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068485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10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前言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前言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前言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前言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前言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前言Word格式.docx

《前言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前言Word格式.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前言Word格式.docx

总则与附则

一、相关概念的理解

  1.企业财务管理的概念

  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是有关资金的获得和有效使用的管理工作。

  企业的财务活动包括筹资、投资、耗资、收入和分配等系列过程,也就是企业资金运动的过程。

  2.企业财务管理的特征

  

(1)财务管理的基本属性是价值管理;

  

(2)财务管理的职能具有多样化;

  (3)财务管理的内容具有广泛性;

  (4)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

  二、条款解读

  

(一)新《企业财务通则》的立法宗旨及法律依据(第一条)

  1.立法宗旨

  《企业财务通则》的目的是加强企业财务管理、规范企业财务行为、保护企业及其相关方的合法权益、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突出了“加强企业财务管理”、“规范企业财务行为”、“保护企业及其相关方的合法权益”、“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立法要求,并努力达到以下三项改革目标:

  

(1)建立权责分明的企业财务管理规范

  改变企业客观存在的“重会计、轻财务”,“重核算、轻管理”的倾向,做到会计与财务并重,核算与监管并重。

  

(2)建立健全企业财务运行机制

  促进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特别是企业财务监督,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个方面。

  (3)建立具有开放性的企业财务制度体系

  2.法律依据

  新《企业财务通则》总则没有指明专门的企业财务法律、行政法规依据。

  

(二)新《企业财务通则》的适用范围(第二条、第七十七条)

  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具备法人资格的非金融性质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其他企业参照执行。

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比照执行。

  1.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1)国有企业

  一是依据《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设立的全民所有制企业;

  二是依据《公司法》设立的国有独资企业;

  三是由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国有独资企业或者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机构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出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2)国有控股企业

  一是国有资本占实收资本超过50%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二是国有资本占实收资本的比例虽在50%以下,但国有资本投资者通过所享有的表决权、投资关系等,能够支配股东(大)会决议结果,或者决定企业财务和经营政策的企业。

  2.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

  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比照适用本准则。

  3.金融企业

  金融企业虽然在性质上属于企业范畴,在组织结构、财务运行方面也具有企业的共同特征,但在资本结构管理、资产运营管理、财务风险控制以及财政管理方式、方法等方面,都具有特殊的要求。

财政部同时单独另行发布了《金融企业财务规则》来规范金融企业的财务管理。

  (三)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内容(第三条)

  1.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

  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三项内容:

  

(1)确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

  ①投资者财务管理体制

  主要包括:

对投入资本进行运营并决定收益分配的权力;

决定企业战略、经营方向、方针和政策的权力;

选择企业主要经营者及对其进行奖惩、激励的权力。

同时,投资者应当维护企业法人财产权的独立性,并承担与其投资相适应的有限责任。

  ②经营者财务管理体制

  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特点、环境条件及战略要求、经营规模及组织形式,在法人内部各层次、各机构、各环节之间,采取集权模式或者分权模式设置财务权限,并明确对应的财务责任和利益。

  

(2)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生产经营成败的关键。

只有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健全的情况下,企业才能产生出会计工作规范的效果来,同时也能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包含投资者财务制度和经营者财务制度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投资者财务制度;

  第二个层次是经营者财务制度。

  (3)有效控制企业财务风险

  企业对财务风险的管理在于建立预测、防范、监控、化解财务风险的机制,在充分预测、评估的基础上,采取一定的措施,消除、转移、分散或者接受财务风险,使企业财务活动在风险中获得较高的报酬,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

  在防范、规避企业的财务风险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考虑问题:

  ①建立合理的资本结构,创造良好的筹资环境;

  ②进行多角经营,分散投资风险;

  ③制定合理的风险政策、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

  ④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构筑防范财务风险的屏障:

  2.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

  

(1)制定适宜的财务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财务管理职能

  

(2)合理筹集企业发展资金,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3)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高效组织营运企业资产

  (4)有效控制企业成本耗费,增加企业收益

  (5)不断规范企业收益分配,不断增强企业发展活力

  (6)规范企业重组清算财务行为,妥善处理相关各方权益

  (7)不断强化财务信息管理工作,逐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8)加强企业财务监督,合理实施企业财务控制

  (四)企业财务管理的职责分工(第四条、第五条)

  1.各级主管财政机关的财务管理职责

  

(1)监管职责

  监督范围包括:

企业财务规章制度执行情况、企业对财政政策的执行情况、企业财务运行情况等。

  

(2)提供基础制度建设支持职责

  ①制定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的财政财务制度,建立健全支持企业发展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

