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1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072121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54.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1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儿科1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儿科1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儿科1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儿科1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科1文档格式.docx

《儿科1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1文档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儿科1文档格式.docx

出生:

3Kg;

3个月:

2倍;

1岁:

3倍;

2岁:

4倍

★可选公式:

1-6个月:

体重(Kg)=出生时体重(Kg)+月龄×

0.7

7-12个月:

体重(Kg)=6+月龄×

0.25

2岁至青春期前:

体重(Kg)=年龄×

2+7(或8)

或用公式:

3-12个月:

体重(Kg)=(月龄+9)/2

1-6岁:

体重(Kg)=年龄(岁)×

2+8

7-12岁:

体重(Kg)=[年龄(岁)×

7-5]/2

(2)身高(长)的增长

★新生儿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cm;

1岁时身长约75cm;

2岁后身长85cm

★2-12岁身长(身高)的估算公式为:

身高(cm)=年龄(岁)×

7+70

(3)头围的增长

出生时头围相对较大,平均32-34cm,1岁时约46cm,头围测量在2岁前最有价值

(4)小儿囟门

其对边中点连线长度在出生时约1.5-2.0cm;

前囟:

1-1.5岁时闭合;

后囟:

最迟约于生后6-8周闭合

(5)牙齿的发育

人一生有两副牙齿,即乳牙(共20个)和恒压(共32个);

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约2.5岁出齐,2岁以内乳牙的数目约为月龄减4-6,12个月尚未出牙为乳牙萌出延迟;

乳牙萌出顺序一般下颌先于上颌、自前向后

(6)胸围的增长。

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1-2cm,约32cm,1岁时头围、胸围相等

★2(月)抬(头)、4(月)翻(身)、6(月)会坐、7(月)滚、8(月)爬、周(岁)会走

第3章儿童保健

第5节计划免疫

1、免疫方式及常用制剂

(1)主动免疫及常用制剂

★主动免疫:

是指给易感者接种特异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从而产生相应的免疫能力

(2)被动免疫及常用制剂

★未接受主动免疫的易感者在接触传染源后,被给予相应的抗体,而立即获得的免疫力,称之为被动免疫

★主动免疫与被动免疫的区别:

主动免疫起效慢,维持时间长;

被动免疫作用快,维持时间短

2、免疫程序

3、预防接种的准备及注意事项

预防疾病

结核病

脊髓灰质炎

麻疹

百白破

乙型肝炎

接种疫苗

卡介苗

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减毒活疫苗

麻疹减毒活

疫苗

百日咳菌液、白喉

类毒素、破伤风类

毒素混合制剂

乙型肝炎疫

初种次数

1

3

★初种年龄

生后2—3天

第一次2个月

第二次三个月

第三次4个月

8个月以上易

感儿

第一次3个月

第二次4个月

第三次5个月

第一次出生时

第二次1个月

第三次6个月

★接种方法

左上臂三角肌

中部皮内注射

口服

上臂外侧皮下

注射

有吸附制剂者臀肌

或三角肌内注射,

无吸附制剂者三角

肌下缘皮下注射

三角肌内注射

每次剂量

0.1ml

1丸

0.2ml

0.5ml

5μg

复种

四岁时加强1次

7岁时加强1次

1.5—2岁用百白破

混合制剂、7岁用

吸附白破二联类毒

素各加强一次

注意事项

2个月以上婴儿

接种前应做

PPD试验,阴性

者才能接种

冷开水送服或含

服,服后1h内禁

热饮★

★接种前1个月

及接种后2周避

免用胎盘球蛋白

丙种球蛋白制剂

2次接种可间隔

4—12周

★一月乙肝卡介苗;

二月脊灰炎正好;

三、四、五月百白破;

八月麻疹岁乙脑

★接种活疫苗时,只用75%乙醇消毒,抽吸后如有剩余药液放置不能超过2h;

接种后剩余活疫苗应烧毁

4、预防接种的反应及处理(大题)

(1)一般反应

1、局部反应。

①出现时间:

接种后数小时至24h左右;

②★表现:

红、肿、热、痛;

③★反应强度:

红晕直径在2.5cm以下为弱反应,2.6—5cm为中等反应,5cm以上为强反应;

④持续2—3天;

⑤处理:

用干净毛巾热敷

2、全身反应。

接种后24h内;

②表现:

发热、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全身不适等;

体温37.5℃以下为弱反应,37.5—38.5℃为中等反应,38.6℃以上为强反应;

