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授课计划.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06844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8.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材料授课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建筑材料授课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建筑材料授课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建筑材料授课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建筑材料授课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材料授课计划.docx

《建筑材料授课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材料授课计划.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材料授课计划.docx

建筑材料授课计划

授课班级

建筑工程技术

总课时

已完成课时数

本学期课时数

60

本学期理论时数

44

本学期实训时数

16

作业数量

每个班次

平时测验

每个班次

课程类型

必修课

校级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选修课

限选课□;任选课□

课程评价方式

考试□;考查□

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安排表

序号

教学主要章节或模块

学时

1

材料的基本性质和水泥

14

2

混凝土外加剂与普通混凝土

12

3

建筑砂浆及钢材

8

4

高分子材料和功能材料

6

5

气硬性无机胶凝材料及墙体材料

16

6

总复习

4

采用教材及教学大纲情况表

基本教材

教材名称

建筑材料

主编

李国新王文仲

教材类型

规划教材□自编教材□其它□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参考教材

教材名称

主编

教材类型

规划教材□自编教材□其它□

出版社

教学大纲

实施性教学大纲:

有□无□

教学内容

增减情况

 

序号

周次

课程教学主要内容

布置作业

教学手段

1

2

2

材料的基本的物理性质

多媒体投影教学

2

2

2

力学性质

多媒体投影教学

3

3

2

材料的耐久性

多媒体投影教学

4

3

2

硅酸盐水泥

多媒体投影教学

5

4

2

其他品种水泥

多媒体投影教学

6

4

2

水泥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多媒体投影教学

7

5

2

混凝土外加剂的定义和分类

多媒体投影教学

8

5

2

矿物外加剂

多媒体投影教学

9

6

2

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

多媒体投影教学

10

6

2

混凝土的强度

多媒体投影教学

11

7

2

混凝土的耐久性

多媒体投影教学

12

7

2

砌筑砂浆

多媒体投影教学

13

8

2

钢材的工艺性能

多媒体投影教学

14

8

2

常用建筑钢材的性能

多媒体投影教学

15

9

2

合成高分子材料

多媒体投影教学

16

9

2

装饰材料

多媒体投影教学

17

10

2

防水材料

多媒体投影教学

18

10

2

石灰和石膏

多媒体投影教学

19

11

2

水玻璃和镁质胶凝材料

多媒体投影教学

20

11

2

砌墙砖和砌块

多媒体投影教学

21

12

4

砌墙砖实验

实验教学

22

13

4

轻质墙板

实验教学

23

14

4

普通混凝土实验

实验教学

24

15

4

水泥实验

实验教学

25

16

4

总复习

备注:

教学手段主要是指:

采用多媒体投影教第一章国际贸易导论

第一节国际贸易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掌握国际贸易、对外贸易的含义及其区别

①对外贸易:

指国际贸易活动中的一国(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商品、劳务、技术等的交换活动。

对外贸易有时也被称为国外贸易或称为进出口贸易。

某些海岛国家的对外贸易则称为海外贸易。

②国际贸易:

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活动。

它既包含有形商品的交换,也包含无形商品的交换。

国际贸易也可称为世界贸易。

区别:

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的观察角度不同,前者是从国家(或地区)角度出发,而后者则是从国际或世界角度出发。

2.熟悉国际贸易课的研究对象

(一)国际贸易的基础知识

(二)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的一般规律

(三)国际贸易理论和学说

(四)对外贸易政策与措施

(五)各主要贸易对象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与发展及做法。

第二节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类

1.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并学会运用

①对外贸易值:

是以货币表示的贸易金额。

②对外贸易量:

是以一定时期的不变价格为标准来计算的对外贸易值。

③总贸易体系:

亦称一般贸易体系,是以国境为标准统计进出口货物的,凡进入本国国境的货物一律列为总进口,凡离开本国国境的货物一律列为总出口。

在总出口中既包括本国产品的出口,又包括未经加工的进口货物的出口。

④专门贸易体系:

亦称特殊贸易体系,是以关境为标准、以货物经过海关办理结关手续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

⑤贸易差额:

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货物与服务)总值与进口(货物与服务)总值之间的差额。

⑥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结构:

广义的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结构,是指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在一国总进出口或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狭义的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结构,是指货物贸易或服务贸易在一国总进出口或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可分为对外货物贸易结构与对外服务贸易结构。

⑦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是指该国进口商品原产国和出口商品消费国的分布情况,它表明该国同世界各地区、各国家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

⑧世界贸易地理方向:

是指国际贸易的地区分布和商品流向,也就是各个地区、各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

通常用它们的出口额(或进口额)占世界出口贸易总额(或进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来表示。

⑨对外贸易依存度:

也叫对外贸易系数,是指一国货物与服务进出口额在该国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所占的比重。

2.熟悉从不同角度对国际贸易的分类,重点掌握从货物移动方向划分、是否有第三者参加划分的种类

(一)☆按商品(含各种劳动)的移动方向划分

①出口贸易:

将本国生产或加工的货物运往他国市场销售,称为出口贸易或输出贸易。

②进口贸易:

将外国货物输入本国国内市场销售,叫做进口贸易或输入贸易。

③过境贸易:

凡甲国经过丙国国境向乙国运送货物,对丙国来说,就是过境贸易。

(二)按贸易政策划分

①自由贸易:

是指在国家的外贸政策中,不干涉国家间的贸易往来,既不对进出口贸易活动设置种种障碍也不给予各种优惠,而是鼓励和提倡市场交易时的自由竞争行为。

②保护贸易:

