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小考金卷王 附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588785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语文小考金卷王 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小考金卷王 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小考金卷王 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小考金卷王 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小考金卷王 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语文小考金卷王 附答案.docx

《六年级下册语文小考金卷王 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语文小考金卷王 附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下册语文小考金卷王 附答案.docx

六年级下册语文小考金卷王附答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小考金卷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红字的读音有错误的—组是( )。

  A.处理(chǔ)   一缕(lǚ)   要挟(xié)   闪烁(shuò)

  B.勉强(qiǎng)  胆怯(qiè)  僻静(bì)    简朴(pǔ)

  C.标杆(gān)   竣工(jùn)  飞翔(xiáng)  担当(dā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字的一组是( )。

  A.骏马  虚弱  纯熟  悲惨  连绵不断

  B.惩罚  耻辱  书籍  军阀  兴国安帮

  C.逊色  阻挠  忧虑  剧本  应接不暇

3.给句中加红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 )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A.高尚的品质   B.旺盛.繁茂   C.精明.机灵

4.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括号处的字正确的一组是( )。

  

(1)有的城市缺乏统一的规划,经营出租车的单位太多,以( )供过于求。

  

(2)我们造计划既要考虑今年,也要考虑明年,以( )后年。

  (3)人们对新上映的几部影片反( )很好。

  (4)观众还未反( )过来,球已应声入网了。

  A.致 至 应 映   B.至 致 映 应

  C.致 至 映 应   D.至 致 应 映

5.“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诗中的清明节在我国还有多种称呼,下列哪种不是的。

( )

  A.鬼节 B.死节 C.寒食节 D.冥节

6.下列句子加红的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草色遥看近却无。

   小溪泛尽却山行。

  B.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海上日出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C.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武汉是全国的大城市之一。

  D.我乃李天王三太子哪吒。

   家祭无忘告乃翁。

7.依次填入括号中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

  凡卡( )得到幸福,但他受尽了老板的折磨,生活没有指望了。

他给乡下的爷爷写信,( )爷爷能来接他回去,这是他美好的( )。

信寄出去后,凡卡整天( )着,等待着。

两个月过去了,爷爷没有来,凡卡很( )。

半年后,乡下捎信来说爷爷去世了,凡卡( )了。

  A.希望 盼望 渴望 愿望 失望 绝望

  B.愿望 希望 盼望 渴望 失望 绝望

  C.渴望 盼望 希望 愿望 失望 绝望

  D.渴望 希望 愿望 盼望 失望 绝望

8.下面句中的空白处应填的关联词依次是( )。

  蜜蜂( )在酿蜜,( )在酿造生活;( )为自己,( )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

  A.是  又是 不是 而是      B.不仅 还  不仅 还

  C.不但 而且 不光 还       D.是  又是 不但 并且

9.下列成语用了同一种修辞手法的是( )。

  A.穷途末路 炮火连天 伶牙俐齿 口是心非

  B.一日三秋 怒发冲冠 一发千钧 肝肠寸断

  C.草木皆兵 何乐不为 如梦初醒 色厉内荏

  D.如虎添翼 口若悬河 旁若无人 呆若木鸡

10.把下面几句话排列成段,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

  ①太阳出来了;②夕阳收起了最后一缕霞光;③湖里的睡莲就张开花瓣,面对着太阳升起的地方欣喜地等待着;④湖里的睡莲都躲到荷叶下乘凉去了。

⑤中午,太阳火辣辣的。

⑥湖里的睡莲都慢吞吞地合拢了花瓣,似乎睡觉去了。

⑦东方露出晨曦。

⑧它仿佛知道睡莲的心愿,便把第一束阳光洒在睡莲身上。

  A.⑦③①⑧⑤④②⑥ B.⑦③①⑧⑤⑥②⑥ C.⑦①⑧⑤③②④⑥

11.给下面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 )

  我爱读小学语文报你呢

  A.《》,?

   B.,?

   C.《》。

?

   D.“”。

?

12.下面句子中,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句是( )。

  A.他不能给你讲真话。

     B.他不能不给你讲真话

  C.他能不给你讲真话吗?

     D.难道他能不给你讲真话?