④持续1—2天;

⑤对症处理:

适当休息、多饮水

(2)异常反应(★名称)

1、超敏反应(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皮疹)。

数秒或数分钟内;

烦躁不安、四肢湿冷、呼吸困难、脉细数、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口周青紫、惊厥、大小便失禁以至昏迷;

③处理:

过敏性休克:

应使患儿平卧、头稍低、注意保暖、吸氧,并立即皮下或静脉注射1:

1000肾上腺素,必要时可重复注射,病情稍稳定后,应尽快转至医院继续治疗;

过敏性皮疹以荨麻疹最多见,一般于接种后几小时至几天内出现,服用抗组胺药即可

2、晕厥。

①出现时间接种时或接种后数分钟;

②处理:

平卧、头稍低,给予少量热开水或糖水,数分钟后仍不能恢复正常者,皮下注射1:

1000肾上腺素

3、全身感染

第4章儿童营养

第1节能量与营养素的需要

★一、能量的需要(记大条)

1、基础代谢

2、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食物的热力作用)

★人体摄取食物而引起的集体能量代谢的额外增多,称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3、活动

4、生长发育

生长发育消耗所需的能量为小儿时期特需

5、排泄

第2节小儿喂养与膳食安排

1、婴儿喂养

★方式:

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混合喂养

★乳汁成分的变化

产后4—5天以内的乳汁称为初乳;

6—10天的乳汁为过度乳;

11天—9个月的乳汁为成熟乳;

10个月以后的乳汁为晚乳;

断乳10—12个月最晚不超过18个月

★母乳喂养的优点:

满足营养需求;

增进身体健康;

喂哺方便进行;

促进情感交流;

利于母亲恢复

★新生儿按需哺乳;

新生婴儿可在产后半小时—2小时内尽早开奶

★每次喂奶后将婴儿直立抱起,头部靠在母亲肩上,轻拍其背部,使空气排出,然后保持右侧卧位,以防呕吐

★掌握哺乳时间:

每次哺乳的时间为15—20min

★辅助食品的添加原则:

从少到多,从稀到稠,从粗到细,由一种到多种

第6章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1节新生儿分类

(一)根据胎龄分类

1、足月儿:

指胎龄满37周至未满42周(260—293d)的新生儿

2、(名解)早产儿:

指胎龄<37周(<259天)的新生儿

3、过期产儿:

指胎龄≥42周(≥294d)的新生儿

(二)根据出生体重分类

1、正常出生体重儿。

指出生体重为2500—4000g的新生儿

2、低出生体重儿。

指出生体重<2500g者。

其中,体重<1500g者又称极低出生体重儿;

体重<1000g者又称超低出生体重儿

3、巨大儿。

指出生体重>4000g者,包括正常和有疾病者

第2节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

1、正常足月儿特点及护理

★名解:

正常足月儿:

是指胎龄满37—42周出生,体重在2500—4000g,无任何畸形和疾病的活产婴儿

【正常足月儿特点】

(选择)

(一)外观特点

正常足月儿

早产儿

哭声

响亮

低弱

肌张力

良好

低下

皮肤

红润、皮下脂肪丰满

红嫩

毛发

胎毛少、头发分条清楚

胎毛多

耳朵

软骨发育良好,耳周成型

软、缺乏软骨、耳周不清楚

指/趾甲

达到或超过指/趾端

未达指/趾端

乳腺

乳晕清楚、结节mm﹥

乳晕不清,无结节或结节mm<

足纹

遍及整个足底

足底纹少

外生殖器

(2)★生理特点

频率较快,40次/min,以腹式呼吸为主;

新生儿心率平均120—140次/min,血压平均为70/50mmHg;

小儿生后10—12小时开始排粪便;

新生儿一般生后24小时内排尿

胎儿可从母体通过胎盘得到免疫球蛋白IgG,而免疫球蛋白IgA和IgM则不能通过胎盘传给新生儿,因此新生儿易患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

人乳的初乳中含较高免疫球蛋白IgA,应提倡母乳喂养,提高新生儿抵抗力

常见几种特殊生理状态★:

①生理性体重下降:

下降一般不超过10%,生后10天左右恢复到出生时体重;

②生理性黄疸;

③乳腺肿大;

④“马牙”和“螳螂嘴”;

⑤假月经;

⑥粟粒疹

【常见护理诊断及问题】

1、有窒息的危险与呛奶、呕吐有关

2、有体温改变的危险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新生儿免疫功能不足及皮肤黏膜屏障功能差有关

