了,我说你该说的时候不去说,你现在说他认为你是虚情假意,所以爸爸说连改正的机会都没有。

所以我们说好教育是什么?

就是最适合孩子的教育就是好教育。

我们和孩子沟通,这里讲的沟通是什么,沟通的重要性,而且孩子也很需要父母跟他及时的沟通。

所以在沟通的过程中一个是传递,一个是接收,还有一个中间环节就是转换。

转换什么?

比如小孩子好动,他的行为让你很生气,那么生气要先用你的智慧控制你的情绪,所以我建议父母生气的时候不要打孩子,那叫出气,那个时候打孩子不解决问题!

我刚才说那个家长打孩子,说你错没错?

孩子就是不说,为什么不说?

因为小孩子认知对错还没有达到那个程度,小孩子不知道自己哪儿错了,所以永远不说我错了。

越不说就越打,你越打孩子就越糊涂,到底错在哪儿了。

除非你打得太疼受不了了,所以他就说我错了,妈妈就心满意足了。

其实孩子真的知道错了吗?

不知道,但是妈妈高兴啊。

这是小的时候,所以你跟孩子沟通之前千万不要把孩子当成出气筒,这个时候不但没有效果而且是负作用,你的阴影已经留在他的心里了。

 所以第一个转换就是用你的智慧调整你的情绪。

第二个转换什么呢?

你要跟孩子说什么,找一个他能听懂的词。

第三是你怎么说,用什么方式说,根据他的心里特点。

现在我们的家长不管孩子什么年龄阶段,不管孩子有什么问题,都是说教太多,讲道理。

你说跟一个3、4岁的孩子讲道理听得懂吗?

听不懂,但是我们孩子习惯这么说,所以就是没有转换好。

要用孩子能听得懂的方式,我一会儿就要讲操作,这是第一个转换。

第二个转换就是想方设法的把你心中所说的话,用孩子可接受的方式说出去,传递给他,还要让孩子把你说的话转换成他自己的内心的一种需要,“是这样,我错了”,让他自己认识到自己错了,就是让他听得懂你的话。

那么在早期,比如婴幼儿时期,他不会表达,那就要用体验让他知道对错。

讲沟通是一种你和孩子之间的双向行为,第一是说的行为,你的说。

第二个是听的行为,孩子听。

第三个行为是什么?

就是问的行为,你问孩子,孩子答。

我们刚才讲了沟通有三大要素,目标、传递的内容、思想感情和信息,第三是达成共同协议。

注意沟通的过程有两个人的,一个是说的行为,一个是听的行为,再一个就是提问的行为,这样才有意义。

四、如何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

胡顺玉:

刚才讲的是什么是有效沟通。

最后一个问题,也是我们重要要讲的,我们如何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

一会儿讲的时候,如果家长有什么问题可以写成小条子提问,我刚才提的问题家长也可以回答。

我讲技能,这是用于普通的,一般性的,按理说我们要分年龄阶段讲,6岁之前,上学六年要分成三段,然后是初中生、高中生,所以我们研究是从新生儿开始到18岁,每个阶段沟通要因人因事设定方法。

今天我想在座的可能都幼儿阶段和小学阶段的比较多,所以我们重点讲一下这个阶段的。

  我们先跟家长说一下沟通的前提,或者说家长和孩子沟通的态度。

刚才说要用智慧调整心态,所以首先先说一下有效沟通的态度。

现在不管您的孩子是几岁,您要跟他谈事情,第一要注意你的态度要非常的坦诚,要非常诚恳。

家长可以体现一下,怎么样说话叫坦诚,坦诚的对立面是什么?

这个人说话嘴不对心,非常的假,不坦诚。

所以你跟孩子说话,要让他感觉到爸爸妈妈为了我,跟我说一件事情,要非常的坦诚。

第二是要有同理心,就是感同身受。

孩子做了这件事情,以咱们在场的孩子为例,我们的孩子什么样的都有,跪着的,站着的,说话的,什么样都有,大人也都比较包容,没有制止他们。

这个时候就要感同身受,怎么理解这些孩子的行为?

如果以我们大人的标准或者社会的道德准则看孩子此时的表现,你说他对吗?

不对。

特别是课堂上,孩子这样的话可能就是不守纪律。

如果感同身受,这个孩子之所以这么动,有他的原因。

原因是什么?

第一,我的孩子不爱听。

第二,他的调控力差,第三是年龄特点,就是管不住自己,所以才有现在这样的行为,要感同身受。

第三,我们要尊重孩子。

现在说尊重挺多的,那么尊重什么?

你说孩子都打爹骂妈了,该尊重吗?

我们要尊重的不是他打爹骂妈的行为,要管。

我们要尊重的是他的人格,他再小,再不懂事也是一个人,所以必须把他当作爸爸妈妈和孩子,是两个人之间的沟通。

他不是一个物件,不是一个东西。

家长说“你真不是一个东西”,孩子说“我就不是东西!