  ②建立健全企业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审计制度,检查企业财务会计报告质量。

  ③研究、拟订企业国有资本收益分配制度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

  (3)提供帮助、服务的职责

  2.企业财务管理主体及其职责

  

(1)投资者的财务管理职责

  ①审议并批准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企业财务战略、财务规划和财务预算;

  ②决定企业的筹资、投资、担保、捐赠、重组、经营者报酬、利润分配等重大财务事项;

  ③决定企业聘请或者解聘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等中介机构事项;

  ④对经营者实施财务监督和财务考核;

  ⑤按照规定向全资或者控股企业委派或者推荐财务总监。

  

(2)经营者的财务管理职责

  ①拟订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财务战略、财务规划,编制财务预算;

  ②组织实施企业筹资、投资、担保、捐赠、重组和利润分配等财务方案,诚信履行企业偿债义务;

  ③执行国家有关职工劳动报酬和劳动保护的规定,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④组织财务预测和财务分析,实施财务控制;

  ⑤编制并提供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如实反映财务信息和有关情况;

  ⑥配合有关机构依法进行审计、评估、财务监督等工作。

  (五)企业的纳税义务(第六条)

  新《企业财务通则》明确规定了企业有依法纳税的义务,并要求企业在会计与税法不一致的情况下进行纳税调整。

  (六)明确的企业财务关系(第七条)

  新《企业财务通则》明确规定: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机构出资的企业,其财务关系隶属同级财政机关”,这一条款是关于企业财务关系的明确规定。

  三、新旧《企业财务通则》变化

  1.立法宗旨发生了变化

  2.调整了适用范围

  3.取消了企业有关设立变更的相关规定

  4.重新规定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5.明确规定了财政职责

  6.确立了企业财务管理的主体并明确其职责

  7.规定了企业的财务关系

  练习题

  1.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管理科学,企业财务管理首先要确定( )。

  A.内部财务管理体制

  B.有效控制企业财务风险

  C.适宜的财务发展战略

  D.良好的筹资环境

  正确答案:

A

  2.企业的财务活动包括筹资、投资、耗资、收入和分配等系列过程,也就是企业( )的过程。

  A.发展壮大

  B.资金运动

  C.生产协作

  D.和谐发展

B

  3.企业的本质是( )的契约集合体。

  A.各个职工

  B.实现利润最大化

  C.利益相关者

  D.企业管理者

C

  答案解析:

企业的本质是利益相关者的契约集合体,利益相关者可以分为直接利益相关者和间接利益相关者,具体包括投资者、经营者、职工、债权人、供应商、消费者、竞争者、社区乃至国家和整个社会。

  4.实施有效的( )是企业落实财务预算,开展财务管理活动的重要环节。

  A.财务控制

  B.财务监督

  C.财务检查

  D.财务核算

A

第二章:

企业财务管理体制

  1.体制:

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在机构设置、领导隶属关系和管理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制度、方法、形式等的总称。

  2.企业财务管理体制:

是协调企业利益相关主体之间财务关系的基本规则和制度安排,是构建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基础和框架。

  新《通则》中的财务管理体制,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

  一是微观财务管理体制,即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

  二是宏观财务管理体制,它是协调财政部门与企业之间财务关系的基本规则和制度安排。

  

(一)建立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第八条)

  1.基本原则

  

(1)资本权属清晰

  即通常所说的企业产权明晰。

  企业产权明晰,就是要明确所有者权益的归属。

  

(2)财务关系明确

  指企业与财政部门的财务隶属关系应当是清楚的。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机构出资的企业与财政部门的财务关系,在《通则》第七条做出了明确规定。

  (3)符合法人治理结构要求

  2.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级次

  按照新《通则》的规范要求,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有效的内部财务管理级次。

集团财务级次的确定是财务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

  3.企业集团的内部财务管理体制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集权型

  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财务管理体制。

指全部重大财务决策权集中在母公司,母公司对下属企业采取严格控制和统一管理方式的财务管理体制。

  优点:

有利于企业集中财权,充分利用财力,发挥整体效益。

  缺点:

不利于调动中、下层管理者的积极性,对下属单位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解决问题的效率也不高,大型企业一般不采用。

  适用范围:

对品种单一、规模小、生产步骤少的中、小企业比较适用。

但在信息高度发展的今天,逐渐为众多大中型、多层级的企业所采用。

  

