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测量规范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080809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山测量规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矿山测量规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矿山测量规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矿山测量规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矿山测量规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矿山测量规范Word文档格式.docx

《矿山测量规范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山测量规范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矿山测量规范Word文档格式.docx

6、±

7″·

8

第18条近井点高程测量的最低精度,由于两井口间

进行巷道贯通,在z轴方向(即高程)的允许偏差mz允=±

0.2米,则其中误差mz=±

0.1米,故一般要求两井口水准基点相对的高程中误差引起贯点k在z轴方向的偏差中误差应不超过±

mz/3=±

0.03米,所以近井点的高程可按四等水准测最精度要求。

第三节近并网的平面控制测量

第19条当多井口矿井相邻近井点问的距离大于2公里时,一般应以原矿区的四等网为基础,按四等网的精度要求进行观测,当多井口矿井相邻近井点间的距离小于2公里,或一个矿井只需建立一个近井点时可以矿区四等网边作为近井网的起算边,近井网可按5″小三角的的要求进行观测。

第20条近井网中的三角形应近似等边,三角形的锐角应不小于30°

笫21条为了较合理地选择布网方案,确保测量成果达到预期的精度,在多井口矿井近井网布设之前,应对近井网进行一次精度估算,精度估算的内容主要有:

l.两相邻近井点构成近井网中的一条边时,应估算该边的边长中误差。

2.两相邻近井点不直接相连接时,应估算两相邻近井点相对的点位中误差和两近井点后视边相对的坐标方位角中误差。

3.估算网中最弱一个点的点位中误差和该近井点后视边坐标方位角的中误差。

第22条近井网控制测量的主要技术规格与精度要求,见表1:

近井网控制测量的主要技术规范与精度要求表1

边长

km

测角中

误差″

起算边边

长相对中

误差

最弱边边

 测回数

J2J6

三角形

最大闭

合差″

1.0~3.0

±

2.5

 1/100000

 1/40000

 9

9

5″

0.4~1.0

5

 1/50000

 1/15000

 36

15

10″

0.3~0.5

10

 1/20000

 1/10000

 23

30

第23条近井网点要埋设在通视良好,观测视线距地面障碍物1米以上,不受开采影响的地点,便于观测和长期保存

第24条每个井口附近应设置一个近井点,近井点至定

向连接点的连测导线应不超过三个,水准点可用近井点代替。

第25条多井口矿井的近井点布设,应尽可能使各近井点位于同一个三角网或导线网中,并使相邻井口的近井点构成三角网中的一条边,或力求间隔的边数最少。

第26条近井网点的埋设深度,在无冻土地区应不小于0.6米,在冻土地区盘石顶面应埋在冻结线以下0.5米。

第27条5″或10″近井网可用相应精度的导线网代替。

第28条导线应尽量布设成直伸形,相邻边长不宜相差太大,附合长度超过规定时,可布设成结点网形,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间的长度,不应大于规定的附合长度的0.7倍。

用作首级控制的导线宜布设环形网。

第29条角度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进行检查和调整,使仪器达到相应等级精度。

第30条观测水平角时仪器中心与照准的觇标中心都必须在标石中心的铅垂线上,对四等以下小三角观测,觇标最好使用花杆或测钎铅垂立在测点标石中心线上,误差不得大于5毫米。

第31条水平角观测应在大气稳定与成像清晰的时间内进行,观测过程中,仪器应避免强烈的阳光直接照射。

气泡位置偏离水准管中心,J2型仪器不得超过一格,方向数超过三个时,要采用全圆观测方法测角,一个测站多于7个方向,应按等级进行分组观测,进行低等点的观测时,应联测一个高等点的方向,分组观测共同方向两组观测角值之差,应不超过本等级的测角中误差的两倍。

各测回间的度盘和测微器位置应变的第一个角度r,r值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J2—r=180/n+10′J6—r=180/n

n--为测回数,

水平角按方向法观测,各项限差见表2:

水平角观测限差表2

等级

经纬仪

类型

测微器两次

重合读数

之差

(″)

半测回

归零差

一测回中

(2C)

变动范围

同一方向值

各测回较差

四等

J2

3

13

5″~10″

J6

 

12

18

24

第32条当水水平角观测误差达不到上表2要求时,应在原度盘位置按下列规定进行重测。

2c值变动,本测回互差超限时,应从零方向起重测超限的方向,超限的方向数大于本测回方向数的1/3时,则该测回所有方向全部重测。

第33条近井网的计算,应按最小二乘法原理,采用条件观测平差或间接观测平差,四等基线网应单独按方向进行平差,5"

