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选择题训练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8086743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选择题训练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地理选择题训练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地理选择题训练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地理选择题训练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地理选择题训练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选择题训练Word下载.docx

《地理选择题训练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选择题训练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选择题训练Word下载.docx

C.人口迁移 

D.人口死亡率

8.通过人口普查发现,深圳市人口死亡率低于全国城市的平均水平,其原因是

A.营养好 

B.女性的比例高,寿命长

C.人口的自然增长         D.人口年龄结构轻

下表反映了我国某地的一个村庄土地利用类型与民族构成变化,据此回答9~10题。

年份

草地%

耕地%

林地%

荒地%

蒙古族%

汉族%

1820年

60

5

10

25

90

1950年

40

45

50

9.从文化景观顺应自然发展的规律看,该村最理想的文化景观是

A.草原牧场 

B.丘陵梯田  C.旱作耕地 

D.水田耕地

10.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区域文化景观形态的改变,其影响原因主要是

A.军事因素 

B.自然环境 

C.耕作技术  D.生产、生活方式

11.综合国力的各个要素能否形成合力并发挥最大效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A.科学技术 

B.经济力量 

C.军事力量 

D.政府的力量

【答案】CAACD 

CCDAC 

D

(2)

下表为四国首都的气候资料,读表回答1~2题。

1.①②③④城市分别是 

( 

A.柏林 

北京 

堪培拉 

新德里 

B.北京 

柏林 

新德里

C.柏林 

D.北京 

堪培拉

2.对①②③④城市所在国农业生产的描述止确的是 

A.①国季风气候区农业地域类型都为水稻种植业

B.②国气候温暖湿润,为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之一

C.③国气候由北向南大陆性逐渐增强,北部为该国最主要的种植业区

D.④国高原区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与我国华北平原一致

读某地等压线图(hpa),回答3~5题 

3.乙点的值可能为 

A.1003 

B.1005 

C.1025 

D.1027

4.该日,北京可能为 

A.晴朗天气 

B.雷雨大气 

C.雨雪大气 

D.下沉气流控制

5.此季节 

A.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B.人阿洋进入地中海航行的船只顺风顺流

C.澳大利亚牧羊正处于忙季

D.希腊雅典森林火险等级最高

6.分析下图中1920—2000年的数据,说法正确的是 

) 

A.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发展中国家

B.发达国家的城市化速度大于发展中围家

C.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多于发展中国家

D.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大于发达国家

右图为某地等高线图,读图回答7~9题。

7.图幅范围内的最大高差H可能为 

A.1000<

H≤1500 

B.1000<

H<

1100 

C.1400<

1500 

D.1750<

2000

8.关丁于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带性土壤为红壤和水稻土

B.河流以雨水和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C.阳部为平原,东部为山地,地势南高北低

D.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小于同纬度东部地区

9.下面四图中,能正确表示上图中沿30°

纬线从106.5°

至107°

的地形剖面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有人在某日12时(当地区时)从下图中的城市①乘火车前往城市②,于四天后的12时(当地区时)到达,据此判断10~11题。

10.火车行驶的时间约为 

A.92小时 

B.96小时 

C.100小时 

D.104小时

11.到达②的这一天,①、②两城的正午太职高度约相差 

A.16°

B.23°

26′ 

C.4°

D.8°

【答案】BDACB 

ADDCC 

(3) 

下图为圣彼得堡6月22日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回答1~4题。

1.根据图推断,圣彼得堡的地理坐标为

A.53°

26′N,30°

B.53°

26′N,45°

C.60°

N,45°

D.60°

N,30°

E

2.根据图推断,中国南极长城站(62°

12′59″S,58°

57′53″W)在北京时间6月22日的夜长时间大约为

A.约18~20小时 

B.约22~23小时 

C.约24小时 

D.约1~2小时

3.当圣彼得堡6月22日正午时,南极长城站的区时为

A.6月22日18时 

B.6月21日18时 

C.6月22日6时 

D.6月21日10时

4.圣彼得堡在每年夏天有“白夜”现象,即傍晚落日的余晖和第二天清晨的曙光连在一起。

结合图,分析此种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A.“白夜”现象即是极昼现象

B.“白夜”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C.“白夜”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D.“白夜”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逆辐射作用

2007年夏季,湘、鄂等省区发生了建国以来少有的干旱。

有人在抗旱中,发现《水经注》中有一段关于三峡地区古代土著“祈雨”的记载:

“天旱,燃木崖上,推其灰烬,下移渊中,寻即降雨。

”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5~6题。

5.对湘、鄂等省区2007年酷热干旱原因的说法,最能让人信服的是

A.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副高强度偏大 

B.受三峡大坝阻挡,夏季风难以到达

C.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各地降水偏少 

D.夏季风较正常年份弱,降水偏少

6.“寻即降雨”的“祈雨”神效,并非是古人的祭祀活动感动了神灵,而是蕴含着某种科学道理。

其主要原理是

①温度升高,加快江水的蒸发 

②灰烬增加了大气中凝结核的数量 

③造成空气的不稳定性,形成上升气流 

④气压降低,引导热带气旋深入峡谷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图2为“我国某山地剖面图”,读图回答7~9题。