【护理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①新生儿娩出后迅速清除口、鼻部的粘液及羊水;

②每次喂奶后将婴儿直立抱起,头部靠在母亲肩上,轻拍其背部,使空气排出,然后保持右侧卧位,以防呕吐

2、维持体温稳定

(1)保暖婴儿暖箱和远红外辐射床

(2)新生儿室条件★室温在22—24℃、相对湿度在55%—65%

3、预防感染

(1)消毒隔离

(2)保持脐部清洁干燥★正常用75%乙醇,出现化脓性分泌物用3%过氧化氢

(3)做好皮肤护理

(4)预防接种

二、早产儿特点和护理

【常见护理问题/诊断】

1、体温过低与体温调节功能差有关

2、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吸允、吞咽、消化功能差有关

3、自主呼吸受损与呼吸中枢不成熟、肺发育不良、呼吸肌无力有关

4、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功能不足及皮肤黏膜屏障功能差有关

1、维持体温稳定★体重<2000g者,置暖箱保暖;

★分娩与洗澡时水温在26—28℃,室温在24—26℃

2、合理喂养★尽早开奶,防止低血糖,生后可先试喂5%—10%葡萄糖水,无异常给予母乳喂养

3、维持有效呼吸★切忌常规吸氧

4、密切观察病情

5、预防感染

★出箱条件:

(1)患儿体重达2000g或以上,体温正常

(2)在室温24—26℃的情况下,患儿穿衣在不加热的温箱内,能维持正常体温

(3)患儿在温箱内生活了一个月以上,体重虽不到2000g,但一般情况良好

第7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2节维生素营养障碍

1、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维生素D的来源、转化和生理功能】

1、★维生素D的来源维生素D是脂溶性类固醇衍生物

(1)皮肤经紫外线照射合成

(2)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

(3)从食物中摄取

2、维生素D的转化肝脏、肾脏

【病因】★

1、★日光照射不足(主因)

2、维生素D摄入不足

3、生长过速

4、疾病与药物的影响

【临床表现】

(1)初期

初期(早期)多见于3个月以内小婴儿;

★主要表现:

闹、惊、汗、痒、秃

(二)激期(简答)

1、骨骼改变

(1)头部:

3—6个月患儿可见颅骨软化,出现乒乓球样感;

7—8个月患儿可有方颅前囟闭合延迟,出牙延迟

(2)胸部:

胸廓畸形多见于1岁左右小儿。

佝偻病串珠、郝氏沟、鸡胸、漏斗胸

(3)四肢:

佝偻病手镯或脚镯;

膝内翻、膝外翻

2、运动功能发育迟缓

3、神经精神发育迟缓

(3)恢复期

(4)后遗症期★

2岁以后小儿,仅遗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治疗要点】★

剂量为每日50μg—100μg(2000IU—4000IU),一个月后改预防量,每日400IU

【常见护理诊断】★

1、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日光照射不足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有关

2、有受伤的危险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3、知识缺乏患儿家长缺乏佝偻病的预防及护理知识

1、补充维生素D

(1)调整饮食

(2)遵医嘱供给维生素D制剂

(3)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照射

2、预防骨骼畸形和骨折

(1)衣着柔软、宽松,避免早坐、久坐,避免早站,久站

(2)护理操作时应避免重压和强力牵拉

佝偻病的预防:

1、胎儿期、孕妇

(1)晒太阳

(2)选择富含维生素D、钙、磷和蛋白质的食物

(3)妊娠后期补充维生素D,口服800IU/日

2、婴幼儿期

★补充维生素D:

生后2w开始口服;

足月儿:

400IU/日至2岁;

早产儿、双胎儿、低出生体重儿:

800IU/日,3个月后改为400IU/日

第8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1节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1)口腔

★5—6个月时常发生生理性流涎

(2)食管、胃

★新生儿胃容量30—60ml,1—3个月90—150ml,1岁时250—600ml,5岁时700—850ml

(7)健康小儿粪便

小儿在生后10—12h内排便(胎粪)

胎粪:

粘稠,墨绿色,不臭

人乳喂养二粪便:

均匀糊状,偶有细小乳凝块,黄色或金黄色,不臭,有酸味

人工喂养二粪便:

呈淡黄色,较干稠,较臭

★第四节小儿腹泻(>15分)

小儿腹泻:

次数增多,性状改变,是儿科最常见疾病之一

分类

★按病程分类:

急性腹泻(时间<2w)

