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接老镜头攻略大全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084622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转接老镜头攻略大全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转接老镜头攻略大全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转接老镜头攻略大全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转接老镜头攻略大全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转接老镜头攻略大全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转接老镜头攻略大全文档格式.docx

《转接老镜头攻略大全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接老镜头攻略大全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转接老镜头攻略大全文档格式.docx

135mmf/2.8:

成像陰柔到接近陰森的鏡頭,拍人可以拍出「水一般皮膚」的奇妙質感,有名的美人鏡頭。

雅西卡Yashica:

Yashica的鏡頭分為4大時期,首先是Yashinon時期,這時期的鏡頭在二手市場不太常見,而且成像品質似乎也不算讓人滿意。

第二時期是DX鏡頭,單層鍍膜。

但這個時期據說是用料最好的時期,成像品質非常好,可以跟德頭拼。

第三時期是DS鏡頭,實驗性多層膜。

這個時期的產量似乎較大,與DX差不多,據說風格有些變化。

第四時期是DS-M的多層鍍膜,很多M42的老前輩都建議,這個時期就別買了

各个时期都有很多标头留世,大家最好购入第二,第三时期的。

价钱不贵一般800左右能拿下很好成色的标头了。

亚西卡Y/C卡口镜头有YUS、DSB、ML的分别。

ML=MutipleLayercoating多层镀膜,DSB是单层镀膜,YUS是YashicaUS的省略,是在美国产的,也是单层镀膜,现早已停产。

ML系列的质量比DSB系列的好得多,无论是外观制作还是成像质量.蔡司T*DISTAGON35/2.8、28/2.8(价格相对较低)和亚西卡ML系列的35/2.8、28/2.8两者外观十分相近,但镀膜明显不同,蔡司T*镀膜名气大.确实不同凡响,望去一片黝黑,反光极小。

ML镀膜反光稍大.ML稍稍偏冷调,而T*镀膜有些偏暖调.,其它的差别当然还有一些,但它们的差别远没拍摄中的其它因素大,无论从清晰度、色彩、畸变、分辨率来看都相当接近。

蔡司T*DISTAGON35/2.8、28/2.8的二手价格在2600左右,亚西卡35/2.8、28/2.8在800元左右.雅西卡(YASHICA)ML50mm/F1.4的标头……..网上对雅西卡的这个头评价很高啊!

——“成像非常銳利鮮明,和Contax50mm/f1.4是雙生鏡別人借來比對用的Contax50mm/1.4,實際拍攝成像不分軒輊,可說是窮人的Contax,這支也可能是Yashica自有鏡頭裏質素最佳的一支”“著名的YASHICA镜头,CARLZEISS的同门兄弟,老玩家都清楚。

这颗是ML版本的标头,YC口,网上评价与ZEISST*50/1.4不相上下,惟色彩Y头稍显混浊,但价格只有ZEISS50/1.4的一半不到,性价比非常高……..全金属

 

介紹到當年日本第一把交椅的旭光學了,這年代AsahiPentax所出的大姑妈鏡頭,到現在還有很好的口碑,價錢並不便宜。

大姑媽共分為4大時期,分別為自動大姑媽(auto-Takumar)、超級大姑媽(Super-Takumar)、超級多層大姑媽(Super-Multi-CoatedTakumar)、還有SMC大姑媽(SMCTakumar)。

超級大姑媽為2至3層鍍膜,全金屬打造,很多顆都不惜工本用上鑭系玻璃,成像非常細膩,層次分明,空間感極佳,但卻不一定銳利,且容易偏黃。

超級多層大姑媽基本上跟超級大姑媽是一樣的東西,只是鏡片鍍上7層鍍膜。

抗耀普遍比超級版好,色彩濃郁,也比較銳利。

國外一般稱呼的時候,會用S-M-C當縮寫,避免與SMC版混淆。

因為後期版權問題,超級多層大姑媽必須改為SMC大姑媽,但那時候的Pentax不明原因大改鏡頭外觀,金屬對焦環改為橡膠,鏡片材料也有更動。

不過這時期使用的鍍膜正是那驚天動地的SMC鍍膜,成像風格跟現代Pentax鏡頭一樣。

20mmf4.5:

大姑媽的知名鏡頭之一,從中央到邊角的成像都非常好,全開光圈絕對可用,最近對焦更只有0.2m。

24mmf3.5:

成像風格很現代的鏡頭,色彩濃郁而且銳利,很容易上手。

28mmf3.5:

大姑媽廣角系列中最容易買到的,結構改過一次,口徑從58mm改為49mm,成像差異可以忽略。

35mmf2:

大姑媽的名頭之一,結構也有改過,前期70mm口徑的版本有很特殊的味道,後期49mm口徑的則比較現代風格。

35mmf3.5:

非常銳利的類餅乾鏡,在大陸被吹捧的很高,其實很普通。

50mmf1.4:

超有名的鑭系玻璃標頭,發黃問題很嚴重,但是層次感極好。

早期曾改過一次結構,但初代結構沒啥人用過。

50mmF4Macro:

大姑媽50微,超銳利的鏡頭。

55mmf1.8:

f1.4那顆的廉價版,成像絕對不差,只是少了鑭系玻璃

135mmf2.5:

大姑媽銘鏡之一,超銳利,色彩濃郁,散景滑順,要買請找後期的結構。

135mmf3.5:

上面那顆的前身,要買請找早期的Sonnar結構。

这个是网上一个很有名气的台湾摄影家的看法,本人没有用过,但是我相信日本当时第一把交易的实力。

美能达(MD,MC)

这个目前市场有很大量常见的有

282.8平价的的一个广角,很容易上手,变现中规中矩。

50/1.7(黄标,使用者很多,色彩略显清新,值得购买)这个版本有3种,建议买MC55口径的。

50/1.4是7片5组的光学结构,MD50/1.7是6片5组的光学结构。

多了一片镜片不仅是50/1.4具有大半档的光圈和更强的通光能力,而且对成像的畸变有更好的修正,理论上比50/1.7更出色。

1353.5非常常见的美人头很多副厂都生产这个版本的,但是还是拿原厂的比较好。

现在谈谈怎么识别美能达的老头

北美市场的产品在镜头标识中带有黄颜色的ROKKOR-X,也就是国内玩家所说的黄标头。

这一标识从第二代MC镜头开始采用,一直延续到第二代MD镜头时代。

第三代MD镜头无论北美市场还是欧洲市场的产品,镜头标识全部统一为MinoltaMD。

而对应于北美市场二代MC到二代MD镜头的欧洲市场,镜头标识中只有一个白色的ROKKOR。

举一个例子如:

MINOLTAMDW.ROKKOR28mm1:

2.8LENSMADEINJAPANØ

49mm。

这就是典型的欧洲版第二代MD时代的28mm镜头,而用来断定二代MD镜头的依据是其中的Ø

49mm,这是第二代MD镜头才开始采用的标识信息。

包括北美市场的黄标头也是如此。

北美市场在第二代MD镜头序列后期出现了白色标识的ROKKOR-X,对于此类镜头坊间存在各种各样的说法。

我个人考证之后比较认同的说法是:

那段时间Minolta仓库里的黄油漆用光了,采买因为失恋闹情绪所以没有去买新的,生产线上的工人没办法只能改用了仓库里存量比较多的白油漆涂写这个重要的ROKKOR-X标志。

至于说所谓的黄标镜头与非黄标镜头之间是不是存在成像上的差异,差异有多大。

这个问题似乎有些吹毛求疵,不足为论。

典型的一代MD镜头标识为:

MINOLTALENSMADEINJAPANMDW.ROKKOR-X1:

2f=28mm。

标识中不再有产品序列号,序列号被改标在镜身上。

到了二代MD头,标识中的字样又发生了变化。

如:

MINOLTAMDROKKOR-X45mm1:

2.LENSMADEINJAPANØ

不但词语顺序发生了变化,内容也有所不同。

而三代MD头时最好辨认的,因为标识最简单。

MINOLTAMD50mm1:

1.4JAPANØ

还需要特别说明的一个产品系列是CELTIC镜头。

Cel镜头是Minolta在MC及MD镜头的生产序列中,为了兼顾当时的低收入用户设计开发的一个单独的镜头品系。

虽然有着同主流镜头相同的焦段设定和光圈设计,但是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生产成本进而降低售价,镜头多采用低成本材料或者低成本镀膜技术。

至于同主流镜头存在多大的差异,没有作过实际测试不敢妄加评论,但是本着一分钱一分货的原则,Cel镜头既然能卖得很低价,自然有省钱的地方存在。

美能达定焦镜头的素质和性能比较稳定,焦段和光圈不同也不好比较,讨论下常见的三支手动变焦镜头:

MD70-210/4MICRO,MD35-70/3.5MICRO,MD28-85/3.5-4.5MICRO。

这三枚美能达原厂手动MD镜头是美能达手动器材老用户应该很熟悉的,可以说是手动M家器材里不可错过的几支经典手动变焦MD镜头。

据说它们的用料和设计生产运用了徕卡的技术,停产很多年了,只能在二手找到。

它们的成像水平和综合素质不需要再做太多的评价,如果是M家手动的铁杆用户,见到它们任何一个,收下就是了,它们除了M家镜头在强光和逆光下表现一般的通病之外,其他方面都可以达到专业水准。

都是金属镜身,变焦和调焦环为塑料,相当结实小巧,微距功能非常好用,素质很高。

片子锐利并且油润漂亮,色彩艳丽饱满,不管风光还是人像或者微距都适用。

虽然它们不是顶级镜头,但完全可以做专业用途,如果你没有品牌偏见,如果你是M家的手动用户,拥有其中任何一支镜头都是值得高兴的。

后面的转到24楼再续东德的产品,42楼聊聊西德的那几家!

谢谢大家看完。

這次來講蘇俄鏡頭,一般來說大家都很看不起蘇俄做的鏡頭,但其實俄鏡並不差。

二戰結束後,俄國佬搜括了蔡司的設計圖紙、模具、甚至玻璃坯,所以蘇俄鏡頭嚴格來說可以算是蔡司的分支。

(還有部份是抄萊卡的喔)

基本上蘇俄鏡頭鏡片用料實在,設計也很好,主要的麻煩是品管奇糟無比。

同樣的鏡頭,每一顆可能有不同的表現。

如果看到光圈環裝反,也不是太意外的事。

蘇俄鏡大部分都是非常便宜的鏡頭,有些限在還繼續在生產,成像也不差,是M42老鏡的入門好選擇。

但是很大一部份可能是萊卡的M39

接環,只要加裝個M39轉M42的銀圈就行了。

與真正的萊卡鏡不同,蘇俄M39鏡轉上M42,無限遠是毫無問題的。

順便來炒作一下二手價吧,基本上只要銀色的俄鏡,上面有打個紅色的「ㄇ」,那就是使用蔡司玻璃的好東西,要搶請快。

Jupiter-350mmf1.5:

蔡司Opton翻版,早期有蔡司玻璃。

Jupiter-850mmf2:

蔡司Sonner翻版,早期有蔡司玻璃。

Jupiter-985mmf2:

蔡司Sonner人像鏡翻版,現在還有生產。

Jupiter-11135mmf4:

Jupiter-1235mmf2.8:

蔡司Biogon翻版,早期有蔡司玻璃,後鏡非常突出,無法轉接

MIR-137mmf2.8:

俄國佬自行設計的得獎鏡頭,很常見

Helios-4085mmf1.5:

俄鏡中最有名氣的太陽神,價格已經飛天

Helios-4458mmf2:

有各種版本,都是蔡司Biotar翻版,很便宜。

Helios-7750mmf1.8:

蔡司Biotar翻版最後的變種,建議買44比較好

東德蔡司CarlZeissJena基本上可以分為3個時代:

白銀時代、斑馬時代,黑鐵時代。

白銀時代的鏡頭通體銀白色,鏡片沒有鍍膜,或只有一層鍍膜,反光為藍色,俗稱「藍眼睛」。

這個時代的鏡頭全為無段光圈,以玻璃鍛冶的退火工藝取勝,不過請盡量選購編號400萬以內的鏡頭,玻璃品質更好。

而手感方面,因為年代久遠,通常很多毛病。

另外,由於配方的問題,鏡片變質的情況很常見,還會有氣泡。

白銀時代的鏡頭大略有:

35mmf2.8Flektogon:

常見廣角,沒用過

50mmf2.8Tessar:

很常見,成像比後期天塞好,不需要追求紅T,那時代的T鍍膜有等於無。

58mmf2.0Biotar:

雙高斯結構,成像超優,低反差高層次,高光捕捉為東蔡最強,數量不少。

135mmF4Sonnar:

偶爾會出現,成像非常好,算是經典鏡頭。

135mmF4Triotar:

上面那顆的cost-down版本,經常有。

接下來是斑馬時代了

CarlZeissJena斑馬時代,是指鏡身黑色,但對焦環卻是黑白相間的樣式。

這時期是單膜鏡頭,但是已經沒有使用蔡司二戰時的那批傳奇玻璃了。

大部分來說,暗部非常優秀,高光稍弱,色彩是一等一的好。

不過實際上每個鏡頭的特性都不同,還是要看場合使用

據說跟白銀版沒啥差別。

50mmf1.8Pancolar:

赫赫有名的雙高斯標準鏡,很常見

聽說也是跟白銀版差不多。

CarlZeissJena黑鐵時代,鏡身通體黑色,有A/M開關,轉接DSLR很方便,也是市場上最常出現的版本

這時期是東蔡M42頭最輝煌的時代,許多經典鏡頭都在這時出現。

而且這時期正式引入T鍍膜前身的多層鍍膜,奠定了東蔡那華麗色彩的經典地位。

紅色MC是早期內銷東德,白色MC是後期外銷西方世界,基本上差異不大(但是有差)。

早期因為跟西蔡的官司,外銷西方世界的會只寫上ausJena,不會寫CarlZeiss。

附帶一提,東蔡鏡頭後面常會寫著DDR,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的縮寫。

黑鐵時代的鏡頭大略有:

20mmf2.8Flektogon:

裏三寶之一,M42時代最強廣角鏡之一,近拍0.19m,鑭系玻璃,全開絕對可用,變形控制極佳。

不過價格飛天了,正常人不見得買的下手,包括小弟。

35mmf2.4Flektogon:

表三寶之首,東蔡最出名的全能鏡頭。

名氣太響,不用多介紹。

東蔡最可恥的一顆鏡頭,不是說很糟,但不像是蔡司拿的出手的東西。

表三寶之一,鑭系玻璃,華麗色彩的最佳代名詞。

不過抗耀奇爛,要注意。

55mmf2.8MacroPancolar:

只聞其名的謎之鏡頭。

80mmf1.8Pancolar:

裏三寶之首,M42時代頂級人像頭,熊的最愛,各項指標都超水準,偶爾會出現,價格也是在天位。

135mmF3.5Sonnar:

表三寶之一,最容易入手的三寶鏡,也是最適合入門的鏡頭。

發色清雅,幾乎全能

東德蔡司介紹完,輪到東德第二把交椅,Meyer/Pentacon了

Meyer鏡頭大略上可以分為4個時代:

白銀時代、斑馬時代、寶塔時代、Pentacon時代。

白銀時代的鏡頭通體銀白色,鏡片跟蔡司一樣沒有鍍膜,或只有一層鍍膜,反光也是藍色。

這個時代的鏡頭全為無段光圈,玻璃退火工藝略遜於蔡司。

大部分鏡頭高光細節優秀,可以輕鬆拍出高調照片。

50mmF2.9Trioplan:

標頭,跟蔡司天塞不能比。

50mmF2.8Primotar:

cost-down後的標頭,三片結構,錢太多才買吧。

50mmF3.5Primotar-E:

標頭cost-down以後再cost-down的版本,錢多也別買啦。

58mmF1.9Primoplan:

Meyer經典標準鏡頭,雙高斯,完全不輸蔡司的Biotar,

Meyer斑馬時代+寶塔時代

Meyer後期的斑馬時代,跟東蔡一樣,都改為黑色鏡身,黑白紋路對焦環。

後來斑馬時代結束,Meyer被Pentacon收購,Pentacon就沿用Meyer的所有結構,連外觀都照抄。

當時鏡頭前方Pentacon的商標旁,會打上一個電波塔一樣的標誌,所以稱為寶塔時代。

這兩個時代的鏡頭,基本上光學性能和白銀時代相差不遠。

雖然已經使用了單層鍍膜,但Meyer的鍍膜跟蔡司很難比,所以不太需要計較這方面。

斑馬及寶塔時代的鏡頭大略有:

30mmF3.5Lydith:

上面那顆的平民化版本,沒有光圈頂針,成像非常銳利,價錢不貴。

50mmF2.8Domiplan:

很常見的三片結構,超便宜,成像不好,縮到F8才像樣。

50mmF1.8Oreston:

Meyer有名的雙高斯標準鏡頭,低反差高層次,傳世名作「勝利之吻」就是這顆拍出來的

135mmF2.8Orestor:

偶爾出現,成像很好,沒有光圈頂針,15片形狀奇特的光圈葉片,外號「蓮花寶座」,價格算中等。

Pentacon時代(没meyer好)

進入了多層鍍膜時代後,Pentacon把鏡頭全部改為黑色,並針對有光圈頂針的鏡頭,安裝了轉接方便的A/M開關,正式進入Pentacon的時代。

這時代的鏡頭似乎賣的很好,二手市場很常見,玩轉接的人也很愛用,是很理想的入門選擇。

不過相對於斑馬時代的Meyer鏡頭,Pentacon雖然使用了相同的結構,但是卻在看不見的地方cost-down,也就是鏡片用料。

因此Pentacon後期的鏡頭,成像表現和原本的Meyer相去甚遠。

雖然加上了多層鍍膜,但畢竟不是三大鍍膜那種水準,用處不大。

Pentacon時代的鏡頭大略有:

29mmF2.8:

原Orestegon廣角結構,很不容易控制的鏡頭,但是拍出來味道很好。

常見,不貴。

30mmF3.5:

原Lydith廣角結構,還是一樣的銳利,又便宜。

但因為cost-dowwn更兇了,所以變的很沒風格。

無段光圈,沒有頂針。

50mmF1.8:

原Oreston雙高斯結構,經常出現,價格合理,標頭中的標頭,低反差,很容易用。

50mmF1.4:

文獻上有這顆,但從來沒見過,無法評論。

100mmF2.8:

原Orestor結構,斑馬版一天到晚有,但後期版本就很少見

135mmF2.8早期版:

原來那顆Orestor「蓮花寶座」,好像沒賣多久就改版了,不太常見,算是cost-down比較少的鏡頭。

135mmF2.8後期版:

大cost-down版本,光圈葉片減少為6片。

顏色異常濃郁,高光暗部都收的很快,但是銳利討喜,非常現代風格的鏡頭。

最后大家等待我的西德的介绍

现在该说说西德的系列了。

我主要说说几家不常见的,蔡司,徕卡就不说了。

西德的产品可以说是顶级光学的代名词,除了蔡司,徕卡,「西施」的御三家:

Schneider、Steinheil、Schacht。

另外还有Enna和Isco2家也是出手不凡。

还有就是传说中出极品Rodenstock和Voigtlander。

加上擁有天下第一HFT鍍膜的Rollei。

这些个你想拥有的话说明你中毒很深了,倾家荡产快了。

在此我不会给大家介绍那些天价的产品只是作个综合的描述。

西德的独立枭雄Rodenstock-罗顿斯克:

超过百年到的老厂,他们最著名的是出产的玻璃,超过蔡司的玻璃,这个厂主要是做大幅机的镜头但是也出过几个135的镜头,全部斑马外观,他们的镜头结构是独立成一家的(我没搞懂)我没有用过任何一支只是听说除了老镜头的耀光问题出现,别的无可挑剔,现在这个东西收藏的很多,价格比得上徕卡了我郁闷~~~

30/2.850/1.950/2135/3.5大家看看那里能弄到!

帝国的公主--Enna

虽然说这个是个二流的厂,但是光学实力并非二流。

产品分为白银和斑马2个时期,一般都是M42口

成像非常柔和,色调清雅。

喜欢拍模特,人像的应该拥有一支,尤其是喜欢高光人像的,绝配!

焦段比较全,28的35508590100135200等早起的结构Lithagon

后期结构Ennalyt

Isco其实是Schneider的子公司,但是他们的风格完全不同,Isco镜头成像非常冷,而且偏硬调。

但這並不是說Isco不好,其实Isco的銳度惊人,鏡片用料也很好。

外观绝对让人爱不释手。

常见的有50/1.8/1.950/2.0外观非常漂亮,成像非常銳利。

50/2.8Westanar:

外观一流,但实际上只是普通天塞。

御三家的SchachtSchacht鏡頭的特性是色彩浓郁,反差超大,喜愛濃郁發色跟銳利的朋友,一定會很欣賞。

Schacht鏡頭的散景也不差,拍出來的照片有很特殊的風格,算是自成一系。

Schacht鏡頭中,最有名的算是微距跟人像鏡頭了。

不過Schacht鏡頭的鏡筒似乎不耐操,一般看到的品相都很殘破,所以只要鏡片完好,就已經算是值得收的。

35mmf2.8Travegon:

常見的廣角鏡,不是太貴。

35mmf3.5Travenar:

非常銳利的廣角鏡,全開已經爆銳。

35mmf3.5Travegon:

上面那顆的前身,白銀頭,超級銳利。

50mmf1.8Travelon:

異常稀有的標頭,沒玩過。

50mmf2.8Travenar:

就是天塞,Schacht最便宜的頭。

50mmf2.8Macro-Travenar:

這玩意就貴了,成像很好的天塞微距

Steinheil--海尔?

我们的著名国有企业!

Steinheil最大的特色,便是每顆鏡頭都不惜血本,用上最好的玻璃材料,因此雖然結構簡單,也沒有多層鍍膜,但出來的色彩非常迷人,特別是藍色。

成像通透細膩,弱光暗部有劇毒。

一般來說反差偏高,抗耀普遍較差。

Steinheil自己也知道,使用最頂級玻璃的鏡頭成本非常高,推出來的產品可能賣不好。

所以Steinheil推出兩個系列,Q開頭的為最高級材料,C開頭的則為costdown版本。

另外,Steinheil所出的餅乾鏡系列,成像也都非常驚人

SteinheilC系列鏡頭如下

35mmf4.5Culmigon:

類似SchneiderRadiogon的簡單結構,晴天頭,色彩很好,很銳利。

35mmf3.5Culmigon:

上面那顆的後期版,其實沒有太大差別。

40mmf3.5Cassaron:

白銀餅乾鏡,變種Triplet結構,M4240mm裡面唯一可以跟東蔡那顆最強天塞拼的鏡頭。

50mmf2.8Cassaron:

黑鐵天塞鏡頭,成像略遜其他白銀版。

50mmf2.8Cassarit:

變種天塞,最常見的一顆Steinheil鏡頭,成像絕對不差。

50mmf2.8CassarS:

白銀餅乾變種Triplet,算是Steinheil這一大堆50/2.8裡面最好的,不過差異也不大。

50mmf2.8Culmina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