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措施Word下载.docx
《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措施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措施Word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桩孔垂直度超偏差,由于开挖过程未按每挖一节即吊线坠核查桩井的垂直度,致使挖完以后垂直度超偏差。
必须每挖完一节即根据井上口护壁上的轴线中心线吊线坠,用尺杆测定修边,使井壁圆弧保持上下顺直。
2、孔壁坍塌:
因桩位土质不好,或地下水渗出造成孔壁土体坍落,开挖前应掌握现场土质情况,错开桩位开挖,随时观察土体松动情况,必要时可在坍塌处用砌砖封堵,损伤进程要紧凑,不留间隔空隙,避免坍孔。
3、混凝土振捣不实:
由于桩身混凝土浇灌、振捣操作条件具有一定难度,未采取有效的辅助措施,造成桩身混凝土松散不实,空洞、缩颈、夹土等现象。
应在混凝土浇灌、振捣操作前进行技术交底,坚持分层浇注、分层振捣、连续作业。
分层浇注厚度以一节护壁的高度为宜,必要时用铁管、竹杆、钢筋钎人工辅助插捣,以补充机械振捣的不足。
五、锤击预制桩
1、桩身断裂:
由于桩身弯曲过大、强度不足及地下有障碍物等原因造成,或桩在堆放、起吊、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断裂没有发现而致。
2、桩顶破碎:
由于桩顶强度不够及钢筋网片不足、主筋距桩顶太小或桩顶不平、施工机具选择不当等原因造成。
3、桩身移位或倾斜:
由于场地不平,打桩机底盘不水平或稳桩不垂直,桩尖在地下遇见硬物,桩尖偏斜或桩体弯曲,桩体压曲破坏,打桩顺序不合理接桩位置不正确等原因造成。
4、接桩处拉脱开裂:
连接处表面不干净,连接铁件不平,焊接质量不符合要求,硫磺胶泥接桩时配合比不适,温度控制不当,熬制操作不当等造成硫磺胶泥达不到设计要求,接桩上下中心线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等造成。
五、地下防水工程
(一)防水混凝土
1、蜂窝、麻面:
造成原因是不分层浇混凝土或一次浇混凝土过厚,振捣间距过大或振捣时间不够、脱模早、模板干燥、模板表面清理不干净、隔离层涂刷不均匀、模板接缝不严密造成跑浆。
2、孔洞:
造成主要原因是漏振、欠振、管道密集。
预埋件和钢筋稠密处浇灌混凝土有困难时,应采用相同抗渗等级细石混凝土浇灌。
大管径套管或面积较大的预埋钢板处应开设浇灌振捣孔,以便于浇灌、振捣、排气。
孔洞补救办法是将松散的石子剔除,并用水冲刷干净,洇湿无明水,接槎面浇水泥素浆后立即合模,并比洞口支高100~200mm,用比原混凝土等级提高一级并加防水剂、膨胀剂的豆石混凝土从浇捣口灌入,仔细捣实,2h后轻轻剔去多浇的混凝土浇水养护至少7d。
3、渗水漏水:
(1)防水混凝土施工质量不良
①防水混凝土配制不准确,施工时随意加水。
②混凝土拌合物中砂石含泥量大或混入杂物,混凝土密实性差,出现蜂窝、麻面、孔洞等。
(2)施工缝、变形缝、穿墙管道等细部构造留设不当。
1)施工缝内未处理干净,新旧混凝土接槎部位未严格进行处理。
2)变形缝止水带定位方法不当,位置不准确或浇灌混凝土时被挤偏、扭曲未及时纠正以及止水带施工时受到破损,导致止水带完全失去作用。
3)穿墙管道施工不符合要求:
①未预先留设孔洞,施工后凿眼打洞,导致防水层被破坏,且未及时认真修复。
②穿墙管道未设置套管,或设置了套管未作认真密封处理,套管内未设置挡圈,外未设置止水法兰盘等防水措施。
4)螺栓孔眼未及时有效封堵。
5)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够。
6)成品保护不善,施工不慎造成破损,且未及时修补而造成渗漏。
4、穿越墙体的管道应埋设套管,混凝土一次浇灌完成,不宜留洞二次浇灌。