以下小三角控制网可采用简化方法平差。

平差后,应计算测角中误差,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或点位中误差。

基线(或起始边)应计算全长相对中误差。

第34条内业计算数字,数表取位按表3中的规定

内业计算数字、数表取位的规定表3

等级

观测方向值

各项改正数

采用的函(对)数

边长及坐标

(m)

方位角

四等

0.1

0.01

7位

0.001

1.0

6位

第35条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平差时,对数据和输入的纸带,要进行仔细核对,计算结束后,应对打印成果进行校核。

第四节近并网高程控制测量

第36条近井网点的高程控制应从原矿区四等水准基点上,用水准仪按四等水准测量进行联测,水准网可布设环形网,加密时可布设为附合路线或结点网,结点网或结点高级点间路线的长度不应大于相应等级附合路线长的0.7倍。

第37条水准点应选在土质坚硬,便于长期保存和使用方便的地点。

露天采场附近,井口附近及矿山主要工业设施附近应设有四等水准点。

四等水准点应埋设永久性标石,也可利用固定地物和近井网控制点代替,埋设后应填绘水准点之记。

第38条各级水准路线的主要技术要求见表4:

水准路线的主要技术要求表4

每公里

高差中

mm

环线与

附合路

线长

km

水准

仪类

观测

次数

往返较差环线或

附合路线闭合差

环线或

附合路线

支线

平地mm

山地mm

等外

10

20

s3

往一次

往返

各一

次″

  

注:

1、水准支线不应大于相应等级附合路线的1/4。

2、计算往返差时,L为相邻水准点间的路线长度,计算环线或附和路线闭合差时,L为环线或附和路线的长度。

以公里为单位。

3、n,为测站数。

第39条在进行四等水准测量之前要对使用的水准仪和

标尺进行检查和校正。

水准仪的视准轴与水准管轴在铅垂面上的投影角,S3型不得超过20"

标尺上的米间隔平均长与名义长之差,普通双面水准尺不应大于0.5毫米。

第40条水准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应与国家规范一致,等

外水准测量可参见表5:

水准观测的技术要求表5

类型

线

m

前后视

距差

前后视距

累计差

视线离地面

最低高度

黑红面

读数差

黑红面所测

高差之差

S3

100

三丝能读数

50

4

6

第41条两次观测高差较差超限时,应立即重测,重测后选用两次合格的结果。

如,重测结果与原值测得结果分别比较,其较差均不超限时,则由三次结果取平均数。

第42条水准测量内业:

(1)按下式计算每公里水准测最高差中数的偶然中误

差M△和全中误差Mw。

M△=±

√(1/4n(△△/R)),Mw=△√(1/N(WW/F))

式中:

△一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以毫米计;

R-一测段长,以公里计;

n-一测段数;

W_一水准环闭合差;

F一一水准环线周长,以公里计;

N一一水准环数。

(2)高差计算中须加入水准标尺1米平均长度的改正。

(3)平差计算可采用等权代替法,趋近法,结点或多边形法,平差后按下式计算每公里测最中误差。

(4)m=±

√((PVV)n-t)

P---水准路线的权;

v--改正数,以毫米计;

n--水准路线数;

t--结点数。

第43条最后高程成果取至毫米,等外可取至厘米。

第44条用三角高程测量近井网点上的高程,一律用I级三角高程测量(即起迄于四等水准联测的高程点上),沿近井网点布设。

第45条垂直角观测不应与水平角同时观测,而应在水平角观测结束后进行,凡组成三角高程路线的各边,均应对向观测,仪器高和照准觇标高,用钢尺量取,读至0.5厘米。

第46条I级三角高程垂直角观测的技术要求见表6

I级三角高程垂直角观测的技术要求表6

三角高程

仪器

测回数

垂直角互差

指标差互差

中丝法

三丝法

四等三角

2

5″、10″

1

 

第47条对向观测的高差较差,I级三角高程应不大于±

0.1S(米),Ⅱ级不应大于±

0.4S(米)。

闭合差I级不应大于±

0.05米,Ⅱ级不应大于±

0.2米。

S为边长以公里为单位。

第48条三角高程内业计算取位:

垂直角I级取至1″,Ⅱ级取至0.1′,或10″,用六位函数计算,最后高程均取至厘米。

第三章建井测量

第49条建井工程施测之前,测量人员应熟悉有关设计图纸和施工有关测量控制资料,以及控制点实际点位及完好情况等。

验算校核设计中有关测量方面的数据资料,当发现设计资料中有疑问时,应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解决。

