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考试题模板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081192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考试题模板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考试题模板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考试题模板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考试题模板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考试题模板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考试题模板文档格式.docx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考试题模板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考试题模板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考试题模板文档格式.docx

对关键装置安全生产起关键作用的公用工程系统等。

4、危险、有害因素

可能导致伤害、疾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5、隐患

作业场所、设备或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6、重大事故隐患

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隐患。

7、企业生产装置开车前安全条件应满足下列要求:

1)现场工艺和设备符合设计规范;

2)系统气密测试、设施空运转调试合格;

3)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已制订;

4)编制并落实了装置开车方案;

5)操作人员培训合格;

6)各种危险已消除或控制。

8、企业在进行检维修作业时,应执行下列程序:

1)检维修前:

⑴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⑵编制检维修方案;

⑶办理工艺、设备设施交付检维修手续;

⑷对检维修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

⑸检维修前对安全控制措施进行确认;

⑹为检维修作业人员配备适当的劳动保护用品;

⑺办理各种作业许可证;

2)对检维修现场进行安全检查;

3)检维修后办理检维修交付生产手续。

9、实施安全标准化的先决条件

1.高层领导、企业各级领导要高度承诺、支持、参与

1.1书面承诺(形成文件);

1.2提供资源支持(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等);

1.3参加安全标准化工作会议,发布支持信息;

1.4参与安全标准化监督、检查、事故调查、考核等;

1.5鼓励、奖励积极的安全行为;

2.全员参与;

加强宣传、教育及培训;

提高安全意识、技能;

全员参与风险评价,消除隐患及不安全行为。

二、填空题

1、本规范采用计划(P)、实施(D)、检查(C)、改进(A)动态循环、持续改进的管理模式。

2、安全标准化的建设,应当以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为基础,树立任何事故都是能够预防的理念,与企业其它方面的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科学性、规范性和系统性。

3、安全标准化的实施,应体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安全监督管理原则,经过有效方式实现信息的交流和沟通,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

4、安全标准化采取企业自主管理,安全标准化考核机构考评、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监督的管理模式,持续改进企业的安全绩效,实现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5、安全标准化的建立过程,包括初始评审、策划、培训、实施、自评、改进与提高等6个阶段。

6、初始评审阶段:

依据法律法规及本规范要求,对企业安全管理现状进行初始评估,了解企业安全管理现状、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等基本管理信息,发现差距。

7、策划阶段: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本规范的要求,针对初始评审的结果,确定建立安全标准化方案,包括资源配置、进度、分工等;

进行风险分析;

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

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台帐、档案、记录等;

确定企业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

8、(AQ3013-)由10个一级要素53个二级要素组成,与老标准相比,增加了特种设备和工艺安全两个二级要素。

9、(AQ3013-)常见的评价方法有:

1)工作危害分析(JHA);

2)安全检查表分析(SCL);

3)预危险性分析(PHA);

4)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

5)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

6)故障树分析(FTA);

7)事件树分析(ETA);

8)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等方法。

10、企业应依据风险评价准则,选定合适的评价方法,定期和及时对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

企业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应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分析。

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应参与风险评价工作,鼓励从业人员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11、企业应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及经营运行情况等,确定不可接受的风险,制定并落实控制措施,将风险特别是重大风险控制在能够接受的程度。

12、企业应将风险评价的结果及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培训,使其熟悉工作岗位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掌握、落实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13、企业无力解决的重大事故隐患,除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外,应书面向企业直接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报告。

14、企业对不具备整改条件的重大事故隐患,必须采取防范措施,并纳入计划,限期解决或停产。

15、企业应对重大危险源的设备、设施定期检查、检验,并做好记录。

每年至少进行1次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演练。

企业重大危险源的防护距离应满足国家标准或规定。

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规定的,应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并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整改。

16、企业应在下列情形发生时及时进行风险评价:

1)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它要求;

2)操作条件变化或工艺改变;

3)技术改造项目;

4)有对事件、事故或其它信息的新认识;

5)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

17、企业应将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及时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守法意识,规范安全生产行为。

企业应将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及时传达给相关方。

企业应每年至少1次对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进行符合性评价,消除违规现象和行为。

企业应将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发放到有关的工作岗位。

企业应根据生产工艺、技术、设备设施特点和原材料、辅助材料、产品的危险性,编制操作规程,并发放到相关岗位。

18、企业应组织相关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和工会代表参加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评审和修订,注明生效日期。

企业应及时组织相关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培训学习修订后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企业应保证使用最新有效版本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19、企业安全培训教育主管部门应对培训教育效果进行评价。

企业应确立终身教育的观念和全员培训的目标,对在岗的从业人员进行经常性安全培训教育。

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接受专门的安全培训教育,经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取得安全资格证书后方可任职,并按规定参加每年再培训。

企业其它管理人员,包括管理部门负责人和基层单位负责人、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由企业相关部门组织,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