迁延性腹泻(时间2w—2个月)

慢性腹泻(时间>2个月)

按病情分类:

轻型、重型

按病因:

感染性(肠内感染、肠外感染)

非感染因素(饮食因素、气候因素)

★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感染最常见;

细菌感染:

大肠杆菌感染最常见

(一)腹泻共同的临床表现

1、轻型腹泻

①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蛋花汤样便;

②全身中毒症状

2、重型腹泻

较重的胃肠道症状,水电解质紊乱及全身中毒症状

(4)生理性腹泻

★多见于出生6个月以内的婴儿

脱水

★脱水性质:

①等渗性脱水:

水和电解质成比例地丢失,血清钠130—150mmol/L

②低渗性脱水:

血清钠<130mmol/L,电解质的丢失多于水分的丢失

③高渗性脱水:

血清钠>150mmol/L,水分的丢失多于电解质的丢失

不同程度脱水临床表现及分度

轻度

中度

重度

★失水百分比

3%—5%

5%—10%

>10%

精神状态

稍差,略烦躁

烦躁或萎靡

昏睡甚至昏迷

皮肤弹性

稍差

极差

口腔黏膜

稍干

干燥

极干

眼窝及前囟

稍凹陷

明显凹陷

深凹陷

眼泪

尿量

稍减少

明显减少

极少或无尿

酸中毒及休克

不明显

明显

累及损失量

30—50ml/Kg

50—100ml/Kg

100—120/Kg

液体疗法

★等渗溶液:

①非电解质溶液:

5%葡萄糖溶液;

②电解质溶液:

0.9%氯化钠溶液、碱性溶液:

1.4%碳酸氢钠溶液、1.87%乳酸钠溶液

★溶液张力性能计算:

NaCl

GS(葡萄糖溶液)

NaHCO3

张力性能

4

2

(4+2)/(4+3+2)=2/3

缺失

(1+0)/(1+2+0)=1/3

(2+1)/(2+1+0)=1

★口服不=补液盐溶液张力性能:

2/3,其配方为:

氯化钠3.5g、枸橼酸2.5g、氯化钾1.5g、葡萄糖20g,临用前以温开水1000nl溶解之

液体疗法的实施

在静脉补液的实施过程中需做到“三定”、“三先”及“两补”

“三定”:

定量、定性、定速;

“三先”:

先盐后糖、先快后慢、先浓后淡;

“两补”:

见尿补钾、见跳补钙、镁

第一天补液重量应包括累计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3个部分

★累积损失量发病后水和电解质总的损失量

(1)补液量:

轻度脱水约30—50ml/kg,中度脱水50—100ml/kg,重度脱水100—150ml/kg

(2)输液种类:

低渗性脱水补给2/3张含钠液;

等渗性脱水:

补给1/2张含钠液;

高渗性脱水1/3—1/5张含钠液

(3)补液速度:

原则上应先快后慢;

重症:

扩容20ml/kg于30分钟至1h内静脉输入。

其余累积损失量常在8—12h内完成

2、继续损失量

每天10—40/kg

(2)补液种类:

一般常用1/3—1/2张含钠液,同时应注意钾的补充

于补充累积损失量完成后的★12—16h均匀滴入,每小时约5ml/kg

3、生理需要量

每天需水量为60—80ml/kg

可用1/4——1/5张液补充

12—24h内均匀滴入

★腹泻引起脱水第一天的补液总量,一般轻度脱水为90—120ml/kg。

,中度脱水为120—150ml/kg,重度脱水为150—180ml/kg

护理要点

2、补液阶段:

(简答P91)★

(1)维持静脉输液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①注意观察生命体征;

②观察脱水情况;

③观察中度表现;

④观察低血钾表现;

⑤观察低血钙表现

(3)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

1、饮食护理(简答)★

①严重呕吐者暂禁食4—6h(不禁水)外,均应继续进食

②母乳喂养着继续哺乳,暂停辅食

③人工喂养者,可喂以等量米汤或稀释的牛奶或其他代乳品

④腹泻停止后,继续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并每日加餐一次,共2周

4、维持皮肤完整性婴幼儿选用柔软布类尿布,勤更换;

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并吸干;

局部皮肤发红处涂以5%鞣酸软膏或40%氧化锌油并按摩片刻,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6、健康教育

做好预防措施:

“一多四不”,即多补液,不禁食,不止吐,不止泻,不滥用抗生素

第9章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1节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1)解剖特点