第50条标定工作应独立进行两次,两次之差符合精度要求时,取其平均值为最后标定结果。

标定的点、线应在现场向施工负责人员交待清楚,重要工程的点、线应同时提交书面资料。

第51条施工测设的测量计算数据应由两人对算,如一人计算时必须进行两次以上;

施测的计算资料应详细整理妥善保存。

第52条各种建井的测设数据应通过实测和计算获得。

尽最避免用图解法获得测设数据。

第53条测量部门应及时准确地,依据计算好的数据,把建井工程设计位置标定到施工现场,并测量标定点的实际坐标,作为对标定放样的检查。

各项标定和检查测量的原始记录,应记入手簿,并绘制草图,及时整理妥善保存。

第54条测量部门应及时向施工部门交待测量放样情况,及施工测量检查情况,必要时应发书面通知,并保留存根。

第55条在进行放样标定之前,应检查校正所使用的测量仪器及尺具,检查测量基点的牢固情况,并做记录。

第56条井建工程竣工后按国家现行井巷工程验收标准进行测量验收,并提交工程质量检查测量成果和竣工图。

第57条井口及工业场地应在矿区四等网的基础上布设5″小三角作平面控制;

高程控制可按四等水准要求施测。

小矿区可布设10″小三角或高级导线作为平面控制,高程控制可按等外水准的要求进行测量。

第58条井口及工业场地的控制点,根据总平面图的布置,选择既使用方便,又宜永久保存的地方埋设坚实可靠的永久标志。

第四章井下控制测量

第59条井下用经纬仪导线进行平面控制测量时,根据成巷条件的不同,可以敷设成支导线和闭合导线的形式。

有条件的应尽量使其附合和闭合,支导线要往返或同向两次(左右角)测量。

第60条井下经纬仪导线,根据其施测精度的不同分成三种等级,主要技术指标见表7。

井下经纬仪导线主要技术要求表7

导线等级

测角中误差(″)

边长(m)

导线延伸长度(Km)允许相对闭合差

竖井开拓

平硐

斜井开拓

闭合、

附和导线

支导线

40~140

1.5

1.0

1.5

1.0~2.0

0.5

1/6000

1/5000

1/4000

1/3000

1/3500

1/2500

20″

20

30~90

0.5~0.7

0.3

1.1

1/2000

40″

40

25~50

0.4

0.2

0.6

1/1500

1/1000

1/800

第61条井下永久导线点,可在巷道璇顶和岩石稳固的主要巷道顶板中打眼,用水泥灌注铜棒制成的测点,临时点可用钩形钉钉在棚梁,打入顶板岩石木桩上,或用水泥混合水玻璃在稳固顶板沾点固定钩形钉均可。

第62条导线点点位的选定,要通视良好,点间距离要大致相等,减少和避免过短的边;

顶板牢固工作安全;

便于测角、量距和立尺。

第63条同一地区点号要统一编排,不许重复。

要清晰的标记在点的附近。

第64条井下高程控制点可用经纬仪导线点,但不另编号。

井下高程控制,在主要水平运输巷道中,应用水准测量,在其他巷道中可根据情况采用水准和三角高程测量。

水准测量使用精度不低于S10级的水准仪进行。

第二节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第65条井下经纬仪导线水平角应按表8有关规定进行观测,在倾角大于30°

的斜井观测水平角时,表8各项限差可增大0.5倍。

第66条在倾角大于15°

或一边平另一半倾斜大于15°

以上的水平角观测时,要注意竖轴倾斜的影响。

观测观测中水准气泡偏离里不得超过一格,否则应重新整平与观测。

第67条导线的短边要特别注意仪器和砚标的精确对中,观测前要对锤球和仪器对点标记进行检查和校正。

10″

井下经纬仪导线水平角观测的技术要求表8

使用仪器

边长20米以下

边长20~30米

边长30米以上

同一

测回

半测

回互

检验角与最终角之差

一次

对中

互差

两次对中测回(或复测)互差

对中次数

每次

J3

60

J7

1.2

80

级导线遇有20米以下短板和20″级导线遇有15米以下短边时,必须保证对中偏差在0.4毫米以内。

第68条10″、20″级导线边长的丈量,必须用比长鉴定过的钢尺进行。

第69条导线边长应必须往返丈量。

丈量结果加入各种改正数后的边长较差:

10″级导线应小于边长的1/4000;

20″级导线应小于边长的1/2000;

