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第二单元动物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8091290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87.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上第二单元动物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三上第二单元动物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三上第二单元动物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三上第二单元动物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三上第二单元动物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上第二单元动物Word下载.docx

《三上第二单元动物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上第二单元动物Word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上第二单元动物Word下载.docx

拓展天地

做中学:

阅读资料库44页《动物中的“巨人”和侏“侏儒”》,回答下面的问题。

1.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

它的一条舌头大约重千克

2.世界上最小的鸟是。

世界上最高的动物是。

一、理解小动物

1、教师问:

“听到‘动物’这个词我们想到了那些动物?

“‘大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

“‘小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

2、学生用举例的方法来区分大动物和小动物。

3、关注:

学生举例的普遍性性,举现实存在的动物的为俐。

4、设计意图:

使学生明确小动物所指范围。

二、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

1、教师组织学生回忆、交流在一定范围内见过那些小动物。

2、过程中注意引起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兴趣。

学生是否注意倾听同学的经历;

学生的描述是否有想象的内容。

初步认识动物的多样性。

三、寻访活动的准备

1、组织讨论,明确寻访的任务、寻访的时间、地点和观察与调查的方法。

2、学生分组讨论,并明确组内的分工。

3、交流寻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4、教师做好明确要求:

注意安全、关注和爱护小动物。

5、关注:

学生任务和分工是否明确。

6、设计意图:

为顺利寻访做好准备。

四、到校园里寻访小动物

1、学生分组寻访。

2、教师适时提供指导和帮助。

学生是否遵守纪律、是否爱护小动物,是否用一定的方式作记录。

4、进一步增强对动物多样性的认识,获得更多的信息。

个性调整:

教学反思:

蜗牛

(一)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

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

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

2.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3.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记录。

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观察蜗牛的身体

1.小组内借助于放大镜仔细观察蜗牛,在图中写出蜗牛各部分的名称。

2.用小棒或铅笔轻轻触碰蜗牛的身体,观察蜗牛会有怎么样的反应。

我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蜗牛的运动

1.小组合作,观察蜗牛在各种物体上的爬行,交流它运动时的特点。

蜗牛在_____爬行时,我发现_____。

2.蜗牛爬行时,身体的________部位在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

我们来养蜗牛

1.阅读课本28页,了解蜗牛的饲养方法。

2.小组交流,我准备怎样饲养蜗牛。

1.蜗牛用来爬行的足叫()。

A.腹部B.腹足C.软足

2.每天观察蜗牛生活情况的同时还要()。

A.做好记录B.做作业C.吃零食

3.蜗牛通常在夜间活动,一般给蜗牛喂食的时间()。

A.早上B.中午C.傍晚

4.蜗牛的眼睛长在()

A.触角上B.壳上C.腹部

5.蜗牛背上的壳所起的作用是()。

A.修饰、装扮B.储备食物C.蜗牛受到外界的干扰而进行自我保护

6.用铅笔轻轻地触碰正在爬行的蜗牛的身体时,我们看到的现象是()。

A.蜗牛的身体很快就缩进壳里面B.蜗牛不受任何影响,继续爬行

C.蜗牛沿着触碰它的铅笔向上爬

饲养小蜗牛

观察记录

时间:

___天气:

___

饲养一只小蜗牛。

每天注意观察蜗牛的生活情况,并做好观察记录。

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蜗牛

1、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

2、关注:

学生捉蜗牛是否伤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

3、设计意图:

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

二、观察蜗牛的身体。

1、组织讨论观察蜗牛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

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身体。

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组织纪律性,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认识蜗牛的身体结构特点。

三、观察蜗牛的运动和反应。

1、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蜗牛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运动。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的方法观察蜗牛的反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认识蜗牛运动的特点:

靠腹足运动,爬过的地方有粘液,能对刺激做出反应。

(被注:

观察蜗牛的身体和观察蜗牛的运动最好结合起来在同一时间段内完成)

四、饲养蜗牛

1、教师介绍饲养蜗牛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学生饲养、观察蜗牛并记录发现和产生的新问题。

饲养过程中是否坚持观察、记录。

在饲养过程中了解更多有关蜗牛的信息。

蜗牛

(二)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

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

运动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不同问题。

体会细致观察对获得信息的重要性。

观察蜗牛吃的食物

小组合作,观察蜗牛吃食物

1.轻轻地把蜗牛放在菜叶上,静静地观察它怎样吃食物。

2.轻轻地把蜗牛放在其他食物上,观察它吃这些食物吗?