5、地下工程在施工期间对工程周围的地表水,应采取有效的截水、排水、挡水和防洪措施,防止地面水流入工程或基坑内。
6、施工期间地下水位应降至工程底部最低高程500mm以下,降水作业应持续至回填完毕。
7、后浇带混凝土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2d后再施工,但高层建筑的后浇带应在结构顶板浇筑混凝土14d后进行,后浇带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两侧混凝土,浇筑前接槎处要清理干净,浇筑后养护28d。
(二)水泥砂浆防水层
1、空鼓、裂缝:
基层处理未按要求进行,铺抹砂浆防水层前,基层混凝土和砌筑结构未进行湿润,基层表面未凿毛或涂刷界面剂以致防水层与基层粘结不牢,出现空鼓、开裂等现象,另外防水砂浆层养护不及时或未认真养护,养护时间欠缺也是原因之一。
2、渗漏:
材料配合比不当,砂浆防水层粘结不牢、养护不良,接槎部位、穿墙管及穿楼板管洞处理不好、密封不严密造成局部渗漏。
必须按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认真操作。
(三)卷材防水层
1、空鼓:
卷材防水层空鼓发生在找平层与卷材之间,且多在卷材的接缝处和底板防水层的阴阳角处,其主要原因是卷材防水层中存有水分,砂浆找平层不干,基层含水率过大,有潮气;
卷材与基层粘结不实,压得不紧,水分受热后产生气体膨胀,使卷材起包、起鼓,施工时要注意基层含水率和粘结密实,并控制好各道工序的操作关。
2、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厚度不应小于3mm,单层使用时厚度不应小于4mm,双层使用时,总厚度不应小于6mm。
3、渗漏:
渗漏多发生在穿过底板、墙面的管根、预埋件、伸缩缝、施工缝和卷材搭接缝等部位。
伸缩缝处止水带安装不到位,起不到防水作用;
施工缝处续打混凝土时未清理干净,振捣不到位,混凝土疏松等造成渗漏;
防水卷材接茬处甩出的卷材未保护好,接茬时没清理干净,卷材搭接宽度不够等都容易造成渗漏。
施工中应加强检查、管理。
4、外防外贴法卷材甩槎,一定要贴在临时保护墙上(按150错开每一接槎),不要采用甩槎弯折,用砖压住的做法,一是砖活动易碰掉,二是卷材弯折又不粘贴,很容易折断。
5、自粘卷材施工完毕,应采取隐蔽措施,通常宜在防水层完成后24h内做好保护层,如地下室外墙等部位,可稍延迟,但不宜长于72h。
6、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施工中所用溶剂易燃、有毒,防水施工现场不得有明火作业,且应通风良好,以防火灾、防中毒。
(四)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层
1、涂层不均匀,厚度不够:
主要是由于作业不认真、不仔细,涂膜层薄厚不一,厚度达不到规定要求,将会导致粘结不牢、剥落、起皮现象发生,造成渗漏隐患。
要求施工单位严格规范作业,坚持施工工序自检达标,确保质量。
2、忽视养护: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与其他涂料成品保护要求一致外,涂膜防水层施工后,必须及时喷水养护,按规定做到定时,多次连续2~3d以上喷雾水养护,但施工后48h内也不能雨淋、水冲,以保证施工质量。
3、准确掌握潮湿作业条件:
混凝土基层除一般平整、干净等基本要求外,基层湿润对涂料渗透起着关键作用。
如出现基层干燥,应喷水后再涂料施工。
六、混凝土结构
(一)钢筋绑扎
1、墙、柱预埋钢筋位移:
墙、柱主筋的插筋与底板上、下筋要加定位框进行固定,绑扎牢固,确保位置准确。
必要时可附加钢筋电焊焊牢。
混凝土浇筑时应有专人检查修整。
2、露筋:
墙、柱钢筋每隔1m左右加绑带铁丝的水泥砂浆垫块(或塑料卡)。
3、钢筋接头位置错误:
梁、柱、墙钢筋接头较多时,翻样配筋加工时,应根据图纸预先画出施工翻样图,注明各号钢筋搭配顺序并避开受力钢筋的最大弯矩处。
4、墙柱竖向钢筋位置必须用水平定距框内外双控进行固定,在墙柱模板上口加扁铁是竖向钢筋外控的重要措施。