7.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地区属于

A.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8.该地区七月份气温

A.随海拔增加而降低 

B.从北向南依次递减 

C.随海拔增加而增加 

D.从南向北依次递减

9.由图中信息可知

A.该地的蒸发量与地形有密切关系 

B.山地的南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

C.该地冬季降水量大于夏季降水量 

D.该地的风向为偏北风

2010年世博会于5月1日至10月31日在上海举行,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吉祥物“海宝”以汉字作呼应,进一步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回答10题。

10.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主题包括城市发展更加生态、更加环保、更加绿色。

本次世博会推出各项措施,有望实现“低碳世博”,下列不科学的措施是

A.搬迁原有钢铁厂 

B.采用氢能源汽车和纯电容的汽车

C.大规模的绿化建设 

D.禁止使用化石能源

相关的模拟研究表明,水位升高后,三峡库区水域变化对气候的影响范围在20公里左右。

20公里以内地区气温表现为冬升夏降,变化幅度在0.5。

C左右,而降雨在接近湖面地区稍减,远处稍有增加。

超过20公里的范围,三峡工程对气候就没有什么影响了。

据此回答11题。

11.三峡库区水域变化引起降雨变化的原因是

A.水面全年有下沉气流,降水减少 

B.附近陆地全年有上升气流,降水增加

C.夏季水面温度低,有下沉气流,降水减少

D.冬季附近陆地温度高,有上升气流,降水增加

【答案】DBCDA 

CBABD 

C

(4)

左图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岛屿城市扩展过程及海岸线变化图”,图中阴影表示建成区范围,右图是“建成区占该岛各高程土地面积比例变化图”。

读图回答1~3题。

1.该岛的地势特点是

A.东北高、西南低 

B.西北高、东南低 

C.西高东低 

D.南高北低

2.该岛城市化过程中最有可能侵占

A.林地 

B.耕地 

C.滩涂 

D.草地

3.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岛海岸线的变化是全球变暖的反映 

B.该城市道路网密度东部大于西部

C.该岛巳经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该岛北部填海造陆面积大于南部

 下图为某区域北京时间2时和8时的天气形势分布图,回答4-6题.

4.在图中所示的6个小时里,风力有明显增大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5.在图中所示的6个小时中,最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是

6.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冷锋移动速度比暖锋快

B.丁地的风向由西北风转为东北风

C.低压系统向东北移动且势力增强

D.低压系统移动的前方风力减弱,后方风力增强

菊花是一种短曰照花舟,其开花期对曰照时长非常敏感。

某品种菊花当日照时长低于10小时30分才进入开花期。

下表为武汉市不同日期的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

回答7~8题

曰期

日出时间

日落时间

3月1日

6:

48

18:

21[来源:

Zxxk.Com]

6月1日

5:

21

19:

20

9月1曰

6:

00

46

12月1日

7:

03

17:

7.在自然状态下,该品种菊花在武汉市进入开花期的时间可能是

A.2月B.5月C.8月D.11月

8.仅从光照角度考虑,该品种菊花在下列四个城市中进入开花期的时间从早到晚依次是

A.石家庄、武汉、郑州、长沙B.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

C.长沙、武汉、郑州、石家庄D.郑州、石家庄、武汉、长沙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对北京市某住宅区夏季室内(未使用空调)与室外气温进行测量,测量期间室外平均气温为29.30Ca下图表示测量期间四种朝向房间不同室温段的比例构成,其中横坐标为不同室温段,纵坐标表示室温平均值处在相应温度段内的房间数占测试房间总数的百分比,读图回答9~11题

9.所测房间平均气温较高的是

A.东向房间B.南向房间C.西向房间D.北向房间

10.如果要进一步研究不同朝向房间夏季空调能耗差异,还需重点测量不同朝向房间的

A.白天平均气温B.夜间平均气温 

C.最低温分布时段D.最高温分布时段

1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南向房间的通风状况最好 

B.北向房间夏季舒适度最差

C.东向房间比西向房间日较差大 

D.测量期间室内平均气温高于室外

【答案】DBDCB 

ADBCB 

(5) 

读济南某时段气温和昼长变化示意图,完成1——3题:

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地阴雨天气最有可能出现在

A、8-9日 

B、10-11日 

C、13-14日 

D、15-16日

2、该时段济南的气压变化趋势大致是

A、先降低、后升高 

B、一直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一直升高

解析:

读图可知,这一时段内济南市的气温先上升,然后下降,后来又上升,其气压是先下降,然后上升,后来又下降,如B图所示。

答案:

A

3、此时我国各地可能出现的现象正确的是

A、齐鲁大地——赤日炎炎似火烧 

B、长城内外——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江淮平原——草长莺飞二月天 

D、太行群山——秋风扫落叶

读图可知,该时段内昼长逐渐增大,但仍然小于12小时,说明该时段在冬至日到春分日之间,且非常接近春分日,此时我国江淮平原为“草长莺飞二月天”。

C

下图为两幅区域图,一艘客轮于当地时间(区时)2007年12月7日12时从甲地启程前往乙地。

据此回答4——6题:

4、轮船出发时,乙地时间是

A、12月6日1时 

  

B、12月8日23时 

C、12月8日1时  

D、12月7日23时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轮船航行选择最短航线(不考虑其它因素的影响),必然经过巴拿马运河

B、轮船出发时,北京所日期占全球的一半以上

C、甲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乙地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甲在乙的西北

6、甲城市附近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大牧场放牧业 

B、乳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混合农业 

下图是大西洋每隔20度纬度的年平均表层温度t、密度r和盐度s分布状况,读图完成7——9题:

7、影响t呈现如图分布规律的根本原因是

A、洋流 

B、气压 

C、纬度 

D、太阳辐射

8、关于图中s、t、r三者之间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t能够影响s,s能够影响r 

B、t能够影响s,不能影响r

C、t不能影响s,也不能影响r 

D、t能够影响s,s不能影响r

9、在该海洋中,导致s在北纬50°

~60°

附近升高的最大可能性因素是

A、气压 

B、暖流 

C、寒流 

D、径流

2009年11月21日,黑龙江省鹤岗市新兴煤矿发生特大矿难,共造成108名矿工死亡。

读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10——11题:

10、在a、b两处采煤,

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B、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

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 

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11、下列有关图示地质地貌说法正确的是

A、乙、丙地貌均为地壳运动形成 

B、乙处为背斜成谷

C、丙处为地垒成山 

D、丁处为地堑成谷

【答案】1、B.2、C.3、C.4D5D6B7、D、8、A、9、B、10.A.11.B.

(6) 

“早晨出发时昏天黑地,恰似子夜,接近中午才曙光初露,只见路边所有黑色的树枝全部变成了金枝铜干。

但是,不到一百公里光辉渐淡,终于一片昏昏沉沉……大雾不知从何升起,车窗上又噼噼啪啪响起雨点,从此这雾再也不散,这雨再也不停……”(摘自余秋雨文集)。

读材料,完成1~2题。

1.材料中叙述的自然现象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分别是

A.12月,黑龙江的漠河 

B.12月,南美洲的南端

C.12月,北欧 

D.12月,四川盆地

2.该地的气候类型最有可能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极地气候

右图是澳大利亚年降水量(单位:

mm)图和甲流域图。

读图,完成3~4题。

3.在甲流域发展灌溉农业,其对河口生态产生的不利影响有

①使河口地区水量明显减少,河口三角洲面积缩小 

②土地酸化严重

③在严重干旱时,出现海水倒灌的现象 

④土地盐碱化现象严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甘蔗是该国除小麦和大麦外的第三大重要农作物。

试推断该国甘蔗种植的主要分布地区并说明该地区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A.东北部沿海 

热带雨林气候 

B.东南沿海 

亚热带湿润气候 

C.西部沿海 

热带沙漠气候 

D.西南部沿海 

地中海气候

5.若你乘火车从某城市到另一城市,所经铁路干线不正确的是

A.北京至长春——京哈线 

B.深圳至广州——京广线 

C.宝鸡至西安——陇海线 

D.南昌至长沙——浙赣线

6.关于我国各地区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的治理模式为“鱼塘——台田”模式

B.治理我国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可以实行“保塬、护坡、固沟”的治理方针

C.我国建设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发电

D.保护和提高东北地区黑土肥力最有效的办法是秸秆还田

下表反映了我国四个省区煤炭、太阳能、天然气、水四种资源的丰歉程度(★号越多代表资源分布越丰富),据此完成7~8题。

7.读表,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A.甲——煤炭 

乙——天然气 

丙——水资源 

丁——太阳能 

B.甲——煤炭 

乙——太阳能 

丁——天然气

C.甲——天然气 

丁——煤炭 

D.甲——天然气 

乙——煤炭 

丁——太阳能

8.与新疆相比,四川乙资源贫乏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较高,正午太阳高度角小 

B.地壳运动频繁

C.多阴雨雾日 

D.地质时期曾是森林茂密的地区 

下图中,甲图是我国某平原地区地下水位年内变化示意图,乙图是该地区不同年代地下水位与年均气温、年降水量关系示意图。

读图,回答9~11题。

9.该平原最有可能是

A.河套平原 

B.三江平原 

C.鄱阳湖平原 

D.华北平原

10.该平原地区地下水位下降的原因主要是

①气温逐渐升高 

②径流量小 

③地下水开采量加大 

④降水量逐渐增大

C.②③④ 

11.该平原地区的农作物易出现“生理干旱”现象,与之现象相关的环境问题在该地和江淮地区都会发生。

则在此地区和江淮地区,上述环境问题发生最严重的季节分别是

A.春季 

春季 

B.夏季 

夏季 

C.春季 

D.冬季 

【答案】1~5 

CABAB 

6~10DBCDA 

11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