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068480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19.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南京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南京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南京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南京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京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南京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京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D.3Fe(OH)2+10H++NO

===3Fe3++NO↑+8H2O

3.把铁片分别放入下列物质的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质量比反应前减轻的是(  )

A.CuSO4B.Fe2(SO4)3

C.HClD.FeSO4

4.原电池的电极名称不仅与电极材料的性质有关,也与电解质溶液有关。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由Al,Cu、稀硫酸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Al-3e-===Al3+

B.由Mg,Al、NaOH溶液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Al-3e-+4OH-===AlO

+2H2O

C.由Fe,Cu、FeCl3溶液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Cu-2e-===Cu2+

D.由Al,Cu、浓硝酸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Cu-2e-===Cu2+

5.室温时,将xmLpH=a的稀NaOH溶液与ymLpH=b的稀盐酸充分反应。

下列关于反应后溶液pH的判断,正确的是(  )

A.若x=y,且a+b=14,则pH>7

B.若10x=y,且a+b=13,则pH=7

C.若ax=by,且a+b=13,则pH=7

D.若x=10y,且a+b=14,则pH>7

6.依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Mg(OH)2的碱性比Be(OH)2的强

B.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增强

C.H3BO3的酸性比H2CO3的强

D.若M+和R2-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

R>

M

7.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N2分子的电子式:

∶N⋮⋮N∶

B.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的原子符号:

Cl

C.CH4分子的球棍模型:

D.HOCH2COOH缩聚物的结构简式: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部分

8.某无色溶液中含有K+、Cl-、OH-、SO

,为检验溶液中所含的某些阴离子,限用的试剂有:

盐酸、硝酸、硝酸银溶液、硝酸钡溶液、溴水和酚酞试液。

检验其中OH-的实验方法省略,检验其他阴离子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1)图中试剂①~⑤溶质的化学式分别是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__,

⑤__________。

(2)图中现象a、b、c表明检验出的离子分别是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3)白色沉淀A加试剂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色溶液C加试剂③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白色沉淀A若加试剂③而不加试剂②,对实验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气体E通入试剂④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碳酸锂广泛应用于陶瓷和医药等领域。

以β−锂辉石(主要成分为Li2O

Al2O3

4SiO2)为原材料制备Li2CO3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

Fe3+、Al3+、Fe2+和Mg2+以氢氧化物形式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分别为3.2、5.2、9.7和12.4;

Li2SO4、LiOH和Li2CO3在303K下的溶解度分别为34.2g、12.7g和1.3g.

(1)步骤Ⅰ前,β−锂辉石要粉碎成细颗粒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2)步骤Ⅰ中,酸浸后得到的酸性溶液中含有Li+、SO42−,另含有Al3+、Fe3+、Fe2+、Mg2+、Ca2+、Na+等杂质,需在搅拌下加入_____________(填“石灰石”、“氯化钙”或“稀硫酸”)以调节溶液的pH到6.0~6.5,沉淀部分杂质离子,然后分离得到浸出液。

(3)步骤Ⅱ中,将适量的H2O2溶液、石灰乳和Na2CO3溶液依次加入浸出液中,可除去的杂质金属离子有______________。

(4)步骤Ⅲ中,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5)从母液中可回收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_____。

1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证明在同温同压下,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酸性不同的一元酸与镁带反应时,生成氢气的体积相同而反应速率不同,同时测定实验室条件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设计的简易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该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①配制浓度均为1mol·

L-1的盐酸和醋酸溶液;

②用酸式滴定管量取10.00mL1mol·

L-1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加入两个锥形瓶中;

③分别称取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镁带ag,并系于铜丝末端,a的数值至少为__________;

④在广口瓶中装足量的水,按图连接好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⑤将铜丝向下移动,使足量镁带浸入酸中(铜丝不与酸接触),至反应完全,记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反应结束后待温度恢复到室温,若丙中液面高于乙中液面,读取量筒中水的体积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取量筒中水的体积为VmL。

请将上述步骤补充完整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用文字表述④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与观察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中应选用__________(填字母)量筒。

A.100mLB.200mLC.500mL

(3)若水蒸气的影响忽略不计,在实验室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式Vm=__________。

(4)上述速率不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铜丝不与酸接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11.

(1)金晶体的最小重复单元(也称晶胞)是面心立方体,即在立方体的8个顶角各有一个金原子,各个面的中心有一个金原子。

金晶体每个晶胞中含有________个金原子。

(2)金和铜可以形成多种金属化合物,其中一种的晶体结构如图所示(为面心立方结构)。

该金属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

(3)1183K以下纯铁晶体的基本结构单元如图1所示,1183K以上转变为图2所示结构的基本结构单元,在两种晶体中最邻近的铁原子间距离相同。

在1183K以下的纯铁晶体中,与铁原子等距离且最近的铁原子数为________个;

在1183K以上的纯铁晶体中,与铁原子等距离且最近的铁原子数为________;

(4)如图所示为高温超导领域里的一种化合物——钙钛矿的结构。

该结构是具有代表性的最小重复单元。

确定该晶体结构中,元素钙、钛、氧的个数比________。

(5)如图为NaCl晶体结构图,图中直线交点处为NaCl晶体中Na+与Cl-所处的位置(不考虑体积的大小)。

从晶胞中可以看出Na+周围与它最近时且距离相等的Na+共有多少________个。

(6)某离子晶体晶胞结构如图所示,X位于立方体的顶点,Y位于

立方体中心。

试分析:

①晶体中每个Y同时吸引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个X,每个X同时吸引着________个Y。

②晶体中在每个X周围与它最接近且距离相等的X共有______个。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A项中溶液的pH可能是2,此时SiO

不能存在,A项错误;

溴水呈酸性,CO

不能存在,C项错误;