3.根据两次观察的结果填写下表。

蜗牛的食物记录表

4.参照课本第30页上面的插图,选择一些食物,轻轻地把蜗牛放在中间,观察它选择了哪些食物?

蜗牛喜欢的食物有:

观察蜗牛的排泄和呼吸

1.小组讨论,猜测蜗牛如何排出粪便。

2.观察蜗牛,它是从什么地方排出粪便的?

粪便是什么样的?

我的发现:

3.阅读课本第30页的图片,看看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1.蜗牛休眠了,我们唤醒它的正确方法是()。

A.用开水烫B.用锤子敲打

C.把休眠的蜗牛放入水中

2.蜗牛喜欢吃的一组食物是()。

A.青菜、牛肉B.青菜、莴苣叶

C.面包、苹果

3.蜗牛用来排泄的器官是()。

A.气孔B.牙齿C.触角

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的动物。

虽然它嘴的大小和针尖差不多大,但里面却约有25600颗牙齿。

在蜗牛的小触角中间往下一点儿的地方有一个小洞,这就是它的嘴巴,里面有一条锯齿状的舌头,科学家们称为“齿舌”。

⑴蜗牛的牙齿有什么特点?

⑵科学家们为什么把蜗牛的舌头叫做“齿舌”?

观察小蜗牛

我的新发现

我们已经知道了如何唤醒休眠的蜗牛,蜗牛喜欢吃的食物以及蜗牛从什么地方排泄粪便。

观察自己饲养的小蜗牛,看看还有哪些有趣的发现。

一、交流饲养蜗牛的经验和发现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交流饲养蜗牛过程中的发现。

3、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内容。

4、关注:

汇报情况的真实性,要求汇报的是自己观察到的而不是听别人说的或丛书上看到的。

5、设计意图:

获取更多的有关蜗牛的信息,初步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二、观察蜗牛吃食

1、整理有关蜗牛排泄的信息,引出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2、学生设计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的实验。

3、学生用实验验证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4、教师注意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

学生设计实验的多样性和可行性;

学生观察过程中新问题的提出。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

三、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1、指导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的方法。

2、学生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学生观察的方法的正确性和学生获取更多地(如排便)信息。

体会细节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四、继续观察蜗牛

1、学生课后继续饲养蜗牛、并观察和记录获取的信息。

2、教师注意在学生饲养过程中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

饲养中是否仔细认真的观察,注意引起饲养和观察的兴趣。

在饲养中获取更多的有关动物的信息。

蚯蚓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

1、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

2、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如对外力刺激的反应、对水的反应。

能用简图画出蚯蚓的形态结构,能用维恩图比较相同和不同。

喜欢蚯蚓这样的小动物,树立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观察蚯蚓的身体

1.从饲养盒里用手指轻轻拿起蚯蚓,放在白纸上,用放大镜观察

蚯蚓,把它的样子画下来。

我观察的蚯蚓

2.在你画的蚯蚓图中标出口、肛门、和环带,再观察课本第31页的图片看看你的标记是否正确。

3.观察蚯蚓怎样爬行,并在小组内交流。

4.用笔轻轻触碰蚯蚓的身体,仔细观察它有什么反应。

观察蚯蚓的反应

1.用浅盘装少量常温下的水,把蚯蚓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反应。

我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可能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你的猜想去解释夏天在暴雨后蚯蚓为什么会从地下爬到地面。

我认为:

3.小组讨论,我的猜想成立吗?

比较蜗牛和蚯蚓的相同和不同,填写在维恩图中。

蜗牛蚯蚓

1.蚯蚓生活在()。

A.清澈的水中B.干燥的土壤中

C.阴暗、潮湿的土壤中

2.蚯蚓身上的环带()

A.接近口B.接近肛门

C.在身体的中间

3.夏天,一场暴雨后,蚯蚓会从地下爬出来,这是因为()。

A.蚯蚓喜欢在雨后搬家B.蚯蚓喜欢在雨后出来玩耍

C.蚯蚓不能在水中生活,要出来透气

4.下面关于蚯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蚯蚓会对外界的刺激产生反应

B.蚯蚓的身体上有很多环节

C.蚯蚓不能繁殖后代

做中学:

蜗牛和蚯蚓的观察日记

我们把几条蚯蚓放进蜗牛的饲养箱内饲养,继续观察蜗牛和蚯蚓的生活,及时做好观察记录。

小蜗牛和蚯蚓的观察记录

__________天气:

_________

阅读资料库41页《动物的寿命有多长》,回答下列问题。

1.“朝生暮死”说的是什么动物,这种动物的特点是什么?