企业应对承包商的作业人员进行入厂安全培训教育,经考核合格发放入厂证,保存安全培训教育记录。

进入作业现场前,作业现场所在基层单位应对施工单位的作业人员进行进入现场前安全培训教育,保存安全培训教育记录。

20、企业管理部门、班组应按照月度安全活动计划开展安全活动和基本功训练。

班组安全活动每月不少于2次,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1学时。

班组安全活动应有负责人、有计划、有内容、有记录。

企业负责人应每月至少参加1次班组安全活动,基层单位负责人及其管理人员应每月至少参加2次班组安全活动。

管理部门安全活动每月不少于1次,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2学时。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或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每月至少1次对安全活动记录进行检查,并签字。

21、企业的各种安全设施应有专人负责管理,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

22、企业操作人员应掌握工艺安全信息,主要包括:

1)化学品危险性信息:

物理特性、化学特性、毒性、职业接触限值;

2)工艺信息:

流程图、化学反应过程、最大储存量、工艺参数安全上下限值;

3)设备信息:

设备材料、设备和管道图纸、电气类别、调节阀系统、安全设施。

23、企业生产装置紧急情况处理应遵守下列要求:

1)发现或发生紧急情况,应按照不伤害人员为原则,妥善处理,同时向有关方面报告;

2)工艺及机电设备等发生异常情况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并通知有关岗位协调处理,必要时,按程序紧急停车。

企业生产装置泄压系统或排空系统排放的危险化学品应引至安全地点并得到妥善处理。

24、企业应加强对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实行企业领导干部联系点管理机制。

联系人应每月至少到联系点进行一次安全活动,活动形式包括参加基层班组安全活动、安全检查、督促治理事故隐患、安全工作指示等。

企业应制定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应急预案,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演练,确保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操作、检修、仪表、电气等人员能够识别和及时处理各种事件及事故。

25、企业应严格执行生产设施拆除和报废管理制度。

拆除作业前,拆除作业负责人应与需拆除设施的主管部门和使用单位共同到现场进行对接,作业人员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制定拆除计划或方案,办理拆除设施交接手续。

企业凡需拆除的容器、设备和管道,应先清洗干净,分析、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拆除作业。

企业欲报废的容器、设备和管道内仍存有危险化学品的,应清洗干净,分析、验收合格后,方可报废处理。

26、企业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场所的醒目位置设置;

在重大危险源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在厂内道路设置限速、限高、禁行等标志。

在检维修、施工、吊装等作业现场设置警戒区域和安全标志,在检修现场的坑、井、洼、沟、陡坡等场所设置围栏和警示灯。

在可能产生严重职业危害作业岗位的醒目位置,按照GBZ158设置职业危害警示标识,同时设置告知牌,告知产生职业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及应急救治措施、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

27、企业应在危险性作业活动作业前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制定控制措施。

企业作业活动监护人员应具备基本救护技能和作业现场的应急处理能力,持相应作业许可证进行监护作业,作业过程中不得离开监护岗位。

企业应保持作业环境整洁。

企业同一作业区域内有两个以上承包商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可能危及对方生产安全时,应组织并监督承包商之间签订安全生产协议,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和应当采取的安全措施,并指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与协调。

28、企业应办理机动车辆进入生产装置区、罐区现场相关手续,机动车辆应佩戴标准阻火器、按指定线路行驶。

企业应与选用的承包商签订安全协议书。

企业应对变更过程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控制。

29、生产企业的产品属危险化学品时,应按GB16483和GB15258编制产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并提供给用户。

企业采购危险化学品时,应索取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不得采购无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的危险化学品。

企业应以适当、有效的方式对从业人员及相关方进行宣传,使其了解生产过程中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活性危害、禁配物等,以及采取的预防及应急处理措施。

30、企业应确保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与生活区分开,作业场所不得住人;

应将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高毒作业场所与其它作业场所隔离。

企业不得安排上岗前未经职业健康检查的从业人员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从业人员从事禁忌作业。

31、企业应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应急救援预案的培训,定期演练,评价演练效果,评价应急救援预案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并形成记录。

32、企业各种安全检查表应作为企业有效文件,并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完善。

专业检查分别由各专业部门的负责人组织本系统人员进行,主要是对锅炉、压力容器、危险物品、电气装置、机械设备、构建筑物、安全装置、防火防爆、防尘防毒、监测仪器等进行专业检查。

专业检查每半年不少于1次;

33、企业应对安全检查所查出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时间、责任人,并对整改情况进行验证,保存相应记录。

企业各种检查的主管部门应对各级组织和人员检查出的问题和整改情况定期进行检查。

企业应每年至少1次对安全标准化运行进行自评,提出进一步完善安全标准化的计划和措施。

34、全面识别危害因素,准确评价风险、控制重大风险,是标准化建立和保持的基础,对重大风险的控制与管理是标准化运行的关键。

35、推行安全标准化的常见方法包括:

定置管理;

目视管理;

6S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