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中考试题汇编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085004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送东阳马生序中考试题汇编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送东阳马生序中考试题汇编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送东阳马生序中考试题汇编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送东阳马生序中考试题汇编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送东阳马生序中考试题汇编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送东阳马生序中考试题汇编Word格式.docx

《送东阳马生序中考试题汇编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送东阳马生序中考试题汇编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送东阳马生序中考试题汇编Word格式.docx

8. 

选文中两处提到“不敢”,分别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品质或态度?

(2分)

四、某孝廉,家贫落魄,无以为生,贷于亲友,皆莫之应。

有一博徒,独善遇之,时有馈遗,以资薪米。

及公车北上,又为治装,且赡其家。

未几,孝廉捷南宫,授县令,感念旧恩,使人招之。

谢不往,曰:

“吾侪呼卢喝雉,使我居君之所仍日日外出从博徒游不于君官声有损乎?

非所以爱君也。

”孝廉乃使人赠之千金,亦不受,曰:

“君虽日赠我千金,亦不过供我博场之一掷而已,徒伤君惠,而无救我贫,不如其已也。

”谁谓市井中无英雄哉!

【注释】①孝廉:

清明两代对举人的称呼。

②公车北上:

到京城应试。

③南宫:

指进士考试。

④呼卢喝雉:

指赌博。

9.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 

无以为生 

贤能为之用B. 

时有馈遗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C. 

及公车北上 

及郡下,诣太守D. 

且瞻其家 

且焉置土石

10. 

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使我居君之所仍日日外出从博徒游不于君官声有损乎?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贷于亲友,皆莫之应。

12. 

作者为何赞叹“博徒”是“英雄”?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五、【甲】送东阳马生序(节逸)

【乙】《精骑集》序(节选)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

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

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②,悔前所为;

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③,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故虽然有勤劳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

“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

”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④为若干卷。

①滑稽:

诙谐戏谑的意思。

②旬朔之间:

指十天一月之内。

③惩艾:

惩戒。

④曩:

从前。

⑤寻绎数终:

从头到尾翻寻几次。

⑥搴:

读qiān。

⑦善:

认为……是对的。

⑧勒:

编辑。

2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走送之( 

) 

2)援疑质理( 

3)然负此自放( 

4)故虽有勤苦之劳( 

21.请将选文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2)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

22.请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

【甲】文中宋濂在求学的过程中遇到了无师的困难,他是如何克服这一困难的?

答:

(2)

【乙】文中秦观在治学的道路上遇到了善忘的问题,他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六、【甲】家中来营者,多称尔举止大方,余为少慰。

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

此君子也.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

太丰则吾不敢也。

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

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曾高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 

【乙】当余之从师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注】甲文是曾国藩写给儿子的家信。

1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 

( 

(2)余服官二十年 

(3)四支僵劲不能动 

(4)腰白玉之环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余为少慰 

余不愿为大官B. 

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戴朱缨宝饰之帽

可以处乐 

以衾拥覆D. 

太丰则吾不敢也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19.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语。

译文:

20.【甲】【乙】两段文字都是作者用自身经历劝诫后辈的。

他们共同认为年轻人要想有所作为就应该做到 

七、[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

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①,犹当博学审②问,古人与稽③,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④可得十之五六。

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⑤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子曰:

"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⑥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

①[资]盘缠。

\②[审]详细。

\③[稽]探究、考察。

\④[庶几]差不多。

⑤[子羔、原宪]二人都是孔子的弟子。

⑥[勉]勤勉,努力。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或遇其叱咄 

)2)人之为学 

)3)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 

4)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 

2.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既加冠 

若既不出户B.益慕圣贤之道 

虽有子羔、原宪之贤

C.俯身倾耳以请 

夫以孔子之圣D.益慕圣贤之道 

曾益其所不能

3.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4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

不同之处有哪些?