★1、上呼吸道

扁桃体炎多见于年长儿,而一岁以内少见;

婴幼儿的咽鼓管宽、直、短,呈水平位,故鼻咽炎时易致中耳炎

★2、下呼吸道

由于右侧支气管粗短,为气管的直接延伸,走向垂直,因此异物易进入右侧支气管

(2)生理特点

年龄

呼吸

脉搏

新生儿

40—50

120—140

1岁以下

30—40

110—130

第4节肺炎

★病理分类:

小儿以支气管肺炎最常见

病因:

★病毒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最多见;

细菌以肺炎链球菌多见

临床表现:

重症消化道表现:

有消化道出血时,可吐咖啡渣样物,大便潜血试验阳性或柏油样便

★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表现:

①呼吸突然加快,安静时>60次/分;

②心率增快,安静时婴儿>180次/分,幼儿>150次/分;

③心音低钝,或出现奔马律;

④极度烦躁不安,明显发绀,面色发灰;

⑤颈静脉怒张,肝脏迅速增大,达肋下3cm以上;

⑥少尿或无尿,颜面或下肢水肿等

★【常见护理诊断】

1、气体交换受损与肺部炎症有关

2、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道分泌物过多、粘稠,患儿体弱、无力排痰有关

3、体温过高与肺部感染有关

4、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摄入不足、消化增加有关

1、潜在并发症:

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肠麻痹

第10章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1节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3、小儿心脏、心率、血压的特点

★2、心率:

新生儿平均120—140次/分;

一岁以内110—130次/分;

2—3岁100—120次/分,4—7岁80—100次/分;

8—14岁,70—90次/分

★一般体温每升高1℃,心率增加10—15次/分

3、血压:

新生儿收缩压平均60—70mmHg(8.0—9.3kPa);

收缩压(mmHg)=年龄×

2+80mmHg(年龄×

0.26+10.7kPa);

收缩压的2/3为舒张压

★正常胎儿血液循环

脐静脉→静脉导管→下腔静脉→右心房→卵圆孔→左心房

↓↓

右心室左心室

肺动脉升主动脉

胎盘↓↓

动脉导管头、颈、上肢

降主动脉上腔静脉

脐动脉

★胎儿期血液循环特点:

①胎儿时期的营养代谢和气体交换通过脐血管和胎盘进行交换;

②胎儿肺脏无呼吸功能,只有体循环;

③胎儿时期血液循环的特殊通道:

静脉导管、卵圆孔、动脉导管;

④胎儿时期血氧含量:

肝>心、脑、上肢>下半身;

⑤胎儿体内多为混合血

★当左放压力超过右放压力时,卵圆孔的瓣膜则发生功能上的关闭,生后5—7个月时,卵圆孔解剖上大多闭合;

自主呼吸促使动脉血氧含量增高,使动脉导管壁平滑肌受到刺激后收缩,故导管逐渐闭塞,生后3—4个月80%婴儿、1岁时95%婴儿形成解剖上的闭合

第2节先天性心脏病

★【分类】

1、左向右分流型(潜伏青紫型)常见的有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等

2、右向左分流型(青紫型)为先天性心脏病中最严重的一组;

常见的有法洛四联症和大动脉错位等

3、无分流型(无青紫型)如主动脉缩窄、肺动脉狭窄、右位心等

2、临床上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

(2)房间隔缺损

体检时发现胸骨左缘第2—3肋间有收缩期杂音

(3)动脉导管未闭

心前区隆起,心间搏动增强,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闻及粗糙响亮的连续性机器样杂音;

伴有显著肺动脉高压者可出现差异性青紫,多限于左上肢及下半身青紫

(4)法洛四联症

法洛四联症(TOF)是存活婴儿中最常见的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

★法洛四联症是由以下四种畸形组成(填空):

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厚

1、青紫

2、蹲踞症状婴儿期常喜采用胸膝卧位

3、杵状指(趾)

4、体检心前区可稍隆起,胸骨左缘第2—4肋间可闻及Ⅱ—Ⅲ级喷射性收缩期杂音

(一)活动管理

1、评估患儿活动耐力

①活动前:

测量生命体征;

②活动时:

密切观察其有无缺氧表现;

③活动后:

立即测量生命体征

④休息3分钟:

再测生命体征,如呼吸血压恢复到活动前水平,脉率增快不超过6次/分,则说明活动适度

2、依据评估结果制定适合患儿活动量的生活制度

①注意休息适当限制活动或卧床目的:

不出现明显气促、无力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