(2)分权型

  是一种统一领导、分口分级管理的模式。

指大部分的重大决策权集中在下属企业,母公司对下属企业以间接管理方式为主的财务管理体制。

有利于针对企业问题及时做出有效决策,因地制宜地搞好各项业务,也有利于分散经营风险,促进部门管理人员及财务人员的成长。

缺乏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导致资金管理分散,资金成本增大,费用失控,利润分配无序。

  (3)混合型

  是集权与分权各取所长,合二为一的一种财务管理体制,它采用的是资金集权、成本分权的模式。

是一种较理想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

  

(二)建立与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第9~11条)

  1.企业财务决策制度

  

(1)财务决策的一般程序

  ①提出财务决策需求

  ②确定牵头部门

  一般由财务部门牵头或者参与进行。

  ③论证分析

  ④方案抉择

  

(2)财务决策常用方法

  ①定性方法:

依靠个人经验和综合能力分析对比。

  ②定量方法:

确定型决策与非确定型决策。

  确定型决策方法:

本量利分析法、边际贡献分析法、线性规划法等。

  非确定型决策方法:

决策树法、等可能性法、小中取大法等。

  定量方法不一定比定性方法科学。

  (3)财务决策回避制度

  要求对投资者、经营者个人与企业利益有冲突的财务决策事项,相关投资者、经营者应当回避。

  2.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

  

(1)财务风险的定义及来源

  财务风险:

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内外部环境及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不确定因素的作用,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使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获取的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

  企业财务风险的来源:

①筹资风险;

②投资风险;

③资金回收风险;

④利率风险;

⑤汇率风险。

  

(2)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

  ①筹资风险管理目标:

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自有资金收益率等财务指标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变动范围内,在保证企业能够偿还到期债务的基础上,合理利用财务杠杆为企业创造较大的风险收益。

  ②投资风险管理目标:

确保企业的投资活动能够保持较高的成功率,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率。

  ③资金回收风险管理目标:

保持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次数、应收账款收现率等指标在合理的变动范围内,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避免风险损失的发生。

  ④利率风险管理目标:

将可能的利率波幅内的利率风险,限制在其自行设定的范围之内。

  ⑤汇率风险管理目标:

考虑如何防范或减少汇率变动产生的损失。

  (3)风险管理的基本步骤

  五个步骤:

  ①风险识别;

②风险评估;

  ③风险决策

  决策原则:

  一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原则;

二是风险与收益均衡原则;

三是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

四是期望效用最大化原则。

  ④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方法:

  一是风险规避;

二是风险隔离;

三是风险组合;

四是风险转移;

五是风险自留。

  ⑤风险管理效果评价。

  3.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1)全面预算

  基本内容主要有:

销售预算,生产预算,管理费用预算,财务费用预算,投资预算,筹资预算,预计利润表,预计资产负债表等等。

  全面预算原则:

  第一,坚持效益优先原则,确保投入与产出的平衡;

  第二,坚持积极稳健原则,确保收入与支出的平衡;

  第三,坚持现金核心原则,确保现金流入与流出的平衡;

  第四,坚持权责利对等原则,确保预算目标的落实。

  

(2)财务预算管理的一般流程

  ①财务预算的编制

  ②财务预算的执行与控制

  ③财务预算的调整

  ④财务预算的分析与考核

  (三)投资者和经营者在企业财务管理体制中的职责(第12~13条)

  1.投资者的财务管理职责

  

(1)基本管理事项决策权

  

(2)重大财务事项决策权

  (3)财务监督

  (4)财务考核

  (5)财务总监的委派或者推荐

  2.经营者的财务管理职责

  

(1)遵守国家统一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规定

  

(2)执行投资者的重大决策,实施财务控制

  (3)保障债权人合法权益

  (4)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三、新旧《通则》变化

  与旧《通则》相比,新《通则》第二章是全新的内容,着力从财务管理体制上实现企业财务制度体系的改革创新:

  1.观念达到了创新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强化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建立包括组织系统、信息系统、预警系统和监控系统四个子系统的财务风险管理体制。

  2.体制进行了创新

  修订的《通则》构建资本权属清晰、财务关系明确、符合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要求的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改变过去“重会计、轻财务”,“重核算、轻管理”的倾向。

  3.机制创新

  修订的《通则》从企业财务决策、财务控制、财务激励和财务监督四个方面建立健全企业财务运行机制,以促进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并对资金筹集、资产营运、成本控制、收益分配、重组清算和信息管理等财务活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1.企业应当建立( ),明确经营者、投资者及其他相关人员的管理权限和责任,按照风险与收益均衡、不相容职务分离等原则,控制财务风险。

