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城市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095507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银市城市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白银市城市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白银市城市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白银市城市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白银市城市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白银市城市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白银市城市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银市城市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白银市城市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全市辖会宁、靖远、景泰三县和白银、平川两区。

白银市市政府驻地白银区,西南距省会城市兰州市89公里,东距靖远县城关镇68公里,距平川城区约70公里,东南距会宁县会师镇186公里,北距景泰县一条山镇82公里。

白银市是远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是中原王朝经营西北的战略要地。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会师地会宁,就在白银境内。

白银是国家重要的原材料生产工业基地,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也是畜牧业生产的基地,是以高扬程灌区为支柱的农业经济区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二、自然条件

(一)地形地貌

白银市全镜呈桃叶形狭长状,自西北向东南,景泰、靖远、会宁三县城呈一字形构成桃叶主茎;

自西向东,白银区、靖远、平川区呈一字形横列桃叶中心。

黄河呈“S”形在腰中横穿全境,将境内地形分为西北与东南两部分。

祖厉河由东南向西北纵贯会宁全境及靖远县南部。

白银市地处陇西黄土高原西北边缘及祁连山东延余脉向腾格里沙漠过渡地带。

大地构造属祁连山脉东延部分,亦属陇西盆地的组成部分。

白银市境地貌特征以基岩山地和山间盆地为主,西北部大地构造属祁连山脉东延部分,地面基岩裸露,山势陡峻,阴坡多自然植被。

东南部以黄土塬、梁、峁、丘陵和川、坪、沟谷为主,大地构造属陇中盆地部分,除个别基岩山地外,地面被黄土覆盖。

境内绝大部分是山区,山地与宽谷平原共存。

北部属冲洪积倾斜平原,中部为低山丘陵,南部呈黄土梁峁残塬。

地势南北高,中间低,海拔最高3321米,最低1275米。

境内出露地层比较齐全,从震旦系和前寒武系的结晶岩系到新生代的疏松沉积岩都有分布。

境内土壤有灰褐土、黑垆土、黄绵土、栗钙土、棕钙土、灰钙土、黑钙土、亚高山草原土、亚高山草甸土、灌淤土、潮土、盐土、红土、风沙土、石质土等。

境内的植被在水平分布上自南向北逐渐向草原荒漠过渡,带间过渡不明显。

在垂直分布上由高到低由草甸草原向森林、干旱草原、荒漠过渡,带间过渡明显。

(二)气候气象

白银市气候在中国气候区划上为中温带半干旱区向干旱区的过渡地带。

年平均气温6~9。

C,年降水量180~450毫米之间,降水稀少,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属东南季风气候西北部边缘区,年蒸发量达1500~1600毫米,是平均降水量的4.5倍。

北部景泰县年蒸发量最高达3390毫米。

全市由南向北分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三个气候区,干燥度由1.0逐渐增大到4.0。

灾害性天气频繁,春季降水少,大风沙暴天气居多,夏季多冰雹,春秋季多霜冻。

境内受地形和海拔影响,略呈北部气温高、南部气温低的分布形势。

全年7月份气温最高,1月份气温为最低。

景泰县、白银区、靖远县沿河谷区温度日差较大。

境内日照时数介于2430.4~2733.1小时之间,其分布自南向北递增,南部少、北部多。

(三)河流水系及水资源

白银市境内的地表水主要由黄河水系及其支流祖厉河水系构成,总流域面积2.539万平方公里。

黄河从白银区西南水川乡西峡口入境,呈S形,流经靖远、平川,至景泰县东北黑山峡下北长滩乌龙漩口出境,境内全长214公里。

祖厉河是境内黄河最大支流,纵贯会宁县南北,在靖远县城西红嘴子注入黄河,全长约150公里。

(四)自然资源

白银市境内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矿产种类多。

至1990年底,除探明闻名于世的白银厂黄铁型铜矿床外,还探明和发现了多种矿产资源,包括有色金属矿产资源、黑色金属矿产资源、非金属矿产资源和能源矿产资源。

储量位于全省第一的有:

烧胀粘土、铟、铊、镉。

储量位于全省第二的有:

铜、铅、锌、硫铁矿、伴生矿、陶瓷原料、煤、硒、碲。

白银市也因历史上有“白银厂”而得名。

白银市现有全省仅次于华亭的大型煤田靖远煤田。

(五)自然灾害

白银市三县两区属自然灾害频繁区,旱灾尤为严重。

景泰县、白银区、平川区及靖远县北部,地势开阔,风力强劲,大风日数较多,容易形成沙暴天气。

大、暴雨在境内不多见,但危害极大。

白银市位于祁连山断裂带和西海固断裂带的交汇地,地震较多。

(市域内各区县的自然条件还存在一定差异,白银区和平川区的具体情况详见后文白银区概况和平川区概况。

三、历史沿革

铜城白银,位于甘肃省中部,现辖会宁、靖远、景泰三县和白银、平川两区,市政府驻地白银区座落在郝家川盆地。

据记载,白银的金矿开发史甚为悠久。

从设置金城的县志推断,金矿开采应在汉朝或更早。

这里原是一片“风吹石头跑,沙砾随风飘”的戈壁滩,人烟稀少,满目荒凉。

腹地郝家川堡子内外仅有居民22户,连同周围仅百十户人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随着白银有色金属公司、军用银光化学工业公司等骨干工业项目确定在白银建设,白银被列为第一批新建城市。

1956年,成立白银市。

1958年,白银升格为地级市。

1958年12月,皋兰撤县,大部分属地划归白银。

1960年11月,靖远划归白银市。

1961年12月,恢复皋兰和景泰县建制,同属白银市管辖。

1963年,白银市撤市并入兰州为白银区。

1985年8月,恢复白银市(地级)建制。

辖白银、平川两区,靖远、景泰、会宁三县。

四、社会经济

1999年白银市域面积2.11万平方公里,人口171.1万人,人口密度为80人/平方公里。

非农业人口35.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20.4%。

1999年白银市域按现行价格计算国民生产总值GDP为71.85亿元,人均GDP为4164元,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17:

51:

32,三产增加值为22.53亿元,占GDP总量的32%。

全市工农业总产值为111.8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为91.1亿元,占总量的81.5%,农业总产值为20.7亿元,占总量的18.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17.3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0.32亿元,全市全部财政收入为8.73亿元,职工年人均工资收入为6962元,农民人均收入1485元。

全市下属各区县的具体指标详见下表:

白银市域各区县自然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一览表

总计

白银区

平川区

靖远县

会宁县

景泰县

总人口(万人)

171.1

26.83

18.19

46.10

56.96

23.04

土地面积(km2)

21158

1372

2106

5809

6439

5432

人口密度(人/km2)

80

195

86

79

88

42

非农人口(万人)

35.02

18.18

7.78

3.39

2.25

3.11

非农比重(%)

20.4

68.9

42.7

7.3

3.9

13.4

全部工业总产值

(亿元)

111.88

76.55

5.46

12.95

8.81

8.86

乡镇企业总产值

31.69

15.92

4.74

5.51

2.26

3.26

社会消费零售总额

20.32

10.57

2.59

2.40

3.00

1.76

农业总产值(亿元)

20.76

2.32

1.08

7.39

6.05

3.90

农民人均收入(元)

1485

2780

1627

1600

1106

1750

五、交通条件

白银市境内现有国道312线(起自上海,迄止新疆伊宁),在白银过境路段原为西兰公路;

国道109线(起自北京,迄止拉萨),在白银过境路段原为兰包公路,是白银主要干线公路,全长196公里;

国道309线(起自陕西宜川,迄止兰州),原为宜兰战备公路。

另有省道靖天公路(起自靖远县至天水市)、营兰公路(北起景泰县与内蒙古交界的营盘水至兰州)、海古公路(起自宁夏海原县至甘肃古浪)、景古公路(起自景泰县至古浪)。

拟建白兰高速公路(白银至兰州)横穿全市,远期沿109沿线至银川、包头、北京。

白银市境内共有包兰铁路(起自包头至兰州)、甘威铁路(起自宁夏甘塘至甘肃武威)2条铁路干线和白宝铁路支线(起自白银至红会)共3条铁路线通过,正线总长266.482公里。

第二章城市总体规划的回顾

一、城市总体规划的回顾

白银市的城市总体规划,自1955年第一次提出白银市(郝家川)初步规划以来,随着行政区划的调整和城市发展的需要,白银的城市总体规划,几经修改。

截止到2000年为止,先后进行过七次城市总体规划调整。

1、1955年《白银市(郝家川)初步规划》

1955年夏,经过3次修改后的《白银市(郝家川)初步规划》方案上报国家建委,并于1955年8月5日以(55)建城王字第76号《国家建设委员会对甘肃省郝家川地区初步规划的审查意见》批准在郝家川地区进行未来“铜城”的城市建设,以期逐渐形成一个新兴的小型重工业城市,并提出一些修改意见。

