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语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8355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语文.docx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玉溪市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语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语文.docx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语文

玉溪一中2019-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

历史学科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座号、考号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本卷共60小题,每题1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许倬云在《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中说:

“春秋的诸侯国不是一个纯粹的政治机构。

国家就像一个放大了的家庭,国君君临天下但并不治民。

”这反映了

A.周王室衰微,诸侯崛起B.国家政治体制尚未健全

C.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D.“家国一体”的政治特征

2.何尊是西周成王时的青铜器,其内底的铭文中提到周武王在世时决定迁都于洛邑,即“宅兹中国”(我要住在天下的中央地区),是“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与《尚书》中的《洛诰》《召诰》等文献记载可相互印证。

据此可知

A.中国人的世界观已形成B.西周初年的疆域东至洛邑

C.“中国”称谓的历史起源D.考古与文献必须互为印证

3.西周时期,与中原较近的诸侯国墓葬内除了突出国君及夫人的地位外,其他有血缘关系的族入也会埋葬在其附近,但晋国公墓内只有诸侯国君及夫人墓,未见其他与之有血缘关系的族人的墓葬。

这种现象说明

A.周礼对晋国的约束力和影响力相对淡薄

B.诸侯国与周王室血缘亲疏导致墓葬差异

C.周代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度渐趋瓦解

D.诸侯国与周王室地理位置影响墓葬方式

4.先秦到秦汉之际的史籍对早期华夏史的书写形成一种普遍的倾向,即将传说的古帝王及其他一些有来历或无来历的部族人物,都按血缘关系的远近编制谱系,特别是大量追本于黄帝,以构成自黄帝以来世代相传承的亲法系统。

这表明了当时

A.华夏统一的意识逐渐形成B.儒家思想影响史书记载

C.宗法制维系统治集团稳定D.皇位世袭权力不可转移

5.下图是根据从河南辉县和山西长治出土的战国时期铁农具绘制的,从左至右分别为锄、斧、铲、犁铧。

这些农具的使用

A.缓解了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说明铁犁牛耕在全国范围推广D.促进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6.春秋时代见于记载的多有“隐民”“私属徒”之类的称呼。

“民”和“徒”在以前都是奴隶的称呼。

春秋时期,“隐民”“私属徒”却具有了新的含义,指隐匿托庇于贵族豪宗之家的荫庇户,即依附农民。

这些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

A.封建剥削关系的出现B.井田制已经彻底瓦解

C.土地兼并现象的出现D.自耕农经济逐步确立

7.秦国商鞅变法规定:

男子成年须与父母别居,另立门户,女子到一定年龄须出嫁,又规定:

五家为伍,十家为什,有相互纠察告发的责任,否则处以极刑。

这些规定

A.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B.削弱了分封贵族的势力

C.保障了兼并战争的胜利D.有利于法家思想的传播

8.孔子非常推崇周公的政治,在他看来,实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这一目的的有效手段是“正名”。

实现“正名”,则须在“政”“刑”之外借助“德”“礼”。

据此推断,孔子倡导“仁”“礼”学说的主要目的是

A.恢复周代政治制度B.扩大儒家思想的影响

C.实现德治政治理想D.变革周代的社会秩序

9.荀子认为人生来就有感官上的要求,饿了要吃饭,冷了要穿衣,这就形成了人们“好利”“好声色”的本性要求,所以要通过法治和学习礼仪,使小人变为君子,使普通人变为圣人。

据此可知,荀子

A.思想超越了儒学范畴B.重视对民众的教化

C.具有朴素的民本思想D.反对盲目崇拜圣人

10.“儒家不是不强调法律,儒家强调的是习惯法,就是君主与士人共治的法律。

”(《佯儒实法——中国古代专制主义社会的统治真相》)材料中“儒家强调的是习惯法”的含义是

A.以宗法血缘为依据的贵贱有序B.以仁政为核心的政治理念

C.以君权神授为基础的理论体系D.以理学为主导的官方哲学

11.美国学者魏特夫在研究古代中国的治水活动时指出:

“要有效管理这些工程,必须建立一个遍及全国或者至少及于全国人口重要中心的组织网。

因此,控制这一组织网的人总是巧妙地准备行使最高政治权力。

”作者强调的是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建立的必要性B.中央集权的必要性

C.兴修农田水利公共工程的重要性D.小农经济的落后性

12.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竹简1155枚,残片80枚,分类整理为十部分内容。

其中,《秦律十八种》,包括《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工律》《工人程》《均工》《徭律》《司空》《置吏律》《效》《军爵雄》《传食律》《行书》《内史杂》《尉杂》《属邦》等。

这反映了

A.秦朝的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得以强化B.秦朝竭力解决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

C.秦律主要针对国家经济管理而制定D.秦朝社会的许多现实问题和解决方案

13.王亚南在《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书中提出:

“中国二千余年的专制官僚政治局面其所以是由秦国开其端绪,乃因中国二千余年的地主经济制度,是由秦国立下基础。

这种政治经济形态的配合,不但改变了中国封建性质,改变了中国官僚政治形态,且也改变了中国专制君主与官僚间,乃至官僚相互间的社会阶级利害关系。

”该结论

A.夸大了阶级斗争对历史的推动作用B.开创了现代化史观的研究新视角

C.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态度D.肯定了政治对经济的决定性作用

14.历史学家钱穆在其通史性论著《国史大纲》中说:

“汉政府自武帝后,渐渐从宗室、军人、商人之组合,转变成士人参政之新局面。

公卿朝士,名儒辈出。

”对材料所述“转变”解读不正确的是

A.推动贵族政府转为文治政府B.开启中国古代士人参政的先河

C.基于国情变化所做出的调整D.奠定儒学“独尊”的政治基础

15.西汉初年,御史大夫既掌握监察之权,又担任副丞相,东汉初设立了以御史中丞为首的御史台,独立行使监察职能,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专门机构和职官,自成体系。