5、板的弯起钢筋和负弯矩钢筋位置应准确,施工时不应踩到下面,在浇筑混凝土前要加设跳板。
6、主次梁相交时,保证主梁保护层后,若次梁与板筋在主梁之上,如何处理次梁板筋保护层及楼面标高,务必先与设计交涉落实。
7、下层伸出的墙体钢筋和竖直钢筋绑扎不符合要求:
绑扎时应先将下层墙体伸出的钢筋调直理顺,然后再绑扎或焊接。
如下层伸出的钢筋位移大时,应征得设计同意进行处理,在线内按1:
6进行处理,线外必须在混凝土板内处理按1:
6调整。
(二)模板安装
1、柱模板容易产生的问题是:
截面尺寸不准,钢筋保护层过大,柱身扭曲。
防止办法是:
支模前按图弹位置线,校正钢筋位置,浇筑楼板混凝土时,对柱子四周、墙面两侧200mm范围要精心找平。
支撑前在墙柱皮线外5mm贴20mm厚止浆条,保证底部不漏浆。
浇筑楼板时在柱内插直径20mm左右200mm左右短筋,支撑前在短筋上焊模内顶棍,并刷防锈漆,以保证柱根位置准确。
2、梁模板容易产生的问题是:
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梁侧面鼓出,梁上口尺寸偏大,板中部下挠。
防治办法是:
梁板模板应通过设计确定龙骨、支柱的尺寸及间距,使模板支撑系统有足够强度及刚度,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模板变形。
模板支柱的底部应支在竖实地面上,垫通长脚手板防止支柱下沉,梁板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防止挠度过大。
梁模板上口应有拉杆锁紧,防止变形,及时加固。
3、墙模板容易产生的问题是:
墙体混凝土厚薄不一致,截面尺寸不准确。
拼接不严,缝隙过大造成跑浆。
模板应根据墙体高度和厚度通过设计确定纵横龙骨的尺寸及间距,墙体的支撑方法、角模的形式。
模板上口应设拉结,防止上口尺寸偏大。
4、凡洞口下面较低,洞口又过宽时,洞口下台模板要留排气口。
洞口过宽时,可在模板外用附着式振动器,或在洞口模板内开洞,直接浇筑混凝土,直接插振捣棒。
5、混凝土墙体表面粘连:
由于模板清理不好,涂刷隔离剂不匀,拆模过早未按同条件试块强度拆所造成。
6、门窗洞口混凝土变形:
门窗洞口模板的组装,内支撑间距过大,缺少斜撑,及与大模板的固定不牢固,混凝土不是对称下灰,对称振捣。
必须认真进行洞口模板设计,能够保证尺寸,便于装拆。
7、墙体上口过大:
支模时上口卡具没有按设计尺寸卡紧。
8、角模与大模板缝隙过大跑浆:
模板拼装时缝隙过大,连接固定措施不牢固,应加强检查,及时处理。
9、角模入墙过深:
支模时角模与大模板连接凹入过多或不牢固。
应改进角模支模方法。
10、大模板安装调整或拆模期间,墙体两侧大模板上口应加设连接钢丝绳锁紧,以防大模板侧倒而发生安全事故。
(三)混凝土浇筑
1、蜂窝:
原因是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厚,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有缝隙使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而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或石子过大,柱、墙根部模板有缝隙,以致混凝土中的砂浆从下部漏出而造成。
原因是钢筋垫块绑不牢,移动或间距过大,漏放,使钢筋紧贴模板,造成露筋或梁、板底部振捣不实,也可能出现露筋。
3、麻面:
拆模过早或模板表面漏刷隔离剂或模板未清理应刷脱模剂或模板润滑不够,造成麻面脱皮。
4、孔洞:
原因是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未经振捣应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5、缝隙与夹渣层:
施工缝处杂物清理不净或未浇底浆等原因,易造成缝隙、夹渣层。
