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毕业论文精选8篇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076625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毕业论文精选8篇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金融毕业论文精选8篇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金融毕业论文精选8篇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金融毕业论文精选8篇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金融毕业论文精选8篇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毕业论文精选8篇Word格式.docx

《金融毕业论文精选8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毕业论文精选8篇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融毕业论文精选8篇Word格式.docx

从家庭财富的价值构成来看,房产净值贡献近70%的家庭财富。

其中,房产净值占家庭财富的平均值为66.35%,城镇房产净值占家庭财富的比例为69.7%,农村房产净值占家庭财富的比例为51.34%。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房产净值占家庭财富的比例都达到了2/3,中部占比也达到58%。

从家庭财富价值增长角度来看,房产净值的增长为增长的核心因素。

平均而言,2017年家庭人均财富增长额的68.74%是来自于房产净值的增长额。

  但是,中国家庭的金融资产占比仅11.8%,和日本、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相比,配置比例较低。

从全国金融资产配置看,42.9%为银行存款,股票仅占8.1%,基金仅有3.2%。

从家庭总资产配置看,仅有0.96%的资产配置了股票,不足1%;

仅有0.38%配置了基金。

就中国纵向来看,近几年金融资产的规模不断增长。

2017年全国家庭中,家庭财富的16.26%是来自于金融资产,其中现金、活期和定期存款是家庭最主要的人民币金融资产,占家庭金融资产的比重超过了八成。

  2中国城市家庭金融资产配置问题剖析

  2.1房产占家庭总资产比例过高

  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家庭房产占家庭总资产比例高达77.7%,远高于美国的34.6%;

而家庭总资产中金融资产的比例仅为11.8%,远低于美国42.6%的比例。

较高的房产比例挤压了家庭金融资产的存量和增量,并抑制了家庭资产的流动性,不利于家庭资产的优化配置。

  2.2金融资产比例不平衡

  我国家庭金融资产构成中,储蓄存款所占比例远远高于世界上其他国家平均水平。

西南财经大学2016年4月28日发布的《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显示储蓄在家庭金融资产中占主要地位。

2015年,家庭储蓄占家庭总资产的45.8%,现金持有占家庭总资产的5.3%,储蓄和现金资产占家庭总资产的比例超过50%。

家庭持有储蓄和现金的动机主要是满足预防性需求,为子女教育、医疗支出、养老、应付突发事件等而持有。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5年,现金资产和储蓄资产占中国家庭总资产为51.1%,而美国的比例仅为13.6%。

  家庭的投资品类缺乏多样性。

数据显示,从家庭持有资产的类型来看,美国家庭持有现金和储蓄类资产的比例仅为13.6%,持有保险和养老金储备比例为31.9%,持有股票为35.3%,持有债券为5.9%,还持有其他各种各样的金融资产。

中国家庭,持有现金和储蓄类资产的比例为51.1%,占到家庭总资产的一半以上。

其他有15.2%的比例为保险和养老金储备资产,有11.4%的比例为股票资产,0.4%的债券。

从拥有投资品的数量来看,中国家庭仅仅拥有一种投资品的比例为67.7%,拥有两种投资品的比例为22.7%,仅有10.6%的家庭拥有三种或者三种以上投资品。

相比中国来说,美国家庭拥有三种或者三种以上投资品的占比高达61%。

  2.3金融资产组合风险分布极端化现象明显,家庭风险的分布需要调整

  西南财经大学的家庭调查中心数据显示,风险低、收益低、流动性高的现金和储蓄类资产占比为51.1%,是中国家庭金融资产的主要资产,大大超过其他类金融资产的占比。

在中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组合中,风险组合分布也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特征。

2015年,有14.7%持有高风险资产组合,有27.7%持有风险水平极低的资产组合,有11.5%的家庭持有风险中间水平的资产组合,有46.2%的家庭持有没有风险的投资资产组合。

可以看出,风险水平极高的家庭占比较高,风险水平极低的家庭占比也比较高,而处于中间风险水平的家庭占比要少。

对持有高风险资产组合的家庭来说,中国投资者的平均风险是30%,而美国高风险投资者的平均风险是15%。

另外,还有11.7%的家庭存在明显的风险错配现象,一些风险偏好家庭反而持有风险水平极低的资产,2015年占比为6.9%;