2、1956年《白银市初步规划》

郝家川建委会根据国家建委1955年8月5日的批复意见,对原规划进行调整,道路采用中国式的方格网布局,于1955年11月提出《白银市初步规划》经省计划委员会审查同意后上报国家城市建设总局,国家城市建设总局提出审查意见,认为问题很多,提出了6项必要的修改意见。

3、1957年《白银市规划新方案》

甘肃省计划委员会接到国家城市建设总局的审查意见后,责成省城建局负责修改。

新方案在1957年6月通过省长主持下的会审,并报国家城建总局备查。

从此,白银市的城市建设便依此方案进行。

4、1960年《白银市总体规划》

1958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地级白银市,在“大跃进”的形势下,于1960年编制了《白银市总体规划》,扩大城市规模,规划了西区及大坝滩工业区。

由于连续3年经济困难,这个方案未能实现。

1963年10月,国务院决定撤销白银市,市区范围缩小,成为兰州市的远郊市辖区。

5、1965年《兰州市白银区(郝家川)总体规划》

兰州市于1963年接管白银区后,白银市辖域逐渐缩小。

兰州市城市规划管理局于1965年提出了《兰州市白银区(郝家川)总体规划》。

6、1980年《兰州市白银区总体规划》

1966年以后的“文化大革命”,使1965年的第五次规划无任何进展。

1978年改革开放,随着兰州市总体规划的修改,白银区的总体规划也同时修改,1980年11月兰州市人民政府以(1980)166号《关于兰州市白银区总体规划的批复》给予批准执行。

7、1987年《白银市城市总体规划(1987——2000年)》

1985年5月,国务院批准恢复白银市建制。

1987年5月,省建委主持会审《白银市城市总体规划(1987——2000年)》,6月于市政发(1987)74号《关于上报白银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报告》上报甘肃省人民政府。

甘肃省人民政府于1987年7月于甘政发(1987)107号《关于白银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原则同意白银市城市总体规划。

该规划一直执行至今。

二、对上版总体规划的评价

白银市上版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于1986年,1987年7月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执行,规划期限到2000年。

确定的城市性质是:

白银市是甘肃省中部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省会兰州毗邻,形成了该经济区的又一中心。

今后要逐步把白银市建设成为以有色金属工业和化工工业为主,煤炭、建材、纺织、加工工业协调发展的经济繁荣、服务方便、文明整洁、具有高原丘陵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确定的城市人口规模是:

1990年,城市人口发展到二十万人左右;

远期2000年,城市人口发展到三十万人左右。

确定的城市用地规模是:

2000年,城市建设总用地为39.71平方公里。

上版总体规划的主要积极作用有:

1、上版规划的基础扎实、调查深入、资料详实、内容全面,文字图纸表达充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等国家城市规划法规、技术规范尚未出台的80年代中后期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2、规划对近14年来白银市的城市建设发展起到了积极指导作用,为城市发展打下了较好基础;

3、将过境公路兰包公路合理南移,狄家台火车站站台、站前广场合理改至铁路线东侧。

确定了城市远期向西和西南发展的合理方向。

三、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情况

上版规划从87年至今的14年期间,市区所有新建、扩建、改建的项目均依据总体规划进行建设,使城市面貌有了很大变化,主要是:

一、城区道路均依据规划进行了大规模的新建和拓宽改造,如公园路、四龙路、人民路和兰包路;

二、城区公共建筑、各类商业服务设施进行了扩建改造和新建;

三、城市供水、排水、煤气、热力、电力、通讯等各类综合管线进行全面的改建和新建;

四、旧城区改造取得了很大成绩,已累计改造、新建各类建筑物1000余幢,总建筑面积为360万平方米,市区80%的平房区都进行了改造;

五、城市园林绿化在规划的指导下,也取得了很大成绩,公园建设逐步完善,街道绿化、庭院绿化初具规模,城区大环境绿化工程已启动,并初见成效;

六、城区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城市环境卫生得到很大改善;

七、城市新区、西区开发区已开发建设并初具规模;