Ba2+与SO

不能共存,D项错误。

2.【答案】B

【解析】Fe3O4与稀硝酸反应时,Fe2+会被氧化为Fe3+,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3Fe3O4+28H++NO

===9Fe3++NO↑+14H2O。

3.【答案】A

【解析】A项,铁与CuSO4反应后,生成FeSO4溶液,溶液质量减轻,正确;

B项,铁与Fe2(SO4)3反应后,生成FeSO4溶液,溶液质量增加,错误;

C项,铁与HCl反应后,生成FeCl2溶液,溶液质量增加,错误;

D项,Fe与FeSO4溶液不反应,溶液质量不变,错误。

4.【答案】C

【解析】Al、Cu、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中,较活泼金属Al为负极,A正确;

因为Mg与NaOH溶液不反应,故Mg、Al、NaOH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Al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B正确;

因Fe比Cu活泼,Fe、Cu、FeCl3溶液组成原电池时,Fe失电子被氧化,负极反应为Fe-2e-===Fe2+,C错误;

因Al可被浓硝酸钝化,故Al、Cu、浓硝酸原电池中,Cu为负极,失电子被氧化,D正确。

5.【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有关pH的简单计算。

由题意知:

n(NaOH)=x·

10a-14·

10-3mol,n(HCl)=y·

10-b·

10-3mol,所以n(NaOH)∶n(HCl)=

×

10(a+b-14)。

若x=y,且a+b=14,则n(NaOH)=n(HCl),pH=7,若10x=y且a+b=13,则n(NaOH)>n(HCl),pH>7,若ax=by且a+b=13则,

n(NaOH)与n(HCl)大小不确定,pH亦不确定,若x=10y且a+b=14,则n(NaOH)>n(HCl),pH>7,D正确。

6.【答案】A

【解析】依据元素周期律可知金属性:

Mg>

Be,非金属性:

Cl>

Br>

I,C>

B,所以碱性:

Mg(OH)2>

Be(OH)2,酸性:

H2CO3>

H3BO3,热稳定性:

HCl>

HBr>

HI,故A项正确,B、C项错误;

若M+和R2-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M位于R的下一周期,故原子序数:

M>

R,D项错误。

7.【答案】A

【解析】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的正确表达式是

Cl,选项B错误;

题中的模型是比例模型,选项C错误;

选项D中产物结构简式是

,选项D错误。

8.【答案】

(1)Ba(NO3)2 HCl HNO3 Br2 AgNO3

(2)SO

 SO

 Cl-

(3)BaSO3+2H+===Ba2++SO2↑+H2O

(4)中和OH-,防止对Cl-的检验产生干扰

(5)会使SO

对SO

的检验产生干扰,不能确认SO

是否存在

(6)SO2+Br2+2H2O===4H++SO

+2Br-

【解析】该题的实验目的是检验无色溶液中的阴离子:

Cl-、OH-、SO

,据框图分析,试剂①将其分为两组,而试剂②又将沉淀A部分溶解,其中沉淀B没被溶解,据此可判断沉淀A的成分为BaSO4和BaSO3,而气体E一定是SO2。

据题中所给被选试剂,试剂①必定是Ba(NO3)2溶液,试剂②必是稀盐酸,试剂④必是溴水。

溶液C中必含Cl-、OH-、K+(原有)和Ba2+、NO

(新加入),向其中先加试剂③无沉淀又加入试剂⑤时出现白色沉淀,不难推出试剂③应为稀硝酸,目的是中和OH-,防止对下一步用试剂⑤AgNO3溶液检验Cl-产生干扰。

9.【答案】

(1)加快反应速率

(2)石灰石

(3)

(4)2Li++CO32-=Li2CO3↓

(5)NaOH

【解析】

(1)粉碎可以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2)要使pH增大,氢离子浓度减少,只有石灰石符合;

可以氧化

,石灰乳和

使得

沉淀;

(4)步骤Ⅲ生成的沉淀是

,离子方程式为:

(5)母液中的溶质是NaOH、Na2SO4,可以回收NaOH。

10.【答案】③0.12 ⑤反应起始和终止的时间 ⑥将乙缓缓向上平移至乙与丙中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

(1)两手掌紧贴锥形瓶外壁一段时间,如观察到广口瓶中右导管内上升一段水柱,表明装置不漏气 

(2)B (3)0.2VL·

mol-1 (4)酸的浓度相同时,电离出的c(H+)不同 防止形成Mg-Cu-酸原电池,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解析】③由Mg与酸的反应方程式可得如下关系:

Mg~2H+

24g 2mol

要使H+完全反应,镁带的质量至少为

=0.12g。

⑤反应过程中要记录反应完成所需要的时间,从而比较反应速率。

⑥读取体积前应调节乙中的气体压强与外界大气压强相等,可将乙缓缓上移至乙与丙中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

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微热甲,观察乙中右边导管内液面变化情况;

本实验中产生的气体大约是112mL,所以选择200mL的量筒。

实验室条件下的气体摩尔体积Vm=

=0.2VL·

mol-1。

11.【答案】

(1)4 

(2)Cu3Au (3)8 12 (4)1∶1∶3(5)12 (6)①4 8 ②12

(1)1个金晶胞占有的金原子数为:

顶角上1个,面心上3个共4个。

(2)一个金铜晶胞占有的原子数为:

3个Cu原子,1个Au原子。

(3)由图1知,1183K以下时,1个铁原子被8个铁原子最邻近包围,由图2知,1183K以上时,1个铁原子被12个铁原子最邻近包围。

(4)1个晶胞占有的原子数分别为:

3个O原子,1个Ti原子,1个Ca原子。

(5)体心Na+被12个Na+最邻近包围。

(6)分析方法同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