一些风险厌恶家庭却持有风险水平极高的资产,2015年占比为4.8%。

  3标准普尔家庭资产配置经验借鉴

  标准普尔家庭资产象限图把家庭资产分成四个账户,分别是现金资产(“要花的钱”)、保障资产(“保命的钱”)、投资资产(“生钱的钱”)、稳健资产(“保本升值的钱”)。

这四个账户作用不同,所以资金的投资渠道也各不相同。

拥有这四个账户,并且按照固定合理的比例进行分配才能保证家庭资产长期、持续、稳健的增长。

  “要花的钱”这个账户保障家庭的短期开销,吃、出行、穿衣等日常开销都应该从这个账户中支出。

  “保命的钱”这个账户保障家庭应付突发事件、重大疾病等的支出,通常是专款专用。

  “生钱的钱”这个账户为家庭创造财富。

通常,家庭持有风险高,收益也高的资产。

比如,股票、基金、期货、期权等。

  “保本升值的钱”这个账户要保证本金不能有任何损失,但收益要稳定且高于现金和储蓄类资产,并能抵御通货膨胀。

如大额定期存单、理财类产品、共同基金、商业保险等。

  4中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优化建议

  4.1借力专业财富管理机构,做好家庭资产多元化配置

  面对错综复杂的投资市场,对于缺乏投资经验的家庭来说,与其作为“散户”单打独斗,不如主动借力专业的财富管理机构,让其帮助打理家庭财富,以提升风险应对能力。

近年来,在财富管理领域中资产配置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这种分散风险、获取稳定收益的投资策略实现了风险性、流动性与收益性的平衡,成为国际金融投资领域的一方圭臬。

  从银行来说,目前资产配置服务尚不够成熟,国内银行提供的专业资产配置服务,大多仅限于私人银行级别客户可享,大众客户鲜有机会。

银行要精心打造财富管理服务,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资产配置服务,可通过一套“组合拳”不断升级该行的资产配置服务,以居民的生命周期为中心,创新推出资产配置服务系统及服务标准。

  4.2拓宽投资渠道,做好家庭资产多元化配置

  对于中国家庭来说,除了应对不确定性的存款需求外,实现家庭资产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共享的策略就是多元化资产配置。

多元化资产配置可以帮助投资者极大分散投资风险,避免在发生巨大风险时财富急剧缩水的危机;

同时,多元化资产配置又能使投资者最大限度地实现财富的增值。

中国的金融市场正处于蓬勃发展期,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金融市场提供的产品种类会越来越多,会满足各类投资者的不同需求,多元化配置资产可以多方面借鉴他国的经验。

比如美国,美国富人的资产大多集中在可投资性资产(即现金等流动性高的资产)上,而住宅资产在其资产组合上所占的比例并不高。

据统计,美国家庭净资产100万美元以上的人群,他们所拥有的可投资性资产占全部资产的比例超过六成,而且拥有越多家庭净资产的人群,可投资性资产所占全部资产的比例就越高。

在家庭净资产100万~500万美元的人群中,他们拥有的可投资性资产占全部资产的62%;

在家庭净资产500万~2500万美元的人群中,他们拥有的可投资性资产占全部资产的68%;

在家庭净资产2500万美元以上的人群中,他们拥有的可投资性资产占全部资产的69%。

  4.3考虑家庭特征和家庭实力,做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

  

(1)以家庭的稳定收入和现金流为基础,首先满足“要花的钱”的需求,这部分就是现金资产;

其次满足“保命的钱”的需求,这部分就是保障资产,包括失业险、医疗险、意外险等;

再次满足“保本增值的钱,满足家庭生活品质的提高和孩子长期教育等需求;

最后满足“生钱的钱”,实现家庭的梦想。

  

(2)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设定稳健类资产和投资类资产的分配比例,尽可能投资自己熟悉的领域,确保风险可控;

投资时考虑可接受的最大损失;

投资时考虑可接受的最差流动性。

  参考文献

  [1]虞斌,王珊.普惠金融视角下股票资产财富效应研究————基于江苏省城镇居民的实证分析[J].金融经济,2012

(2):

89-91.