是指国家的外贸政策中,广泛地使用各种措施保护本国的市场免受外国企业和商品的竞争,控制外国商品的进口;同时,对本国出口商所从事的出口商品的活动给予各种优惠甚至补贴,鼓励其出口。

③统制贸易:

是指一些国家设置专门机构,利用其政权力量,统一组织和管理一切对外贸易活动的行为。

(三)按国境与关境划分

①总贸易:

以国境为标准划分进口和出口的一种统计方法,也称为总贸易体系。

②专门贸易:

以关境划分进口和出口标准的统计方法,也称为专门贸易体系。

(四)按交易对象的性质划分

①有形贸易(货物贸易)②无形贸易(服务贸易)

(五)按贸易关系划分

①陆路贸易:

以陆路运送货物的方式。

②海路贸易:

以海轮运送货物的方式。

③空运贸易:

采用航空运输的方式。

④邮购贸易:

以邮包寄送货物的方式。

(六)☆按参与贸易国家的多少划分

①直接贸易:

不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②间接贸易:

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

③转口贸易:

对第三国而言

(七)按清偿方式的不同划分

①自由结汇贸易:

以国际通用货币(现汇)作为清偿工具。

②易货贸易:

以经过计价的货物作为清偿工具。

③记帐贸易:

由两国政府签订贸易协定或贸易支付协定,按照记帐方法进行结算。

(八)按交易方式的性质划分

①商品贸易:

是指以商品买卖为目的的纯商业方式所进行的贸易活动。

②加工贸易:

是指利用本国的人力、物力或技术优势,从国外输入原材料、半成品、样品或图纸,在本国内加工制造或装配成成品后再向国外输出的,以生产加工性质为主的一种贸易方式。

③补偿贸易:

是指参与两国间贸易的双方,一方用对方提供的贷款购进机器、设备或其他技术,或者用对方提供的机器、设备或其他技术进行生产和加工活动,该方用该项目下的产品或其他产品或者产品销售后的收入去偿还对方的贷款或设备技术款项的一种贸易方式。

④租赁贸易:

是由租赁公司以租赁方式将商品出租给国外的用户使用,国外租户不交付商品货款而交付商品租金的一种交易方式。

 

第二章国际贸易发展简史

第一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前的国际贸易

1.了解原始社会时期、奴隶社会时期和封建社会时期的国际贸易概况

一、原始社会时期的国际贸易

对外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以下两条件:

(1)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

(2)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国家)

(一)原始社会初期自然分工,生产力极不发达——平均分配,没有剩余产品,没有国家----没有国际贸易

(二)原始社会中期出现了三次社会大分工:

1.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出现少量剩余产品

2.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3.产生了专门从事贸易的商人

注:

尚未形成国际贸易

(三)原始社会末期:

商品流通超越国界,便产生了国际贸易。

二、奴隶社会时期的国际贸易

最早参与国际贸易的奴隶制国家是地中海沿岸的城邦国家以及中东、印度和中国等地区。

(中国:

夏、商、西周时期)

1.贸易民族

2.贸易商品:

①奴隶②奢侈品:

宝石、装饰品、织物、香料、象牙等。

三、封建社会时期的国际贸易

封建社会早期:

地租----劳役和实物形式----商品不多

封建社会中期:

地租----货币形式----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封建社会末期:

城市手工业兴起、资本主义因素孕育----商品经济较大发展

主要贸易商品:

奢侈品(西方:

呢绒、酒等换取东方:

丝绸、香料、珠宝等。

 

第二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国际贸易

1.理解对外贸易的扩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

对外贸易为资本主义生产提供了劳动力、资本和市场。

(一)劳动力——资本主义国家在初期都以不同方式,从直接生产者农民手中夺去生产资料——土地,把农民变为除出卖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的“自由工人”。

这种剥夺过程往往同对外贸易的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二)资本——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欧洲各国相继成立了许多特权公司,这些特权公司利用公司的特权地位,一方面对占领地区的王公和贵族以及一般居民进行敲诈、勒索、抢劫、掠夺。

另一方面,又用强制手段以极低廉的价格收购所管辖地区的香料、糖、大米、茶叶、丝绸、宝石等;然后又以高出数倍的价格在市场上出售,获取暴利。

(三)市场——欧洲殖民主义者在16世纪到18世纪先后发动了一系列商业战争,占领旧世界,征服新市场,不仅扩大了殖民统治,而且扩大了市场。

非洲和拉丁美洲广大地区都成为殖民主义者的战利品,卷入到世界市场中来,既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又成为它们的原料产地。

2.熟悉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自由竞争时期和垄断时期的国际贸易概况

一、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国际贸易

(一)商品的品种增多

(二)贸易(经营)方式的改变

(三)商业信贷业的产生和发展(四)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

(五)世界贸易额急剧增长

二、自由竞争时期的国际贸易

 

(一)国际贸易的地理格局发生了变化

英国、法国、德国和美国在国际贸易中占主要地位。

(二)商品结构不断发生变化

18世纪,外贸主要商品:

日用消费品

19世纪,外贸主要商品:

棉花、羊毛、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粮食。

(三)贸易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

资本原始积累时期:

特权公司垄断贸易。

如东印度公司

自由贸易竞争时期:

自由竞争贸易商行、股份公司,交易所得到大发展。

(四)交通、邮电通讯事业的迅速发展

(五)银行信贷业务的发展

(六)世界贸易额增长迅速

三、垄断时期的国际贸易

 

(一)1870~1913年的国际贸易

1.工业生产方面

(1)资本主义经济基本上升

(2)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3)电讯工业、邮政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