6、墙上出现裂缝:
由于混凝土不作初凝规定,不作混凝土初凝试验,浇筑又不分层均匀施工,造成混凝土过初凝时还未接槎,过初凝而不按施工缝处理,又继续浇筑混凝土,使已初凝(或终凝)形成结构,但强度太低的混凝土重新振散,再次凝固。
此部分混凝土后期强度再也上不来。
7、墙体烂根:
混凝土楼板浇筑后要严格找平,在距离墙皮线外3~5mm处贴20mm厚海绵条,保证模板下口严密。
墙体混凝土浇筑前先均匀浇筑50~100mm厚与墙体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混凝土坍落度要严格控制,防止混凝土离析,底部振捣应认真操作。
8、洞口移位变形:
浇筑时混凝土冲击洞口模板,洞口两侧混凝土应对称均匀进行浇筑、振捣。
模板穿墙螺栓应紧固可靠。
9、墙面气泡过多:
采用高频振捣棒,每层混凝土均要振捣至泛浆,不再冒气泡,不再下沉为止。
10、混凝土与模板粘连:
注意清理模板,拆模不能过早,隔离剂涂刷均匀。
11、梁、柱连接处断面尺寸偏差过大,主要原因是柱接头模板刚度差或支此部位模板时未认真控制断面尺寸。
12、拆模后楼板上随意堆料,大大超过楼板允许使用荷载,造成楼板严重开裂。
七、填充墙砌体
1、砌体开裂:
原因是砌块龄期不足28d,使用了断裂的小砌块,与其他块材混砌,砂浆不饱满。
2、填充墙与梁、板底交接处易出现水平裂缝:
原因是未按要求间隔7d补砌,未按要求补砌挤紧。
3、墙体顶面不平直:
砌到顶部时不好使好,墙体容易里出外进,应在梁底或板底弹出墙边线,认真按线砌筑,以保证墙体顶部平直通顺。
4、门窗框两侧漏砌实心砖:
门窗两则砌实心砖,便于埋设大砖或铁件,固定门窗框,并安放混凝土过梁。
或按要求设钢筋混凝土抱框柱。
5、墙体剔凿:
预留孔洞、预埋件应砌筑时预留、预埋。
防止事后剔凿。
八、水泥砂浆抹灰
1、空鼓、开裂:
由于抹灰前对基层清理不干净或不彻底造成的。
抹灰前不浇水,每层抹灰过厚,跟得过紧;
对于混凝土光滑表面不认真进行“毛化处理”;
甚至混凝土表面酥皮不处理就抹灰;
加气混凝土表面没有清扫、不浇水就抹灰,抹灰后不养护。
为解决好空鼓、开裂等质量问题,应从三方面解决:
第一,施工前的浇水、清理;
第二,施工操作分层分遍压实,需认真监控;
第三,施工后及时浇水养护,并注意成品保护。
2、面层接槎不平,颜色不一致:
槎子甩得不规矩、不平,故接槎时难以找平。
抹灰面层接槎应避免在大面分块处,应甩在分格条处,并注意外抹水泥砂浆中的水泥应采用同品种、同批号的水泥,以防止颜色不均。
面层抹灰要用原浆抹压,不得洒干水泥面收光。
3、管道背后抹灰不平、不光,管根空裂,暖气槽两侧上下抹灰不通顺:
改进办法是管线过墙按规定放套管,凡有管道设备的部位应提前抹好灰,并清扫干净。
槽、垛按尺寸吊直、找平,压光收边整齐,不甩破活。
4、铝合金门窗框与墙体之间的缝隙不得用水泥砂浆嵌塞,防止对铝合金门框造成腐蚀。
嵌缝材料如设计无明确规定时,缝隙内应填充保温纤维材料,内外两面密封胶进行密封处理。
九、外墙饰面砖(板)
1、饰面砖找平层、结合层、粘结层、勾缝材料、矿物辅料等的施工配合比确定后,施工中要严格执行;
找平层、结合层、粘结层各层施工要拉开时间间隔,养护要及时,且严禁在同一施工面上采用几种不同的配合比,以免造成色差及其他质量事故;
饰面砖粘贴层饱满,勾缝必须严密,以免渗水造成空鼓、脱落;
勾缝用水泥、砂子、矿物辅料按要求提前统一备足,避免产生颜色不一致的问题。
2、饰面砖缝不匀、不直:
施工前要认真选砖,剔除规格尺寸偏差超标的饰面砖,贴砖时严格按照排砖图进行粘贴并根据结构的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分段分块弹线要细致。
3、饰面板面层颜色不均:
其主要原因是施工前没有进行试拼、编号和认真挑选。
4、饰面板线角不直、缝格不均、墙面不平整:
主要是施工前没有认真按照图纸核对实际结构尺寸,进行龙骨焊接时位置不准确,未认真按加工图纸尺寸核对来料尺寸,加工尺寸不正确,施工中操作不当等造成。
线角不直,缝格不均问题应对进场材料严格进行检查,不合格的材料不得使用;
