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100213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0.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一历史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一历史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一历史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一历史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Word下载.docx

《高一历史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Word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历史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Word下载.docx

延续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最终被哪位帝王废除?

()

A.汉武帝B.唐太宗C.明太祖D.康熙帝

6.下列机构或官职,曾经负责全国军事的有()

①秦朝时期的太尉②隋唐时期的兵部③唐朝的节度使④宋元时期的枢密院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7.下列中央官制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①三公九卿制②三省六部制③内阁制

A.①②③B.②①③C.①③②D.③②①

8.下列不属于宋初中央集权加强特点的是()

A.集中相权B.百官权力分散C.重文轻武D.军事上内重外轻

9.康熙帝统治时期,清朝中央机构出现三足鼎立状态,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A.议政处、六部、内阁B.议政处、内阁、南书房

C.军机处、议政处、内阁D.议政处、军机处、南书房

10.唐朝有人评价科举制度“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其主要是指科举制度()

A.加强了思想控制B.选拔了大量人才C.提高了庶族地位D.阻碍了学术进步

11.7—9世纪末日本先后派遣13批遣唐使来唐.接待这些人的唐朝政府机构是()

A.工部B.户部C.礼部D.吏部

12.1840~1860年英国连续两次发动侵华战争的动力来自于()

A.资本主义的本质B.资本主义制度C.工业革命D.第二次工业革命

13.下图是签订《南京条约》时的情景图,这一事件及此后可能出现的历史情景是()

A.消息传到英国,英国商人为中国全境通商举杯祝贺

B.中国皇帝认为《南京条约》影响很坏而一直不批准它

C.清朝官员普遍为政府放弃“闭关锁国”政策而庆幸

D.中国政府派出专员与英国商定进出口货物的税率

14.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米切尔惊异地说:

“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开放贸易10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立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一半……这好象是一个奇怪的结局。

”出现这一结局的根源是()

A.清政府继续实行闭关政策B.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的抵制

C.英国商品倾销仅限于五口及东南沿海地区D.鸦片输入骤增削弱国人购买外国商品能力

15.一个侵略者曾经在日记中写道:

“庄严华贵之区,且曾为高贵朝觐之殿,经此吞灭一切的火焰,都化为云烟了。

……园门和那些小屋,也一个不留……我们已经完毕这件大工作,便再回到北京去。

……所有年深日久、精美绝伦的建筑和物品,都一齐牺牲了。

”据此分析,他参加的侵华战争应该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6.历史课上,吴老师组织学生探讨“甲午战争是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课题,下列可以支持其观点的有:

列强的侵略()

①由沿海深入内地②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③由军事侵略为主转变为经济侵略为主④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④

17.“对欧洲人的仇恨如同烈火一般蔓延到全中国,……一场针对外国势力的仇恨和恶作剧以一种古老的形式爆发出来。

”(H·

韦尔斯《世界史纲》)这段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五四运动D.辛亥革命

18.(2009·

镇江模拟)近代前期中国有份《盟约书》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令保全,不令倭得”。

文中所要保全的国土是()

A.香港B.台湾C.东北D.南京

19.下图为七七事变后,我国著名画家张光宇所作漫画《“七七”与“切切”》。

对这幅漫画理解比较准确的是()

①认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自取灭亡②坚信中国抗战必将取得胜利③表明了日本人普遍反对战争④日本军人对发动的侵华战争感到悲观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20.某本书中有这样一个场景,林彪在一次遛马时,被国民党一士兵误伤,阎锡山命令将林彪送到山西最好的医院去治疗,还把这件事向延安做了解释。

该场景最有可能发生在()

A.国民大革命时期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21下图是《南京大屠杀》照片(略),这一照片反映的悲惨景象发生在()

A.1935年12月B.1937年12月C.1936年12月D.1938年12月

22.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期间,东条英机对日本议院作年度军事总结报告说:

“昭和十五年度,敌军讫未进行主力的反攻,只有共产军于去年在华北举行大规模的出击。

”“大规模的出击”指()

A.平型关战役B.台儿庄战役C.枣宜会战D.百团大战

23、中国近代史中经常提到中国“近代化”一词,从生产力的角度说,近代化是指采用机器生产;

从政治方面说,是要求民主政治;

从思想文化来说是主张天赋人权,要求民主权利。

下列哪一历史运动没有推动中国的近代化()

A、洋务运动B、义和团运动C、新文化运动D、辛亥革命

24.中国国民党党史馆为迎接大陆观光客,与厂商制作一系列历史人物玩具,其中包括蒋介石与毛泽东“欢笑言和版”。

历史上蒋介石与毛泽东“欢笑言和”所取得的最大成就是()

A.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B.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C.签署了《双十协定》D.第一次取得了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25.从下面两幅图中,可以看出()

A.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B.中共革命道路的变化C.中国革命对象的变化D.中国军队性质的变化

26.战争题材电影在我国电影史上占重要的地位。

下列战争电影所反映的史实,其先后顺序是()

①《南京大屠杀》②《南昌起义》③《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④《甲午风云》

A.④③②①B.④①②③C.④②③①D.④②①③

27.1938~1944年,我国科技人员在大后方注册的专利共431件,比此前20年全国的总和增长了157%,其中机器、电器、交通工具、化学药品类居多。

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科技人员的内迁B.军工企业的激增C.民营工业的发展D.战时需求的刺激

28.沈同衡作于1938年《“武运”岂能长久》的漫画反映了()

①日本统治者企图以武力征服世界②日本民众存在厌战心理③日本侵略面临失败境地④日本法西斯是中日人民共同敌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9.电视剧《亮剑》成功塑造了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晋绥军某部团长楚云飞的形象。

右图是剧中李云龙和楚云飞共同抗日的情景,你认为出现该情景的原因是()

①国共两党的阶级立场相同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③国共两党坚持的抗战路线基本一致④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30.在某学校的德育展室的宣传栏上,张贴着下面一幅珍贵图片。

在图片旁边的解说词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中国近百年来首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B.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C.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D.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二、填空题(每空1.5分、共15分)

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公及职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侵华日军的罪行:

1937年12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军违反国际公法,

用活人做实验并实施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对占领区实行所谓的________________

的政策,扶植傀儡政权,实行殖民统治。

三、简答题

1、《天朝田亩制度》内容、目的和评价?

(8分)(要求条理清晰,否则不给分)

2、《资政新篇》的目的和评价?

(6分)(要求条理清晰,否则不给分)

四、阅读下列材料(11分)

材料一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

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二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

……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

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

……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材料三自1963年至1969年,日本贸促团体在中国举办了三次工业展览会。

……中国贸促会先后在东京和大阪、名古屋和北九州,举办了两次综合性的经济建设成就展览会。

……互办展览会对于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起了巨大的作用。

……这么多人的互相参观,实际上是一个友好大交流,而且是遍布在各阶层的群众性交流。

——林连德《当代中日贸易关系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

(4分)

 

(2)材料二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原因是否是真实原因?

如果不是,真实原因是什么?

(3分)

(3)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高一第二次月考答案

三、材料解析

1、政治上:

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军事上:

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共产党的敌后战场共同抗日。

2、不真实。

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争夺霸权。

3、主要原因:

中国的全民族抗战。

次要原因:

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苏联出兵东北,美国投放原子弹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