八、城市对外交通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白兰高速公路的建设大大拓宽了城市对外出口,加大了商业物资流通渠道,为进一步发展白银经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上版总体规划的实施,使城市各项建设依据总体规划取得了很大绩,城市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

城市管理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不断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使得原总体规划已显现出与城市发展诸多方面的矛盾和冲突。

一是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不太完善、物流、商流渠道不太畅通,不能有效的向周围辐射;

二是工业布局、产业结构不太合理,主要还停留在原材料工业基础上,加工工业、高新技术产业还很少,规划考虑的不够,应该给以加强;

三是西区的导弹营和几个村庄,对实施规划带来一定的影响,必须实施搬迁;

四是城市新区(开发区)布局零乱分散,功能分区不清;

五是城区道路结构不合理,东西区连接不畅,断头路较多,道路偏窄;

六是高、低压供电线路较乱,特别是高压走廊对城市的切割较严重;

七是城市地下管网较乱;

八是各类市场没有留出足够的用地,马路市场较多,影响交通;

九是交通停车、站场和城市广场不足,规划考虑不够,这个问题在老城区相对较为突出。

正因为存在上述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对87年版规划进行全面的修编显得尤为迫切。

第三章城市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及本次规划修编的重点

一、城市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白银市是一个由工矿基地发展起来的新兴工业城市,经过近40年的开发建设,从无到有,初具规模,经济、社会、城市建设等各项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白银市地处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化水平低,小城镇发展落后,自然条件恶劣,自然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2、城市经济基础和综合实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经济缺乏活力,发展动力不足;

3、城市功能不够完善,城市活力和吸引力不足;

4、城市功能布局和用地结构不尽合理,部分污染企业位于城市上风向,工业用地比重过大;

5、城市道路系统不够完善,道路等级不清晰功能不明确;

6、缺乏城市特色,城市景观质量低下;

7、城市新区的开发建设效果与广大市民的预期有较大差距。

二、本次规划修编的重点

为适应白银市的实际情况,满足城市跨世纪发展的需要,本次规划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1、对城市科学定位,合理预测城市人口规模,确定适宜的城市用地规模;

2、探索工矿型城市向多功能综合型城市转型过程中由于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引发的城市功能布局和空间结构调整需求。

完善城市功能,合理调整城市功能布局和用地结构;

3、探索在西部大开发形势下,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的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规划中面临的新课题,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4、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解决过境交通与城市发展的衔接关系,完善城市道路系统;

5、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加强绿化建设,创造有特色的城市景观风貌;

6、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增加教育科研设计用地,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7、研究城市科学的发展时序,近期建设与远景规划相结合,合理引导城市向西、西南发展。

第四章规划背景、依据、指导思想

一、规划背景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剧、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开始实施、推进城镇化加速发展提上议事日程、我国产业结构面临战略性调整等社会经济发展宏观经济政策背景下;

在白银市“九五”计划完成在即,面临跨世纪的“十五”计划即将开始的新形势下;

在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已长期超期“服役”的上版城市总体规划已经不能指导城市建设的健康发展的情况下,白银市自身发展存在各种问题,面临各种机遇与挑战。

为了抓住历史机遇,适应今后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白银市建设委员会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修编。

二、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年)

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

4、建设部《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5、《甘肃省实施城市规划法办法》

6、国务院1996年18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

7、《白银市城市总体规划》(1987—2000)

8、国家其他有关法规和技术规范

三、规划指导思想

1、加速城镇建设,提高市域城镇化水平,优化市域城镇体系结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2、合理定位,从区域分析入手,论证白银在全国、西北地区和甘肃省内的职能、地位和作用,合理确定白银未来的发展方向、速度和规模;

3、合理调整城市空间结构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在规划布局上为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工矿型城市向多功能综合型城市转型创造有利条件;

4、延续、完善上版规划思想与新形势、新情况相结合;

5、依托旧城,发展新区,近远期结合,突出重点,优化城市用地结构和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合理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增加规划弹性和应变能力,引导白银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6、以资源及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为原则,合理安排各项基础设施建设;

7、改善生态环境,突出地方特色,融入城市设计理念,解决城市形态的延续和发展问题。

第五章规划期限和规划范围

一、规划期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确定本次规划期限为2001~2020年。

近期2001~2005年。

中期2006~2010年。

远期2011~2020年。

远景2020年以后。

二、规划范围的界定

(一)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范围为白银市行政辖区,即两区三县,包括白银区、平川区、靖远县、景泰县、会宁县。

