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社区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探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08706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居民社区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探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农村居民社区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探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农村居民社区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探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农村居民社区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探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农村居民社区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探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居民社区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探析.docx

《农村居民社区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探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居民社区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探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居民社区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探析.docx

农村居民社区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探析

农村居民社区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探析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提出实施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战略。

在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下,新农村建设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尤其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再一次强调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决议,加快了农村社区的建设,快速的缩短了农村社区居民与城市社区居民在经济收入、生活质量、文化教育、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的差距,也逐步实现了传统的城市化不再是我国农民市民化的唯一路径,居村农民可以就地实现市民化,成为居村市民,农村社区的建设与发展,是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也是成功的将新型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进行对接的重要途径。

  1理论基础

  社区作为人类生产和活动的基本场所,其概念的提出由德国著名社会学家F?

滕尼斯于1887年出版的成名作GemeinschaftundGesellschaft中提出,他认为社区是有着相同价值取向、人口同质性较强的社会共同体,其体现的人际关系是一种亲密无间、守望相助、服?

娜ㄍ?

且有共同信仰和共同风俗习惯的人际关系;这种共同体关系不是社会分工的结果、而是有传统的血缘、地缘和文化等自然力量形成的,同时他还强调,这种共同体的外延主要限于传统的乡村社区。

美国社会学教授盖尔平将农村社区定义为:

“一定区域范围内人们基于共同的利益和需求、密切的交往而形成的较强认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农村社区的建设,与城市社区建设的不同点集中在社区不仅承担着生活和管理功能,还承担者生产的职能。

因此,农村社区不仅具有经济功能;也发挥着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维护村民合法权益,文化以及社会管理功能。

农村社区不仅是农村居民生活的重要场所,同时也兼具生产任务、协调社会关系、文化建设等多重任务。

  社区参与是社区居民自觉、自愿、平等地参与社区决策、发展以及参加社区各种活动或事务的过程,社区参与是公民参与的民主的基础,同时也是政府及非政府组织介入社区建设与发展的过程、方式和手段。

居民长期的社区参与,既是社区发展的本质要求和根本力量,也是社区建设的目标和本质所在。

  农村居民作为新型农村社区的主体,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参与的积极性也影响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成果。

新公共服务学说中明确了公民的参与与社区治理的紧密关系,强调只有通过积极的公民参与才能达到社区治理的最优效果。

孙璐在《利益、认同、制度安排》中对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动力进行了总结,她认为这种动力来自于两方面:

“追求共同利益和追求情感满足价值认同”。

[]由张春龙、张卫在对社区文化建设进行实证调研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居民的广泛参与是社区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衡量社区文化建设是否有效的标志之一”。

[]在以农业及基础性经济活动为主的新型农村社区,由于地缘、亲缘、血缘、业缘的优势,其居民社区参与的积极性及合作意愿不仅影响居民的经济收入,也对居民的社会关系网络、社会互动、角色认同、社区归属(依赖)、心理认同感、集体认同以及共同的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2农村居民社区参与的影响因素分析

  2.1调查的基本概况

  2.1.1S社区基本概况

  珠海市S社区总面积约为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000亩,由原有的7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现有户籍人口418户共1649人。

居民主要的收入来源以水产养殖、农产品耕种为主。

2013年,S社区通过竞标成为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单位,得到市、区、镇三级创建资金约5770万元,其新农村建设分为污水处理系统建设、道路硬底化建设、“一河两岸”建设、文化、旅游、沿河绿道建、桑基鱼塘建设项目等几个板块。

  2.1.2被调查者情况

  在研究过程中,主要运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结构式访谈法,分为三个阶段递进式进行。

问卷调查法采用10%的随机抽样,为了考虑到被调查者的代表性,尽量在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等方面有所不同,通过居委会以书面形式发放调查问卷165份,回收问卷160份,其中有效问卷15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2.12%,符合分析要求。