 共同之处:

不同之处:

5.阅读甲乙两文,请联系自身谈谈你对学习态度的认识。

八、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手自笔录 

虽人有百手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故患有所不辞也

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若为佣耕

10.把“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

(4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常手借抄来之书,隆冬时节,十指冻僵仍毫不懈怠,足见“我”求学之“勤”。

B.遇师斥责,表情更恭顺,理解更周到,没有争辩一句,足见“我”求学之“诚”。

C.寒冬大雪,身背书箱,拖着鞋子,在深山巨谷中行走,足见“我”求学之“艰”。

D.处服饰华丽的同学之间,虽然羡慕,却坚守心中之乐,足见“我”求学之“精”。

九【甲】伤仲永(节选)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

“泯然众人矣。

11.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限划一处。

⑴余闻之也久 

⑵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即书诗四句 

)⑵稍稍宾客其父 

)⑶无从致书以观 

⑷同舍生皆被绮绣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或以钱币乞之 

或遇其叱咄B.未尝识书具 

尝趋百里外

C.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D.还自扬州 

手自笔录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⑵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5.阅读这两则短文,你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

请写出三点。

十14.对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幼时即嗜学 

嗜学:

爱好学习。

B.既加冠 

加冠:

古代男子二十岁要行冠礼,表示进入成年。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游:

交往,外出旅游。

D.烨然若神人 

烨然:

光彩鲜明的样子。

15.对下面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以:

因为B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虽:

虽然。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且:

尚且,况且。

D.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之:

的。

16.对下面的文字,用现代汉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B.德隆望尊 

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C.援疑质理 

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D.负箧曳屣 

背着衣被,拖着书箱。

17.下列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属临别赠言。

B这段文字讲述的是作者年少时求学之艰难和用心之诚恳专一。

C.文章起笔就点出“嗜学”,为全文定下基调。

D.最后一句“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的作用是启下,引出下文的对比。

一、15.A16.D17.C

三就能够终于,最终译文:

因此很多人愿意把书借给我。

第一个“不敢”,写出了作者坚守诚信;

第二个“不敢”写出了作者对老师的恭敬、谦和。

四 

B使我居君之所/仍日日外出/从博徒游/不于君官声有损乎

向亲友们借钱物,(亲友们)都没有回应他的。

这个“博徒”帮助别人不图回报,有自知之明并能维护别人利益,所以,赞为“英雄”。

五20. 

(1)跑。

(2)询问。

⑶但是,可是。

⑷劳累。

(每词1分,共4分)21. 

⑴有时遇到他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

(2分〉⑵我年轻时读书,看一遍就能背诵。

(2分)22.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

(每问1分,共2分。

六【参考译文】家中的人来军营的,都说你举止大方.我心里略感安慰。

普通人大多希望子孙们能当大官,但我不愿(自己的子孙)当大官,只求能成为读书而明白事理的君子。

勤俭自持,习惯劳苦,可以享受安乐。

这就是君子。

我为官二十年,从类不敢沾染半点官僚习气,饮食起居,还遵循简朴的家风,特别简朴也可以,稍微丰盛也可以,太过丰盛我就不敢了。

凡是官宦人家,又简朴到奢侈容易,有奢侈到简朴难。

你的年纪还小,千万不可以贪恋奢华,不可以习惯懒惰。

你读书不可以间断,早晨要早起,不要败坏我们从曾祖就传下来的家风。

17.

(1)希望,盼望

(2)做,当(3)同“肢”,四肢(4)腰间佩带 

19.你年纪还小,千万不可以贪恋奢华,不可以习惯懒惰。

20.勤奋,自持,能吃苦(或刻苦)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B2、A有时B地方区域等C交往D门3、

(1)曾经跑到百里之外,追随本乡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长者,拿着经书向他讨教。

(2)一个人做学问,如果不是每天(或一天天地)进步,那就会每天退步。

4、

(1)共同之处:

①要勤勉好学,②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有能在一起研讨交流的志同道合者)

(2)不同之处:

甲文①从为学之难的角度说勤勉,②也谈了尊师之道;

乙文①谈“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②要认真钻研独立思考,③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不同点各讲出一点即可得满分)

八9.C10.(我)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

11.D

九11.⑴余闻之也/久 

⑵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每句1分,满分2分)

12.⑴书写 

⑵以宾客之礼相待,把……当作宾客 

⑶得到 

⑷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每个词1分,满分4分)

13.B(2分) 

14.⑴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⑵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每句1分,有明显错误不给分。

满分2分)

15.提示:

可以从博览群书、刻苦学习、诚心求教、人的天资与后天教育的关系、后天教育与成才的关系等方面来回答,言之成理皆可。

(每点1分,满分3分)

十14 

.C 

15.B 

16.D 

17.D

周清试题

一【甲】余幼时即嗜学。

余因得遍观群书。

【乙】苏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

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

悉焚常所为文,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

至和、嘉祐间,与其二子轼、辙皆至京师。

翰林学士欧阳修上其所著书二十二篇,既出,士大夫争传之,一时学者竞效苏氏为文章。

(《宋史?