  [2]陈斌开,李涛.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现状与成因研究[J].经济研究,2011(S1):

55-66.

  [3]张燕.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行为偏好及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

西南大学,2016.

  [4]张川.风险态度对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分析[D].成都:

西南财经大学,2016.

  [5]樊纲治,王宏扬.家庭人口结构与家庭商业人身保险需求————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15(7):

170-189.

金融毕业论文第二篇:

某商业银行发展养老服务金融业务的优势与策略

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催生了养老金融的蓝海市场,为我国银行业提供了客户细分的新的发展机遇。

国内财富管理行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面临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以综合解决方案为中心”的转型,发展养老金融业务有利于商业银行进一步彰显品牌特色、拓展业务领域,挖掘客户需求,推动客户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资源共享,促进商业银行经营的转型升级。

文章立足于养老金融业务发展所处外部环境的新特点,并结合某商业银行发展该业务所具备的优势,财富管理业务创新,探索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业务发展新路径。

人口老龄化;

养老服务金融;

养老财富管理;

  一直以来,很多银行都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如何获取年轻客群上,但这部分银行可能会忽略一个事实:

50岁及以上的客户群体财富积累达到了一生中的高峰,处于家庭生命周期的成熟阶段和空巢阶段,不再主动负债,注重投资安全并寻求财产传承,对于银行而言,中老年客群贡献了大量产能,他们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养老金融服务成为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的新“蓝海”。

  1养老服务金融业务运转理论机制

  1.1生命周期最优资产配置理论

  养老金融的产生可以用生命周期理论来解释,该理论认为,人们会根据一生的全部预期收入来安排相应时期的支出,每个人和家庭在任何时刻的消费和储蓄决策都反映其生命周期阶段的理想消费分布,最终目标是实现消费效应最大化。

在理性人前提下,人们会根据其对预期寿命的判断来确定其一生各个时段中的收入用于储蓄和消费的比例,从而将一生的收入做出最好的分配,使得最终的消费额度等于一生的收入,进而实现消费效用最大化。

但是,由于人的一生中消费和收入并不同步,在工作期,收入通常会大于消费,产生正储蓄;

在退休期,消费则往往大于收入,产生负储蓄,因此,人们往往需要在工作期增加对养老的需求,进而平滑一生的消费。

  1.2养老服务金融业务理论逻辑

  个人通过生命周期的资产配置来获得相应的养老资产储备,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渠道实现。

一方面,可以通过养老金融制度实现养老资产的储备和积累,即通过养老金融提升相应的养老保障水平;

另一方面,除了制度化的养老金安排之外,国民还可以通过更加自由的市场化方式(如养老理财、养老保险、养老信托、养老基金等)增加养老储备,而且还可以将自身所拥有的固定资产、权益资产等通过金融化的手段转变为养老资产(如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保险等),这就是养老服务金融的表现形式。

  2某商业银行中老年客户群体分析

  鉴于当前“80后”的养老已提上日程,本文选取30岁为一个时间节点。

考虑到50岁以上客户群体已经临近退休,将50岁设定为节点。

同时参照清华大学《国人养老准备报告》,考虑到退休初期与退休后期对养老需求的不同,添加75岁这一时间节点,以此为界对客户进行划分。

  该行中老年客户群体468万人,占全行零售客户总数的24.57%,该行拥有丰富的中老年客户资源,开展养老金融具备广泛的客户基础。

该行中青年客户资金量占比低于客户数占比,中老年客户资金量占比高于客户数占比,这与人生财富积累和消费的生命周期特征完全相符。

51~75岁客户财富积累达到人生最高阶段,该年龄段客户数量在某行占比21.30%,但所贡献的资金量达到了52.46%,占据该行零售客户资金量的一半,资金量占比高于客户数占比30个百分点,说明该年龄段客户的户均资产最高,在该行贡献度高;

76岁以上客户群也是资金量贡献占比为客户数量占比的两倍,此年龄段客户有着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开发潜力,正是养老金服务的目标客户群,该行若对该年龄段客户推出专属服务能达到最大的投资回报。