  表1显示的是被调查者的基本资料,从资料中可以看出,被调查者男性比例高于女性;从年龄结构来看,绝大多数的被调查者为30-59岁之间,其比例占被调查者总人数的65.8%,,被调查者中老年人所占的比例为17.1%,15-29岁的被调查者为22人,占被调查者总人数的14.5%,儿童及青少年在被调查中所占的比例最小;被调查者的学历结构以初中毕业为多数,其比例占被调查者总人数的43.4%,小学和高中毕业的被调查者分别占23.7%和11.8%,大专及本科毕业的被调查者为30人,占被调查者总数的19.8%,仅有2人在被调查中显示为硕士毕业;被调查者的职业构成以从事农业、渔业生产的农民为主,其比例占被调查者总数的57.9%,旅游服务人员的比例占第二位,为10.5%,企业员工所占比例为9.2%,干部及其他职业者分别占2.6%和6.6%;从家庭人均年收入情况来看,57.9%的被调查者年收入处于20000-40000元之间,21.1%的受访者表示其年收入在10000-20000元之间,年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受访者8人,年收入在40000-50000元之间的受访者占13.2%;调查中,92.1的被调查者为本地户籍,7.9%的被调查者为外地户籍。

  2.2农村居民的社区参与意愿

  2.2.1经济活动

  在新农村建设的前提下,S社区克服土地制约等不利因素,将原来下辖7个村的种植、养殖业整合,实现资源整合、统一管理、分片养殖。

大力?

_展农业扶持政策,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推进S社区淡水绿色生态水产养殖基地的建设,优化种养业结构,尝试了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桑基鱼塘”循环种养系统,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居民人均年收入从2015年的9000元至2017年达13000多元。

调查中,居民对“桑基鱼塘”循环种养项目的参与意愿最强烈(见表2),超过80%的被调查者表示对该项目满意度较高,并且乐于继续参与其中;约50%的被调查者对水产养殖整合项目持有较高的参与积极性;对于大型水产、蔬菜交易项目,超过60%的被调查者表示乐于积极参与,23%的被调查者对此表示参与意愿一般;对于经济、管理类的各项培训有47%的被调查者认为乐于参与。

  调查中,7个村的被访问者普遍对种植和养殖业的项目参与积极性较高。

一方面,该农村社区的居民以养殖业与种植业为主要职业,该项目的实施与居民的职业、生活紧密相关;另一方面,部分居民在该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获得较好的收益,参与意愿随之增强。

  90%的被访问者,其职业为从事农业和养殖业的居民,对“桑基鱼塘”循环种养项目表示十分愿意参加和愿意参加;收入高的被调查者对经济类培训的参与程度明显高于收入低的被调查者。

71%的被访问者,其收入在40000-50000元以及5万元以上,在调查中表示十分愿意参加经济、管理类的培训,38%的从事旅游从业人员对经济类培训的参与积极性较高。

  此外,通过结构式访问了解到,社区居民对科技人员到岗指导、农家课堂、文化致富工程、种养大户、就业创业技能等培训的参与意愿较为强烈。

  2.2.2社区事务

  农村居民对居委会、议事会等机构举办活动的次数参与积极性并不高(见表3),且每个村的居民参与积极性分布不均;近50%的调查者表示每年参与居委会、议事会等机构所举办的活动仅为2-4次,居民对此类活动的参与意愿并不强烈。

关于此类活动参与积极性的调查结果显示,较为活跃的农村居民仅占被调查者总数的7.3%,其每年参与村委会、议事会等机构举办的活动次数为9-12次;21%的被调查者每年参与此类活动次数5-8次;46%的被调查者每年参与此类活动2-4次;13%的被调查者每年参加此类活动少于2次。

其主要原因表现在:

很想参加,但没有时间;换一种形式或有人带头便会参加;以为是别的村举办的活动;不知道如何参加;没兴趣。

调查中,男性对居委会、议事会等机构举办活动的参与意愿高于女性,收入高者的参与意愿高于收入低者。

反应了农村社区居民对此类活动的关注度并不高,参与意愿不强烈,对社区社会事务与个人利益关系的认知依旧停留在较浅薄的层面。

  居民对居委会换届选举投票的参与意愿呈现乐观状态(见表4),64%的被调查者对居委会换届选举的投票表示十分愿意参加;而表示愿意参加居委会换届选举的被调查者为27%;4%的被调查者对居委会换届选举投票参与积极性持一般态度;仅有5%的被调查者表示不愿或十分不愿意参加此类活动。

通过调查了解到,89%的被调查者表示参与了上一届居委会换届选举的投票工作,由此可见,农村居民对居委会换届选举的投票活动与自身利益的关系比较清楚,对这一民主活动的认识也比较深刻,参与程度较高。

  绝大多数的农村居民能够将个人利益与居委会换届选举联系起来,但对于农村社区内的事务管理和参与能力略显不足,大多数的农村居民从参与社区事务决策、社区管理、监督干部等多个方面还未形成主人的意识,对社区事务的参与以被动为主。

  2.2.3公共服务

  S社区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于2015年底完成了污水处理系统、村间道路硬底化、“一河两岸”等项目建设;2016年完成了旅游大道、旅游标识系统、公共厕所、停车场等大型工程。

2015年被纳入“塘糖小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6-2025年)。

2015-2016年完成了社工义工服务站、文化活动中心等居民公益性机构,扩建村内文化活动广场,增添健身设备等一系列公共服务设施。

在推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方面,扩大了农保、社保、医保政策的宣传工作,至2016年底,该社区参保率达100%。

乡镇政府为社区居民提供外出务工就业机会,为在校学生办理双百工程补贴,建立专门办事窗口,为居民提供个人参城保财政补贴等服务。

  表5显示本次调查中,农村居民对公共服务建设是否影响其社区参与积极性的调查结果,公共服务的开展以及各项公共设施的建设并未引起该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意愿,其中仅有11%的被访问者表示公共服务建设对其社区参与意愿影响很大;6%的被访问者认为有影响;59%的被访问者持一般的态度;近24%的被访问者表示没有影响。

从调查情况来看,居民对各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较高,但各项公共服务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并未激发居民的社区参与积极性。

基层政府能够提供的公共服务种类较为单一,社区能够参与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较少,使这部分职能不能得到及时补充,农村居民的参与意愿较弱;此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也存在不均衡的现象,公共服务设施并未得到善用,起到的作用也甚微。

  2.2.4社会服务

  S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将社区社会服务站、志愿服务站和文化活动中心三站合一,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适应农村居民服务需求的社区服务体系;建立了“社工+志愿者”联动发展的机制,对社区社会服务专业化水平有很大的提高。

针对S社区居民的生活习惯及社会交往能力,社会服务站先后开展了针对于老年人、青少年专业的社会服务;针对S社区多数从事水产养殖业的职业特点,逐步打造“渔文化”,在社区内发展“渔文化”,打造特色的旅游业。

  调查结果显示,仅有2%的被访问者能够主动到社区社会服务站参与各项活动,参与的活动一般为节日庆祝活动、手工制作、亲子类游戏等。

37%的被访问者表示从未参与过社会服务站开展的各类活动,主要原因为没有时间、不知道参加活动的意义、有听说,但没想过去参加。

S社区居民对志愿服务队和志愿服务的开展参与积极性明显较低,绝大多数被访者表示没有接受过志愿服务,占总受访者比例的72%;被访问者中仅有4人参加过志愿服务队,每年平均参与志愿服务次数不超过2次。

部分居民对志愿服务的认识能力较弱,对志愿服务的要求和意义也不清楚。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见表6),社区居民对健身活动、学生课业辅导的需求最大,参与意愿也最为强烈。

其中老年被调查者对健身活动的参与意愿较高,尽管7个生产队都设有完善的党员活动设施,但使用率并高,社区内长者的娱乐以打麻将、看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