”那孩子的潜台词是什么?

我是人啊。

小孩是天生的思想家,所以你跟他谈话,要注意他是有思想的人,他会有联想。

我们小孩的语言是非常丰富的,小孩有想象性语言,有很多语言在里面,所以要注意。

不管孩子多大,你要尊重他的人格,不要认为他很小就可以任意的侮辱他的人格,他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你老了,你是弱势群体了,你当时说他的那些话他都印在脑海里,当你弱的时候他就把那些话拿出来说你。

 我去过一个家庭里面,老妈妈已经快80岁了,儿子确实教育得不太好,因为他的表格跟我是朋友,所以我比较了解他们家的情况。

我们去了之后,他的表弟让他妈妈罚站。

我说你的表弟为什么这样?

这个表格跟我说跟姑妈年轻的时候一模一样。

所以说这个家庭不太和谐,就出在这种痛苦的体验当中。

你说再改,改谁?

教育孩子如同酿酒,你酿造的酒是甜酒还是苦酒都是由你来干杯,所以这个事例也促使我跟大家谈这个沟通的问题。

第四就是包容,包容别不是说没有原则,没有界限。

对孩子的成长过程,他的言行不要过于的苛求他,可能一到春天,人的心情都受气候的影响,非常躁,最近给我打电话的比较多,有个妈妈,来了之后不停的说他的孩子这不好,那不好。

我说你的孩子有没有值得你高兴的地方?

她说真想不出来什么地方让她高兴。

并且说很后悔生了这个孩子。

我说你这样叙述这个事情你的心情非常不好,我理解你,但是孩子的问题是成长中的问题。

你母亲的胸怀要宽阔一点,要先接纳他才能教育他。

有一个妈妈说,这个孩子我不要了,我要让他认一个干妈,由干妈来教育他。

我说你亲妈都教育不好,干妈就能教好吗?

你要包容这个孩子。

现在有些父母对孩子,有很多理由,说我没有时间跟孩子说话,或者说我看这个孩子就讨厌,有很多很多的理由。

我说不管有什么理由,这是你的孩子。

有些家长说,老师,你要多少钱我给你,你帮我带吧。

我说对不起,我没生他,你是他的母亲啊,你要包容你的孩子,要接纳你的孩子。

还有一个态度,你孩子有错误的时候,不管哪个年龄段的孩子,出现了问题,你要就事论事,我们有一句话(重责其事,轻责其人),有的孩子总是不会做作业,妈妈就说“你怎么这么笨,你这个猪脑袋”,就是没有对写作业这个事进行分析,而且还侮辱了他的人格。

有的小孩说我是小猪,你就是大猪,妈妈就打!

所以我们要(重责其事,轻责其人)。

家长跟孩子可以认真,但不要较劲,有的家长把孩子看得紧紧的,我们换位思考,小孩子写作业,有的爸爸妈妈陪读,姥姥姥爷在旁边盯着,咱们换位思考,假如你做一件事情,旁边有两个人盯着你,你是什么感受?

有的小孩习惯不好需要改正,有的家长说我天天盯着他,那还写不好。

孩子的注意力并没有在我怎么把作业写好,而是想我怎么不让我妈妈盯着我,或者怎么让妈妈满意。

家长和孩子有这样一个沟通的前提态度非常重要。

五、沟通要有一定的技巧和方式

胡顺玉:

下面提几个建议,叫沟通的技巧。

我提个建议,因为您的孩子只有您最了解,您平常是怎么跟孩子沟通的,我也想听听,给我们大家都可以做个示范。

 第一,先从我们和孩子的表达的角度来说。

如果今天带孩子来了,和孩子建立一个默契,孩子也要想想爸爸妈妈平时是怎么和你沟通的,你最希望爸爸妈妈用什么样的方式和你讲话。

你有心事的时候,你有要求的时候要跟爸爸妈妈说,你敢不敢说?

这些问题一会儿都希望大家能够很坦诚的谈。

孩子们还可以给爸爸妈妈提点儿建议,希望爸爸妈妈每天怎么样跟你沟通。

 像那天我跟那几个高中生聊天,最后我给他们一个建议,我说你们是高三的学生,最重要的就是学习,还有60多天就要高考,你们希望爸爸妈妈怎么样?

他们说您跟我爸爸妈妈说吧,他们比我们还紧张,高考是一家子的事。

有的孩子说现在都不想回家了,看爸爸妈妈的一脸愁容,心情都很压抑。

所以我说你们要拿出20分钟的时间,走到学校的小树林里你们十几个人拉着手转圈,你们之前要经常的拥抱,拍拍脸。

他们马上就照着做,觉得很高兴。

我们中国很少亲亲孩子,摸摸孩子,这跟我们中国人的性格有关系,我们比较含蓄。

另外家长在表达自己愿望的时候只顾自己的感受。

特别是做爸爸,做丈夫都很累,要养家糊口,那么跟孩子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