2.动物中的“老寿星”是谁?

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蚯蚓

二、观察蚯蚓的身体

1、组织讨论观察蚯蚓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

2、学生观察、记录蚯蚓牛的身体。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注意到肛门、扣、和环带,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认识蚯蚓的身体结构特点。

三、观察蚯蚓的运动和反应。

1、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蚯蚓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

2、学生观察、记录蚯蚓的运动。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比如用水刺激)的方法观察蚯蚓的反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认识蚯蚓运动和反应的特点:

靠环节间的缩放运动,能对刺激做出反应。

四、比较蚯蚓和蜗牛的相同和不同

1、回顾维恩图的用处。

2、学生把上节课学的蜗牛的特点写在左边圆圈里,把蚯蚓的特点写在右边的圆圈里,划去各自相同的特点。

3、小结蚯蚓和蜗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比较的信息的多寡。

初步体会动物具有相同的特点。

五、鼓励学生饲养蚯蚓,以获取更多有关蚯蚓的信息。

蚂蚁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

1、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

2、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触礁,胸上长有六只脚。

1、用图画尽可能准确的画出蚂蚁的身体。

2、想办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研究。

以细心、小心的态度观察蚂蚁,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

观察蚂蚁的生活

1.到校园里实地观察蚂蚁。

2.在课堂上观察蚂蚁。

3.小组内交流观察蚂蚁后的发现。

观察蚂蚁的身体

1.仔细观察蚂蚁,尽可能准确地把它画下来,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2.小组内交流所画的图画,看看还需要作哪些补充和修改。

学习评价

1.蚂蚁很小,我们必须借助于( )来观察。

A.显微镜

B.放大镜

C.近似眼镜

2.为了防止蚂蚁到处乱爬,我们可以把蚂蚁放在()观察。

A.报纸上

B.玻璃上

C.昆虫观察盒

3.蚂蚁不会把窝建在()。

A.树上B.泥土中C.水中

4.蚂蚁是用()来交流信息的。

A.头上的触角B.声音C.舞蹈

5.和蚂蚁的体型相似的动物是()。

A.麻雀B.螺蛳C.蝗虫

6.蚂蚁有()只脚,()对触角.

A.6、1B.4、2C.3、1

7.蚂蚁的脚都长在()上。

A.头部B.胸部C.腹部

蚂蚁的队伍

在蚂蚁窝附近,我们总能看到小蚂蚁排着整齐的队伍搬运食物。

如果你用手在蚂蚁队伍中间划一条线(注意不要伤害小蚂蚁),小蚂蚁的队伍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请注意观察,并记录下你的发现。

阅读课本第35页,解释蚂蚁原本整齐的队伍为什么变成这样子的?

阅读资料库42页,《最兴旺的家族——昆虫》《昆虫的呼吸器官》,了解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动物类群——昆虫。

一、课前布置找蚂蚁

1、课前找蚂蚁的要求:

在校园找到蚂蚁;

不惊扰蚂蚁;

不捉蚂蚁。

2、学生找蚂蚁,最好能找到蚂蚁的窝。

学生是否按要求找蚂蚁。

为观察蚂蚁找到合适地点。

二、观察蚂蚁

(一)室外观察蚂蚁

1、交流有关蚂蚁的经验。

2、观察蚂蚁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观察蚂蚁的方法。

3、教师整理学生的意见并根据学生意见适当补充观察的注意事项。

4、学生到校园找好的地方观察蚂蚁。

学生是否能在不干扰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

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吃食、运动、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是否认真记录。

尝试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

通过观察了解蚂蚁在身体结构、吃食、运动、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

(二)室内观察蚂蚁(用于补充室外观察的不足或校园内找不到蚂蚁的情况)

“蚂蚁要乱跑,怎样才能很好的观察蚂蚁呢?