这一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A.监察体系的渐趋成熟B.监察机构权力的扩大

C.监察权与行政权分离D.君主专制权力的加强

16.西汉时期共有22家外戚,其中半数出身于布衣、战俘、刑徒、奴仆等。

其始皆由贱而起,“由至微而体至尊”。

这表明

A.时代变革导致观念变化B.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C.社会等级差别明显缩小D.政治联姻作用上升

17.据《史记》载: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召集诸侯会盟,打算封禅,齐相管仲用其他理由多次阻止无效,最后以没有天降祥瑞为由让齐桓公打消了封禅计划。

据此可知当时

A.诸侯初具政治竞争机制B.封禅制度促进社会进步

C.各国官员均由天子任免D.天意是劝诫君主的手段

18.《史记.货殖列传》载:

“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

”据此判断,促进汉朝商业发展的因素是

A.有利的政治和经济环境B.汉初休养生息的政策

C.官营商业居于主导地位D.汉初期实施重商政策

19.西汉流行的儒家经典是经师口授,用隶书写成,被称为“今文经”;后来在孔府旧宅等处发现的使用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古文字书写的经书,被称为“古文经”。

但古文经在汉代一直不被今文经儒生认可,其主要原因是

A.秦代焚书,古代典籍真假难辨B.时代变迁,阅读隶书已成习惯

C.传承断绝,五经内容差异甚大D.儒学独尊,利禄之争日趋激烈

20.晋朝官员陈寿所写正史《三国志》视曹魏政权为正统,而成书于宋元时期的《三国演义》则以蜀汉为正统。

至清代毛氏修订后更突出了蜀汉的正统地位。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专制统治者干扰史学家的客观记录B.曹氏篡位事实逐渐被史家考证清

C.社会主流思想影响大众的历史认知D.正史与文学互相印证才能确认史实

21.下表是古籍中涉及大秦(罗马帝国)的部分记载。

据此判断,汉魏时期

A.海陆交通都可到达大秦B.中国与大秦直接往来频繁

C.中西方交往以海路为主D.史籍对大秦已有详尽记载

22.《汉书·礼乐志》称“周道始缺,怨刺之诗起。

王泽既竭,而诗不能作”,这与毛诗(西汉时毛亨等所辑和注的《诗》中提出“变风”“变雅”说的精神一致,都是把《诗》看成是“王道衰而作”。

这说明《诗经》具有怎样的特征?

A.托物言志B.借古讽今C.客观真实D.现实主义

23.西汉时,社会上有一批人被称作“游侠”。

司马迁在《史记》中认为,游侠坚守自己奉行的道义,为别人排难解纷,敢作敢为,信守言诺,值得称颂;班固在《汉书》中认为这些游侠不遵守制度,不尊重权威,身为小民而行使生杀大权,死有余辜。

这反映出

A.司马迁与班固的境界高下有别B.对历史问题的评价因时因人而异

C.时代背景会影响对人物的评价D.两汉游侠群体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24.有学者指出:

中国佛教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所以中国的寺院有的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慧远在庐山讲经,就曾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

这说明在中国,佛教

A.与儒家思想基本融为一体B.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

C.与古印度早期佛教理论背离D.变成了世俗化的伦理学说

25.据《唐会要》载:

贞观年间,皇子李恪因为打猎时踩坏了庄稼,遭侍御史弹劾。

据此推断,当时

A.中央监察机构职能增强B.唐朝专制皇权受到削弱

C.司法制度不断发展完善D.监察体制发展渐趋成熟

26.贞观年间有个铁的规定:

“任何官员向皇帝奏事,必须史官相随在旁,不管发表什么言论都记录在案;如果要弹劾某官员,必须对着皇帝的仪仗朗读弹劾内容,并对此负责。

”此材料可以表明唐朝

A.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B.官员奏事、弹劾的渠道受阻

C.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D.史官的地位有很大的提高

27.《唐六典》记载,唐代开元年间推行了“变造”制度,“凡金银、宝货、绫罗之属,皆折庸调以造焉”,即把庸调(唐朝前期的赋税制度)所收之布帛,折变成白银等轻货,运到京城国库。

由此可知,“变造”制度

A.肯定了白银的货币地位B.提高了政府赋税标准

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D.造成了国家财政困难

28.初唐时期,欧阳询、唐太宗等人从技法上廓清了书法的结构与用笔之理,将风骨之美与严密的技法糅为一体,“旨在将精巧的形式与雄阔的气势相结合的审美思想便出现了——既要有深刻的艺术性又要体现儒家伦理道德规范”,这表明唐代书法的突出特点是

A.重视法度B.尚意C.追求神韵D.重情

29.《宋史.职官志》载:

宋代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被视为“州郡最要之任,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刺举以闻。

这表明宋代

A.重视对监察体系的建设和完善B.通判成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C.地方权力扩大威胁中央集权D.避免了藩镇割据局面的重现

30.《营造法式》成书于北宋元符三年。

所谓“营造”,是工程建筑的意思;“法式”,即规则、标准的意思。

这部《营造法式》实际上就是宋朝政府对全国的公共工程建设设定了强制的国家质量标准。

它的刊行说明

A.宋代官营手工业发达B.宋代工匠缺乏规则意识

C.宋代强化专制皇权D.宋代政府重视民生发展

31.梁启超评价王安石变法:

“今世欧洲诸国,其所设施,往往与荆公不谋同符”,并将其中的两项改革措施分别评价为“有类于官办之劝业银行”和“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

这两项措施分别是

A.青苗法保甲法B.均输法保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