线角不直、墙面不平整应通过施工过程中加强检查来进行纠正。
十、铝合金门窗安装
1、铝合金门窗渗水:
铝合金门窗与墙体连接处注胶应采用质量合格的防水密封胶,打胶不饱满、不到位;
平开铝合金窗应安装披水;
推拉铝合金窗应设置排水孔;
外窗台抹灰层应低于内窗台,避免倒坡。
十一、楼地面
(一)水泥砂浆面层:
1、地面起砂:
水泥等级不够或使用过期水泥,水泥砂浆搅拌不均匀,水灰比掌握不准,压光不适时而造成。
施工用水泥应符合材质要求,严格控制配合比,压光应在砂浆终凝前完成交活。
2、空鼓开裂:
基层清理不干净,前一天没有认真洒水湿润,涂刷水泥浆与铺灰操作工序的间隔时间过长造成。
施工应保证用料符合要求,基层清理应认真,铺灰、压实、压光应激扬好时间,保证垫层、面层应有的厚度。
(二)地砖面层
1、地面标高错误:
多出现在厕所、浴室、盥洗室等,超出设计标高,原因是:
(1)楼面标高超高。
(2)防水层过厚。
(3)粘接层砂浆过厚。
施工时应对楼面标高认真核对,应严格控制每道工序的施工厚度,防止超高。
2、泛水过小或局部倒坡:
地漏安装标高过高,基层不平或有凹坑,造成局部存水。
由于楼层标高错误减少地面的坡度,要求水暖及土建施工人员应按500mm下返,尺寸、标高要准确。
地面施工时应先冲好筋,以保证坡向正确。
3、地面铺砖不平,出现高低差:
砖的厚度不一,没有严格挑
选,或砖不平劈楞窜角或粘接层过厚,上人太早。
为解决此问题,首先应选砖,不合规格、不标准的砖不用,铺砖时要年拍实,铺好地面后封闭门口,常温养护。
4、板块空鼓:
基层清理不净、洒水湿润不透、砖未浸水、早期脱水所致,上人过早,粘结砂浆未达到强度受外力振动,影响粘结强度,形成空鼓。
解决办法:
认真清理,严格检查,注意上人时间,加强养护。
5、踢脚板出墙厚度不一致:
由于墙体抹灰垂直度、平整度超出允许偏差,踢脚板镶贴时按水线控制,所以出墙厚度不一致。
因此在镶贴前,先检查墙面平整度,进行处理后再进行镶贴。
(三)复合木地板面层
1、木地板起灰、空鼓:
木地板铺装前要严格对基层清理(采用吸尘器或湿拖布)情况进行验收,房间封闭;
空鼓的主要原因是基层平整度差。
2、施工过程中避免出现的质量通病,如:
板缝过大或过小,材质经施工后出现翘曲弯形、崩口缺角、划花脱缝等现象,过程中要加强质量控制和成品保护。
3、踢脚线背面应进行防腐处理。
4、通水和通暖气时应注意节门及管道的三通弯头等处,防止渗漏浸泡地板造成地板开裂及起鼓。
5、铺设时应注意地板与墙,地板与与地板之间碰头缝的处理,按规范留置,不应顶墙铺设,防止地板受潮后弯拱。
(四)厨、厕、浴室、阳台泛水与防水
1、防水层空鼓、气泡:
防水层空鼓、气泡现象主要是基层清理不净或含水率过高。
施工前应认真清理基层并做含水率检测。
2、防水渗漏:
渗漏多发生于管根、地漏、卫生洁具等细部构造处,原因是部件安装松动、防水层涂膜不到位,或防水层局部受损、密封不严等因素造成,必须仔细做好各细部防水处理,不得忽略附加层防水处理。
3、地面排水不畅,长期积水带来渗漏隐患:
产生原因是地面垫层坡度未达到设计要求及违规作业,找平层未作泼水检查和未加补修,造成防水和地面面层施工后出现倒坡存水现象。
而长期积水将影响防水层耐久年限,为此,未验收合格前,严禁防水层施工,凡达不到设计要坟应即刻返工修正,不得进行下一工序。
4、厕浴间涂膜防水施工常室内无窗,亮度光线差,必须设置足够照明,通风(自然)措施或抽风,保证作业条件及施工质量防水层施工后,严禁凿眼打洞,注意成品保护。
十二、建筑屋面
(一)保温隔热层:
1、保温隔热层功能不良:
保温材料密度过大,颗粒和粉末含量比例不均匀,铺设前含水量大,未充分晾干。
使用前的材料应严格按照有关标准选择,加强保管和处理,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材料,不得使用。
2、铺设厚度不均匀:
松散材料铺设时移动、堆积,找坡不匀;
抹找平层的方法不当,压实过程中挤压了保温层;
分层铺设时,应掌握好各层的厚度,认真进行操作。
(二)屋面找平层
1、找平层起砂:
砂浆拌合配合比不准,水泥强度等级不够或不稳定;