2、学生讨论方法,教师整理。

3、选用合理的方法进行限制蚂蚁活动而又不伤害蚂蚁的观察并记录。

学生是否能在真正不伤害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和运动方面的信息并记录。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了解蚂蚁在身体结构、运动等方面的信息。

三、交流发现

1、学生交流观察中的发现。

2、组织学生并适当提问使学生交流更顺畅和清晰,适当提供信息以帮助学生解答观察中的问题。

学生对同学意见是否愿意倾听。

培养倾听的习惯;

获得更多有关蚂蚁的信息。

(备注:

如果是室内观察,注意送蚂蚁回家。

金鱼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

1、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2、金鱼用鳍游泳,用腮呼吸。

3、金鱼和蚂蚁具有相同的生命特征。

1、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自己的猜想。

2、继续利用维恩图比较动物的相同和不同。

培养喜爱小动物的感情,培养用实验证据证明猜想的态度。

观察金鱼

1.观察金鱼(也可以是鲫鱼或者其他小鱼),把它画下来。

我观察的金鱼

2.小组交流我的发现。

3.观察课本第37页金鱼的图片,小组讨论,描述这些金鱼的特点。

观察金鱼的捕食

1.准备一些鱼食或面包屑,轻轻地往鱼缸里放几粒,观察金鱼吃食的样子,

2.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发现。

3.金鱼的粪便是从哪里排出来的?

是什么样子的?

观察金鱼的呼吸

1.观察金鱼鳃的活动,数数鱼鳃一分钟开合了几次?

我的问题:

我的猜测:

2.用滴管吸一些红色食用色素调制的水,悄悄地伸入水中,在金鱼的嘴前面挤出红水。

仔细观察,思考观察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3.阅读课本第38页第5行的一段文字,看看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4.比较蚂蚁和金鱼的相同和不同,填写下面的维恩图。

蚂蚁金鱼

1.金鱼的呼吸器官是()。

A.鳍B.鳃C.鳞片

2.金鱼依靠()来运动。

A.尾巴和鳍B.头和尾巴

C.鳞片和鳍

3.金鱼是()。

A.人工培育而成的B.自然变化而成的

C.以上两点都正确

4.下面给金鱼喂食的方法正确的是()。

A.在金鱼缸里倒入一大袋鱼食

B.一个星期喂一次

C.每天都喂,每次只放入少量的鱼食

5.下面观察金鱼错误的做法是()

A.观察的时候保持安静,不打扰金鱼的活动,还要做好记录

B.为了观察的准确、详实,可以从水中把金鱼捞出来观察

C.观察金鱼呼吸所选用的红水,一定要是对金鱼无伤害的

阅读课本第43页《慈爱的鱼爸爸和鱼妈妈》,回答下面的问题。

1.母丽鱼产卵后,为什么把卵含在口中?

2.担负育卵任务的海马是什么性别?

一、了解鱼类的生活环境

1、教师介绍鱼类的生活环境。

2、学生举例其他的水生生物。

“鱼生活在水里”的理解。

为进一步观察与作铺垫。

二、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

1、学生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

2、教师适时告知鱼鳞、鱼鳍等及其作用。

学生对金鱼形态的关注和对金鱼运动方式的关注。

了解金鱼在外形和运动方面的信息。

三、观察金鱼的吃食和呼吸

1、交流有关金鱼在吃食和呼吸方面的经验。

2、讨论、设计观察金鱼吃食和呼吸的方法。

3、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与讨论作出提示:

喂食观察金鱼的吃食;

用红水观察金鱼的呼吸。

(如需要可以演示在水中放红水的方法)

4、学生观察并记录。

5、教师适时指导并提供信息:

水中有少量的空气。

6、关注:

学生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看法时是否干扰金鱼;

是否观察到更多信息:

如排泄等。

7、设计意图:

了解金鱼吃食和呼吸方面的信息;

培养“用实验方法验证看法”的意识。

四、比较金鱼和蚂蚁的相同和不同

五、把观察后的金鱼养在各班教室,方便学生继续观察,获取更多信息。

注意平时的看护,保证金鱼存活。

动物的共同特点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

  科学概念

动物的个体形态不同,生活环境也不同,但是动物具有共同的特点:

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

运用比较的方法获得动物的共同特征。

通过对动物寿命的认识,懂得生命的可贵,也体会生死的自然规律。

讨论动物的相同特点

动物的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