40″级导线应小于边长的

1/1000。

第70条10″级导线边长丈量时的几项测定限差要求:

1、拉力误差应小于1.5公斤;

2、实测温度误差应小于2℃;

3、中点定线误差应小于5厘米。

4、每尺段间高差误差应小于5厘米;

20″级导线量边时边的方向和高低差可参照3、4两项要求。

第71条延测经纬仪导线之前,应对上次所测最后一

个水平角和最后一条边进行检查校核。

其两次不符值不应超过表9的规定。

导线等级较差表表9

水平角允许较差

边长允许较差

30″

60″

120″

1/500

如不符上述要求时,应继续向后作检查,直至符合时,

方可由此点向前延长导线。

第72条10"

级经纬仪导线的边长应进行温度、尺长、

垂曲、(悬空鉴定钢卷尺可不参与改正)倾斜的改正。

20″级导线的边长加尺长和倾斜改正。

加入改正数后,往返丈量

之较差符合第69条之规定时。

取其平均值为丈量结果。

第73条导线的均坐标方位角闭合差不超过表10的规定时,角度不符值按与其相反的符号平均分配于各角。

经纬仪导线允许闭合差表10

允许角闭合差

闭合导线

复测支导线

20″√n

20″√(n1+n2)

40″√n

40″√(n1+n2)

80″√n

80″√(n1+n2)

注:

n—闭(附)合导的总站数。

n1、n2—分别为支导线第一次、第二次测量的站数。

第74条导线的相对闭合差不超过表7规定时,坐标

闭合差按与坐标增量或与边长成比例的原则并以相反的号

分配于各坐标增量中。

首级导线当构成多个互相联系的导线环时,可根据需要进行整体的多边形或结点平差。

第75条内业计算位数的取舍:

边长丈量平均值与改正数取至0.1毫米,改正后取至毫米。

角度观测平均值、方位角、象限角取至秒。

坐标增量取至毫米。

第三节井下高程控制测量

第76条井下水准测量分两级,Ⅰ级作为井下高程首级控制,由各中段水准基点开始,沿主要运输平巷向井田边界敷设;

Ⅱ级作为I级的加密控制,或井田范围较小时的井下高程首级控制。

第77条井下Ⅰ级水准测量,应在每组水准点间往返各

一次;

Ⅱ级水准附合在Ⅰ级水准点上时,可只进行单程观测,

支线水准应往返观测。

高程允许闭合差应满足:

Ⅰ级≤15毫米

Ⅱ级≤30毫米

n为测站数(复测支导线为往返测量站数之和)。

第78条水准测量时应将仪器设置在两转点中间,水准

仪距水准尺的距离不应超过50米。

每站以不同仪器高进行观测,水准尺读至毫米,其高差较差:

Ⅰ级应不超过3毫米,

Ⅱ级应不超过5毫米。

第79条倾斜巷道,一般采用三角高程测量作为高程

控制,与经纬仪导线测量同时进行。

分两级:

Ⅰ级主要用于

斜井应往返测量.Ⅱ级用于次要巷道和采场测量等,可单程

测量。

第80条井下三角高程测量的垂直角观测,相邻两点间往返测高差及三角高程闭合差应符合表11规定:

井下三角高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表11

仪器

测回数

测回差

相邻两点间往返

高差较差(mm)

三角高程允许闭合差(mm)

I

10+0.3L

30√n

II

60√n

L-导线边水平长度,以米为单位;

n一测站数(复测支导线为往返测量站数之和)。

仪器和视准高用钢卷尺量取,读至毫米。

Ⅰ级三角高程观

测前后各量一次,两次较差应小于4毫米,取其平均值为丈量结果。

第81条高程闭合差或往返较差符合第77条和第80条规定时,水准测量按与测站数成比例的原则以相反符号分配于各测段,三角高程按与导线边成比例的原则以相反符号进行分配,水准支线和复测支导线则取往返测量的平均为最后值。

高差及高程计算取位至毫米。

第五章井下采掘工程测量

第82条井下采掘工程测量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工程设

计和计划进行施工放样,监督其执行情况;

定期验收工程进

度,工程质量、工作量和填绘更映工程现状的平、纵、剖面图。

第83条采掘工程施工测量,必须根据已批准的设计

和计划进行。

施测前,首先应熟悉图纸,了解施工有关规定,

在三至四天内给点施工。

第84条大型贯通工程和特殊要求的工程,必须进行工程贯通工程测量误差预计和施测方案的选择。

一般贯通工

程,根据工程性质和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