抹压程度不足,养护过早、过晚,过早上人踩踏等均能引起找平层起砂。
2、找平层空鼓、开裂:
所用砂子过细,基层表面清理不干净,施工前未浇水或浇水养护不够;
基底厚薄不均匀或施工中局部漏压;
屋面的转角处,出屋面管根和埋件周围漏压或操作不够认真。
3、屋面倒泛水:
冲筋时泛水坡没有找准确,或在铺灰时未用木杠找出泛水,铺灰厚度没有按冲筋刮平顺,使泛水失去作用。
(三)卷材屋面防水层
卷材防水层空鼓,发生在找平层与卷材之间,且多在卷材的接缝处,其原因是防水层中存在水分,找平层不干,含水率过大;
空气排除不彻底,卷材没有粘贴牢固。
施工中应控制基层含水率,并应把住各工序的操作关。
渗水、漏水发生在穿过屋面管根、出水口、伸缩缝和卷材搭接处等部位。
伸缩缝未断开,产生防水层撕裂;
其他部位由于粘贴不牢、卷材松动或衬垫材料不严、有空隙等;
接槎处漏水原因是甩出的卷材未保护好,出现损伤和撕裂,或基层清理不干净,卷材搭接长度不够等。
施工中应加强检查,严格执行工艺规程认真操作。
给排水专业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管道穿过伸缩缝、抗震缝及沉降缝敷设时,未采取措施。
按GB50242-2002中3.3.4条要求:
在墙体两侧采取柔性连接;
在穿墙处做成方形补偿器,水平安装;
在管道或保温层外上、下部留有不小于150mm的净空。
二、套管安装不到位。
1、套管的设置高度:
GB50242-2002中3.3.13条要求:
安装在楼板内的套管,其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20mm;
安装在卫生间及厨房内的套管,其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50mm,底部应与楼板底面相平;
安装在墙壁内的套管其两端与饰面相平。
穿过楼板的套管与管道之间缝隙应用阻燃密实材料和防水油膏填实,端面光滑。
穿墙套管与管道之间缝隙宜用阻燃密实材料填实,且端面光滑。
2、套管的设置位置:
穿楼板、墙体的管道均应设套管,如给水、排水、采暖、消防等管道,其目的是为了以后的维修方便。
三、管道保温常常被忽视。
由于设计或施工人员的认识不够,管道如非采暖楼梯间、管道井、半地下室、水箱间等处的管道、水箱保温没做,造成寒冷季节管道冻裂;
采暖管道热量损失增大,造成浪费。
因此GB50015-2003中3.5.25条要求:
敷设在有可能结冻的房间、地下室及管井、管沟等地方的给水管道应有防冻措施。
GB50019-2003中4.8.22条要求: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采暖管道应保温:
管道内输送的热媒必须保持一定参数;
管道敷设在地沟、技术夹层、闷顶及管道井内或易被冻结的地方;
管道通过的房间或地点要求保温;
管道的无益热损失较大。
四、给水系统安装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1、管道支架不牢固。
目前工程中给水系统大多采用PPR管,由于其刚性差,加之施工时不注意支架的安装,造成管道弯曲、变形,甚至出现渗漏现象。
支架间距严格按照规范规定设置;
支架安装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要求进行施工。
2﹑给水立管安装距墙太近,造成水表无法安装或水表安装后用户无法进行二次装饰。
目前竣工的工程,由于建设单位的要求,一般为粗装修,卫生间墙面为毛墙,给水管道安装后距墙很近,影响用户的装修,因此GB50242-2002中4.2.10条要求:
安装时,要保证水表安装后水表外壳距饰面层净距为10~30mm。
3﹑有的住宅工程仍使用铸铁旋起式水龙头、砂模铸铁管等已被列为国家淘汰的产品,应禁止使用。
4﹑水龙头出水浑浊。
这主要是因为给水管道没有冲洗或冲洗不到位,因此给水系统在交付使用之前需用洁净水加压冲洗,其流速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