13.霞光中,山溪丁冬,鸟雀鸣叫,鱼群戏水;霞光中,露珠儿满翠,花苞儿含笑;霞光中,鸡鸭扑翅。

牛羊撒欢,炊烟袅袅……这段话写了( )种景物。

  A.8    B.9    C.11

14.下列四句中,和“风来花自舞”对仗最工整的—句是( )。

  A.云傍马头生 B.千树落花红  C.山高月上迟  D.春到鸟能言

15.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的“御”是指( )。

  A.下棋  B.种花  C.武术 D.驾车

B卷(20分)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

(5分)

  三顾máo( )庐   出类拔cuì( )   别具一gé( )  枝繁叶mào( )

  人声dǐng( )沸  jiǎo( )尽脑汁  滥yú( )充数  千jūn( )一发

  无与lún( )比   坚rèn( )不拔

二、请在横线上填写诗句。

(5分)

  1._____________,天下谁人不识君。

  2._____________,明月何时照我还。

  3.死去元知万事空,_____________。

  4.南朝四百八十寺.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桃花流水鳜鱼肥。

三、阅读。

(10分)

  

(一).读下面的小诗,完成题目。

     蒲公英老了,

     子女问:

“有什么遗产?

     母亲默默地给每个孩子,

     一把远飞的伞。

  1.请写出这首小诗对你的启示。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觉得这首小诗有什么特点?

(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螳螂捕蝉》,写出“其”分别具体指什么。

(3分)

  园中有树,其①上有蝉。

蝉饮露水。

不知螳螂在其②后;螳螂偶然而至。

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③旁;黄雀伸颈想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④下。

都因想得其⑤前刺,而不顾其⑥后有患。

  其: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④__________ ⑤__________ ⑥__________

  (三).阅读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我爱春雨

  ①我爱春雨,在我家乡,人们常用“春雨贵如油”来比喻春雨是多么宝贵。

  ②细雨如丝。

透过一条条的银线,看到远处的建筑物和高山,朦朦胧胧的,就像含羞的少女披上了银色的面纱。

  ③地里的麦苗看见春雨来了,高兴得欢呼起来。

春雨热情地对她们说:

“喝吧,麦苗妹妹,喝得饱饱的,长得壮壮的.你们就能为人类做出更多的贡献。

  春雨悄悄地钻进了泥土里。

麦苗喝足了雨水,立刻感到浑身添劲。

她们使劲往上长,似乎已经悄悄地抽出了两片嫩绿的叶子。

一阵风吹来,麦苗发出轻微的声音,好像说:

“春雨,我们决不辜负你对我们的希望。

  ④春雨,也给树木带来了变化。

看,在春雨的浇灌下。

桃花妹妹皱巴巴的脸儿舒展了,杨树阿姨碧绿的叶子上被春雨洗得没有一点灰尘,从远处看,就像换上了一身新装。

  ⑤春雨,虽然为人类做了许多好事,但是它从来没有向人们炫耀过自己的功劳。

我想,我们辛勤的老师,正像春雨一样,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工作着。

他们付出了多少心血,终于闻到了桃李的芬芳。

1.根据文意解释加红的词语。

(1分)

  

(1)辜负——

  

(2)炫耀——

2.请用一句话概括②—④段的内容。

(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在后面的括号里写出下面的修辞方法。

(1分)

  

(1)地里的麦苗看见春雨来了,高兴得欢呼起来。

( )

  

(2)透过—条条的银线,看到远处的建筑物和高山,朦朦胧胧的,就像含羞的少女披上了银色的面纱。

( )

4.这篇短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在古诗中当“太阳”讲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

“日”在古诗中当“阳光”讲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

“日”在古诗中当“天”讲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在古诗中当“时候”讲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A卷

1.B解析:

此题考查同学们对于字音掌握的情况。

“僻静”的“僻”正确读音应该是“pì”。

所以应选B项。

2.B解析:

此题考查同学们对于生字词掌握的情况。

“兴国安帮”的正确写法应该是“兴国安邦”。

3.B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句子中的意义,应根据整体语境来选择合适的语义。

因为句中只是从外形上把两种花做比较,涉及不到品质。

因此答案A“高尚的品质”不正确;答案C指“精明.机灵”指的是人的精神面貌,句中也没有把花当成人来写,所以正确的答案只能是B,从花的外形来说,旺盛.繁茂。

4.C解析:

这是考查根据语言环境辨析同音词语意思的能力。

完成这样的题首先要知道这几个词语在意思.用法上的区别,然后根据整体语境来选择合适的词语。

5.C解析:

禁火.扫墓都寒食节的传统,这个日子里禁止一切烟火,连煮饭的火都要禁,只能吃冷食。

寒食节不是清明节,但相距只有一两天,不能混淆。

6.B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同一字词在不同语境中的语意。

要根据字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来辨析哪两个字词的意思是相同的。

7.D解析:

这是考查辨析词语意思的能力,完成这样的题目,首先要弄懂相关词语的意思,再根据自己的积累填写合适的词语。

8.A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关联词语的选择能力,前后两个句子是并列关系,前句表示递近关系,所以应填“是……又是”;后句表示转折关系,所以应填“不是……而是”

9.D此题考查的是对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第四组用的都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所以应选此项。

10.A解析:

这段话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排列句子的顺序,可以先找出开头句,然后根据其意思往下推想,依次找出与之相衔接的句子。

11.A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

“小学语文报”是报刊类,所以应用书名号;“我爱读《小学语文报》”这句话没说完用逗号;“你呢?

