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炭翁阅读与答案精全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10409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卖炭翁阅读与答案精全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卖炭翁阅读与答案精全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卖炭翁阅读与答案精全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卖炭翁阅读与答案精全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卖炭翁阅读与答案精全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卖炭翁阅读与答案精全版.docx

《卖炭翁阅读与答案精全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卖炭翁阅读与答案精全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卖炭翁阅读与答案精全版.docx

卖炭翁阅读与答案精全版

卖炭翁精全阅读与答案

1.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__本诗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1分),对宫市掠夺人民财产的罪行的揭露与抨击(1分)_

2.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作者并没有直接写卖炭翁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但是却形象地表现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 )(2分)

A.“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

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3.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

(3分) 

这一句话运用了心理描写(1分),细致刻画了卖炭翁在寒冷的天气中穿着单薄的衣服却希望天气更寒冷的矛盾心理(2分)。

(如果只答到“表现诗人对卖炭翁的同情”1分)

4.下列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  )(3分) 

A.这是一首叙事诗,反映了宫市给百姓造成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诗的前六句,点出了劳动场所,刻画了卖炭翁艰辛衰老的形象。

也为后文写宫使的掠夺罪行作铺垫。

 

C.诗中老人驾着炭车在冰天雪地里赶往集市,清晨就在市南门外的泥泞中歇息。

 

D.“宫使驱将惜不得”的“惜”是舍不得的意思,写出了老人的无可奈何和百般不舍。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卖炭得钱何所营(__谋求、需求_)

(2)心忧炭贱愿天寒(__希望___)

(3)翩翩两骑来是谁(__骑马的人__)(4)系向牛头充炭直(_同“值”,价钱___)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

 

7.“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

“翩翩“本意是形容轻快洒脱的情状。

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的个人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8.(2分)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如何理解“身上衣正单”却“愿天寒”?

答:

“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然而这位卖炭翁却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卖炭得钱”上,所以他“心忧炭贱愿天寒”。

诗人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又用“可怜”两字倾注了无限同情,催人泪下。

9.(3分)“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是什么意思?

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

__第一,写出已经结了冰,天很冷.说明卖炭翁的辛苦;第二,写出牛车的重量,说明卖炭翁的勤劳.为下文一段黄布换炭车形成对比,写出宫市给百姓造成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10.全诗的主旨是“苦宫市也”,诗人为什么用很多笔墨来写卖炭翁烧炭和运炭之苦?

请说说你的理解。

_.诗人写卖炭翁烧炭运炭之苦是为下文写宫市(或炭被抢夺)之苦做铺垫。

烧炭运炭固然辛苦,但卖炭翁还是充满希望的,只要炭能卖个好价钱,日子还能过下去,但是炭被宫使抢走,希望就彻底破灭了。

通过层层铺垫,揭示了宫市的黑暗。

__

11.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牛困人饥日已高”是侧面(间接)来写的)

A.《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

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12.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  身上衣裳    和   口中食   。

(2分)

13.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C2A1)(2分)

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14.“卖炭得钱何所营”中的“何所营”意思是做什么用。

15.“黄衣使者”是指指皇宫内的太监;“白衫儿”是指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16.诗中“手把文书口称敕”的“敕”意思是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17.诗中“驱将”的意思是驱:

赶着走。

将:

语气助词。

“惜不得”表现了卖炭翁无可奈何_的心理。

18.“半匹红绡一丈绫”一句反映了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

当时钱贵绢贱,半匹纱和一丈绫,比一车炭的价值相差很远。

这句诗反映了宫市的霸道不公。

19.《卖炭翁》中揭示卖炭翁悲苦处境和矛盾心情的诗句是“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20.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

心理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无可奈何。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酸劳作。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

D.“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

21.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B选项白居易是唐朝的;C选项卖炭翁不敢反抗;D选项“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描写)

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

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22.“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说明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

说明卖炭翁虽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23.全诗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情况?