(二)城市规划区范围

城市规划区是城市发展需要控制的重要地区。

本次规划在确定白银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区范围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因素:

1、从生态角度看,城市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共同构成城市生态系统,城市规划和管理上必须将其视为一体进行统一协调,才能满足二十一世纪人们对高质量环境的追求。

2、从功能上看,城市非建设用地中可以安排以绿色基调为主的旅游区、近郊休闲区和郊野公园等,城市规划区必须考虑与中心城区联系密切的旅游区。

3、与白银市未来发展具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地区。

4、作为城市水源保护的控制区域。

综合考虑上述四个方面的因素,本次规划确定白银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城市规划区范围为白银区和平川区行政区域和靖远水源保护区、虎头嘴水源保护区及周边地区,总面积3541平方公里。

白银区行政区域包括人民路、公园路、四龙路、工农路4个街道办事处及王岘、水川、四龙、强湾、武川5个乡镇,含水川水源保护区(市自来水取水口、工农渠取水口和第二水源取水口)、四龙水源保护区(第一水源取水口)、武川水源保护区(武川水库),面积1372平方公里。

平川区行政区域包括平川城区,王家山及宝积、种田、共和、复兴、水泉、陡城、黄峤8个乡镇,面积2106平方公里。

靖远水源保护区(靖远、会宁取水口),面积10平方公里。

黄河虎头嘴水源保护区及周边地区包括虎头嘴水源保护区和白银市火葬场及周边地区,面积53平方公里。

(三)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范围

为工作需要,便于规划前后的分析比较,经深入研究2001~2020年及远景城市用地发展的可能性,特分别划定白银城区和平川城区规划用地范围,白银城区为135.00平方公里,平川城区为39.25平方公里,总面积为174.25平方公里。

具体范围见《用地布局规划图》。

(四)城市规划区的控制要求

1、城市总体规划用地

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包括现状建设用地、规划的各阶段的城市建设用地和非城市建设用地。

非城市建设用地中包括远景发展预留用地、各类农业生产用地、交通设施用地、风景林地等各类规划控制用地。

各类用地控制要求如下:

⑴城市建设用地

规划区内城市建设用地应服从城市用地规划布局的要求。

⑵远景发展预留用地

规划在城市西部、南部、北部分别预留了城市远景用地,该预留用地严禁建设各类永久性建筑物或构筑物。

⑶各类农业生产用地

各类农业生产用地作为城市建设用地周围的环境绿地,在规划期内应予保留,不得随意进行非农业生产建设。

⑷交通设施用地

各类交通线路的走向和规划要求在城市对外交通规划中加以说明,应严格按规划要求对公路、铁路两侧用地进行控制,对未来公路、铁路改扩建所需用地进行预留。

⑸风景林地

白银城区北部、西部、西南靠山较近,规划要求进行大面积山体绿化,作为城市的景观背景山体及风景林地,增加城市的环境容量,创造良好的视觉景观效果。

2、村镇建设用地

规划区内的乡镇所在地,应根据本规划的要求尽快完善和编制乡镇所在地的总体规划,在规划中应明确乡镇所在地的建设用地范围,其建设用地发展方向应服从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用地、区域对外交通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布局的要求。

由于本次远景规划设想白银主要由中心城区、四龙片区、水川片区等共同构成“大白银城”城市地区。

四龙和水川的规划建设应结合白银中心城区,统一考虑用地布局、大型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为城市远景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城市水源保护区

白银城区和平川城区供水的主要水源为黄河水,白银城区取水口除水川、四龙外,还有武川水库,平川城区取水口位于虎头嘴,靖远县和会宁县取水口在靖远,规划要求设立水源保护区,按水源保护区的要求进行管理,保证用水水质,实现法制化管理。

在规划区范围内的黄河水川、四龙、靖远、虎头嘴段及其上游,以及武川水源保护区严禁布置任何有污染的项目。

4、大型基础设施控制和预留地

规划建设的兰包高速公路和现状109国道两侧各100米范围内为公路控制用地,为保证道路交通顺畅,避免或减少对交通的干扰,在公路控制用地内应严格控制各类建设项目。

5、主要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规划区范围内的火电厂、水电站、垃圾场、变电站、公墓和火葬场等主要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必须严格控制,严禁各类非相关设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