开发养老金融服务,回报老年客户正当其时。

  3某商业银行发展养老服务金融资源禀赋及业务优势

  3.1该行医保卡、社保卡独家承办的客户信息资源

  作为某市医疗保险基金存储和结算行,拥有广泛的客户基础,掌握着医保客户医疗支出情况。

同时,该行拥有独家承办社保卡的客户信息,掌握客户的社保、健康、金融、交通等信息。

通过对医保卡、社保卡中老年客户的医疗支出情况、养老金状况、年龄、户籍等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对此年龄段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3.2品牌信誉

  该行品牌价值排在中国银行业前列,是百姓眼中的“金字招牌”,深受老百姓的信赖。

  3.3广泛的营业网点

  该行营业网点遍及全国主要城市,全国有500多家营业网点,其中社区支行195家,特别是在某地区拥有250多家支行,这些支行网点深入到老年密集群体区域诸如养老社区之类,能够近距离地接触大量中老年客户,方便开展营销服务。

  4某商业银行开展养老服务金融业务的建议

  4.1完善养老服务金融业务内涵

  拟由财富管理相关部门牵头,打造商业银行全方位、多层次、有特色的养老金融业务,围绕“养老金融卡”一条主线,实施“产品发行”“服务提升”两轮驱动,发挥某行集团优势,协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形成合力打造养老服务金融品牌,实现“一年打基础、两年上规模、三年显特色、四年树品牌”的战略目标,努力成为“养老金融高品质银行”。

  4.2拓展养老服务金融业务外延

  ①与养老机构合作。

应多与民政管理部门展开交流,及时掌握养老政策信息。

依托养老机构,打造集“养”“医”“康”“护”于一体的养老服务网络。

②与保险公司合作。

与保险公司对接产品与服务,也可以与外部保险公司合作进入社区养老领域,发挥银保合作的协同效应,应借鉴中国人寿与广发银行的合作模式,从中吸取经验为某行所用。

③与住房中介合作。

鉴于现阶段开展“以房养老”业务的难度较大,商业银行可以优先考虑开展“存房养老”业务。

这就需要与房屋中介开展合作。

④与老年大学合作。

定期开办针对老年人的学习讲座。

⑤与社区商超合作。

可以在社区商超、药房开展刷卡享折扣的优惠活动。

  4.3构建某行养老服务金融层级体系

  商业银行养老服务金融客户层级体系是为满足不同生命周期养老人群的需求,基于中老年客户的不同年龄段划分构建。

根据客户提供的家庭资产负债、收入支出以及未来现金流等情况,运用相关模型预测客户养老金供给,帮助客户合理筹划资金,实现养老目标的服务。

  4.4建立养老金融服务渠道

  ①线上渠道。

设计养老金融专属手机银行版面,以“安全、简单”为特色,提供“存款余额及明细查询、资产一览、养老金查询、养老理财、预约挂号和支付”等业务功能,并设置超大字体、形象的按键。

利用智能投顾分析老年人的行为特征,建立养老服务金融财富管理系统,打造精细化养老服务金融数据平台。

②线下渠道。

在老年密集社区开展养老金融营销,将养老金融服务延伸到“最后一公里”。

将老年专属理财、养老目标基金、递延型养老保险进行重点营销;

推介“养老服务金融卡”,并向老年客户介绍其所包含的增值服务;

开展“存房养老”业务的宣传介绍;

对高净值养老客户进行“专属金融养老”营销等。

养老金融支行在特色服务、环境设施等方面,突出适老性特色。

应对营业网点进行亲老、适老化改造,加强助老设备、无障碍设施建设,开辟老年客户服务专区,改进老年客户的服务流程,提供敬老服务专窗、绿色通道等便捷服务,为老年客户营造便捷、安全、舒适的服务环境。

  [1]郭金龙,周小燕.长寿风险及管理研究综述[J].金融评论,2013

(2):

111-122.

  [2]刘立峰.养老社区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J].宏观经济研究,2012

(1):

29-32.

金融毕业论文(精选8篇)

第一篇:

第二篇:

某商业银行发展养老服务的优势与策略

第三篇:

科技金融影响企业绩效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第四篇:

网络韧性概念的要素结构及其监管与提升

第五篇:

普惠金融减缓贫困实证分析————门限面板模型

第六篇:

金融科技对我国银行发展影响与转型利用

第七篇:

金融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作用机制与策略

第八篇:

金融企业绩效管理现状与加强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