  A.财务风险管理制度

  B.财务风险评估制度

  C.财务风险预警制度

  D.财务风险控制制度

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涵盖的要求更全面,所以选项A为最佳答案。

  2.企业( )对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负总责。

  A.投资者

  B.控股股东

  C.法定代表人

  D.工会组织

C

  3.财务决策属于( ),事关企业财务活动的成败甚至企业的兴衰,是财务预测的延续,也是编制财务预算的依据。

  A.事中管理

  B.事前管理

  C.事后管理

  D.日常管理

  4.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是协调企业利益相关主体之间( )的基本规则和制度安排,是构建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基础和框架。

  A.供应关系

  B.筹投资关系

  C.财务关系

  D.分配关系

第三章:

资金筹集

  1.资金筹集

  是指企业作为筹资主体,根据其生产经营、对外投资和调整资本结构等的需要,通过各种筹资渠道,采用不同的筹资方式,按照一定的程序,经济有效地筹措和集中所需资金的财务活动。

  2.权益资金和债务资金

  

(1)权益资金:

也称作权益资本。

  ①来源:

  一是企业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等方式所获得的资金,直接形成企业的实收资本(股本)和资本公积;

  二是企业投资者投资增值中留存企业的部分,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②特点

具有永久性,无到期日,不需要还本付息,只需按照企业的经营状况分配红利,财务风险较小。

资金成本一般较高,容易分散企业的控制权。

  

(2)债务资金

  通过发行债券、借款、融资租赁、商业信用等方式筹集。

速度较快、借款弹性较大、资金成本较低。

限制性条款较多,财务风险较大。

  3.资金成本

  资金成本是指企业从自身利益考虑在筹集和使用资金时所付出的代价,包括筹资费用和用资成本两部分。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便于计算和比较,资金成本通常用资金使用成本与实际筹集资金的比率表示,即:

  资金成本率=资金使用成本÷

(筹资额-资金筹集费)×

100%

  例如:

甲企业计划筹资100万,年利率5%,筹资过程中发生的律师费用为1万元,则资金成本率=100×

5%÷

(100-1)

  4.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是企业各种长期资金的构成和比例关系,一般指长期债务与权益资本的比例。

确定最佳资本结构是企业筹资管理的核心问题。

  

(一)权益资金筹集(第14、15条)

  1.权益资金的特点

  

(1)具有法定性

  

(2)具有永久性

  2.权益资金的筹集途径、形式要求及限额

  

(1)常见筹集途径

  ①吸收直接投资

  ②发行股票

  ③企业内部积累

  

(2)筹集的形式要求

  概括起来,企业接受投资的形式可以分:

  ①货币资产出资

  按照公司法规定,货币资产出资不得低于公司注册资本的30%;

  ②非货币资产出资

  用以出资的非货币资产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能够以货币估价和能够依法转让;

非货币资产出资不得高于公司注册资本的70%。

  两种典型的出资方式:

无形资产出资和其他特定债权出资。

  第一,关于无形资产出资的有关规定

  无形资产出资的最高比例也只能达到70%。

但《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另有规定,外资企业的工业产权、专有技术的作价应与国际上通常的作价原则相一致,且作价金额不得超过注册资本的20%。

  第二,以特定债权出资的情形

  主要情形包括:

  A.上市公司依法发行的可转换债券。

在满足约定条件的情况下,债券持有人可将债权转换为股权。

  B.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持有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债权,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后,可以转为股权,相应增加实收资本或资本公积。

  C.企业实行公司制改建、资产重组时,经银行以外的其他债权人协商同意,可以按照有关协议和企业章程的规定,将其债权转为股权,相应增加实收资本或资本公积。

  D.根据有关规定,国有企业境内债权人将持有的债权转让给外国投资者,企业通过债转股改组为外商投资企业。

  E.按照有关规定,国有企业改制时,在符合国家政策、职工自愿的条件下,欠发职工工资部分依法扣除个人所得税后可转为个人投资。

未退还职工的集资款也可转为个人投资。

  (3)出资的最低限额

  ①有限责任公司

  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3万元,全体股东的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0%,也不得低于法定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其余部分由股东自公司成立之日起2年内缴足,其中,投资公司可以在5年内缴足。

  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10万元,股东应当一次足额缴纳公司章程规定的出资额。

  ②股份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500万元,申请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3000万元。

  3.权益资金筹集的程序

  

(1)筹资方案的拟订

  筹资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①明确筹资目的

  ②确定筹资规模

  ③选择筹资渠道、方式,控制成本

  ④分析本次筹资对企业资本结构及现有投资者的影响

  ⑤分析和控制风险

  ⑥明确保障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