”表示反问语气,所以应用问号。

12.A解析:

此句考查的是学生分析句意的能力。

A句表示否定意义;B句双重否定表示肯定;C.D句都是反问语气表肯定意义,所以此项应选A。

13.C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提炼概括的能力,列举的事物有“山溪.鸟雀.鱼群.露珠.花苞.鸡.鸭.牛.羊.炊烟.霞光”共11种。

14.D解析:

此题考查是的学生对句式的分析理解能力。

“风来花自舞”第一句字是句词,第二字是动词,第三字是名词,最后两字组成一动词。

所以最适合的应是“春到鸟能言”。

15.D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现代汉字的古义,御字在古代六艺中专指“驾车”。

B卷

一、茅萃格茂鼎绞竽钧伦韧

  解析:

此题考查同学们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注意书写正确,不要写错别字。

二、

  1.莫愁前路无知己

  2.春风又绿江南岸

  3.但悲不见九州同

  4.多少楼台烟雨中

  5.西塞山前白鹭飞

  解析:

此题考查同学们积累并准确书写的情况,要注意记忆和书写的准确。

三、阅读。

  

(一).

  1.略

  2.以拟人的手法,讲述了一个关于事业有成的父母,如何对待儿女的富有哲理的故事。

不要以为给予物质就是爱,更应该帮助他具备能力。

  

(二).

  ①树    ②蝉     ③螳螂   ④黄雀

  ⑤各自(蝉.螳螂.黄雀)        ⑥各自(蝉.螳螂.黄雀)

  解析:

这是考查同学们指示代词的运用,指示代词指代前面出现过的事物。

  (三).

  1.

  

(1)对不住(别人的好意.期望或帮助)。

  

(2)夸耀。

  2.春雨灌溉了麦苗,给树木带来了变化。

  解析:

此题考查同学们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必须认真读懂全文,抓住主要情节,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3.

(1)拟人 

(2)比喻

  4.抒发了作者对像春雨一样默默耕耘的教师的敬佩之情。

  解析:

此题考查对于文章中心的理解。

同学们必须认真读懂全文,联系实际写出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小升初模拟试题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

(29分)

  1、大自然是美丽的,请回忆描述大自然美好的诗句,选择四句写在下边。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词填空。

(每词只能用一次)(2分)

  清清楚楚  仔仔细细  规规矩矩  老老实实

  在语文学习中,字要__________地写,话要__________地说,课文要__________地读,练习要__________地做,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完成。

  3、填空。

(3分)

  

(1)四海皆春春不老,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固有一死,或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

  (3)却看妻子愁何在,____________________。

  4、《卖火柴的小女孩》先后擦了五次火柴,请将前四次的情况按要求填入下表。

(4分)

  第几次

  看到什么

  说明什么

  1  2  3  4

  5、《为人民服务》是一篇论说文,全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从哪五个方面加以论述?

文中有不少警句、名言,可熟读背诵。

请写出1-2句来。

(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夜的工作》在写法上采用了什么手法来突出周总理的高贵品质?

在选材上体现了什么特点?

请举例加以说明。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鸟的天堂》作者第一次去看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没看见一只鸟,是因为什么?

作者第二次去看又是什么时候?

因为什么原因,使他看见了许多鸟?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37分)

  

(一)(7分)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歆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①读书,有乘轩冕③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座,曰:

"子非吾友也。

"

  注:

①同席:

唐代以前人都是席地而坐,一席至少可坐二人。

②乘轩冕:

乘车。

  8、写出句子大意。

(2分)

  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

  9、本文写了哪两件事: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从文中可以看出管宁是怎样的人?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4分)

  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

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的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的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荤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衰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1、间接写春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描写表现了春草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分)

  12、写春花,有实写、有虚写。

虚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间接写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13、写春风,突出了春风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卖弄"一词这里化贬为褒,突出了小鸟_________________特点。

(3分)

  14、写春雨,突出了雨的两个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写夜,突出了乡村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分)

  (三)(16分)

  神奇的电子书包

  提起书包,没有一个人会不动心的,因为它曾经伴随我们度过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

令人遗憾的是,眼下孩子对书包却有一种畏惧感。

据说有人称过中学生的书包,大都在10公斤到20公斤左右。

沉重的书包压弯了学生的脊背,也压痛了父母的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