苏洵传》)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2分)①无从致书以观 

②闭户益读书 

8.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既出,士大夫争传之,一时学者竞效苏氏为文章。

9.宋濂和苏洵的读书经历有哪些异同?

对你有什么启发?

(6分)

二、【甲】余幼时即嗜学。

【乙】许衡①字仲平,怀之河内②人也,世为农。

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

“读书何为?

”师曰:

“取科第耳。

”曰:

“如斯而已乎?

”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

久之,师谓其父母曰:

“儿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③者,吾非其师。

”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

如是者凡更④三师,稍长,嗜学饥渴,然遭乱世,且贫无书。

尝从日者⑤家见《书》⑥疏义⑦,因请寓宿⑧,手抄归。

既逃难徂徕山,始得《易》王辅嗣说⑨。

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而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或问之,曰:

“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

”人曰:

“世乱,此无主。

” 

“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注释:

①许衡:

元初大臣。

官至集贤大学士。

②怀之河内:

怀,怀州。

治所在河内(今河南沁阳)。

③过:

过人之处。

④更:

更换。

⑤日者:

古时称占卜的人。

⑥《书》:

也叫《尚书》,《书经》。

⑦疏义:

指为古书旧注所作的阐释。

⑧ 

寓宿:

指在别人家借宿。

⑨《易》王辅嗣说:

王辅嗣对《易》的解说。

1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⑴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 

⑵师谓其父母曰 

谓 

1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13.两则短文的主人公幼时读书的经历极为相似:

因家贫,都做过 

的事。

因求名师难,【甲】文中的“余”曾经 

【乙】文中的许衡曾经“更三师”。

因遭逢乱世,许衡又多了 

的经历。

两人都格外珍惜学习的机会,发奋读书,最后都学有所成。

14如果将乙】文第二段删去,是否会影响我们对许衡的优秀品质的认识?

请说说你的意见。

三、【甲】余幼时即嗜学。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

“七录”。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弗之怠 

负箧曳屣 

沃汤数次 

溥幼嗜学

⑵.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②如是者六七始已。

⑶.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余 

因 

得 

遍 

观 

群 

⑷.比较【甲】【乙】两文,具体说说文中主人公在学习上的共同点有哪些。

⑸.读了【甲】【乙】两文后,你有什么收获和启示,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四、【甲】余幼时即嗜学。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匡衡①勤学而无烛;

邻舍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③文不识④,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⑤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⑥给以书,遂成大学⑦。

【注释】①匡衡:

汉朝人。

②不逮:

指隔壁烛光透不过来。

逮,及、到。

③大姓:

大户人家。

④文不识:

人名,姓文名不识。

⑤佣作:

做工辛勤劳作。

⑥资:

借。

⑦大学:

大学问家。

⑴.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礼愈至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

⑵.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门人弟子填其室 

或遇其叱咄 

B弗之怠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C邻舍有烛而不逮 

以书映光而读之 

D衡乃穿壁引其光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⑶.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②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⑷.甲、乙两个文段分别写了哪些事例(故事)?

甲文 

乙文 

⑸.甲、乙两个文段中的主人公可谓都取得了成功。

请从取得成功的原因的角度谈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有益启示。

五【甲】余幼时即嗜学。

【乙】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元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

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

其归也,颢目送之,曰:

“吾道南矣。

”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

⑴.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

无从致书以观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颐既觉

⑵.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②以师礼见颢于颖昌,相得甚欢。

⑶.甲乙两文有写作内容和表达感情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内容:

感情:

⑷.甲乙两都写了天气的寒冷,其写作目的是否相同?

为什么?

六【甲】余幼时即嗜学。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①,辄以水沃面②;

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③,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释】①昏怠:

昏沉困倦②辄:

就。

沃:

浇。

这是“洗”的意思。

③食不重肉:

不多吃肉。

⑴.解释加点的词。

①余幼时即嗜学( 

②录毕,走送之 

③益慕圣贤之道( 

④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⑵. 

翻译句子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②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