反映了封建统治者的横暴掠夺,反映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不幸。

24.下列对《卖炭翁》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诗中并没有刻画卖炭翁对统治者的反抗。

据此,选项C的理解是错误的)

A.第一节写卖炭翁劳苦悲惨的生活。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生活的艰辛。

B.第二节写“宫使”对卖炭翁的掠夺。

“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刻画出宫使蛮不讲理、霸道凶残的面目。

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翁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诗人没有直接发议论,对统治阶层罪恶的揭露和控诉,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都蕴含在情节的叙述和人物形象的描写中。

25.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处境,故选B)

A.“满面尘灰烟火色”体现卖炭翁劳作的辛苦。

B.“心忧炭贱愿天寒”突显卖炭翁内心的忧伤。

C.诗歌揭露了宫使们巧取豪夺百姓物品的行径。

D.诗歌表达了对受“宫市”之苦的人民的同情。

27.对下面这首诗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叙事诗不是抒情诗;B.卖炭翁希望天气寒冷,并非埋怨;D.作者并非直接议论抒情,而是深沉含蓄地表达。

正确C)

A.这首抒情诗通过卖炭翁被剥削、压迫的故事,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本质,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这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因此卖炭翁埋怨天气寒冷;诗人用“可怜”两字倾注了无限同情,催人泪下。

C.诗歌第二节中连用“手把”“口称”“回”“叱”“牵”一连串动词,将“宫使”仗势欺人、凶残霸道的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

D.诗人在结尾的情节叙述和人物形象描写中直接议论抒情,令人深思回味。

2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两鬓苍苍”可见其苍老,“十指黑”可见其生活艰辛。

故选B)

A.唐德宗贞元末,宫中派宦官到民间市场强行低价买物,名为“宫市”,实际上是公开的掠夺,“宫使”,即为皇宫的使者。

“南山”指的是终南山,属秦岭山脉,在长安城南。

“黄衣使者”指太监。

“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B.诗歌的第一节写卖炭翁劳苦悲惨生活。

先写“伐薪”“烧炭”概括了复杂的工序和漫长的艰苦劳动过程。

次写卖炭翁的外貌,“满面尘灰烟火色”可见其生活之艰辛,“两鬓苍苍十指黑”则可见其苍老。

最后写到“牛困人饥日以高,市南门外泥中歇”更是写出了老翁精疲力尽的情态,也可以看出卖炭路途的遥远和难行。

C.诗的第二节写“宫使”对卖炭翁的掠夺。

“翩翩”原意是轻快洒脱的样子,而这里则是为了写出宫使横冲直撞、趾高气扬的动作和神态。

“而卖炭翁悲惨的结局也在诗的最后写了出来,用数量极少,对于老翁根本没有用的红绡和纱换走了老翁全部的生活的依托。

D.在白居易的另一首诗《宿紫阁山北村》中所说“口称采造家,身属神策军”与本诗的“手把文书口称敕”有异曲同工之妙,均写出了宦官仗势欺人、专横跋扈的丑恶嘴脸。

作者表达的都是对统治阶层罪恶的揭露和控诉,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9.下列对诗中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

A.“十指黑”强调了卖炭翁劳作到伸手不见十指。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30.“半匹红绡一丈绫”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情况?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

当时钱贵绢贱,半匹纱和一丈绫,比一车炭的价值相差很远。

这句诗反映了宫市的霸道不公,横暴掠夺。

本诗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宫市的揭露抨击。

31.作为一首叙事诗,主要记叙了哪些事?

卖炭翁烧炭、运炭;卖炭未成、被宫使掠夺。

32.诗中多处运用了反衬手法,如用“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纱一丈绫”反衬__宫使掠夺的残酷__;用“牛困人饥”与“翩翩两骑”反衬___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以及卖炭翁生活的艰辛___。

33.下面对这节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表现的是卖炭翁的生活的艰难、辛苦,不是勤劳、善良。

故选B。

A.一、二句交代了人物、地点和事件,高度概括卖炭翁在终南山里一年到头伐薪烧炭的生活。

B.三、四句是肖像描写,通过对主人公面孔、鬓发和手指的描写,突显了主人公“伐薪烧炭”这一职业特点,表现了卖炭翁的勤劳、善良。

C.“衣正单”和“愿天寒”写出了主人公艰难的处境和复杂矛盾的内心活动,“可怜”二字,倾注着诗人深深的同情,不平之感,自在不言之中。

D.后面四句写卖炭翁运炭到集市上去卖,“一尺雪”和“辗冰辙”强调了卖炭翁冒雪运炭,路途艰难,牛和人又累又饿,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无比同情的思想感情。

34.《卖炭翁》故事中有哪些矛盾点?

请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示例:

卖炭翁“衣单”的现实与“愿天寒”心愿之间的矛盾;“晓驾车”与“日已高”环境描写中展现的矛盾;“千余斤”与“半匹红纱一丈绫”不对等的事物价值方面的矛盾。

(任答一点即可)

35.本诗对卖炭翁的刻画主要运用了外貌_、心理和动作描写。

36.诗歌多处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如用“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纱一丈绫”,反衬出_宫使掠夺的残酷_,用“牛困人饥”与“翩翩两骑”,反衬出_劳动者与统治者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